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初,华国锋接到中央的任命,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协助周总理工作,并得以列席中央政治局会议。 ( Q% X) x- T$ d6 G
此时的华国锋虽然初进中央,但其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来说却毫无疑问是当时环境下的一股劲风。
1 s0 L3 K6 v2 _# z) l& f4 w3 |华国锋全力配合周总理,同时积极调整国内经济,保障市场供应与稳定物价,使得国家在当时略显萧瑟的政治环境中维持稳定。
3 L; [4 b3 i( I0 x8 I. [2 Q5 M& b' o: G$ S6 g
1 K+ g0 \1 b: K+ _; d
毛主席定下的接班人 g+ Q% P- M' ^5 q& \) m
4 a0 a5 e+ ]8 u1 i8 n4 f
十届一中全会上,华国锋顺利地晋升中央政治委员,与周总理一道负责农业工作,保障全国人民的粮食供应。 4 _& [2 C8 X" T) E
华国锋敢讲真话,实心任事,是这位老革命的特点,也是毛主席最信任华国锋的地方。
) l, J; R3 S: J1 D% a后来在1975年1月的时候,华国锋开始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及公安部部长。一个月后,国务院会议上华国锋被确认为常务副总理之一。
9 t+ [8 g- W) {. {% E- Z/ @
* r: ~! H4 E2 f6 N- z( Y1 L6 j, j: ?5 K/ o0 I
之所以中央当时会这样急切地作出安排,确定华国锋的职务,主要原因就在于毛主席与周总理相继病重。
, h' E- G+ X3 f- c: w9 i) A尽管人们不愿意接受,也不得不及早地为未来做出安排,毛主席与周总理两位伟人也是这样的打算。 p( l- c0 j+ H( [
而华国锋在当时就是最好的人选。
0 Q% m: [% r" [1 F
) J" H1 _4 w' v+ O4 i
2 W a* Z# Y2 c在周总理去世的前一年里,华国锋的工作是极有成效的。
2 x9 C7 b1 A" g3 F2 d/ P7 Q5 Y不仅落实了中央关于部分干部的政策,解放了分管部门的一大批干部,让他们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出谋划策;同时华国锋还积极地在诸多领域提拔实心任事的高 科技人才,支持国家的重点研究项目。 ( j! C% |2 J+ f4 m
华国锋的这一系列措施,国家有了重新走向正轨的迹象。 7 m+ c% M z$ g" _# g- |$ A6 g
5 B4 t/ K; C. E+ d4 S- V1 e
7 p' a C5 B+ H# @0 B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逝世,天失一柱。在当时的环境下谁能代替周总理主持好全国的大局,这对于毛主席来说是个十分艰难,却又不得不当机立断的问题。
3 e, y' s( N) j+ [! f5 n! D最终,毛主席还是下定决心让华国锋来担任国务院代总理,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 P: K7 y9 u9 F9 G; w: C$ D% G# h7 t; p$ X
; t* E! ^1 U4 Z' y+ y0 n/ G
周总理逝世的当天,毛主席在病榻上召见了华国锋。 " g6 s0 \4 H% S2 B+ z$ O
毛主席的主治医生在后来的值班记录里这样写道:“主席用几乎听不清的声音反复叮嘱‘要团结,要谨慎’,华同志握着主席的手连说了三声‘请您放心’”。
3 }- F3 y+ [' b K) l% ^2 [$ E2 n* a; U从这天开始,华国锋步入中国最高的政治权力中心。周总理逝世,一大批的老干部被排除在政治核心之外,毛主席病重,这时候华国锋所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 d5 m, C( U' W2 W7 T0 D* V2 k' i- K& ~# q) a" a0 z1 M
* \9 G1 |" B8 _2 _2 ^( ]9 k稳住大局,民心不可违 # E: r# p9 w$ L; G
: p2 v$ R" ?" b) `; T+ Q9 J: u1 ?1976年4月5日这天,华国锋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主持召开紧急会议。 3 G9 E0 L' `" p, H6 T
当天的会场上所有人都争论不休,以往周总理在的时候,周总理能够凭借自己的威望震住场子。但是周总理这一走,谁来稳定大局呢? ; J8 l9 m/ m+ B* P$ _+ p
面对这样的场面,华国锋起身推开窗户指着天安门广场说:“民心不可违,稳定压倒一切。”一时间,会场里面聒噪的吵闹停止了,取而代之的是所有人的沉默。
