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评上中科院院士,今日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复制链接]
查看2254 | 回复0 | 昨天 07:41 PM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未评上中科院院士,今日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jpg
) U7 I5 P+ E7 ?* _0 R7 g3 }
常春藤|撰文
8 R# k$ c6 \% C0 H2 @刚刚,美国科学院公布了新当选院士名单。今年共新增了120名院士及30名外籍院士,以表彰他们在原创研究领域取得的卓越且持续的成就。
$ d$ ]/ d3 a5 E, [' U/ |9 e  r) a4 R% H
未评上中科院院士,今日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jpg
! A2 t$ S" M. j. v# \& v% r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本土首位自然科学类诺奖得主屠呦呦今年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这或许是对她在青蒿素发现贡献的一种肯定。
; p# ^  I8 K) ^! c
4 K; ?: F2 H& A+ d1 ^. R6 Z- @6 v
未评上中科院院士,今日屠呦呦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3.jpg

/ f1 t# _4 d, R* D- ^此前,屠呦呦因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而获诺奖、拉斯克奖,被学界戏称中科院最强“编外”科学家。这次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荣誉是对她科学贡献的一种褒奖和肯定。! n1 F1 D% H6 X$ A
根据规定,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主要是授予非美国籍学者,不享有科学院投票权。 此次,当选使科学院现役院士总数达到2662人,外籍院士总数增至556人。此前中国学者,施一公、白春礼、王贻芳、张启发等人获得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称号。
! Z+ B9 |1 ^9 `- S( Q2 R- \: G02
2 P: G3 q6 m1 O5 C2 V
- A/ b- r7 k/ V8 R; ^' ]
中美院士评选机制差异显著# ^8 g3 `5 n6 W  Y( g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是两国科学界的最高学术荣誉之一,但两者的性质、评选机制和社会角色存在显著差异。( j: p: K( J, v) q3 S* j
根据资料显示,在国家科技政策制定、重大项目评审和科研资源分配中具有重要话语权,院士被视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代表。
" l& [, q! C. {% i8 \; Q+ U9 T而美国科学院院士仅是科学界的荣誉性学术身份,不附带行政权力,院士身份不直接参与资源分配,主要职责是为政府和公众提供科学咨询。: _  W, h0 j" r8 M) ]
03: N9 v: i/ e3 R/ U& T, ^
  t4 l0 D- P8 O3 b
屠呦呦为何在国内难评上院士. X7 V8 O' r! R3 l+ ^; v
青蒿素的发现,长期被视为“523”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而非一个人或一个小团队孤军奋战发现的,因此在国内很难将院士、重要奖项等荣誉授予其中关键人物,因此屠呦呦在获得拉斯克奖、诺奖前,她在青蒿素发现上起到的关键作用长期被人忽略,没有被提名为院士,甚至受到部分同行的排挤,早早淡出人们的视线和科研圈。% n  R- s* g  X5 l4 d" s$ g
有关屠呦呦为何被排除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大门之外,如下是DeepSeek的分析,还是比较全面和客观的。$ U& I& ]  i: F) L
尽管屠呦呦的成就举世瞩目,但她至今未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这一现象可能涉及以下多重因素:$ @$ f- Y- a: x8 E) X. P
1、院士评选机制的特点
3 f  f8 g  M/ v0 I  v& L6 g1 n
    : G' ^) g; v3 p9 s" }
  • 基础研究偏好:中科院院士评选传统上更注重基础科学领域的理论突破,而屠呦呦的研究属于应用型,尽管社会效益巨大,但可能在学术认可度上受限。/ a/ b$ N) M2 x& G8 q
  • 论文与学术影响力:青蒿素研究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集体攻关项目(“523任务”),研究成果多以团队名义发表,屠呦呦个人的论文数量和国际化展示可能不足,而院士评选常以个人学术履历为核心指标。5 O! T) }4 D+ n: T- K
2、集体贡献与个人荣誉的权衡. [4 G5 e5 I6 r/ T
青蒿素是集体协作的成果,尽管屠呦呦被公认为关键人物,但院士评选需明确个人贡献,这种“集体成就中的个人定位”在评审中可能引发争议。
- G: ]) v: y& h4 s3、年龄与评选时机
6 Y0 Q5 I8 o* v- M: N

    4 d$ ?9 X  ~, e/ z4 z! U
  • 屠呦呦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奖时已85岁,而院士增选通常更倾向于仍在科研一线、有望持续贡献的学者。
    % S; s* R0 T5 [3 ~& [3 |) ]3 g6 Y& M: O
  • 她的主要成就集中在数十年前,后续科研活跃度可能不符合近年评选的“持续影响力”标准。9 i9 n2 U% H9 U+ e! e- X3 f  _4 q. E

( j7 k2 ]0 ~/ @此外,院士评选依赖同行推荐和学术圈层支持。屠呦呦长期专注于特定领域,可能未广泛参与学术团体活动,导致在评选体系中缺乏足够“背书”。青蒿素研发时期正值特殊历史阶段,项目保密性质导致早期文献记录不完整,可能影响后期对其个人贡献的追溯评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03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30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