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累死累活,工资却不见涨?创业没本钱,翻身是不是没指望了?”深夜的社交平台上,这样的灵魂叩问总能收获成千上万的共鸣。
% e, _0 X& l: l% j" b8 f有人埋头加班到凌晨,有人跟风创业赔得血本无归,在这场与贫穷的拉锯战里,无数人耗尽了力气,却始终摸不到财富的门槛。
6 ]* |1 u8 i4 i3 |1 W0 ~真正的财富密码,到底在哪?百年前,洛克菲勒从记账员一路逆袭成为世界首富,还让他的家族富了7代以上,我在学习了他的智慧后,好像发现了真正的财富密码!! K* L) h$ ~: Y) f0 M8 w6 N1 C
穷人赚大钱最快的方式就3个字,这3个字很简单,离我们很近,但很多人却无视了!$ l$ Y4 R4 Z# U, n$ Z x4 K2 z
接下来我会把这3个字掰开揉碎了分享给你!% W5 }/ M; q2 X8 ~" _# v! t
" o2 j% v% m% X: B3 ~
. x& Z! @ U' y3 w) {7 N7 ^3 }
第一个字:织
% `7 ?* d+ D$ t" [& Z( g' h! `
7 q. V6 f1 a9 d2 @% w你是不是常听说 “混圈子才能赚钱”?于是加了几百个好友,每天发早安问候,结果借钱时没人理,找合作时全是套路。
+ ]' k+ _$ _2 g1 q5 e6 k洛克菲勒在信里泼过冷水:“当你口袋里只有 50 块时,认识再多亿万富翁也没用,他们眼里你只是工具。” 他 16 岁当记账员时,从不请老板吃饭,而是每天多花 2 小时整理账本,把数据做成可视化报表 —— 这才是真正的 “织网”:让别人发现你的不可替代性。
t& L8 h! V$ F3 }$ h8 s4 C$ g4 N/ ]1870 年洛克菲勒成立标准石油,对手联合铁路公司抬高运费想挤垮他,他却反过来和铁路公司谈:“我每天能保证 20 节车厢的运量,你给我最低价,咱们签 10 年合约。” 铁路公司一算账,宁可低价也要绑定这个稳定大客户。
$ z+ I: d" s: O4 W' R# T) }这就是洛克菲勒的 “价值织网术”:不是你认识多少人,是多少人需要你。
( \" u' V( ^) L; p从经济学角度看,人脉本质是 “价值交换网络”。2 H9 S6 |( f3 f' }" E
当你的可交换价值为零时,社交就是空中楼阁,就像《国富论》里说的:“我们不能靠向屠夫、酿酒师乞求得来晚餐,而是靠展示我们的等价交换能力。”3 x3 K2 H' E: k- B- X
" T1 M$ K, u" [, k* K9 r8 i$ z2 H; G1 O/ g
成都的李大姐卖豆制品 15 年,没加入任何商会,却成了批发市场的 “隐形大佬”。
+ Y! s1 B5 m5 c$ @: s. T别的摊主抱怨 “批发商涨价太狠”,她却让儿子给每个餐馆老板做 Excel 表格,记录每月豆干、豆腐的消耗数据,还帮着设计库存预警线。
2 T4 j0 u5 M9 b5 u( D5 P! w' o# A0 f餐馆老板发现,用李大姐的表格能省 30% 的损耗,渐渐都认准了她的货,现在她自己开了加工厂,批发商反而求着她合作。& Q+ }0 [. T- g6 I, I+ L
她的秘诀很简单:“别人卖豆腐靠嘴皮子,我卖的是让餐馆老板省心的能力。” 这让我想起自己刚创业时,加了无数行业圈子却寸步难行,后来帮一家小公司解决了供应链问题,反而被推荐给更多大客户 ——真正的人脉,是你能在别人的难题里刷存在感。5 }8 U3 ~9 C' O2 d' ]4 b: r
大家可以看看自己的好友列表,有多少人能准确说出你的核心技能?有多少人遇到相关问题会第一时间想起你?我见过太多人把 “认识某总” 挂在嘴边,却连给客户做份方案都漏洞百出。
- G6 ]: w8 C: f' T就像我表弟,在工厂做维修时,坚持把每次故障处理过程拍成视频发自媒体平台,结果被同行转发,现在接全国的设备维修订单,他没混任何圈子,却靠专业能力织出了全国性的 “价值网”。
% H5 u; U9 _& S+ Q6 s那我们该怎么织网,让别人发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呢?
