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1200岁“唐釉釉”领衔!苏州考古博物馆儿童节特展来啦

[复制链接]
查看7481 | 回复0 | 2025-5-29 19: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5月17日,江苏省首座考古学科专题博物馆——苏州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开馆首日即吸引了近万名市民、游客前来参观。6月1日,该馆首个临时特展“探古童趣——苏州出土玩具展”即将开启,40余件宋代至清代的出土玩具将集中展出。跨越千年,这些玩具依然充分展现出古代孩童的童真童趣。该展策展人、苏州市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芳芳博士向现代快报记者介绍了展览的情况。8 g0 n3 g! o) }: s

' e4 T2 u1 _! z7 @$ i" d3 @% U* w- C- }/ v
超1200岁“唐釉釉”领衔!苏州考古博物馆儿童节特展来啦-1.jpg
; L7 v! l. n: g
. X8 ~' g( v6 a0 X% e; @0 ]
策展灵感,源于1200多岁的瓷狗“唐釉釉”
+ ]7 `  [4 r# m" x2 ]5 Y1 W# v3 D% Y9 V# \( Y2 i' T) ~
“策划此次玩具展,源于今年4月14日出土的一只长沙窑黄釉褐彩瓷狗形玩具。”刘芳芳介绍,给予她灵感和动力的瓷狗,出土于苏州姑苏区道前街北遗址,这只瞪着两只圆鼓鼓大眼睛的玩具狗,由唐代长沙窑高温烧制,推测“年龄”已超过1200岁。瓷狗高7.3厘米,重143.3克,通体施黄釉,头部及四肢有褐彩。四腿伫立,舌头半吐,平视前方,似乎在观察什么。“它的主人大概非常喜欢它,经常带它玩耍,四肢可能在玩耍时不小心碰坏了。”1 C  y: @& O, @# h9 `

8 x. i, A8 w+ q( U, |. D- J
超1200岁“唐釉釉”领衔!苏州考古博物馆儿童节特展来啦-2.jpg

% O( s5 E7 `" I# A& f. g- T
* E7 V7 t3 j$ \0 h' s6 d! q' m& Y瓷狗出土时,苏州市考古研究所上下还在为苏州考古博物馆开馆做准备,所长程义与刘芳芳见状当即决定,整合出土的其他类似玩具,做一个临时特展,为“六一”国际儿童节献礼。: y, |0 h" [9 Q8 R

0 S8 `. r: o' Y$ d, K/ q+ E
超1200岁“唐釉釉”领衔!苏州考古博物馆儿童节特展来啦-3.jpg
4 p/ X5 u( G5 M2 h& ~. l) K& w
- x5 O0 ]- P! A/ ]2 \$ S* T/ k# @: _
4月18日,在苏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首次向媒体透露了该展的信息。5月21日,苏州市考古研究所在网络平台发起了“萌狗征名大作战”,请网友为瓷狗取名,最终在5月30日,“唐釉釉”被选定为瓷狗的大名,同时它也顺理成章地成为此次展览的“代言人”,拥有了专属的海报、漫画等“宣传物料”。
. a# E& d. p8 ^& h
# {' m  k+ ?, \8 |
超1200岁“唐釉釉”领衔!苏州考古博物馆儿童节特展来啦-4.jpg

* w. o/ N: H3 q5 z) t% r/ u" f
3 w+ [8 H3 Z+ ]. @为了把展览办好,在随后一个半月的日子里,刘芳芳和同事们白天在田野发掘,晚上加班加点筹备展览。“最近确实很忙,前天写展览讲解词,一直工作到了凌晨两点。”“玩是人类的天性,源自对未知的探索,玩具就是儿童认知世界的道具。可以说这次展览是苏州考古人给孩子们精心准备的一份儿童节礼物,尽管压力大,时间紧,经费少,但我想既然做了,就必须要做好。”刘芳芳如是说。
5 F3 H0 j, ~6 {) k$ n2 C! j- A4 Y9 A( J
手办、弹珠、蟋蟀盆……古代小孩原来也玩这些
' D" Q5 w$ j: r) g
0 G8 I! [, R: j3 i- a. M40余件展出的玩具都是啥?刘芳芳用八个字总结概括:样样精巧、极富童趣。
; q' u, w, l8 J& M% w8 E- [8 e. ~2 {5 |) Y4 H- b. k
她表示,在古代人们也会赋予了玩具启智、教化的功能,孩童们通过形状赏识万物,通过弈棋开发智力、陶冶心性,通过“舞刀弄枪”培养勇敢精神、家国情怀,拿着缩小版陶罐学习大人打水则是一场劳动启蒙教育……有些看似不是玩具的东西,其实也能供人把玩、让人愉悦。5 ~' p+ L* G3 S- i3 Q

