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旧金山会议落下帷幕,美俄中英法五个战胜国坐上了联合国安理会的"铁王座"。5 r* D |9 w+ t
80年过去了,这五把椅子看起来稳如泰山,但风水轮流转,有些老牌强国已经开始显露疲态,甚至面临分裂危险;有的新兴大国则实力飞涨,早就盯上了这几把椅子。( c6 v! g' g- v) [- s$ V
到底哪个五常国家最危险?又是哪两个大国在摩拳擦掌,准备取而代之?# ^; F- X: S+ k, T2 `
/ B# x5 E; k6 n) M/ s; M8 v. S: ^* Q/ Q T
a) {( @! w; ]8 D3 }
% y3 {2 v1 ^3 {; _+ ~
* ?) D! u: z, f. t. n( O4 d' T# g9 x
3 r. w) f0 S8 j% I4 @1 u, `6 x日不落帝国:曾经的辉煌与今日的落寞3 U {& C/ l+ B% ]' y
6 \: D7 f$ b9 E5 y2 E
提到英国,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日不落帝国"。: g6 G: z5 C! F' N# ]# ~# h
这个称号可不是吹出来的,英国确实牛过,而且牛得让全世界都服气。) p% m2 N: \# I p0 ~* ^
回到500年前,英国还只是欧洲边缘的一个岛国,跟现在的爱尔兰差不多。
6 L" U8 t1 j: `' a$ {但这个小岛国有个特点——不安分。从亨利八世开始搞宗教改革,到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大力发展海军,英国人就没消停过。
- h) \! X6 W) G* m" f2 ~大航海时代给了英国一个绝佳的机会。
$ l' T% ]: c+ |9 s
0 |$ x( g2 P( p4 |
1 @+ ]$ {* V0 Y5 U当西班牙、葡萄牙忙着在美洲挖金子的时候,英国人已经开始琢磨更大的买卖了。
% r, G0 K Y2 t* \1588年英国海军干掉西班牙无敌舰队,这一仗打出了威风,也打出了信心。/ z8 E- ]0 k& H$ m) n
从那以后,英国就成了海上霸主。
) s; l( v" N' g( S( E- v5 }英国人的野心可不小。
' e8 o, N% g! _% J3 G" I; t3 U2 g他们不满足于在欧洲称王称霸,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全世界。' D# N, z$ h, H& p" f0 y* r& `) h
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南非、香港……地球上但凡有块像样的地方,都被英国人插上了米字旗。- z- ]- F$ v: ^9 q
最鼎盛的时候,英国控制的土地面积达到3400万平方公里,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统治人口超过4亿。
6 G8 U& k9 i8 S( `- C& r6 \0 w) P3 M1 V' G/ ]
9 g4 j! s" K3 c- h% Z那时候的英国有多厉害?0 T+ Q: P6 V8 W8 m1 x C* l
毫不夸张地说,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全世界的工厂都在学英国的技术;英镑是国际储备货币,各国央行的保险柜里都放着英镑;英国皇家海军控制着全球的海上通道,任何一艘商船都得看英国人的脸色。1 x4 A5 A0 B$ }2 T; z
更关键的是,英国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殖民体系。: s2 C, `% i8 g
从原料产地到加工基地,从贸易航线到金融中心,整个链条都在英国人的掌控之下。
4 |6 f0 b$ S" d% d1 p: A& B9 j) d印度负责生产棉花,英国负责纺织成布料,然后再卖回给印度,这就是当年的"国际分工"。/ P3 m- H1 v1 V: k) o/ D5 ?
那个年代,英国人走到哪儿都有底气。外交官谈判时敢拍桌子,商人做生意时敢开高价,就连普通的英国绅士到了殖民地都能当土皇帝。3 F& V: J3 ^: }' w* h1 u7 R$ ?