9 j; @1 \8 S0 Y- Q3 `5 u- T" R先列 “价值清单”:用 3 句话说清 “我能解决什么问题,比别人强在哪”
7 P3 G- n% X2 g2 h# B接着每周找 1 个 “弱关系对象”,也就是长期没联系的朋友,发一条具体价值信息,类似于:“听说你在做社区团购,我这有份周边小区消费力分析表,需要吗?” w+ R* u9 ^+ ~( @. N/ ~" b k B
接着建立 “问题银行”,记录别人遇到的难题,哪怕暂时解决不了,也记下来寻找突破口6 e* |) o: t& h4 u7 o+ u
最后参加线下活动时,自带 “价值钩子”,比如带自己写的行业干货手册,代替千篇一律的名片5 t/ M! o3 N: j( t
# |7 t6 V7 R3 _$ { m) }
6 U) O# L- [, U! c第二个字:破( i$ I6 ^! L4 X6 _
) c% F4 O+ W& A2 _* H
总有人把 “我学历低”“我没背景” 挂在嘴边,却不知这正是财富绝缘体。% q3 [6 c, Q L# P- w
洛克菲勒 18 岁做农产品中间商时,同行都在赚差价,他却破了行规,和农场主签订长期保价收购协议,再和铁路公司谈批量运输折扣。$ J3 \6 V+ L$ K3 N0 k
别人骂他 “坏了规矩”,他却把每吨运输成本压低了 60%。1 b! n7 w9 F1 D) |4 v1 h" s1 w
真正的破局,是把别人眼中的 “不可能”,变成自己的 “为什么不”。5 g6 n1 E& X) w6 G
洛克菲勒标准石油的崛起,本质是打破行业边界的战争。
$ g, @8 `6 {+ X当炼油厂只盯着原油加工,洛克菲勒却收购了油桶厂、铺设了输油管道、买下森林做木桶原料。
2 t% H* e$ \. a这种 “跨行业打劫” 的打法,让他把每桶油的利润从 1 美元提升到 5 美元。2 U n( x; K6 }
就像乔布斯说的:“领袖和跟风者的区别就在于创新。” 但创新的前提,是敢于撕碎既定规则。
( e8 ^( T1 r7 B! i& j& Y! W$ R河北邯郸的张大哥,原本在五金店打工,后来发现装修工人买螺丝钉都是论斤称,不仅浪费还不好管理,他破了这个行业惯例 —— 把螺丝钉按型号、长度分装成小包,标上 “厨房专用”“家具组装”,价格比散装贵 20%,却卖得更火。) i7 d: Q9 D8 G$ U0 U" f! S
后来他又破了 “五金店只能线下卖” 的局限,在短视频平台教粉丝 DIY,顺带卖工具套装,现在他的小店年营收突破 500 万,成了当地的传奇人物。
3 k, K9 r7 N4 H7 g. r他的口头禅是:“别人觉得五金店就该灰头土脸,我偏要让它闪闪发光。”
6 ~& ^ ]. m9 g# |* U9 Z这让我想起某小多的崛起,当电商巨头都盯着一二线城市,黄峥却破了 “消费升级” 的伪命题,在下沉市场撕开一道口子。
* W' v4 n- A" f- s- f6 f' A: E财富永远流向那些敢对传统说 “不” 的人。
* N* |( r+ h; y* J1 D5 ?' k+ ^" ~& G" H- @# j1 p& y4 G6 z
- P! G. G$ n0 @6 V( H/ m1 \
大家可以仔细想想,在生活中,自己被多少 “隐形边界” 困住了?; ~; _' Y( e1 y( ]
你是不是觉得 “送外卖就只能风里来雨里去”,却没想过整合骑手资源做同城配送?你是不是认为 “摆摊就该卖小吃”,却忽略了帮摊主做营销方案的商机?就像我表妹,在超市当收银员时发现老年人不会用手机支付,她破了 “员工不能接私活” 的限制,下班后教老人用手机,每次收费 20 元,现在月入比工资还高,困住你的从来不是现实,是你给自己画的圈。8 n8 ^) o( d( X9 y) j" @& u. e. D' d0 L
那怎样打破自我限制呢?( s. [( d- V, [
首先要每天问自己一个 “破界问题”:如果抛开所有限制,这件事还能怎么干?3 O" E) Y3 d5 n
