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东西AI前瞻6月10日报道,今日下午,随着北京、天津等地响起最后一门考试结束铃声,2025年全国高考正式落幕。' r7 n8 Z% N) n$ G+ }/ }
/ i- o7 b0 E! m- c4 E" F1 t这场牵动1335万考生的“人生大考”中,AI技术的身影愈发清晰:江西、湖北等地通过AI实时巡查保障公平,豆包等AI工具在作文评阅中表现亮眼。# p+ n3 w# o. I+ B5 t" e
1 n% c) `! k3 X" Z. k2 N高考虽然落幕,但志愿填报的挑战才刚开始。放榜后短短几天内,数百万家庭需在政策限制与信息冗余中完成志愿填报。* ~) p) J/ s( e2 e
" ~/ @7 x) U2 e, \" P2 I过去,这一步意味着翻遍网页和PDF,在贴吧、知乎拼凑信息。而今,夸克、百度、腾讯借助AI技术,纷纷推出了面向志愿填报场景的AI工具,帮助考生和家长更好地完成这一人生重要决策,且各有侧重。9 K) b& M# T' H5 M9 ?9 o
6 H* O0 x+ j% G! Q
4 ]2 ?8 Q. j5 x; b" O! G6 r W
5 Y1 A- n- u- _4 Q; L1 e夸克、百度、腾讯三大平台横向对比(智东西制表)
+ G0 S( o1 Y7 ~0 D4 I$ O7 _0 j7 Q% a
在数据源层面,三家平台均与中国教育在线、省级招考院、高校官网等信息同步,核心数据库覆盖了高考“硬指标”:一分一段表、批次线、历年录取位次、学校标签(985/211/双一流)、科研实力、专业介绍等。
- i: `! f, U- I$ i( ] C* f5 f$ M9 G+ n. b) U
不过在就业率、薪酬、考研去向等“软指标”方面,三者的数据均存在盲区。这并非技术短板,而是源于部分高校对就业数据的披露少、维度不全,导致用户在关心“毕业之后”的问题上仍需靠自行查找或主观判断。
: g0 V$ I' \9 y/ K" K6 l/ C- }! F( s
* H, F% o* Q/ P( ^* H/ v" S# s这意味着,平台间的基础信息高度同源,拼的不是“有没有”,而是“谁能用得更好”。在数据逐渐趋同的今天,决定平台体验差异的核心已转向三大维度:) Q9 B I7 O6 J9 j" h/ m6 h0 k
交互方式是否直观;推荐逻辑是否个性化;模型理解是否“读懂”了复杂诉求。
1 x: U; K: ^& F 5 F; x8 {; j0 b1 g' {
0 l( B( M8 X) M9 X7 M" T0 c
01.夸克高考主打“深度搜索”,先想后搜; H7 {2 H' e( p8 f( O/ K3 }) ]
) \: M F2 W, o, r6 Y y& F
: V: t4 \: Y; V- t2 M2 [4 O, w
在夸克APP上进行模拟志愿填报的流程较为便捷。考生只需在夸克APP的搜索框下方点击“夸克高考”,即可进入相关页面。
5 f. R! O [% L
$ f8 M( g1 u' J- |- D& h当考生完成预估成绩的填写后,便可以选择“模拟填志愿”这一功能选项。夸克平台会根据考生输入的成绩信息,为考生展示“冲、保、稳”这三类不同层次的院校专业志愿组。
7 Z; p& t ^. q; `6 j" F7 P0 c! F3 q/ B1 U
考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意愿,自行进行筛选操作,进而生成一份专属的志愿表。
! Z, J. c: y) a- Y' G
' v* S3 ~% Y1 R1 [# t除此之外,考生还可以点击页面上方的搜索栏,进入“高考AI深度搜索”模式。# J! w4 G: h; M4 y
' H# ~9 k% I' A
# T5 N# C( K- V5 h5 k# _# D3 V3 D/ y# L
“夸克高考”进入口(左)和“高考AI深度搜索”对话框(右)( y- _6 O! O! {! ?