: v: T+ A" R4 j$ g+ b' O/ q2 s1 a) c' u" a0 M7 [
0 N5 b4 K, w# f3 ?: o" a9月9日,一代伟人毛主席逝世。接连两位共和国的缔造者相继离世,这对于新中国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 Y8 m) z: r, g" w! p( L4 X面对着来势汹汹的变局,华国锋能否带领新中国走向正轨,这成了当时所有人心中最为担心的事。
+ g7 m3 j7 p3 d6 X( s6 d( m9 J$ J. V' E' e
' ]* S/ N* ~6 V V华国锋按照毛主席生前的指示,开始与叶帅、李先念等人接触,在确保中央团结的情况下商量大计。 ; V4 v5 H5 ]" _
华国锋的果断也得到了叶帅与李先念等人的赞许。在毛主席逝世之后一个月,华国锋就稳定住了局面。
1 A1 R. g, U1 ^- }# w6 ?: } L% M& B5 @/ ^# a
1 e2 a0 U, _* S: c* {, W% a
1976年,叶剑英在西山与熊向晖长谈,在谈及当时的局势时说道:“现在大局已定。过去主席讲,从大乱到大治,现在是这个时候了。华主席谦虚、稳重、诚恳,有民主作风,是领袖之才。毛主席是慧眼识英雄。华受命于危难之际、非常之时,非常之事,非常之人,建立非常之功,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 7 \& a u- |. {) g6 ~7 M d
- W) F; o: J2 g2 ~& ?: G3 M' m/ j( W& ?! z
“敢于下决心,也只有华。这个人是大智若愚,有智有勇。如果周总理在,周不会这么做。就是邓公也不一定这么做,不像我们老家伙思想顾虑多。红楼梦大观园不好管。王熙凤有病,探春管,看起来文弱,其实厉害。主席讲人才难得,外柔内刚,绵里藏针,放在华主席身上更合适。他交班不交给别人,毛主席慧眼识英雄,难怪他讲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 g; P& k; r1 v
. ]6 _4 ^+ U7 j0 r, D, }- z, w( {5 @# w# n0 u# e& |
很显然,叶帅对于华国锋的评价是很高的。 3 U: r+ }/ y; Q M4 K2 c6 Q
在当时的情况下,之后有华国锋能做出这样的壮举来。 $ R9 S) N. y2 Z/ Z, b C
而同时,叶帅也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眼光,或许毛主席早就预料到,只有华国锋是能够在这样特殊的环境中,做出非常之事的人。 - I2 D% Q, q* Q% M" V T
0 X4 D5 L( Y) e& B* v. K' c- R
9 o# q7 |. ?3 j! k- z& K' r4 T5 B
毛主席为什么看中华国锋
( N. {; `. P2 Y# g: ~* T7 B @/ q( ]/ i1 _# c; S
那么华国锋之前是做过些什么事情,让毛主席能够将这等重任交付到华国锋的手中呢? & h# V0 e8 n- |3 A
1955年10月,那时候的华国锋还在湘潭任书记,毛主席知道自己的家乡有这样一个北方来的书记,特别想见见对方。 3 q7 k- d8 D: p% R
因为毛主席早就从时任省委湖南省委书记的周小舟那里了解到华国锋是个肯穿着粗布衬衫、顶着烈日在田地里与农民一起干活儿的干部。 / o- l. y5 K0 J( b
5 P7 D" M2 O! m+ T3 S8 h7 o2 ]
A" n: Q& O* ^7 ~- H; }
在见到了华国锋之后,毛主席专门让其讲一讲农业合作化的情况。 6 Z e' s" d9 A
年轻的华国锋对于湘潭县的情况如数家珍一样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毛主席顿时觉得这位年轻的干部了不起。
: s3 W9 t) s' {9 ~实心任事是一方面,毛主席其实看中华国锋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品质就是“实在、不浮夸!” + b4 E, x# B3 D4 J6 _1 G: Q
- U0 ]$ ?8 |" r# j( x3 J
$ E, f% u! E$ m0 p: i与当时的更多领导干部不同,华国锋从不喜欢虚报成绩。 M- R6 F- Y2 d
这一点在《湖南农村考察报告》中也有提及,里面的“不搞虚报产量”这几个字尤其引起了初识华国锋的毛主席的注意。
4 J; d0 S0 E" z% p5 f% `7 P0 K1959年,毛主席路过长沙听取当地的干部汇报农业生产的情况,就在所有人都在用“形势大好”来形容农业工作的时候,只有华国锋的材料里面夹着三根枯黄稻穗:“这是浏阳河边受旱最重生产队的禾苗”。 0 U A) q7 W0 b7 e" H# S* e
# T; o) P) l5 z) X; Q
( [) z6 ]; a5 q- y毛主席思考良久后说道:“国锋同志,你敢讲真话,这很好嘛!”