"日不落帝国"这个称号,真不是白叫的。0 w7 y+ a; q* F7 K e
- ?$ Y3 W/ Z7 v( H9 |
0 `9 U9 @( z1 J; ?7 ^$ t% X1 @9 W
1 {3 ^( C7 P/ Q; K8 z2 |
4 _2 h! e7 U; ]' ~% a
, q Z: y" A$ z但盛极必衰,再强的帝国也有衰落的一天。
9 ]& c4 I; d( \英国的转折点就是两次世界大战,虽然每次都站在了胜利者一边,但这个胜利的代价实在太沉重了。4 P, Q, p. d- i/ V
战争打空了国库,炸毁了工厂,更关键的是给了美国和苏联崛起的机会。等到硝烟散去,世界格局已经变了,美苏两强争霸,英国只能靠边站了。
, X! W. ]" N; j+ {( M% W* p) j从1947年印度独立开始,英国的殖民帝国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几十年时间里,几乎所有的殖民地都没了,留给英国的只有一些小岛和回忆。
1 ?1 O V2 m6 D4 e到了1997年香港回归,英国的海外领土基本就剩下几个没人要的小地方了。
/ u" Y/ ^+ c6 I6 y( c* H# j现在的英国,GDP总量还不如加利福尼亚州,人口还没有印度的一个邦多,影响力更是今非昔比。) g: Q. I& d7 L3 k, `
从全球霸主到地区强国,从"日不落帝国"到"脱欧小弟",这落差确实有点大。
# `) R2 A& u7 ^1 J# w) u- f- x$ |6 U: Q* U
3 C$ f* p: M* u4 L; A! @英国的致命危机:联合王国面临解体9 Q$ T5 O7 r, L1 r, c- C4 w
, Y# H, U' B+ P( D ?" g如果说失去殖民地只是让英国从世界霸主变成了地区强国,那么现在面临的国内分裂危机,可能会让英国彻底沦为二流国家。
1 Q; g- ^. }2 ?- k) O1 h3 q很多人不知道,英国的全称叫"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四个部分拼凑起来的。- r5 ~) L0 K6 c- T& v% d
这个"联合"从一开始就不牢靠,现在更是摇摇欲坠。
+ y2 e& Z8 I8 M7 x* C5 Z其中苏格兰的问题最严重。
$ [' [* n; D* Q2 h! }* L1707年英格兰和苏格兰合并,说是“合并”,其实就是英格兰对苏格兰单方面的吞并,苏格兰人心里一直不服气,觉得自己被英格兰人压了一头。; G. x3 q' q1 C4 \2 k) D6 f$ E
300多年来,这种不满情绪一直在积累,直到2014年终于忍不住了,搞了个独立公投,结果是55%反对独立,45%支持独立。
. w P2 m7 ?. L" c, ]7 V& E9 s乍一看是统一派赢了,但这个数字其实很危险。要知道,几乎一半的苏格兰人想要独立,这在任何国家都是个大问题。
5 F* N4 l3 a8 f" [% }
5 d5 _- z) b# M1 g$ h& [9 i9 k! L* t9 a, Y
更要命的是脱欧。
% {$ n" @1 V* [5 }# i e2 y3 }当初很多苏格兰人之所以投票反对独立,主要是被一个承诺给说服了:留在英国就能继续享受欧盟成员国的好处,包括贸易便利、人员自由流动、各种补贴等等。
# |8 z, @! P# F% _+ }3 D& U4 I结果2016年英国非要脱欧,这等于是撕毁了当年的承诺。苏格兰人觉得被骗了,独立的呼声自然越来越高。' `: ?6 w4 S: [
苏格兰首席大臣斯特金就明确表态:"既然英国要脱欧,那苏格兰就脱英。"
9 V3 u* b/ `+ t1 ]斯特金这话不光是嘴上说说,背后是有底气的。
1 [, R2 H) C" Y/ j8 e苏格兰虽然人口只有550万,但掌握着英国96%的石油储量,还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威士忌产业更是全球知名。) N5 ~+ o/ o1 O( F0 h- O
一旦苏格兰独立,英国立马就得"瘦身"三分之一。4 V5 F5 s; _3 m. x8 I" Q4 W, d
