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踏入社会,常常听老一辈教导:害人之心不可,防人之心不可无。# k, ~: H2 u1 k, D
随时提防身边的小人,避免自己被伤害。这道理没错,但谁才是小人呢?还真的不好判断。
5 o/ n: Z" _7 g2 r$ Z" T9 }4 s2 \* p有一个词语,叫“表里如一”。
. J" H: U9 n9 w7 W0 i$ `& }! g. U也就是说,内外都一样的人,坦坦荡荡,是君子。
# C( H; P1 Y9 w( g% w/ S% U反过来说,人的言行举止,和内心的真实想法不一样,这就是奸诈的小人了。- J2 I2 _; N% \5 p* y* j4 k0 z
6 G+ G0 V4 j( X# P# {! @
0 H) |2 _: j; r: [" C
01# U7 U, Y1 k' U. C9 J5 k
奸诈的人,往往有两种特征。
7 }: x% P2 o9 _. C. }! z在清朝时期,有一个官员,叫“曹锡宝”。: A7 p) G0 K1 x% f
他做事刚正不阿,得到了上下的一致认可。; J, {& F! _( u4 J0 |' v, i
在京城做官期间,他发现乾隆身边的红人“和珅”,有贪腐的行为,就多番查找证据。& I3 J1 t% U( \: g v4 @* f" a
和珅的家里,有个管家“刘全”,很是贪婪。
# b! r$ }4 f2 a" H刘全借助和珅的地位,使劲敛财。但凡求和珅办大事的人,都要过刘全这一关。5 K2 L2 b9 I7 M7 G: S% C/ O7 S/ ?
曹锡宝暗中查探,发现刘全家金银财宝无数,远远超过了其管家的薪资收入。给他来个“财产来路不明”的罪行,肯定是可以的。
- @2 C/ W+ K/ y" s曹锡宝也想到,把刘全按倒了,扯出萝卜带出泥,和珅也蹦跶不了多久,脱不了干系。; f( m9 f; h- r+ K
一切都考虑周全了,曹锡宝写下奏折,揭发“刘全”。2 R9 ^+ V- A Z& w8 Z/ q
提交奏折的前一天,曹锡宝找到老朋友、官员吴省钦,说:“以后,你我就不是朋友了。我遇到任何麻烦,都和你无关。”0 X2 R7 T- ]* v+ o/ @1 K
曹锡宝知道,自己得罪了和珅,就没有好日子过。那就不要连累朋友吴省钦,彼此断交就行了。3 v7 w: W) J; }2 t
吴省钦趁机会,大表“朋友情”,愿意一起赴汤蹈火。' Y1 P) H! b# {5 _6 @! p3 y
吴省钦还指点曹锡宝,可以抓住和珅更多的把柄,可以找到刘全的更多软肋。2 F* D: F! h- R7 q5 o
就在曹锡宝提交奏折之后,乾隆马上派人围住刘全的家,却没有看到金银财宝,而是屋舍简陋的景象。
% E t3 R- h% O面对忽如其来的变化,曹锡宝只能低头认罪,说自己是诬告人,就想着要提醒刘全,做人防微杜渐等。 {( G# Y, {% ?5 `- q5 Q/ E
接下来,曹锡宝被处分,精神受到巨大打击,郁郁而终。
# t0 e' I! s( }% ?, s2 d \6 f6 U% n为什么事情忽然变卦?就是吴省钦在捣鬼。他得知曹锡宝要提交奏折,就连夜派人通知和珅。刘全连夜转移了家里的财宝。
- I* Q1 }9 Q( q* n& T/ U$ ?吴省钦这样做,就是表态:“和珅,我是你的同伙。”
4 b9 W. _( X& S借助和珅的圈子,吴省钦混得春风得意。
8 I7 A3 k% Q% {- p, ?7 F3 ]很明显,吴省钦是一个很奸的人,但是他从头至尾,都没有被曹锡宝发现,还被当成帮忙的人。
1 Q# I4 J# I- c% K& ^$ s, Y# n以史为鉴,对于奸人,我们就可以总结两个特征。' e% I' S; c3 b, j8 v
第一,奸人,心中深藏真实目的。. _3 E) W* w- v5 Y3 l+ E; |: h
隐藏心理活动,然后用某种虚假的目标,吸引你的注意力。
( a7 I9 T' |9 z1 g你想干什么,他就跟着干什么;你做了什么,他就积极点赞。你就会以为,他和你是志同道合的。这样做,就能取得信任,产生共鸣。
, @% @. D- I" J& ]6 E$ P2 M第二,奸人,脸上显露彼此友善。 C5 s* F, [0 K7 g* X. S
“伸手不打笑脸人”,对于笑着来的人,我们是欢迎的。却很少注意,对方是笑面虎。. _# d t6 K9 p. P y. a5 ?