3 D+ c/ B; B. Q8 o5 d4 j: o8 X3 x
作为三者中上线时间最长的平台,夸克高考凭借其结构化信息与清晰检索逻辑,成为考生的首选。' x1 Z( X/ R4 e1 l6 N
: Y u; J/ J& g% l
其双策略推荐,专业优先或院校优先,以及三年录取可能标记机制,为考生自主筛选提供了量化支撑。此外,夸克还提供了“比分数”、“比位次”双参考维度和对“往年同分考生去向”的可视化呈现。
0 q& x6 b2 G6 H# ?& c
" C, L; l6 r) ?0 p0 G: D1 d' ~' n( z" n7 H
' C% n7 W9 V6 _5 G6 \6 o夸克“模拟填志愿”界面(左)和院校详情界面(右)
% b# B* {" M% H" M# I! u0 j6 q0 X" C. i0 Y/ ?8 E! [* @
在AI能力上,夸克于5月27日推出行业首个面向高考志愿填报场景的“深度搜索”功能。通过深度搜索,夸克能够理清问题脉络,结合高考专业知识库和全网搜索获取的信息,让考生和家长的复杂问题得到解答,比如在预填报中遇到的高校和专业问题。; ~; V3 N. ~. M4 A7 ~
( a2 c* v G( V7 M5 S3 L, i
$ t' O- d8 b* u; m" x8 t) X/ }8 H& W6 u) H
不同于大部分深度思考AI“先搜后想”的逻辑,夸克“深度搜索”采用“先想后搜”模式。
- j4 n! A# \9 e5 O4 W) R4 ~5 M# _
在搜索前,AI会先自主分析问题,分点规划搜索步骤和内容,再进行搜索,还能在搜索过程中动态调整搜索内容,对搜索内容进行推理验证,并引用权威信息源。- g6 b1 ?( o. ?3 J
7 [# b! ~) m3 M0 T# r! \
02.百度高考联动多模型,给“志愿”加参考9 g7 j" }8 j" m. C# r
I: H5 U# V) ?$ w# E2 a
2 {; L% U' ^" s: X0 q) v; \使用百度填写志愿的流程相对复杂,需要通过手机端搜索栏搜索“高考”进入相关界面,再点击“AI志愿助手”查看“冲稳保”志愿推荐,并进一步进入“AI聊志愿”模块进行AI辅助对话。
+ z8 m# I( i# H: j# p! b+ l+ G
2 d* _0 F" n* {7 t. P* {5 R# [) G# Q B) ~: Y* }
w' e# q0 j4 K* [' @0 }6 ~6 D三步进入百度高考“AI聊志愿”界面
, Y- x' T. i$ {- S1 |9 g' | d8 h( z5 ]: B4 Z* e x, `3 S4 F0 {
功能上,百度高考涵盖了夸克平台已有的分数、位次双参数匹配、三年录取概率标记等基础能力,同时在可视化能力和动态数据接入方面有一定延展。
3 v5 C" j! W6 Q3 J
$ X& c( x4 B2 E" j例如,“专业PK”模块支持就业率、薪资、行业分布等多维对比,一键生成图表;其“专业热度榜单”结合百度搜索数据,实时提供“昨日热度”等指标,是目前唯一集成搜索热度与薪酬数据的主流平台。) i7 x6 Z6 ^& c- ~; @
4 v9 k. X. \: p9 g: L8 z8 Z
此外,“百度热搜·高考大数据”也结合了百度搜索数据,可实时提供“热搜趋势”等指标,考生不仅能查看院校和专业的实时排名,还能追踪其热度变化,为志愿填报提供参考。' j, W6 \- }- [% Q8 E
- K% C8 @0 t% }7 a$ S; }' P+ p( a0 p6 w/ _2 Z. X3 `, j3 {" S1 R7 f
0 P1 D% r$ j3 F+ _
百度的最大亮点在于“AI聊志愿”支持大模型联调。考生自行选择调用“文心大模型”、“DeepSeek-R1”、“通义千问”三个模型进行填报建议交互,获得更具参考价值的策略建议。
. g+ f( L$ u9 u2 n/ X+ W* g9 _; C# y2 X$ N3 s
1 j, ?. n) a: w/ m& L
, x' L7 i, P9 E- ^* E+ V: {例如,考生输入“给我一些志愿填报建议”后,该平台会输出填报准备要点、梯度搭建方法及地域性注意事项等。
$ N+ A& A4 L6 y: a: M: H( n$ x: z9 i' [7 K' R7 H8 _