1 g9 J8 j. J2 S, f
超1200岁“唐釉釉”领衔!苏州考古博物馆儿童节特展来啦-5.jpg
4 ?# u+ n( f+ Q6 E0 T

9 c# P- `, k; C“古代的孩子也会把玩玩偶、手办,只不过玩具的材质不同。”比如即将展出的一只宋代青白釉褐彩小狮子。它出土于苏州市姑苏区道前街北遗址,系北宋时期湖田窑产品,青白釉瓷,头顶有分束毛发,下颌有毛须拂动,颈后饰有飘动鬃毛,尾巴向一侧耷在臀部,瞳孔及眼白边缘有褐釉点彩,侧目迎风傲视。造型精美,惟妙惟肖。
( u% n: j0 f7 p- M2 e, h, J
1 d+ j3 e9 m* P# h! f0 K. h2 t3 h一只苏州市虎丘区张家桥南遗址出土的宋代青釉瓷狗亦是如此。“瓷狗是今年3月份出土的,一共出土了三只,其中这只相对完整,仅缺失一条后腿,其他两只耳朵、四肢、尾巴都有不同程度的残损。三只小狗的造型均不相同,可能是不同窑工或窑场生产的,细节的不同,也体现了宋代人对狗狗的广泛喜爱。”刘芳芳表示,宋代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繁荣,人们对精神方面的追求和享受非常重视,爱狗养狗就是表现之一。苏轼作品中“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中的“黄”,就是一条黄犬。当时市场上有狗粮出售,甚至还有“改猫犬”,即类似现在给猫狗美容美发的服务。宋代人不仅会家中养狗、将狗写入诗词,绘成画作,甚至会将爱犬做成小瓷狗,随身携带把玩。7 E+ A3 S9 @9 S- K( Z" s/ g$ E
8 a5 {/ f8 F  p" e  [
超1200岁“唐釉釉”领衔!苏州考古博物馆儿童节特展来啦-6.jpg

; B+ j0 _7 ]* P& Y4 W3 x7 V0 \0 V
( y3 Z5 r0 a* E0 ~( \此外,古代孩童也会像近现代孩子一样玩弹珠,几克重的陶丸,可以用于击打玩乐。而旧时棋子、蟋蟀盆的玩法也不必赘述。$ |* J4 ]2 D5 a4 b; t6 T

" {# q+ r4 W' f. {0 Y" j) [& F$ A
超1200岁“唐釉釉”领衔!苏州考古博物馆儿童节特展来啦-7.jpg
/ l; W% l/ T, h0 r: F  L# w

% d) @+ O/ F% E9 C( Q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还将展出一只重6斤多的陶制扑满,即陶土烧制的存钱罐,刘芳芳笑称其为“钱多多”。扑满有入钱的孔,没有出钱的孔,要等装满后打碎才能取出钱,“满则扑之”,故称“扑满”。宋代苏州平江窑就生产扑满,苏州地区因富裕,古时也被称为“金扑满”。0 l5 m* O  ?( s; j9 W' S3 ~

# c) m5 V0 S* Q刘芳芳介绍,这只扑满出土于一个宋代的房址里,里面装满了北宋时期的钱币,同时出土的还有另外一个重9斤多装满铜钱的扑满。尽管扑满并非完全意义上的玩具,但还是被纳入展出展品之中。
1 M+ V- |( u  `. o1 M. u7 Q( V% x
+ H6 \5 j( e' f" D1 D6 K* l为了孩子!展览主要面向3至12岁的儿童( d( ^9 D  R& ], }9 @
% M+ r( T8 d) }$ X
刘芳芳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此次展览定位就是为了孩子,主要面向3至12岁的儿童,当然也欢迎“童心满满”的成年人。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助力苏州“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  G% [/ X- T( P, b2 J, b

9 f9 ~; A  d7 z据悉,此次展览共有三大特点。
) L; h$ V" e1 ^  Y- z0 p: l4 s
9 r! h* ^, M( H& m4 T一是此次展览所展出的文物,均为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藏,没有一件是外借的,能一次性凑齐并展出,实属不易。
$ n$ ^9 |& E3 I& Q- D  y1 z( N* I( v  ]
二是策展人员均为考古一线工作人员,策划时更为专业、严苛、负责。“我们考古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在积极转变思路,要从一心扑在研究上的考古人,变为科普者、服务者,让苏州的考古成果被更多人所了解。尤其是苏州的孩子们应该知道苏州的历史,我们也有义务向他们做好科普。”刘芳芳说。# I6 `" c/ w% `5 U
) W/ n7 v6 Y6 Y9 a" j! L9 x$ h6 f5 l4 {
三是展览现场特地准备了连环画,旨在向孩子们讲述出土玩具背后的故事,文物的文字简介也尽量偏孩童视角,写得通俗易懂,用到的生僻字也都有注音。
, U  ~' b! x: Z
5 r: V. s' @: k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现已进入最后的准备阶段,展出文物已全部打包,待5月31日运往苏州考古博物馆布展上柜。  l$ h7 B% C& u3 }; {
6 b6 l- B# ~8 \5 I
图源:苏州市考古研究所、苏州考古博物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3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