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第一次看到灯泡时,大喊了2个字,如今人们仍在这样喊

[复制链接]
查看1513 | 回复0 | 2025-4-6 14:4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X+ q6 v! ^3 M9 A+ ]" \* D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B. h5 C( S+ C+ t8 y
文|方丈
/ \" `: @# y2 v编辑|方丈4 Y* D0 I) g7 n8 ?( j/ K
前言:
; A( D( ?' z% n/ k( F; Y/ M' O% U/ Q& g/ e& V$ N
晚清时期,西方科技大量传入中国,许多“稀奇古怪”的发明让满朝文武目瞪口呆。
5 ]/ h8 D% q% S0 u其中,有一样东西第一次亮相时,连见多识广的慈禧太后都被惊住了——那就是灯泡。+ A) ?) g- m& }: r) Z$ C. N
当电光一闪,她竟脱口而出两个字,让满殿太监宫女都不知所措。4 z* ?4 K( b8 E& [8 b9 V. k! Q3 E% ^

1 B$ c; W) @3 g5 H9 j2 S& \
慈禧第一次看到灯泡时,大喊了2个字,如今人们仍在这样喊-1.jpg

+ o- a4 b  g# P而更有趣的是,这两个字竟然流传至今,成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句口头禅。
+ B  X' V7 q( {# r8 ~1 S5 F# y  v; A  W0 H0 v
慈禧究竟说了什么?为何反应如此强烈?
' q3 M+ r  A4 {历史舞台上的惊鸿一瞥
$ \1 z& A0 f( H( n% a: X3 R! B) N3 i& E0 @
19世纪的清王朝,是一个剧变的时代。
( j6 s" J/ c2 r. l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开了这个古老国度的大门,先进的科技与思想如潮水般涌入。# u7 h( `; P# D- E
在这样的背景下,慈禧太后无疑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n# L% l) Q2 K  W- r7 [) V& V& j( r
从一个籍籍无名的贵妃,到一手遮天的太后,她的人生经历堪称传奇。
9 j/ N  `1 J" Z6 I$ C
4 H" J# `0 S$ y0 Q慈禧太后是个矛盾的集合体。
0 @) I. \% R2 t6 `" f% q" K; Y一方面,她虽然身处旧时代的权力中心,但骨子里并不是个保守的人。+ T! L9 @( j- ^8 G& r

6 f5 J2 }1 ?1 `她对西方的新鲜事物抱有强烈的好奇心,总想亲身体验。  V- E9 r2 G! W, O4 F' P% N

# u6 w* w9 l0 a; g$ G0 T
慈禧第一次看到灯泡时,大喊了2个字,如今人们仍在这样喊-2.jpg
* x8 D9 e7 {+ [
另一方面,作为一国之君,她又高高在上,对臣民百姓的疾苦与诉求视而不见。' i4 I! B3 O; j5 B) o. u
历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演了慈禧与西方先进事物碰撞的一幕幕趣味横生的小故事。: Y, W; R. s. V; G: z
这些故事折射出这位传奇女性复杂的内心世界,也为那个风起云涌的年代留下了别样的注脚。: b! M& [% D- c+ V+ ^
照相机前的"茄子"初体验0 x: X6 M) A  [  O

" U7 L, E! U3 s2 j- R4 _慈禧太后第一次与"照相机"结缘,大概是在19世纪80年代的一天。
' `. i! q1 I, M" E7 c5 K' U: U/ k& U/ N- Y$ {
洋人们抬着一个从未见过的黑匣子进了宫,要给老佛爷"拍照"。
$ U+ k$ W3 F" d3 |) u
. [  S4 I3 q; q/ [( `2 B9 v( Z彼时的慈禧太后哪里见过这新奇玩意儿,但好奇心驱使着她欣然接受了。# n1 [7 Y. r* B& C1 R( k& L2 d
当慈禧太后第一次坐到照相机前,还没等她端庄好姿势,便被相机发出的亮光吓得闭上了眼睛。( ?$ S8 z+ j/ f
可怜的老佛爷哪里知道,自己的一张"丑照"就这么定格了。
- P  ^( B9 T3 x' ?* Y看着自己闭着眼睛的样子,慈禧太后自是勃然大怒。
; G' ?2 K8 t+ M2 ~0 }
% j' G# R9 e, G* \& v( v# l所幸的是,慈禧太后身边有个叫德龄的侍女,年轻时在西方接受过教育
; E) z1 s, A; y2 V1 s$ V5 s9 \& C* M& P
慈禧第一次看到灯泡时,大喊了2个字,如今人们仍在这样喊-3.jpg

