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不可或缺的“生命教育”课,从这些小事教起......

[复制链接]
查看319 | 回复0 | 2025-3-17 16: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孩子一生不可或缺的“生命教育”课,从这些小事教起......-1.jpg

' }" s% X, q# c" I; M9 u7 t$ B

: r, ~0 \; r9 J2 U% t. v* ?

: v' Y, R4 `( f  j, ?2 @+ e
+ r" `& x3 E4 J. s7 y2 y! t7 |
; q* S% [2 {" V* a近年来,因为学业和情绪困扰、人际交往和亲子沟通等问题,未成年人自伤自残甚至自杀的比率在不断上升。" f" t; a/ I9 [" K6 C; t$ z) w3 Q, p, A

3 u0 \* Q) X! X: |
% G4 j; U" h, ^4 X/ S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2020)显示,伤害仍然是中国18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主要的致死性伤害类型为溺水、道路交通、跌落、中毒和其他意外伤害。8 }! f9 w$ \' v3 {8 }$ O
- ^/ f. [8 t  o4 k" T9 Q+ [3 b( ^
# p& m4 b2 {8 d5 F$ [
弥足珍贵的生命过早凋零,让很多家庭失去前行的动力和希望,对未成年人开展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j4 Q* \8 r" P( N1 y* }% F% H

9 o. g/ O+ N3 D
  p; h# ~0 U9 z. k0 J顾名思义,生命教育就是围绕“生命”而展开的教育,不仅涉及对生命和人生意义的思考,也涵盖人与自我、他人以及自然相处的内容。1 w* F6 h, h- J) ]  B
/ H5 r* K* m+ p: `$ f/ Y' i+ J: u. }

- L1 ]: C3 v7 z' x此外,家庭教育促进法第十六条提到要关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导其珍惜生命,对其进行交通出行、健康上网和防欺凌、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9 B( f/ X; ?8 I) F& {3 [

, t' M3 S  H1 ~% T$ U, }  {% G: [) J1 `) @/ H8 x
因此,帮助未成年人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 t  X% ]" O1 Z

6 l% _" k, t& f& \: d* y  k( v2 d
有些父母可能会觉得这个话题有点大有点难,不知从哪儿着手。其实,这就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所在,生活处处都是生命教育的契机。" ]. h* q5 N' {
6 V( h' |) ]6 b1 ^8 s) c; w" |6 q

! C- @8 G; Z2 X# W; G# @接下来,我将通过具体的故事和案例为大家展示,为人父母者该如何把握这些契机进行生命教育。0 v, x# U7 ?7 O7 E
5 {. R9 p4 u# n, F3 r5 y+ \' F

' e9 ?( N1 m& A5 Z0 Z
9 {1 U& W& Y3 |% T
孩子一生不可或缺的“生命教育”课,从这些小事教起......-2.jpg
8 u4 g! w1 f4 [; |, M3 K
7 y* H$ L4 B0 G+ ]

7 o! E8 d* u, ]) C1 z: A' b0 g  `01
  U; J# J( d2 q, S! ]' W/ ]+ w$ v) d: f5 ~1 p" n7 M5 C

+ I8 N1 s: L6 K  ?2 ~

3 Y0 y+ J; i7 b0 ~& v  w" |

3 f- R+ W; J' v) H- E9 n案例一:
6 ^9 V& l2 ^) L- p% a- c* g
- x3 Q$ b7 a; C6 A. R
7 H4 V% E5 ^6 l! B' A* ^暑假来临,由于工作繁忙,妈妈只能将聪聪送到农村奶奶家住一阵子。
5 b, t' v8 ]2 T& H: Q
+ L( {+ D" A# |' O2 Z7 H# l' G6 E0 Y0 o/ B' F* d# @( w* f
村子附近有个小河滩,聪聪经常跟着一群大孩子在河边玩耍。最近,这群大孩子不甘心只在河边嬉戏,想去河里“探险”。有几个大孩子已经试着下河了,不太会游泳的聪聪在岸边犹豫不决。8 I# S: \% y6 p7 r! D9 K

0 N. I3 A- d/ ]8 V
' q1 _3 f8 e4 z! U( c河里的大孩子看着聪聪大声说道:“快下来一起玩,不要做胆小鬼哟!”
1 u$ T2 ^$ B5 H/ `+ V
! d! ]8 h4 ^3 V0 |: j0 c' j0 ?  v" O$ M1 L# l; x. k" [
聪聪不想被人瞧不起,鼓起勇气跳进河里。慢慢地,他感觉自己的身体不受控制,开始大声呼救。好在邻村的大叔路过,把他拉了上来。
& c' U8 ]( Z* h* y+ ~
  p5 `8 h9 g! T+ Z* g9 H  ]4 W0 S5 T5 ~) `3 t. J+ i0 S$ U7 }6 B
聪聪妈妈得知后,立即赶到奶奶家,狠狠地把聪聪骂了一顿,并让他以后不准离开奶奶家半步。( w3 X5 \! g+ h0 b
: g) y% z# x# p( y* H" {