接着列出三个你所在行业的 “默认规则”,思考如何颠覆其中一条5 B* n5 H( M8 J5 I& o7 G
最后每周做一次 “跨界实验”:比如用游戏思维设计工作流程
! e, ^& `4 ^6 g# V第三个字:借: f( Y% h. h. O. J N
* ]% G; O& e4 E# Z" W
总有人迷信 “白手起家” 的励志故事,却忘了洛克菲勒的真相 —— 他起家时借了父亲 1000 美元,还借了铁路公司的运输资源,甚至借对手的贪婪设局。& y3 _( U" t O+ a$ F4 ^& b
他在信里直言:“真正的高手,都是善借万物的猎人。” 1872 年,他用 “先签约后付款” 的方式,借供应商的原料生产,借客户的预付款周转,空手套下 22 家炼油厂,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
$ R5 I+ o1 @! J$ t
" g: j M; {8 @
( \+ s* j5 S' r2 N从经济学角度看,“借” 不是投机,是资源的高效配置。+ l }, Z; u7 `0 e; @! r
洛克菲勒借铁路压低运费,借银行资金扩张,借技术专利垄断市场,这种 “借势、借力、借智” 的打法,让他用最小的成本撬动最大的收益。
. _9 S/ q& Z5 j: g4 t) ^就像阿基米德说的:“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 而 “借” 就是找到那个支点的艺术。
8 g N; d! z9 ?. t广州的全职妈妈陈姐,没本金没经验,却靠 “借” 字经年入百万。
5 P5 ]( a! [/ Z/ R; k7 a3 s" L! J她发现小区宝妈们闲置的婴儿车、玩具堆成山,就借这些物品开了个 “共享玩具屋”—— 家长免费提供闲置物品,就能获得会员积分。$ r7 a0 F" ` w+ B9 J9 }+ c
她又借社区活动室当场地,借幼儿园老师做推广,借摄影师拍精美的宣传照,现在她的共享玩具连锁店开到了 8 家,还拓展到绘本、孕妇装共享领域。* }" |& \8 ]+ B" j) \7 Y
她的秘诀是:“别人觉得创业要先攒钱,我觉得要先攒资源,你缺的东西,这个世界上一定有人闲置着。” 这让我想起某咖啡,用 “借流量、借供应链、借资本” 的打法,3 年开出 5000 家门店。& P4 |" @8 ]" x" r1 y
会借的人,能把全世界的资源变成自己的武器。% q3 X9 x9 D3 W$ }
其实每个人身边都有很多可用上的杠杆,你可以想想,邻居闲置的车库能不能借来当仓库?朋友的技术特长能不能借来合作?就像我表哥,想开早餐店没钱租店面,就借早餐车老板的摊位,凌晨 4 点到 6 点用,每月付一半租金。/ `. h2 I8 |. y3 m3 v2 ~
现在他的生意火爆,正在筹备自己的门店,真正的财富机会,藏在那些 “你不需要拥有,但可以使用” 的资源里。
( l2 S2 V, Z( k8 ~那具体该怎么做,才能把“借”这个字落实的更好呢?
) _5 x# n: d, [! a; a# g: B$ A: j( N3 q% D& k4 k4 E
9 m6 s1 G, z! Y
0 z1 l; B$ s# k( P! h
6 l( K) U Z7 w% u先列 “可借资源清单”,包括但不限于人脉、场地、技能、资金,能想到的都写下来" A+ E9 ^' {4 |
再设计 “杠杆方案”,用什么回报换取别人的资源,比如用技术入股换场地
) o; w" y/ Y, n" U, J' L接着每周主动联系一个 “潜在债主”,聊资源置换可能性
8 r/ l, g! }4 x( C6 r4 \0 j& A+ |最后从小杠杆开始,先借朋友的人脉资源做一次小生意试水
! C8 c, Y7 x( |5 E$ m$ ^# Z0 q我是阿胖,靠读书、写作爆发式成长,一年多的时间从月薪3千到月入3万,分享我的成长思考,助你打破人生迷茫,少走10年弯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