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子弹库帛书归国!属于中国的,我们就要带它回家

[复制链接]
查看8767 | 回复0 | 2025-5-18 01:0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流失海外79载的“游子”终于回家了!据央视新闻报道,5月18日凌晨,由美国史密森尼学会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返还的子弹库帛书第二卷“五行令”和第三卷“攻守占”抵达北京。这批国宝在世界博物馆日回到祖国怀抱,意义尤其非比寻常。令人期待的是,今年7月它们将在国家博物馆首次面向公众展出。0 k/ a5 n7 V, g# j
$ Z( X/ q5 _/ m7 \
锐评丨子弹库帛书归国!属于中国的,我们就要带它回家-1.jpg

6 ~) q5 d' _" ~" b& r6 K
: M. @$ U. \4 Y据报道,子弹库帛书共三卷,是目前已知唯一的战国帛书,也是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帛书和首个典籍意义上的古书,对于中国古文字、古文献研究以及中国学术史、思想史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源头。此次归国的两卷分别记录了四时十二月的宜忌、攻城守城的宜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以及无可替代的文化溯源意义。如此重磅文物归国,是我国文物追索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也是对所有流落文物的无声召唤。
( P# X2 \5 y) l0 |: h' f7 o$ F5 ]. K' @: u' |( j- x5 m
锐评丨子弹库帛书归国!属于中国的,我们就要带它回家-2.jpg
# Y" |8 _# g( ~! b
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局部* F& Y; S; h& \6 q$ Z6 W  d
79载回家之旅,何其山水迢迢,何其漫漫长远。事实上,每一件流失文物回归,几乎都经历了曲折坎坷的过程。商业回购往往出于不得已,海外捐赠覆盖面又有限。最为困扰的还有,我国文物流失主要在清末和民国时期,目前涉及文物归还的国际公约,对我国追索历史上非法流失的文物颇为不利。让国宝堂堂正正回家谈何容易。
- W  D% }/ k6 t1 M% Z
, F( `4 H, j- x! o- b9 U, r1 a* J无论多么艰难,追索流失文物的脚步从未停歇。近年来,我国在流失文物追索工作上,开始采用溯源研究,同时注重流失文物流转过程的系统调查。从《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到《青岛建议书》,再到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增加追索和收回流失文物不受时效限制的规定,追索流失文物的法律体系越来越完备;在流失文物追索返还领域,中国声音越来越清晰响亮。
( b+ s" ^9 u$ h; b
8 J& D$ f" P" U' H' b" G
锐评丨子弹库帛书归国!属于中国的,我们就要带它回家-3.jpg
6 |, h0 q/ t7 }) X8 _

, P2 U: \* w' g% e+ c: T  t, o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归国,就是我国基于完整证据链主动追索历史上流失文物的首个成功案例,就是《青岛建议书》以对话与合作推动历史上流失文物保护与返还理念的成功实践。据报道,1946年湖南长沙古董商蔡季襄带着子弹库帛书到达上海,正在上海的美国人柯强借口拍照,骗走帛书并将其非法送往美国。我国追索文物时,蔡季襄向柯强催要钱款的信件,盛装子弹库帛书第二、三卷的盒盖上带着的博物馆借存标签,成为美国“非道德获取”子弹库帛书的铁证,成为中外舆论纷纷喊话美国博物馆“子弹库帛书应该归还给中国”的事实依据,成为中美加强对话、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合作的重要基础。7 f4 h! _) x& k' R9 U. v# ~

# M& `* n/ O5 w$ A: i3 ^, D文物命运连着国家命运。正如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子弹库帛书返还接收仪式上所说:“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因民族弱乱而远离故土,正随着民族复兴而踏上归途”。2019年,春秋重器“晋公盘”、圆明园散佚文物青铜“虎鎣”回国;2020年10月,68件流失英国的文物被返还给中国;2023年10月圆明园7根石柱回归;2024年11月,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在访华期间带来56件珍贵文物……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2000多件流失文物艺术品回归祖国怀抱。流失文物回家之旅见证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更见证国家实力的与日俱增。+ `1 @2 {  v3 b$ V0 E

: E( S3 c# W& W1 I国家繁荣富强是追索“国宝游子”最坚实的后盾。属于中国的,我们就要带它回家!相信更多文物国宝会陆续踏上归途,回到魂牵梦萦的故土。一念在兹,万山无阻,期待所有流失文物在“家”团聚。
" O: K9 Q( J  b. V& l: `3 j6 x8 w" j
来源:北京晚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