北爱尔兰的情况更复杂,说起来主要是历史遗留问题。& k; Z( r! q; L3 Q ?- S! Y
G8 u& C5 S l9 Y p
% M) o9 u0 A+ V$ H原本,整个爱尔兰岛是一体的,但1921年爱尔兰独立的时候,英国硬是把北边六个郡给扣下了,理由是那里的新教徒比较多,愿意留在英国。
" X U3 C* I# y- a! D5 n这一分就分了100年,南边成了爱尔兰共和国,北边还跟着英国混。
4 [# ~3 ~ E2 b% H本来双方井水不犯河水,但英国脱欧把事情搞复杂了。
* l- @: \/ x* Q; I9 m. x爱尔兰是欧盟成员国,可以自由贸易;北爱尔兰跟着英国脱了欧,货物过境就得检查。3 h' e# b6 s8 s
可问题是,爱尔兰和北爱尔兰之间根本没有实体边界,都是开放的,现在突然要设卡检查,老百姓当然不乐意。/ w# W( l& Y* o8 d. b* j& c; Y
2022年北爱尔兰议会选举,主张统一的新芬党历史性地成为了第一大党。$ K( P; y/ C8 @- w' ?0 z) m* m
这个党的终极目标就是让北爱尔兰脱离英国,与爱尔兰统一。' S( h3 x, d6 b4 d/ ?% v% E
现在他们手里有了话语权,统一公投的呼声越来越高,爱尔兰总理也公开表态支持统一,英国政府想阻止都难。* z: o4 N; t9 }/ {2 ?9 a- [% a, R
/ V; _2 _& X6 m; ~+ I6 T
H( [, i4 j/ ~6 Z+ b. D5 r7 ~威尔士虽然暂时还算安静,但也开始有人琢磨独立的事儿。" [/ @" F) ^1 G: o/ U* [ @0 {$ f
威尔士民族党的支持率在上升,独立的民调支持率也从以前的10%多涨到了30%多。虽然还不到一半,但上升趋势很明显。
* y" f% P6 L" q; ~9 F& k: q; B最关键的是,英国现在已经没有能力阻止这些地方独立了。) X$ C+ C9 Y0 l/ f# a
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力量有限,国际影响力也大不如前。
# N- Z; v1 ], |0 ?+ Y8 I7 i( R如果苏格兰、北爱尔兰真的要走,英国除了谈判恐怕也没别的办法。, s2 e1 m5 {6 N% ~* {! [0 L9 Q, W
一旦苏格兰和北爱尔兰都独立了,剩下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王国"还能算是个大国吗?人口只有5000多万,GDP还不如韩国,凭什么在联合国安理会占一个席位?
) _/ l) B w: H0 X2 C. [8 ?! G问题就在这儿,英国越虚弱,其他国家的机会就越大。
3 u5 K5 q, B7 Y, {有两个国家早就盯上了英国的位置,一个是欧洲老大德国,一个是人口大国印度。这两个家伙可不是等闲之辈,实力和野心都不小。6 |+ X0 s1 |0 U* y) B8 j) ^+ K& B
( D- _% G: c8 l. w; D/ B; X
) H+ [% f! V- p9 T! g A8 }2 Y) N& _: P德国的雄心:从战败国到欧洲领袖
/ l2 x& n6 i& s' K) G& w% x" A5 Y5 I% P' X1 Q" `4 u3 a: @
德国想要入常的野心,其实由来已久。
/ d d$ E' p# t7 D: o! o. e& B3 \作为二战的战败国,德国用了几十年时间重新站了起来,现在已经是欧洲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w. ?6 [; d1 P4 y' ]
我们看看数据就知道了。& q H+ W, h. C* O* ]
根据2024年的最新统计,德国的GDP总量达到了4.66万亿美元,比英国的3.6万亿美元,多了整整1万亿美元,目前差距还在扩大。
7 l) z. ]' I( h6 m5 e1 y3 U德国已经稳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制造业更是德国的强项,从奔驰宝马到西门子拜耳,德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c; [; i" I* X) K! M7 \6 ~0 A# n
