中、美、俄三大国难得站在同一立场,同时劝和以伊停火,可偏偏有人不给面子。1 [# u3 ?' j! |/ ]3 L: C
; Z, `! t5 ?8 d% _! _) {
' S# f( b$ I% w6 a" G6月13日晚,中东火药味突然加重。
) Y# J! F T+ w伊朗革命卫队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还击。据伊朗军方通报,当晚至少发射了200枚导弹。+ Z, }/ ?( \3 d/ n
目标涵盖空军基地、情报设施、重要交通枢纽。
/ \& i: }+ R5 ^3 l5 |2 R而仅过了不到12小时,伊朗方面再度释放信号:“下一波导弹规模将达到2000枚。”对比之下,这将是13日晚打击规模的10倍。4 a+ o; j2 n3 V0 N' Z# U
Y1 D( [' P) K' {4 j
. r! G. c |) P: R5 K! Y4 U现在,伊朗对以色列的第四波导弹袭击已经开始了,目标是耶路撒冷、特拉维夫等城市。我们都知道,一次性发射2000枚常规弹道导弹,对伊朗来说不是难事。
9 S0 }2 d% k/ A. D. k+ ]所以这不是威慑,更像下最后通牒。$ g% q' ~( S* L9 u
' N4 M$ A5 R# \! v! M6 u
( i4 b/ h$ Y8 K% t这个节骨眼上,全球三大关键力量——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站出来了——态度罕见一致。
% E% P. M$ _6 q6 C3 @都在劝。
* Z- w) @1 ?2 B1 D都在稳。
; t- V1 t' V& y4 l但伊朗,尤其是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显然不给面子。9 L3 P! E2 O, c9 h* V4 M$ z: p6 M
伊朗方面的态度是:“现在不是克制的时候。”1 U: v$ P. R7 b5 r+ R& X; w: o
这句表态,几乎封死了所有劝和的出口。
% Y) k0 O7 F3 R伊朗这一次到底在赌什么?或者说,它还有多少回旋余地?
- J, W. |. y0 Q3 c! d4 Y' i! ?+ J' a9 _) v1 H! d
" o5 k" P1 ]8 z0 a8 s3 |8 F$ t
这场冲突的导火索来自以色列突袭。6 j1 Y ?3 k. R2 C% r$ K: p
6月13日凌晨,以色列空军对伊朗境内数个军事与科研目标发动精确打击。. Z- A% t' l5 w/ ]3 j$ f# T
伊朗革命卫队总司令侯赛因·萨拉米、武装部队总参谋长穆罕默德·巴盖里都在此次袭击中身亡。
( c3 M3 q; E3 }( `; @5 J# F同时还有6名核物理专家也被以色列锁定并牺牲。# k! P$ I: A% o W' v/ O
这是一次事前预谋周密、执行极为迅速的“斩首”行动。, A* m1 N) Z; F* Q( S5 ?
对于伊朗来说,以色列已经跨越了红线。$ A* E: B3 d% t' |
" G8 h. x" i; q0 x/ T2 l
5 s4 _2 P2 ~$ ^# q" B
美国福克斯新闻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以色列对伊朗发动袭击前,已经提前获悉了相关情报。
- c& K6 d2 L; f/ j5 K9 E/ Y8 }5 ]. N据《以色列时报》报道,有以色列官员称美国知道以方行动计划至少有一周时间。6 I9 R8 u* d4 X
伊朗对此更加愤怒,所以伊朗的回应就是:升级报复,扩大冲突。% x- f4 ?8 g1 X; ?/ Z
有消息称,当地时间 6 月 13 日晚,伊朗对以色列发动了三波导弹袭击,代号为 “真实诺言 -3”,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声明称这一行动对包括军事中心和空军基地在内的数十个目标实施了 “毁灭性精确打击”。
) i( i4 l/ d! f3 O以色列“铁穹”系统与美军部署的“萨德”系统联合拦截,虽然成功击落多数导弹,但仍有部分穿透防线。/ G3 Z0 v$ P( O# L. v' E8 C1 m
7 |6 C7 S+ r! E8 z5 W6 w, ]' _/ G2 E% W7 W8 X
这是双方在硬实力上的较量,也是在打心理战。2 O! I7 i: W* `4 [" ?& e' A$ z
与此同时,伊朗国内出现了极强的民族主义动员。
8 P6 \9 v/ ]8 L8 n在库姆的贾姆卡兰清真寺,伊朗最高规格的“复仇血旗”被升起。7 P7 P# ?8 l4 j( E. ~
这面旗帜并不常见,2020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负责海外行动的指挥官苏莱曼尼将军被刺杀后第二天,贾姆卡兰清真寺有史以来第一次挂起红旗。
+ K/ f' q& ?' R% F9 H之后,伊朗对美军驻伊拉克的军事基地进行了导弹打击。
: s" c# B. X/ ^* e0 Q2 c, V8 M
$ u# p8 M: O3 C0 x; ^这面红旗象征着 “不公正地流血”,并呼吁 “为死者复仇”。$ B4 Z, q: n7 h3 w: x1 O, c1 b& U, i, B
而这一次,伊朗政府确实不止喊口号。
6 c- W( }8 L; `7 r6 V& }/ H; q: \; Y0 ^中方在此关键时刻发出了明确警告。
# b _; @( g: m+ ~; I/ h联合国安理会就中东局势召开紧急会议。 P% b L! x9 a1 ~- B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代表中方发言,措辞明确,态度鲜明。
' ?0 b/ A) S0 M; L* B+ z" k; [5 E: J# A6 c; w; Y- N" O
