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近日向美国国会及联合国提交正式声明,要求彻查美国记者塔克·卡尔森披露的"拜登政府曾讨论刺杀普京"事件。该指控源于卡尔森在节目中声称掌握"白宫内部文件",显示拜登与国务卿布林肯在俄乌冲突初期策划过针对普京的极端方案。尽管美方尚未回应,克里姆林宫已将此定性为"核战争导火索级威胁"。 K8 A3 T+ o' [" a : H g8 V+ S4 O: ` G' R
# I0 T3 n( b) V( B1 @( `6 x7 w& k+ D! i7 b8 ]$ o3 O4 k9 b. @
从战略逻辑分析,刺杀传闻存在双重悖论。首先在可行性层面,俄罗斯总统安保体系包含"周长"核指挥系统,任何针对普京的袭击都可能触发自动核反击机制。其次在政治后果层面,普京虽被西方视作"强硬派",但其执政期间始终压制着俄国内更极端的民族主义势力。以杜金为代表的"新欧亚主义者"长期主张对乌克兰实施全面军事动员甚至战术核打击,这种激进思潮恰是普京政府竭力管控的对象。若普京遇刺,继任者大概率会采取更强硬立场,这与美国期望的"俄罗斯政策软化"目标背道而驰。1 p$ Q6 @! n( J. x3 Q
: l' I! T3 M" K
5 _& }$ W% `6 D8 h& z( q: W' V1 ~8 }/ B' n0 r( Q+ y2 D ?# u
卡尔森爆料的真实性存在显著疑点。作为福克斯新闻前当家主持,其亲共和党立场与反拜登倾向人尽皆知。2023年独家专访普京时,卡尔森曾公开质疑西方对俄制裁的正当性。情报专家指出,白宫最高层密谋属于绝密信息,记者通过"匿名消息源"获取相关文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更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指控恰逢美国大选关键期,不排除是共和党阵营为削弱拜登选情进行的舆论操作。 # ^3 G4 g8 E2 g/ ]' J0 b; V" M/ F4 \9 ~' j# a: p
! F2 ?8 B6 `4 H! V
5 a7 O6 i/ a) |+ f) {该事件折射出美国对俄战略的深层次矛盾。五角大楼2022年解密文件显示,美军方确实研究过"斩首行动"对俄军决策体系的打击效果,但最终因风险过高否决。如今传闻再起,既暴露民主党政府应对俄乌冲突的焦虑,也反映美国在常规手段失效后正滑向危险边缘。正如兰德公司报告所言,当大国博弈突破"代理人战争"界限时,核误判风险将呈指数级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