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

[复制链接]
查看9590 | 回复0 | 2025-5-13 06: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刘亚楼是福建武平走出来的穷小子,凭着一腔热血和过硬的本事,成了开国上将、新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员。! b+ d9 U% G! K) M. B
可这么个大人物,回了趟老家后,却再也没踏进过村子一步。
$ L6 g: Y2 t& P2 Z+ e, O: K1 Y
* A1 m7 Y3 x  r: v) S! q
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1.jpg

: `3 |  M2 r- R# W+ Z" b2 c刘亚楼,1910年4月8日生在福建武平县湘店乡湘洋村,家里穷得叮当响。3 b" m( t: w( b% C
其父刘克芳靠砍柴糊口,母亲曹秀孜生他第三天就因病去世了。没奶水,父亲养不活他,就把他过继给同村的铁匠刘德香。' m. U# w+ ?$ q- Y$ ~
刘德香两口子没啥钱,但待他跟亲儿子似的,勒紧裤腰带供他读书。6岁那年,刘亚楼进了私塾,脑子灵光,学啥都快。14岁考上武平县立初中,后来转到长汀七中。5 N$ T8 ~0 Q, |$ {/ s: n
可惜,1926年,养父实在掏不出学费,他只得辍学,回了村里当了崇德小学的教员。
2 _/ C4 {# F% G; \2 a! ?8 f, q+ Q% g3 P( m# ^) o8 c5 Y' Z3 V
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2.jpg

" C! B& Q) Q& r; j在崇德小学教书那会儿,刘亚楼才16岁,已经是个满脑子新想法的小伙子。校长刘克模是个进步人士,给他讲了不少革命道理,点燃了他心里的火。- b# p+ q) J: ~
他开始跟村里的年轻人聊国家大事,聊怎么救国救民。
/ N: z# b% {) e/ ]/ ~5 }! c! g没多久,他拉着40多个同乡,成立了“铁血团”,立志干一番大事。
6 y4 _: ~7 V% C+ Z1929年8月,他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表达跟党走到底的决心,把原名刘振东改成刘亚楼,意思是“更上一层楼”。同年,他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路。% D- W7 c3 ^! T$ a5 N1 @

, w; x: v" D8 [0 w, Y$ G7 \' ]% O3 ]
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3.jpg