  `9 i3 s1 p( _7 R" y; w* y' g2 g" ]分析:( |  w. K0 u% m4 ?6 Y- ^9 y
每年暑假,未成年人因为玩水或游泳溺亡的事件不在少数。. n; G9 G- _" }* k

9 _6 W0 @0 Y  i4 r, M# Y* e0 O- Z! U5 G/ K& M; t$ G; c/ P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对孩子照顾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欠缺安全防护的知识和技能。
% n$ f8 E% {' ~' D/ B; m
2 a/ D5 s) ~' a) A' h& r: P' H6 V
% _) R% |; B) j+ @/ ]相信有不少父母像聪聪妈妈一样,由于工作繁忙,陪伴孩子的时间有限,索性将孩子交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4 [; m* U. U+ G

4 {) J- v1 A+ m: @1 U5 a% N2 X2 Z& N' F8 p! D2 c
父母无法及时对孩子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做出回应,也不能很好地引导孩子进行自我保护。" X' D/ Q% n3 b$ ?. J
+ `+ Y% ?8 `8 C- g

& ~9 _8 w% D. P: F" s正如聪聪妈妈一样,她不知道聪聪为何要跳进河里,知道的只是聪聪跳进河里这个结果。所以当她见到聪聪时,只有呵斥与责怪。( s% a; s# y4 A# O$ y/ ^; E

: L+ J- `. x, u1 U3 C+ ], `
4 Y' |/ w0 [# K6 {5 s7 ~4 {. y, ~试想一下,聪聪不是不知道下河很危险,但是他不想被其他同伴看作胆小鬼,同时也害怕不下到河里去,同伴就不陪他玩了,所以才会跳进河里,差点酿成悲剧。
8 |5 Q% V2 `: y0 L8 {) q
0 u. l# b: w! G" C: u  |
2 E9 c. i8 P7 \! R5 S' z" w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远离危险呢?以聪聪妈妈为例:
* N# a8 R# F% u9 \9 R7 A' u" `( a" R3 L3 I7 O8 N$ Y
" ^' }# O1 W) L" c: V& j
1.与孩子平等沟通+ v* M: t/ _/ Y

# r4 ]3 ?2 P+ \7 [# k
. S4 B  S- x2 v妈妈首先应该耐心询问聪聪为什么要跳进河里玩耍,了解原因后,再告诉聪聪在河边或到河里玩耍可能存在哪些危险,并让孩子说说今天差一点溺水是什么感受。6 L; H, }% @* h1 [
+ F; C2 p% d8 r3 Q0 R% x* e6 f

8 y, I6 [! I* B/ z& M, X$ h8 F4 Z, R总之,不要一味地呵斥与责骂,要给孩子摆事实讲道理,以平等的姿态多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这样才能让孩子吸取经验教训,减少过于冲动的行为。& l4 C- T9 Z9 ]! W* k
8 U! h4 I' q7 k4 n8 K

$ S) \/ f% H" z7 T2.教孩子知识技能% C* A- Q8 P; F* f
( l3 R, y6 H& F! B  G0 o, v& w) M
6 L  x  W7 q+ k% p1 J8 E
妈妈还可以在平时多给聪聪讲一些儿童溺水的报道,让聪聪知道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河里游泳是危险的,特别是在自己缺乏游泳技能的情况下。! H7 ~7 h# L" G

7 V" s+ X& o6 V6 ]8 a
, r2 A7 D' `( `  [9 u" b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借机与孩子共同探讨安全防护问题,让孩子了解并学会避免危险因素,比如正确使用家用电器、煤气灶,不要吃陌生人给的食物,不要跟陌生人走等;学习基本的防护常识和技能,比如让孩子练习游泳技能,教孩子万一遇到火警应该如何自我保护,以避免各种危险带来的痛苦。, C' q1 `. L6 Z2 ~% n) W7 C2 ?
, F) ?8 b; l  [+ C* f$ l- V- W

( o3 R$ S' F4 ]1 s安全教育旨在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 X. D- I  F2 b% ^: `) A
$ p4 j1 a4 C3 }0 L% Q( B% I; k) P  \# S& ~( {' k, d
" w0 C% ?4 G8 p
孩子一生不可或缺的“生命教育”课,从这些小事教起......-3.jpg
# _# m8 I, E( P
+ W" @8 N$ f2 W7 }( c3 k% m
! ^* R4 t; {4 f9 `$ [
02
, [7 X! z" L4 f
# o8 D, d* d" q3 p- k0 e! y
& D# X6 p: n' q& m6 w
: T0 `. d( ?: p5 o( K$ p
$ o5 R6 V  H4 `+ d0 V6 T$ @
案例二:3 z1 l0 H$ X, \4 E4 S9 u