而当考生输入“为我进行高考志愿模拟填报”时,系统还会自动生成个性化的院校专业组推荐,标注“冲稳保”分类、录取概率和历年最低分等信息。/ S. |3 \1 K" k2 _( S) R
, h/ C: [' w7 ^
考生可在“志愿详情界面”自主筛选,将符合意向的专业组添加至志愿表,或使用“管理”功能进行批量删选和排序操作,最终可预览或导出完整志愿表。
& h% S+ {4 d# O
$ l1 q! C9 _5 Z
/ r* }2 l# n1 f/ K- G8 d4 H" U' j; @' E" l: m4 A1 x0 p
不过,该模拟填报流程当前仅调用“文心·高考版”,并未真正调度其他大模型,导致部分推荐逻辑偏单一。
3 [0 ^# Q- x0 V, |
% C4 g! [ T0 h" W" ~03.腾讯AI高考通:智能体对话引导填报全流程$ U2 R6 n7 B; K* o" o
+ @' r5 J) L) v4 K6 T' P0 v( X
9 q' R- h& J0 t3 ~在AI高考通上进行高考志愿填报,比较便捷。腾讯AI高考通是QQ浏览器推出的高考Agent,于2025年5月23日正式上线。
: b3 v7 o+ f& c4 X/ L* W% r
% o5 N- M0 V, T0 |在手机端,考生只需点击QQ浏览器搜索栏下方的AI工具中的“AI高考通”,进入相关界面。填写高考信息后,进入“AI志愿填报”界面。同时,考生还可通过下方搜索栏使用“问问高考”功能,获取更多帮助。2 [ v# N# \! b }
& s# u% V% E2 }
6 z4 o* y4 ^* o, q
+ N' ^8 m3 \7 L
“AI高考通”进入口(左)和页面(右)
! G! }% P( T p2 \# v
# A" K7 [' {4 z4 R" h" r在电脑端,AI高考通为考生提供了更丰富的信息选项,方便考生进行更全面的对比和选择。
. u2 t- p, X) o k& ?- I7 k
, q8 C V9 x' \7 S+ {$ Q. w1 S7 V2 \4 J9 E# w) M
% o0 Q) w1 c/ T3 |* Q
“AI高考通”电脑端界面0 q. @5 s' L1 Y: r* S; u
& [! U( X1 ?7 A5 W( R1 L
腾讯AI高考通作为行业首个高考领域智能体,其一大升级在于:从工具集合到全流程的AI志愿填报服务。3 r" X& M7 P. I) c
: F5 u3 k# X( Q3 r8 j+ i7 h与依赖传统Agent技术,动态调度适配工具不同,它能依据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和使用场景,自动调用相关高考工具与数据资源,完成智能决策。3 O+ j( j/ T9 i& f/ R
! @' b% |# T, w. T) Q" j这款智能体还具备自动解析并理解多模态信息的能力,突破传统高考服务产品仅局限于单一文字输入的限制。
: G4 t. Y3 ?' M8 n, L' V
, C: p8 D s3 S7 T% [; O& y并且,其能够同时开展 AI 生成式回答以及传统的网页搜索,将两者结合后反馈给用户,既保留用户原有的网页寻址和信息浏览习惯,又融入AI智能回答的优势。
' n! N/ J1 K% u/ u3 z
1 o# R ~/ x% J3 G& R% [8 w1 t- u0 k在三款产品中,腾讯 AI 高考通的交互体验与 “AI聊天助手” 最为接近,考生无需掌握检索技巧,仅需像日常聊天般提问即可。
2 A) |; n6 H# U) |* g6 K$ T( T- N$ H
在推荐机制层面,它同样提供冲、稳、保分档建议、录取概率估算以及一键打印志愿表等常规实用功能,整体操作流程较为顺滑流畅。
" p) X+ B0 ~# O: b
5 i5 e; f! ~' A! z' J' `! |4 u0 a此外,腾讯AI高考通在高考场景下提供了多样化的支持,例如与作文辅导、智能估分、腾讯文档等功能的联动。* w+ e. j- S% Z
& w9 q' b/ ] J" V* M8 D r1 c
04.实测:三大志愿填报产品AI能力对比
s; s* I2 j u* G2 E/ e% w0 O( |9 b. t6 i Q3 ~2 [
5 P; }- p- u% |+ k( [- J( p