! Q1 w8 d( J& w* s红军里,刘亚楼从排长干起,凭着胆大心细,很快就崭露头角。他当上闽西红十二军第五团一营营长兼政委,带着队伍打文家市、攻长沙、占吉安,战绩不俗。& u! {3 W# M0 Y7 u4 ^5 `& ~
后来,红十二军编入红一军团,他在毛主席、朱德手下,转战福建、湖南、江西,历任红四军十一师政委、红一军团二师政委等职。中央苏区反“围剿”那几年,他带着部队冲在前面,硬仗恶仗从没掉链子。6 p2 g/ W8 T3 ], I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刘亚楼跟着红一方面军主力,担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委,和师长陈光搭档,负责前卫任务。. w* E4 q! x5 D' b0 ~
突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攻占遵义、四渡赤水、夺取泸定桥,他都冲在最前面。
7 W  S' x  E7 L& n2 ]! ~, T! @: F* C" P6 k! @7 }, W
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4.jpg
; O4 y* v* a( w
长征路上,他好几次负伤,差点没命,但愣是咬牙挺了过来。
) k- e9 c* J* j3 C% h' v+ h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他当上红一军团第一师师长,后来又任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副司令员。
; S3 d, W7 _6 c# _- Y到了陕北,他继续带兵,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
) }/ M) Z0 O  B! a刘亚楼进了抗日红军大学学习,毕业后当上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1938年,他升任抗大教育长,帮着罗瑞卿搞教学。- H' L1 M' D! J  h2 E
" c7 ?. j! u3 q( l
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5.jpg
! u7 V0 E7 x8 i+ |4 ^+ u
组织派他去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期间,他不仅学了先进的军事理论,还参与了苏联卫国战争,积累了实战经验。
' W& Q  |$ v) \3 n! o9 H1945年,他跟着苏军回到大连,化名王松少校,干了段时间民政工作,实际上是中共和苏方的联络人。6 k, I  j- P0 U' d% f: Z5 n  c' X% e
刘亚楼回到东北,担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还兼任航空学校校长。他帮着林彪、罗荣桓建司令部、训参谋、搞测绘,组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战役。  O/ |. x6 B% ~
( |) }0 D* n1 |5 w0 Q7 b
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6.jpg
- E4 c& ^& J# q
1948年,他当上东北野战军参谋长,协助指挥辽沈战役,歼敌47万。
* \0 o3 A. j1 B' \' v1949年1月,他指挥天津战役,29小时拿下天津,俘敌13万。4月,他升任第四野战军第十四兵团司令员,带队进军中南。
. v3 A; x- t+ o5 i4 T/ d新中国成立后,刘亚楼被任命为首任空军司令员,肩负起从零开始建空军的重担。1949年8月,他带队去苏联谈援助,拿回了飞机、专家和航校计划。& D: x" c2 r+ D, h8 @3 W: ^# _+ R
他再赴苏联,签下空军建设协议。几年工夫,他建航校、训飞行员、组部队,让中国空军从无到有,初具规模。
% i7 i" V: \: L9 p7 X/ M7 p
5 A. c+ s! v) j. N$ j! r. X
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7.jpg
2 e) f% q8 f8 B) g) r# `
1955年,他被授予上将军衔,胸前挂满了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
8 Z6 b) s' g  j! V. f+ ?& G1950年代初,国内局势稳下来,刘亚楼终于抽空回了一趟武平老家。
, O: W7 n* E0 z: T" V这是他自1932年随红军路过武平探望姐姐后,第一次正式回乡,隔了20多年。
- w! w3 L4 _9 K" a1 H消息传开,村里炸了锅,男女老少都跑来迎接这位当了大官的乡亲。车队开到湘洋村,村民夹道欢迎,敲锣打鼓,气氛热烈得跟过年似的。& V+ j0 |: a) X" Q% l
) n/ e' q* g- _) a
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8.jpg
) ~* E9 j. [# O3 f0 f
刘亚楼下了车,跟村长握手,寒暄了几句,然后在乡亲们簇拥下,去了新建的学校和卫生所。
  ~# @% [1 F1 `. k& U1 L学校操场上,孩子们站得整整齐齐,卫生所里,医疗设备简单但齐全。
  S' b0 p4 t% J! n3 t" a他边走边看,点头称赞村里这些年的变化。村民们围着他,七嘴八舌地说着家常,气氛热闹又亲切。) U6 c7 q8 `7 u) O* g
就在这时候,一位白发老人挤到前面,拄着拐杖,盯着刘亚楼,开口问了句关于他儿子文贵的事。5 H2 d( {, J# B
8 s# W% p  Y/ g" e' n: o7 j% b: @
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9.jpg

; ~/ c+ y& [0 B9 n  e4 G1 _刘亚楼愣了一下,低头沉默片刻,然后告诉老人,文贵在长征过草地时牺牲了。4 T+ b3 D# W  o4 j
老人听完,眼神黯淡,叹了口气,慢慢走开了。5 B8 U# g# }8 L0 I) Q3 k
紧接着,其他村民也围上来,纷纷打听自己亲人的下落。有问儿子的,有问兄弟的。
( ]4 v4 _' K" [& }, D. _刘亚楼挨个回答,告诉他们,有的在四渡赤水时战死,有的在辽沈战役中牺牲,还有的在平津战役中没了踪影。
7 E5 |6 ]& D  ^- O7 o! V: P6 F; Z1 F; q# D- n  O
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10.jpg
; m- h  o8 m& {
每说一个名字,他的声音都更低沉几分。村民们听完,有的默默流泪,有的低头不语,气氛从刚才的喜庆变成了沉重。, c0 m% \% f9 E
刘亚楼站在人群中,双手紧握,尽力保持镇定。
: b) ~! B+ @) Q8 D% B4 N4 L& F他心里清楚,当年跟他一起离乡的26个年轻人,如今只剩他一个活着回来。. ~. p, r- ~6 g1 g$ m- g% V2 u( U
那些战友,有的倒在长征路上,有的牺牲在解放战争的战场上。
" t5 y3 j6 _9 U# x/ I* x革命的胜利是用无数人的命换来的,而他作为唯一的幸存者,必须把这些噩耗带回家乡,告诉他们的家人。% g  Z8 s" m% c) N) I: q' P8 f