  ]) \2 ]9 ]- x& ~1 Q: B
7 O4 }! }7 u/ D7 ]某日,贝贝和妈妈一起散步,途中经过一家宠物店。贝贝被一只小兔子深深吸引,兴奋地问妈妈是否可以将它带回家。妈妈见贝贝真的很想养这只小兔子,便同意了。
: r# ~6 \" R6 S" x# p8 Q2 ~, T
4 [: L$ w8 C" \! n' q. d
回家后,贝贝和妈妈一起为小兔子搭了一个舒服的窝,还拿出自己的零花钱为它买了各种食物和清洁用品。每天放学回家,贝贝总是第一时间去给小兔子喂食,清理它的小窝。
5 F1 M- A9 k( ~2 \
$ n, @( J* W, u2 ^/ B, ~+ n1 V( t, B" L2 B% T2 O* |* m# u
在贝贝的悉心照顾下,小兔子越长越大,贝贝也越来越离不开它。可是,过了半年,小兔子突然得病死掉了。5 ~( [/ @, k9 [. z
4 u! S3 ^* n7 n: k# ]+ B

: s  G  g0 ^( d2 w& G面对小兔子的突然离世,贝贝非常伤心,有很长一段时间老是对着空荡荡的兔笼子掉眼泪。: T1 _) R( C8 d, n' z3 _& Z

+ r1 P( ^- s' [. D
% [# X& r: L- O' @2 P分析:3 R& s2 H$ X* }2 M$ B
相信大多数父母都有过被孩子要求养宠物的经历。作为父母,是否应该同意孩子养宠物?如果宠物不幸离世了,又该如何安慰孩子呢?
2 ?( T& y5 o8 L7 N! z3 c2 s
7 t- w) p% h7 `1 A# y& j, [* A3 R3 m$ O1 R; U7 C. }$ `9 Q6 C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父母可以允许孩子养宠物,这有利于增强孩子对生命的认识和感受。
% ^; ?2 ^& i0 f" [% K+ g7 f
9 d( d7 F2 z4 Q5 E- @3 n' P
8 p3 M8 R2 L0 ?" G' u" u; N在孩子养宠物的过程中,父母要学会“放手”,可以帮忙,但尽量让孩子亲自照料。
# |' d" B( N' |9 B: l
. c+ ^% a8 X2 ?* V* Q: @' k
. _$ k$ w: ?# l/ }8 c' O8 ]; E! R在照料宠物的过程中,孩子也可以很好地认识生命的奇妙,通过经历宠物由出生到死亡的过程,认识到生命既是有力量的,也是脆弱的。
% u7 w7 D# ~) H) I8 |0 u2 r$ a8 o
" N4 ^$ I( u* z# i( V
/ S0 t9 \- e% X. `. E6 f' ^$ x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引导孩子多观察、多思考,说出自己的内心感受。6 C, i+ m, E9 r0 m( J/ s
9 t8 o+ {% q, C/ }
4 j. J6 L1 j5 J- M) h2 C3 o

0 w1 D5 `4 W" q2 ~& _' `6 h3 P% R- R( m

; L/ ^) Z# A; p5 g/ K
/ s$ T% @. @) j/ G. I' Y; a$ h" @: P9 t9 R: u$ V( t
面对宠物的离世,父母该如何安慰孩子呢?; A  s" c# j9 j
% T& x1 G# b/ L6 G6 ?- R! a8 M; E

9 [+ x( [3 c( \& Q* s7 F3 q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较少提及甚至是回避“死亡”这个话题,认为直接谈论死亡对小孩子来说过于沉重、残忍,会让孩子无法接受。宠物离世实际上就是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一个契机。
; ^6 b- C# J0 u6 K( Z: f! x/ y$ i

: i; a; W2 A! F: B以贝贝妈妈为例:
7 q' L6 _% J2 W' v7 r
4 n, n' p5 K8 X1 b- m& C$ f. o* v/ ~. ]; e! x2 K* o& G8 V% w
1.帮助孩子正视死亡( e5 ]4 L  z& |- \$ y" @4 x' X

, L- D" Q9 Y; }! I
7 S2 M+ J. z/ _) e9 f首先应该以真诚的口吻告诉贝贝,小兔子已经病死,不可能再回来了。% ?9 q" U3 o" n# A  N- y