为测试三个高考志愿填报辅导产品,智东西虚拟了一位考生情况,并进行实际体验。: z$ J9 K: V- p8 E# m
% @. H/ b3 n, v# [4 @, t' ?考生背景:江苏考生,526分(2024年特控线516分),物化生组合,想选计算机类专业的省内院校,性格INFP。% x% b2 @& n3 F
! Q" V& f2 w. L9 {
竞争分析:该考生分数超出一本线10分,有一定的竞争力。物化生组合专业选择范围广,可报考的院校和专业较多。但考生想选择计算机类专业,缩小了部分专业选择范围。同时,考生分数在中等水平,省内热门院校和专业的竞争较为激烈,要在该分数下录到一个满意的学校,对系统挑战大。
: ?& O! o: `+ b& y! v9 z+ S% d
# W( s$ }9 `2 C- ^- O
% R! G0 G' @) z6 a8 Q: }; F& h) U$ k8 A# P( n9 i! n) B( w& r
夸克、百度、腾讯三大平台实测横向对比(智东西制表)
5 a* A7 P( X3 `8 T3 E% ^2 r7 G3 P4 ?6 w, `3 U# B# `
1、夸克高考:结构化逻辑强,但在复杂意图理解上仍显保守6 B& ?9 v& m% l. c0 k
' w3 c( Z7 M/ i( q夸克“高考AI深度搜索”明确考生的基本信息,给出需求画像,包括:成绩信息、专业偏好、地域限制、性格适配以及未来规划,然后根据具体的分数和预测位次,进行院校专业组推荐。+ q) p5 w" ^; l$ n2 k
! k3 l# y* W' s. ^) r
此外,该平台还按照考生性格特点,重点推荐了江苏大学物联网工程(联合培养)和淮阴工学院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0 p) I+ C4 U( a9 U2 S5 b8 ^. s. a
/ P9 f( ^, a3 w/ E6 l5 v8 u3 ?
其中,美中不足的是夸克“高考AI深度搜索”的内容尚未整合进考生的电子志愿表,且未标注录取概率。
/ ~3 ?3 \5 O( ]+ `# J2 I3 W- o& i# x( _) U! ?+ L7 O1 B) z/ r3 U$ }
/ L6 ]& n* @: h& A! T+ `3 y) s3 e r8 {, K3 E
夸克“高考AI深度搜索”实测结果
- D, g) P6 q3 k5 R7 |9 G" ~
+ F1 U! p& d0 a, H& l* {此外,在额外实测中,夸克面对复杂指令输入,例如地域偏好、性格特质、专业倾向,以及就业意向时,夸克的推荐偏向保守,并未能完全覆盖考生的个性化需求。
5 x1 A0 Z; O5 J8 `1 l! D3 N" s) e* p% {/ I
例如,输入如“计算机类+宿舍条件好+毕业就业”等指令,夸克缺乏进一步推理与拆解,仅能对单一要求产生响应。
4 {0 l1 W' g2 @* f6 K( J
5 }: b6 U2 @$ i4 W% w5 t/ G s其AI更侧重结构化搜索逻辑,在个性化推理与复合意图理解方面仍有进步空间。
. y k" K1 T3 ~3 B# j8 m0 ]+ F
7 u. X% L/ `; v" d4 V6 y3 p/ C9 j5 e9 H8 I
1 S/ T7 d0 s o( K
2、百度高考:支持多模型对比,但功能协调性不足
, b; O5 @3 v, h3 U0 h
8 ]3 Q1 Z a* C; M/ l f4 {% F3 P百度高考“AI聊志愿”根据分数定位与报考策略生成推荐方案,除重点冲刺院校和稳妥选择院校还准备了备选方案。但在文心大模型下,该系统并未生成匹配的院校专业志愿组。1 s$ W8 q4 b; a1 S$ E h0 s" Q( Q
7 Q j& A1 s6 x% W( ]; O5 Y
# z( ]- n/ U% v$ P' d
: a% {0 i+ V3 P' J$ [; m ]
百度高考“AI聊志愿”实测结果
# k0 W9 E+ L2 C% L+ ]# a+ F$ x" G/ C; S
在调用DeepSeek-R1模型和通义千问模型后,百度也为考生推荐了大致相同的院校专业志愿组。但同样的不足仍存在:无电子志愿表可供考生导入,且未标注录取概率。 q. w5 U% u- W5 r6 l" D+ k