! W2 K+ o) W6 b# W: ~! r
( e d8 {. _- q. I0 F8 A" M更重要的是,德国在欧盟内部的影响力无可替代。* M5 R h) j! z2 b9 ^& c. e- Q
欧盟27个成员国中,德国的经济总量占了25%,对欧盟预算的贡献也是最大的。" ~5 l* ` n4 R8 w" X
默克尔执政16年,基本上就是在主导欧洲的政治议程。# H a& m+ v. l
现在的总理朔尔茨虽然没有默克尔那么强势,但德国的地位依然稳固。
, [3 c- t& e! o, y2 ?" G; O/ T为了争取入常,德国这些年没少下功夫。! e" B6 o* I: `8 N( H y
在联合国的财政贡献方面,德国排在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中国,比英法都多。维和任务方面,德国也很积极,在马里、阿富汗、索马里等地都派过维和部队。# X, ]# k0 q, h+ W5 s0 n
外交方面,德国更是下了血本。
/ }9 U! G' a0 w8 E! O2025年3月,德国提名外长贝尔伯克还参与竞选联合国大会主席,贝尔伯克虽然对华态度比较强硬,但在欧洲内部很有声望,如果她真的当选,对德国入常肯定是个巨大的助力。
* `: f2 a! q6 `1 m
" p9 Z% v& ~4 |% m0 L6 k8 [: G- y/ V4 r0 L
# P% P" {' R: \$ B5 p1 M1 c" n% ~% {; D% F
9 W! _. [/ N! V, u4 A
, W) o6 Y% s3 @, R! X" z1 r德国还积极参与各种国际组织和倡议。G7、G20、北约、欧盟,哪个重要场合都能看到德国的身影。在气候变化、难民危机、疫情防控等全球性议题上,德国都展现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4 t/ r+ N I1 M$ I
最聪明的是,德国还拉拢了日本、印度、巴西组成"四国集团",一起推动安理会改革。+ B; m' g7 Z8 [' S0 e
这个策略很高明,单打独斗容易被孤立,抱团取暖声势更大。+ V. n5 c: z0 t$ t0 j: V5 H
而且四个国家各有优势:德国代表欧洲,日本代表发达国家,印度代表发展中国家,巴西代表拉美。覆盖面够广,代表性够强。
. |" b4 E: ~; e' h" z除此之外,德国入常的最大优势是"师出有名"。
* c- B/ M* I( _; d4 I2 G% P: ^/ q+ b! X% J
; Z) Q7 w1 b" E1 A6 h# @作为二战后重新站起来的民主国家,德国已经彻底告别了纳粹的阴影。
8 z& H) _/ u* ?# N. ^8 F现在的德国是人权的捍卫者,是国际法的遵守者,是和平的促进者。" W: D6 I4 e& D- n; O9 e
相比某些还在搞威权主义的五常国家,德国的形象要正面得多。
- j7 ?# P6 \2 P+ O: y+ M而且德国在处理国际关系时比较温和理性,不像某些大国动不动就威胁制裁。
5 n# z( j! e+ r8 S这种"软实力"在争取国际支持方面很有用,特别是那些中小国家,更愿意支持一个温和的大国而不是霸道的强权。
& _6 G$ m1 l/ C( C7 t; t9 g, C! b% l0 O* e8 { b
2 h5 _7 I2 k# j
$ w8 o) N) w+ t3 O) N5 I& `8 s: N* d7 c2 x1 n( @
6 V8 Z E& N: W ~5 w* w7 S) z/ o
& r; ?5 n7 B/ q/ e: `( a印度的执念:从殖民地到世界大国的逆袭梦2 m, t8 h/ P; b' m7 q2 G5 Z$ W2 q
+ `$ u' M5 V' Z n' F; W
如果说德国的入常诉求还算理性,那印度就显得有些"魔怔"了。
7 n$ r/ {* ] `/ b$ L' @ e从1994年开始申请入常,到现在已经整整30年了,被拒绝了6次还不死心,这份执着也是没谁了。( `) e; ] V" @ \& i% Y8 ?