) w1 j3 x* y# n她连忙教慈禧太后,拍照时要保持微笑,说一声洋文"Cheese"。
. s1 r- f$ w% }3 f6 N3 {, N) _  g
于是,"茄子"这个拍照的口令,就这么诞生在慈禧太后的口中。8 P+ y$ `8 _( Z$ X0 {" I3 ~" n2 [
经过德龄的指点,慈禧太后渐渐掌握了拍照的窍门,兴致勃勃地收藏起了一张张自己的美照。
7 {  h+ x9 u, v1 d* J5 z8 Y% O) s照相初体验,折射的是慈禧太后求新求变的一面。+ b) h! y4 `' I3 _" X
对于这个西方的新鲜玩意儿,她没有抗拒,反而欣然接受,这在当时的清廷实属罕见。( Q( }3 t) v6 V  X% V/ }9 r

' \' }, v. G6 l5 U+ t9 N一声"茄子",拉开了老佛爷接纳新事物的序幕,也为她日后热衷于此埋下伏笔。
; d4 u4 b1 C2 F7 q"电灯风波"背后的尔虞我诈
! k/ v; J6 n$ w4 F0 \" d
" ^0 t8 [; o; B) Q) [( p相比"茄子"照相的小插曲,慈禧太后与"电灯"的首次邂逅可就没那么融洽了。6 Q2 J! t8 ]2 Y& T# u

0 U! ]2 ~1 I& Y5 r6 V# E& N+ V当时的大清,科技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方。/ w; v" _; P: K" V9 O! a* g0 |
灯泡这种西方国家司空见惯的玩意儿,在大清王朝就成了稀罕物。1 h& S* G- b: v- J1 ~
当洋人们要进献电灯,点亮紫禁城的夜晚时,慈禧太后第一反应竟是拒绝。6 E6 B" Z+ @% s+ K
0 @4 Y, L# D4 {, A) a
在她看来,电灯里装的不知是什么邪门歪道,指不定会危及自己的性命。# C& s4 u7 h3 h3 d- m
3 \' ]- g# u, t. L0 ^* u  [( F
慈禧第一次看到灯泡时,大喊了2个字,如今人们仍在这样喊-4.jpg
: V5 P+ I7 X2 x/ R* o4 }' N& O2 a
一旁的大臣们也是一脸懵圈,不知老佛爷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 ^; t, O0 z( R) n& r0 [% @0 Y被慈禧太后拒之门外的电灯,最终还是通过一种特殊途径进了宫——那就是贿赂。
3 P- c7 o  S( T( h" @洋人们灵机一动,想到了慈禧身边的大红人李莲英。1 ?$ w; O8 S* F" h8 j+ C* g

, m0 H% A( \/ Q4 a  |3 k. X2 O只要打点好这位太监总管,保准电灯的事儿就成了。
& q$ y2 x6 Y% C7 c5 d7 K* T4 \
4 @! b0 j8 \' K  S于是乎,一场皇宫内的尔虞我诈上演了。
5 a- M" s+ `1 c/ d" j6 ?: {* w李莲英是个精明的人,他很快看出电灯的便利,同时也注意到洋人们塞给自己的那些银子。
4 W( X4 G$ u( ]! C  B' A  T5 c+ e3 y
权衡利弊之下,他决定为电灯铺路。
# V3 j" S/ q5 j( d# v5 x李莲英瞅准老佛爷不在寝宫的空档,指挥着洋人们偷偷给慈禧的寝宫来了个"灯饰大改造"。
; g6 a/ y, U, _1 [9 ?) J8 ~# F# G5 m/ U: Z9 A: ?
慈禧太后回宫后,只见屋子黑漆漆的,不由纳闷:这是哪个不长眼的,怎么连烛火都没点上?正疑惑间,刺眼的光亮突然照射过来。
* N' D* ~$ a# }% w  o9 i
" |+ m0 k' z6 ~
慈禧第一次看到灯泡时,大喊了2个字,如今人们仍在这样喊-5.jpg

) i* L+ k  v- u& m7 C8 `" s慈禧太后只当又是拍照,下意识地喊出了那个熟悉的洋文单词——"茄子"!
# U5 r% G& |/ {" C李莲英见状,赶忙跑来圆场,一番花言巧语地向慈禧太后解释电灯的好处。
/ M. x+ K' w- e+ [& U3 ~什么通宵达旦,什么方便实用,甚至还把"延年益寿"搬出来忽悠老佛爷。
8 Y- Q* I4 }9 ?. \5 L2 z0 u慈禧太后一听,又是新鲜,又能长寿,哪里还管什么危险不危险的,当即就满口应允。/ c/ R9 V' ]5 j+ Q0 v7 T1 F. x' n
; ?0 s2 z5 @; |" K6 C! v
电灯风波,反映出慈禧太后的另一面。
  ?3 p9 f4 k" n" X5 t. _
, k  k  c4 b0 P# J1 C% v面对先进科技,她虽然本能地抗拒,但只要稍加引导,还是会因为新鲜和实用而欣然接受。
: G% ~1 u) m/ D' N6 o4 h3 F9 S这种矛盾心理,恰恰印证了慈禧太后作为一个旧时代统治者,骨子里的保守与好奇。! x+ B4 h9 H/ S& I/ w! j
电力"吞金兽"的觉醒: e6 P/ h" n# L# @
  s4 h) K, w0 I6 y& U
自从电灯被引入紫禁城,这位挥金如土的老佛爷算是尝到了甜头。
0 U6 W/ x; k% |; ?0 U; \" ~* W. d2 Q5 ~1 c* @5 {. R- G3 w