9 y% L% k6 M# h6 Y# Z中方提出三点:反对激化冲突、反对对和平核设施使用武力、反对非法单边制裁。* B! T9 U% g4 j$ t) P1 F; B
其中,两点直接针对以色列的军事行动。
0 Q1 v- w6 D$ I8 S傅聪强调:“中方谴责以色列侵犯伊朗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的行为,敦促以色列立即停止一切军事冒险行动。”& i" s! e7 Q5 S" }8 E
中国在中东问题上一直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推动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争端。
5 p$ I" u5 J8 T* [( y+ y相比之下,美国的态度一如既往——对以色列“理解与支持”。
+ h3 X" F9 t5 x1 I2 v. w+ d/ \9 I; c( O
$ {1 `! Q) D, Q3 D9 p特朗普事先知道以色列将打击伊朗,呼吁伊朗“重回谈判桌”。8 [- s& N- ^! L* C$ [
这一表态显然站在了以方立场上。4 m0 L: P* ~2 S- N: g9 r: P
不过,美国并未直接参与对伊朗的军事打击。
, O; ]1 F0 {( `2 ], H; ?( d: ^- y3 J从目前看,美军在中东的部署仍以情报、反导协助为主,尚未投入常规打击力量。4 { ]9 O; n$ y+ c
俄罗斯无法坐视伊朗倒下。
% w. q1 s" G+ R$ Q' E8 M; m* G- U* P, P5 ~
0 ?" v8 \! j/ K3 |克里姆林宫发布简讯称,普京总统分别与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通话。4 m# k) |0 u d% }3 g/ q' F" A
给内塔尼亚胡的电话,普京的措辞相对比较严厉,强调伊核问题只能通过外交手段,而非导弹打击解决,希望各方重返谈判进程,还说自己愿意调停。
5 b. ], n- T: j与伊方通话中,普京对以色列的袭击行为表示“严重关切”,谴责其破坏国际法与联合国宪章,并对伊朗领导层表示慰问。
3 U# o; k: C; o2 B. D' h0 b( ~" ^$ p) v7 a! X1 |3 x5 C/ D
3 e: ]) |+ y% }4 N. {伊朗显然希望俄罗斯能拿出更多实质性的支持。3 _; O& u+ ]- W, F2 }9 e: }
但现实是,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战事,无力抽身。
% F( @1 |/ c) K0 J9 Y普京的电话更像是“维稳式操作”——态度上支持伊朗,行动上却也做不了什么。& E l' |& _* R3 S5 ?
内塔尼亚胡的回应也很冷淡。
+ I$ _2 T, `7 \& R5 k对于俄罗斯的“调停意图”,内塔尼亚胡未予任何正面回应。
# _( ?' ^$ E. K7 w& z" [& Y当前伊以冲突的决定权,伊以双方的态度和行动起着关键作用。0 D5 `+ M' ~ L7 ]6 f; t
z& g8 a- r# ]" d. C
2 p- c8 o: a" ?9 V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 ) L+ [! i1 l9 O; p/ ?/ v& q
从地面战况看,以色列已经对伊朗西部的哈马丹空军基地发动新一轮空袭。
( I1 p% I8 s. b$ m- Z' p根据界面新闻报道,当地时间 6 月 14 日,以色列袭击了位于伊朗西部哈马丹省阿萨达巴德的一处军事基地。
: ~' o0 [% `/ i; d9 C$ P0 w+ X以色列在空袭后表示将继续行动,以军发言人强调准备好在必要时继续行动,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也称以军行动旨在 “摧毁伊朗核威胁”,打击将持续直至消除威胁。
) K% ?8 a4 x0 a0 ^这意味着,当前局势将继续处于“打击-回击-升级”的循环。
/ Z; p. V6 ^5 `9 c; I; Y' n现在大家都比较关心伊朗和以色列的核设施是否安全。7 h$ ?" R- a- S: L
+ L, l' |7 t3 b/ p9 h
7 F4 M; H) m0 C9 T; {伊朗总统佩泽希齐扬向普京通话时明确表示:“伊朗无意拥有核武器,但保留反击权利。”: x! p$ d W4 n7 m& p4 k
目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尚未确认伊朗是否已有核武能力,但无论真假,以色列的“先发制人”姿态已非常明确。
4 ~3 e2 b) m7 A! |3 Y$ m这种情况下伊朗抛出“2000枚导弹”计划,很难简单理解为恐吓。
; M* D( m' f( _6 h" Q) g: x% A9 L! M5 s) y' T
$ ~5 J# g3 F2 @' m! e# r; n# I
2000枚导弹,是警告,更是宣告:伊朗将以自身方式重塑中东秩序。- E. ~4 Z. C1 ^; a( Y4 S R( {
中美俄劝和,但这一次的冲突早已升级。
0 u: m+ |. p' z以色列不退,伊朗不让。 O; z6 L5 ~3 H# |
局势发展到这里,哈梅内伊并非简单“不给面子”。2 L4 q* h( h' \# `- H
当外交话语权被导弹取代,留给世界的选择余地只会越来越小。
" {# P. Q0 j$ d6 _以血还血,终非长久之计,但在哈梅内伊的逻辑里,只要对手不给出代价,“克制”便永远是失败者的代名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