印度的底气确实不小。
Y8 X7 m, I& i$ X6 f14.3亿人口,已经超过了中国,稳坐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宝座。+ U. ^; H0 ^ A
经济体量也不容小觑,GDP总量达到3.9万亿美元,排在全球第五位,要是按购买力平价来算,甚至能排到第三。5 u2 n/ V' D6 U. }' R( t& z
军事实力方面更是有模有样,核武器有了,航母也造了,弹道导弹也不缺,在南亚这一亩三分地上,印度确实说了算。( J9 m+ ^9 Z p! p) H2 p/ L
但印度最大的底气还是"历史正义"。
+ j( u _; |9 n( ^" h+ B他们的逻辑是这样的:现在的五常都是1945年的产物,反映的是80年前的力量对比。% G7 u! g+ z4 O7 C
现在世界格局早就变了,凭什么还要按老黄历办事?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民主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有资格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
7 i3 {! I4 x: \4 ]为了入常,印度这些年也是拼了。
2 |7 l f; S: A# \2 s$ e/ _5 ~9 {2 C& v) [( P
0 d9 E( P6 b ~: O. E
军费开支年年增长,现在已经是世界第三大军费支出国。. {& _8 V) @ u& u2 G; F% x$ z' ]
核武器搞了,航母造了,连月球探测器都发射了,就是要证明自己有大国实力。
. [5 Q! E; p/ t6 u* w; H5 H外交方面,印度更是不遗余力。
" R7 z& \8 S+ x; j! b莫迪上台后几乎跑遍了全世界,到处推销"印度入常"。8 [' Z5 k1 ?. f% l5 F9 }( D3 r6 d
在联合国大会、G20峰会、金砖国家会议等场合,莫迪逢人就说印度应该入常,搞得像传销似的。
) [1 s" T- y* h" m5 M3 |" a1 _印度还很会"抱大腿"。' c1 E# ~; @0 p) ^* F& p% d
跟美国搞印太战略合作,跟俄国保持传统友谊,跟欧盟加强经贸往来,就是想争取更多国家的支持。/ |4 a7 T7 g1 ^. s
2019年印度主办G20峰会,莫迪专门把会场布置得像个加冕典礼,就差明说"我们应该入常"了。9 @; a9 E* g+ C& q/ e2 f
最有意思的是,印度还搞了个"南南合作"的大旗。7 A8 v! j: q F- R+ ]3 }& D" n/ l
他们说自己代表着全球南方国家的利益,入常是为了让发展中国家有更大的发言权。这个说法在非洲、拉美国家中还挺有市场,毕竟现在的五常确实都是北半球的发达国家。
8 {4 U5 ]% i& X I. ^2 o4 X O" ^
% @; F6 Q6 c! Y6 Y- ?
5 i% o* \5 f; e$ ^( s但印度也有明显的短板。/ y4 U5 Z, D7 j, ]# H
虽然经济总量不小,但人均GDP只有2500美元,还不如中国的四分之一。
. d" F( L* {: {& ~ d8 B基础设施落后,贫富差距巨大,种姓制度根深蒂固。
* y5 X5 G9 M8 E9 v* X5 m而且,在国际事务中,印度表现得比较自私,总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
# Q+ y) k6 y* M7 @ {
( h6 \, i% Q/ j/ n1 {" w# ~- @7 ~% H9 _; g: x4 J
变局将至:五常椅子真的要换主人了吗?