2 W1 a7 [" z& I( Z% g
而考生仅有在输入“模拟填报”指令时,该系统才可统合可筛选、“管理”的电子志愿表,无法满足考生的个性化需求。) d% c/ X- @( B# ?* k* b1 v
9 H y4 G: k. r; W+ z, W
2 Q! Q/ O7 [/ k7 p
8 H" @( f+ Z! D* f, \百度高考“AI聊志愿”DeepSeek-R1模型和通义千问模型结果
2 U0 s7 r3 U1 K( ~( R& ?$ h9 j+ b# x3 n6 U: P7 p* M' d
在实测中,该平台也暴露出一些用户体验不足。由于多模型并行生成内容较多,但页面未有效整合分类,导致信息冗余且杂乱,增加了理解门槛。同时,该平台缺乏清晰的横向对比工具,考生难以快速评估多个志愿方案的优劣。
( u& S' Y+ p# D g/ ~& D* r5 w: l- m+ ]
整体来看,百度高考在模型协同、数据整合方面具备潜力,但在交互设计和界面组织上仍需打磨。! e6 E/ [0 @2 Q, V7 v8 b
) R' s3 f# k" y) W. @3、腾讯AI高考通:对话式交互亮眼,配置能力仍需打磨: Z7 N9 M9 D% ~+ V$ f& u4 [
* H, P2 y1 B- `6 u2 c
AI高考通结合录取概率推荐23个院校专业志愿组,其中可冲击的学校1个,较稳妥的学校7个,可保底的学校15个。
+ o5 t+ [9 h4 T
N% B8 X2 j: `4 o; ?# i) H2 }' m( _) E! U' z, ?8 \
* v( c* `% p/ h2 @4 k
腾讯“AI高考通”实测结果' \5 Q" |! w& D, O' s- i! @
6 g9 K2 G* B# r& q$ |从实际测试情况来看,腾讯AI高考通的推荐结果未能充分响应考生提出的个性化要求,其对个性化需求的理解也不够精准。在“明确问题分析类型”的思路下,其也并未对考生的个性化要求提出适配的志愿组。
~! J# ^5 d8 z, X
8 U0 }2 S% `2 D/ w' ]$ h$ k- J1 P
1 c" }. E2 T0 |5 \ {4 v% E4 ?
5 r$ l- ?3 m& C由于不同平台的操作流程和功能设置存在差异,实测结果仅能反映在特定条件下的单维度体验,无法涵盖所有可能的使用场景。! E$ b& z$ q. R; V) |
$ _: c: A6 @; T+ _1 H" O
考生在实际使用时应根据自身需求和平台特点进行选择,并结合其他信息源做出综合判断。# N2 M1 g r. G! I
6 F! e, n. U3 v% r* g, W05.结语:AI正在接管“信息差”,但接管不了选择本身
. k3 B+ M( M6 K
! ^# A+ J, Z6 f8 B/ b0 F# s' F. \$ u3 l+ I) d! K: H: q6 Y
AI介入高考志愿填报,正在改变一个长期被“信息差”主导的环节。AI的加入提升了信息的可得性与检索效率,但AI依然接管不了“选择”本身。高考志愿不仅关乎分数匹配,更涉及性格偏好、家庭认知、未来规划等变量。任何算法推荐都无法完全替代用户对“人生路径”的主观判断。3 v. v: o+ M X# {- m' D8 W% p1 x
/ d( D2 \$ U6 C, Z8 W, i5 J从三大平台的实际表现来看,尽管三大平台使用的底层数据高度同源,但实际推荐结果却呈现出明显分化,这体现了平台在算法调度、模型理解与推荐逻辑上的差异。- D4 V5 R' H* f, _3 D) @
2 P9 e1 n7 l% I, m( V
就体验而言,可信度与决策成本之间的平衡是关键。过于复杂的模型解释会劝退部分家长和考生,而推荐太笼统又难以形成决策依据。AI产品要真正辅助考生决策,下一步需要在偏好匹配能力、上下文理解精度以及功能协同性上继续精进。
/ U: J: D6 U: W6 q( i: L: S/ l* Z% L4 Z4 y"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东西”(ID:zhidxcom),作者:江宇,编辑:漠影 ,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