彼此越友善,那么信息交换,越顺畅。
' g2 a. n1 O: ~+ ^* C当你什么信息,都被人知道之后,对方就实现了“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无形之中,被人拿捏。
; {- }" X8 [5 w* \ j7 X8 m7 \$ E
* H1 c$ F0 v$ x& l4 p
$ d0 t, q, ?" _5 _ G$ U" `02
6 [; N( j/ Q" W: c/ k( N社交中留心眼,有备无患。8 e! ^' @- Q$ j/ I/ S, I, C2 C; r
奸人最擅长做的,就是扮猪吃老虎。
2 k$ x( M7 ^& V" V( X3 ]3 t) r一开始是憨厚的,后来露出獠牙,老虎都会被制服。
3 E6 _+ w4 w5 i* v# J' A你不要以为自己强悍,别人无计可施。那些硬碰硬的人,反而不是你最大的对手,那些示弱的人,反而是了。
$ X1 B1 \" p, y6 P( |为了避免被奸人祸害,你应该留心一些。具体做到三点。
6 M# {/ o% i3 ?6 E其一,保持一身正气,让有歪风邪气的人,不能靠近自己。
, j: w+ w9 ]8 S9 i( G: O& [身正不怕影子斜。你铸就了铜墙铁壁,被伤害的可能性不大。$ z1 z4 E8 D k/ Q
按照规章制度去做,人与人的交往,也在法治范围之内,但凡不符合法治的东西,你都不要去碰。9 q4 k% g; ~ Q ]3 m+ Y8 V* X
你一次次用规则来应对别人的讨好,别人就像碰一鼻子灰,会溜走的。
1 n: T& e, W$ u# G j其二,静观其变,让时间来证明一个人的好坏。
! B4 m: @/ X' F5 p) S有的人,你和他交往三年五年,都看不出好坏。但是你和他交往十年八年,就可以看出来了。& \, f- C7 [3 Y( i, M1 b, v
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你会发现一个人之前的言行举止,和之后的,有差别。* O# c* F2 Z% K, D( V
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时候,对方的评价不一样,角度不一样。这就是做人的两面。+ t5 L: B' c& p0 A
你比对方更有耐力,对方就憋不住,往往会露出本性来。( L6 I# V/ W ?3 q
其三,以利益试探,看对方的具体表现。# `# s i3 z( s7 c. m# {0 U; o
唐代的张谓说:“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1 T( b" x! X% Q1 ?2 s5 w7 x
大部分的社交,都是奔着利益来的。一旦利益点失去了,社交也不存在了。. _; D9 [7 ~0 [, `( e
你不知道身边的人,是什么人,就和他谈利益,看他的表现如何。
. m$ Y+ {0 j/ a: @) ?奸诈的人,对小利益,不会两眼发光,而是谦让。但是你加大利益的投入,他就开始算计了。
4 O8 b: c2 v8 k7 y. B' l) B/ j5 }很少有人在巨大的利益面前,是波澜不惊的。谈话的时候,你就能洞察到。
' D% Y) ?" J7 |$ G' z$ _
- j6 f1 P. I7 h" ^
1 l' Y4 g2 Q2 U6 s2 @! A' X+ X03# K- y$ [( ^ W( g1 J% `
再说一说曹锡宝,是过世多年后,得到了嘉庆皇帝的点赞:“能抗辞执奏,不愧诤臣。”
* O, j/ R) M: m( W& X3 G5 ]是好是坏,历史会给人一个公道。只是很多公道,来晚了,让当事人受苦太多。
- P- z- j; U# m; _5 F# R我们混迹社会,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知人知面不知心啊。
& {4 t( p: F, |! I/ f遇到君子,吵吵闹闹都不怕,遇到伪君子,笑着说话都可怕。1 m K! y* L* h" }
多看看人的心,终极目标是什么?
* \6 d1 L! @" Q6 n' w1 w# ~( i多看看人的脸,表面客套算什么?" a9 w5 y d( V! w
你的心眼多一点,别人的心眼就效果差一点。2 n8 H* E8 ]% X0 @
作者:布衣粗食。6 e$ C+ e, `7 r g: |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N" @ F% H; d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