9 i1 m3 t( M5 x0 y6 ~# J) E) _
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11.jpg
8 Q8 R2 Y3 p/ P& [" G9 l
接下来的几天,刘亚楼走遍了烈士家属的家,送去慰问金和物资。1 A8 j' R; p6 K) i# w
他详细讲了战友们的事迹,鼓励家属坚强生活。每到一户,他都郑重鞠躬,表示对烈士的敬意。
2 ?/ u0 {. {/ k5 {5 E( U村民们虽然悲痛,但也为亲人的牺牲感到骄傲。' p4 _) ]9 g; g. `# X
这次回乡,刘亚楼表面上平静,可心里的波澜却久久平不了。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不只是建空军、报效国家,还有对那些牺牲战友的责任。
% Z* v( w$ Z$ A
6 r9 S% d9 y7 g3 R" y
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12.jpg
  Y+ F; K1 n) L0 H4 m
回了北京,刘亚楼一头扎进空军建设里,啥心思都扑在工作上。他亲自抓训练计划,跑航校,盯飞行员培养,推动空军现代化。: i5 |5 H9 U5 t5 @2 y* ^
1949年,他去莫斯科谈援助,拿回434架飞机和878名苏联专家。
8 _: C- Y# {$ h2 I5 \1951年,志愿军空军在朝鲜战场首战告捷,击落美军战机,狠狠打了老美的脸。9 o0 R4 V- {  c. z/ Y) E- U2 k
刘亚楼干活儿不要命,带着空军往前冲。1956年,空军击落美军侦察机;1959年,创下导弹击落高空侦察机的世界纪录;1964年,又干掉一架U-2侦察机。# ]* Q- b3 u$ n, ^) ]

+ W& a+ `; }" }* }5 E- A% f% Z
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13.jpg

6 F$ L) H/ Q/ u4 h) Y这些成绩,让中国空军在国际上站稳了脚跟,也让刘亚楼的名字跟中国空军的崛起紧紧绑在一起。
/ h9 G' W2 Y% Y4 W长征那会儿,他好几次负伤,落下了病根。当了空军司令员后,他天天熬夜,吃饭也不规律,身体一天不如一天。
! e3 H0 b, ^/ \/ ~3 x刘亚楼一直惦记着武平,想再回去看看姐姐和乡亲们,可工作忙得脱不开身,身体也不允许。4 E* T* \* Q+ `" p- s
. Q( K! p$ Y8 S2 _% \1 S
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14.jpg
* [1 p0 F1 h2 R9 x2 C
1953年,他回乡路上还遇到个老妇人拦车喊冤,提起他入党介绍人张涤心的事儿,让他火冒三丈,当场处理了当地干部的问题。
  A' `' {, a( Z; o* `, ]1965年5月7日,刘亚楼在上海因肝病去世,享年55岁。消息传开,全国震动。党和国家领导人发了唁电,高度评价他的贡献。1 ?5 m4 n7 `- M1 X2 a1 }& F- c
葬礼在北京举行,数万人自发送行,场面庄严肃穆。
- i- G7 C. [# B* m) A3 Q他的妻子翟云英带着四个孩子,坚强地送他最后一程。孩子们后来在各自岗位上为国效力,继承了父亲的遗志。3 E( h% u" _4 F- o1 l0 P  k0 ~; ~

: J/ D5 T4 O! G
上将刘亚楼衣锦还乡,村民问了一句话,此后他再也没回去过-15.jpg

4 V! h; \- J% b' |4 w+ N  Q刘亚楼走了,但他留下的东西没走。
- b6 q( r8 p0 E* a( R武平的故居和纪念馆还在,供后人缅怀。中国空军从一穷二白到威震四方,他的功劳没人能抹掉。
( M5 ~: q0 S1 ?他的事迹,也成了中国革命史里一页沉甸甸的篇章。9 c& u3 a9 U' G$ ?3 C
参考资料
7 j9 @6 I# O% d2 j5 L" B7 V& D刘亚楼:中国空军的骄傲 人民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37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37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