. A- ~# g ~4 S2 j" T6 k L! x. O, Z7 o9 U% i) d
德国和印度都摩拳擦掌这么多年,但真到了关键时刻,谁的胜算更大呢?, Z" B4 |$ V# P" X
从实力对比来看,德国明显更强。6 t0 J' \$ @ ]2 p% z- P- D3 a
经济发达、技术先进、治理良好,在国际社会上的声誉也不错。0 Q) g" w* u j6 b! n
而且德国在欧盟内部的地位稳固,可以代表整个欧洲的利益。
% `/ {1 _# r: Z) @+ |, T: o相比之下,印度虽然人口众多,但发展水平还是有差距。4 @, J! q$ f+ S p- W! \
从地缘政治来看,德国的位置也更有优势。
) i% v/ E/ k' S0 q6 |" {欧洲是世界的政治中心之一,德国作为欧洲老大,自然比较重要。+ T# R- N3 S# A
印度虽然在南亚一家独大,但南亚在全球政治中的分量还是有限。% [: K i5 N c. v
从盟友支持来看,德国的胜算也更大。& | ]! H. ~, e5 }9 X) `3 N
美国肯定更愿意支持德国,毕竟都是西方盟友,价值观也比较接近。
2 s d% U0 \* }' `' n" B
" `3 ? e/ f0 T6 d' O% M. R# d' j
法国估计也会支持德国,法德合作是欧盟的基石。* i% E D- k+ j9 C0 j8 v. ?; |
相比之下,印度能争取到的铁杆支持者并不多。
& k2 `5 P# s' }0 N9 n+ G但印度也有自己的优势。人口规模、发展潜力、地缘位置都不容小觑。1 X; d9 p$ K9 M; l- U3 Q
而且印度打的是"发展中国家代表"这张牌,在全球南方国家中还是有一定号召力的。% |! ]* \; r3 T2 h8 ~9 m& z
关键还是要看现有五常的态度。" l# I( ^" z* c3 L( ^2 _
中国对印度入常是明确反对的,理由很直接:印度在地区搞霸权主义,跟邻国争领土,这跟安理会维护和平的使命不符。
h+ T. y+ W, C- A+ e) Q但对德国入常,中国的态度就温和多了,没有明确反对,只是强调安理会改革不能变成发达国家的小圈子,得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b( ~1 H9 d8 c
俄国的想法正好相反。0 N; b$ R3 ~4 A2 N) h _% Y, q0 h; I
普京明确支持印度入常,想拉拢印度增强自己的影响力。但对德国入常,俄国就是不松口,毕竟德国是北约成员,还对俄制裁,俄国人凭什么要成全德国?. z y j# b' g* R, T" ?# c) O# P
美法的态度比较接近,都倾向于支持德国。/ e+ e: i" l. Y2 L/ j8 h* K
但这种支持也不是毫无保留的。美国虽然嘴上说支持德国,但真到投票的时候可能就含糊其辞了。
# v' k. L$ D1 K2 i; C# O- m% w9 G6 P法国更是直接主张削减五常权力,英法美这三家在安理会改革上心思都一样——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对增加常任理事国本来就不太积极。
) h& o1 _4 U* V, F& P: }6 A英国要是还在五常位置上,估计也会对德国相对友好一些,毕竟都是欧洲盟友,而且英美法在这种大事上一般都会协调立场。
. ?7 Q6 Y) {+ u# o( @ @
( [% ?& _4 o& W' G6 V" K) Z; X! m3 ^; \( q
但说到底,五常改革不是实力问题,而是政治问题。
( D. I& G7 s: x现有的五常都有既得利益,谁也不愿意主动分享权力。# Y- X4 T8 `+ d% t% C
除非出现重大变故,比如英国真的分裂了,否则五常格局很难改变。
4 x0 d& v8 ], a2 g+ K不过,时代确实在变。英国的衰落有目共睹,德国和印度的崛起也是事实。
" Q' [+ u; ^% l7 }如果英国真的分裂成几个小国,那它的五常地位肯定要受到质疑。
* a7 V. s5 n9 [' e X u S- R0 D到那时候,德国和印度都会抓住机会使劲争取。
9 `3 j, `- E# \" g这场关于权力和地位的博弈,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激烈。- I' W. \5 o! v. T" o
英国如果真的撑不住了,五常的格局确实可能要变。德国和印度虽然各有优劣,但都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 ^# X5 H E0 w7 @
历史告诉我们,没有永恒的霸权,也没有不变的格局。英国从"日不落帝国"到今天的困境,就是最好的例子。
% }4 G7 z: f$ {0 P% K/ T德国从战败国到欧洲霸主,印度从殖民地到世界大国,这些变化都在提醒我们:时代在变,力量在变,规则也会变。
5 b) V- S6 y# { c% `& y; w5 r2 H! s五常不是铁饭碗,联合国也不是私人俱乐部。
- W4 V3 M- g. V当年能建立这套体系,今天就能改革这套体系。英国的衰落为改革提供了契机,德国和印度的崛起则为改革提供了动力。# W- p$ F# {: l% g) I- ^
这场变局,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来得更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