! v1 f5 J* p. s' {  s从此,宫里的日子可算是越过越"光明"了。
; a/ r- i! O" Z7 j* E# m, L# A" H- B4 [& ^8 I! U9 \. \3 |) x
慈禧太后大手一挥,命人将王府、寺庙,甚至行宫都装上了电灯。* `) P# {8 t' ~7 ^# p( `
不仅如此,她还特意下旨,设立了专门的"电灯处",负责宫里上上下下的电力供应。! H7 S4 C1 i: ^  Q
这电灯用着用着,慈禧太后渐渐发现不对劲了。4 @' T# ~% y  L9 O) a1 N3 l) Y
怎么宫里的电费越来越高?她那当铺老板的手艺这才派上了用场。
% n( E' ^" K5 u- ?  _$ V2 R
9 N8 t7 y. F2 O, W* X( v+ R慈禧太后左算右算,发现维护这些"洋玩意儿"可不便宜——仅电灯设备维修一项,每年就得花费6万两白银!放在现在,这可得一千多万了。) v& R. o! c0 ], r
从最初的新鲜,到食髓知味,再到维护费用节节攀升,电灯这头"吞金兽"彻底唤醒了慈禧太后对电力的渴求。
6 d: @" f( x6 s% \* e$ G3 |& ]% V" m5 `+ r8 H) J
这种渴求背后,是这位传奇女性骨子里"求新求变"和"奢靡无度"的矛盾心理。' _- F# h& b; ?- G$ R; R( o- m( f

" _) m9 H. B4 e; K# ^5 t  ^; F
慈禧第一次看到灯泡时,大喊了2个字,如今人们仍在这样喊-7.jpg
3 I2 r' Z+ I! |) T; R' ~
毕竟,作为一国之君,她可以挥霍无度,却唯独不能在国库空虚之际推动新政。
( _! C; P# p7 b6 H5 a( s时代的缩影,矛盾的代名词& u" k' U8 x6 z

9 c, R% @6 ~: M6 t: g5 N/ R透过一声"茄子"和一场"电灯风波",一个立体丰满的慈禧太后形象跃然纸上。: j6 H, d- S/ s! z) T) O7 L  R

5 A7 N5 d6 {4 d: `) h& K9 D4 [她是一个复杂而矛盾的代名词,她身上融合了旧时代君主的骄奢淫逸,也孕育了接纳新事物的开明与好奇。
3 q7 u$ e$ W! x7 h& w; L8 x4 ?% V; [; L
回望历史,19世纪末的清王朝,正处在内忧外患的十字路口。, f  O: z3 B1 _& k0 _
作为时代变革的亲历者,慈禧太后虽身处权力漩涡,却也不可避免地被裹挟其中。
5 }+ N# N$ Z$ b. d她矛盾的性格,恰恰是那个大变革时代的真实缩影。: B0 a( h4 Q, l. J; B, ~4 r
如今,当我们脱口而出一声"茄子"时,不妨想想这个词背后的故事。
5 T" J! I" X- r4 h* S
7 @! y/ ~6 ~. E- `# }( i& k0 j: C2 u; k
慈禧第一次看到灯泡时,大喊了2个字,如今人们仍在这样喊-8.jpg

% q! i2 U7 q: b它不仅仅是一位古代帝王有趣的"黑历史",更承载了一个时代的缩影,一个集矛盾与新潮于一身的传奇人物。
7 Q7 G8 N: c" C* ^- P- `
( ]1 U, z9 H2 O( M+ |百年光阴荏苒,时过境迁,当年慈禧太后的趣闻轶事,如今也成了历史陈列柜中的老照片。
% a( M4 c, T) Z但透过那些斑驳的胶片,我们依稀可见那个跌宕起伏的年代,以及时代洪流中,一位女性努力挣扎求存的身影。
4 o$ C' l7 z) m# W4 S她的人生,如同她的时代一样,复杂而耐人寻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