% k1 g, G1 v1 f6 t& H) r# C9 h2 }除了敢讲真话外,华国锋在当时的这一举动还充分地表现了其政治智慧,不评价、不批评,只用一株稻穗就给主席展现了当时的真实情况,或许这就是毛主席最看中华国锋的地方了吧!
1 V; H$ f0 ]6 \6 M: W8 [6 Y" I% T# T" \2 [( q
( K. m" L$ R9 Z' G; S后来华国锋在主席的提拔下,晋升得很快。以至于周总理对此感到很是疑惑。当周总理问时,毛主席说:“出身懂民生,实事求是作风硬,不搞团团伙伙最干净”,这三点主要概括毛主席用华国锋的理由。
\0 ]; r f" [& U( G后来毛主席逝世之后,华国锋用雷厉风行的手段解决了当时的问题,全国人民对于华国锋的拥护之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m" `1 V7 g6 M; G+ X邓公在写给华国锋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同全国人民一样,对这个伟大斗争的胜利,情不自禁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0 U8 V, l6 ^4 ^- F4 |
6 m, K& b, B4 y- J6 A
0 |( f* ~2 M$ w" `& W也就在当月,华国锋在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宣布了三条决定:“第一条是请邓公出来工作;第二条是要在中央会议上堂堂正正地出来;第三条是要为邓公出来工作做好群众工作。”
+ m. J* G: A8 ?6 p' R+ D就这样,邓公在华国锋的提议下,重新出山开始主持工作。
7 u( w6 _ {1 j) g0 w' S# V; V" a' f) H4 t
" f5 }5 |% {/ i1 K) }
然而,华国锋也并非完人。在后来华国锋提出的“两个凡是”引来了很大的争议,并发展成为后来席卷全国的那场“真理与标准”的大讨论。 & s8 r+ K. e' [! f
最终,证明了“两个凡是”是错误的,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歪曲。但是从出发点上来说,华国锋却又只是在坚定不移地继续自己对毛主席的拥戴并无私心。
6 N2 e3 n# p- L' |* \6 q% a6 D% u' f, l5 a6 T+ \$ b$ F' e
- c8 i" t4 Y# [" p/ X% g
不过后来因为对“两个凡是”的批判演化成为了对于华国锋的批判。
$ b; v. ^* O( R4 E华国锋在1980年11月10日至12月5日期间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辞去了党中央主席、军委主席的职位,主动承担了责任。 * w8 r l3 _( n9 S% o* P; Z
0 H b: g% Z( k9 R% m
4 x8 V m9 K# ?3 g# Q
2008年8月20日,华国锋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3 F0 R9 K7 V1 \- {* k4 i
2021年,在《纪念华国锋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这样评价道:“华国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将永载史册。”
) ^8 W1 T0 b3 M5 B参考资料:/ \' s x/ a* P/ i
《毛泽东为何选择华国锋接班》《 书摘 》( 2012年02月01日)
8 B, A) ^8 t. b" h) t) U+ 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