5 J, u: {& ~9 _' V- m  Y/ ?9 g
0 o- F+ h# q3 X7 h- M1 E不要试图用一些“善良”的谎言来掩盖小兔子的死亡,比如“小兔子逃走了”或“小兔子去天堂了”,等等。- F# E0 k- y: f% R) C
3 C& [4 q) Z# H9 q
5 D+ I9 x$ {" M5 E5 C- q
有些父母可能会买只相似的兔子放在家里,为孩子营造兔子从未离开的假象,从而避免孩子面对兔子死亡的悲伤。# R% O% m! V! F% l
1 S/ J% N+ e% \
. S7 J" M# M. v; D
以上这些做法可以理解,但不利于孩子形成对死亡的正确认识。& c0 _" ~! p, k1 e5 t, Z. V

1 F8 y1 H. T0 N8 D
4 {1 z  H$ x2 v% J7 h! R8 U2 b2.帮助孩子认识死亡( Y  m2 J( S) p& Y, R

. e8 Z! n! G9 a: E/ A6 {4 r. Y/ I8 w* o
妈妈可以告诉贝贝,小兔子的死是必然也是偶然。世间万物有生就有死,这是正常现象。
; F- V( b, u" z9 F& b% W/ y( {6 w
( [+ V0 p2 E, g4 Y8 m+ ^# j3 `' A
小兔子不可能陪你一辈子,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寿命,最后终究会老死或病死。它现在突然离世,可能是因为不适应这里的环境,所以生病了,从而加速了它的死亡。
- E' g4 X8 r# [; d7 D) O0 U
* y- L' V. {1 D$ S. `) x
$ Z1 T5 `/ J% s8 S( G5 e因此,你可以难过,但不要为生命的结束过度悲伤。  t& E: ^; m8 n" d5 `  n/ a* Y1 C9 k

; {' ~6 |& `9 N( {; D3 \. e6 g( J7 E6 p' t1 L* r6 _3 p
3.帮助孩子摆脱悲伤情绪
, d+ w7 l) z4 g5 I+ V; S- d. i3 ]# n: ]9 g; H. R

+ O7 ~0 f0 \( K/ l9 |( _# _妈妈要耐心地和贝贝沟通,告诉她在这段时间里,小兔子被她照顾得很好。当我们想念小兔子的时候,可以看它的照片和视频,然后带着贝贝一起埋葬小兔子。. Y! j7 l- B6 ]9 _. c+ ]$ A

+ W0 y: Y& ^& e# }
6 Q" Z9 L% s* B, G告诉贝贝,如果你真的很想它,还可以买一只很像它的小兔子,虽然之前的小兔子已经不在了,但这只兔子会继续陪伴你,妈妈也相信你会像照顾第一只小兔子那样细心照顾它。1 i9 N, N, p! d+ d

4 e, B0 J/ e5 W" y1 C+ `( W% i6 Z/ H8 K
离别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不只包含悲伤,也会让人们更加珍惜生命,珍惜所拥有的一切。9 ?4 _# W+ O. K+ j% k- a! P: d
; ~( A) J. q3 n  ^- }
$ H, Z& W' K* l! h7 _; A- v
/ d. V+ o+ }% O7 `- l2 ]( b
孩子一生不可或缺的“生命教育”课,从这些小事教起......-5.jpg

* ]/ |7 r1 X+ p* K1 d/ B, G( y. s% \3 f9 g
9 }! L- M$ m2 g; M& @" P/ R# e; o
此外,父母还可以对未成年的孩子进行多方面的安全教育和生命教育:! F+ z5 {8 c. A
) z1 ?, a! \. Y6 u( v9 r% S
* M2 q  o' ^9 s" m+ s0 |
(1)学会自我保护" L+ S7 @! B% P* G. i

3 ^+ P' a! x0 E  ~# e# `; a- k1 N0 G. h5 w8 w
对小孩子来说,父母可以通过绘本、视频来帮助孩子掌握交通、消防等安全知识与基本技能。
. j: ?7 O  N  v0 n8 \) i" j0 y8 \" J, V' X8 k

; ~+ i6 S$ n- J- D$ i! C7 a0 \9 z(2)学会感恩生命! H: p  i. r2 `3 ^
  B3 F' I$ q% ]7 {: w( @

/ R8 `) |. s5 w& B父母应该与子女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明白生命的珍贵,从而更加珍惜生命。
8 F6 H* U& k( L, a' T. A% E. Q, p2 A+ a  @5 M7 q# N4 A7 b
8 }+ b' O# _7 |, ~) E; e
(3)学会保护自然$ q) ^0 t6 H! K

2 i2 g8 T8 z+ m" [
9 X- M1 @# F' v! E' G父母可以带领孩子收集废旧物品并循环利用,以家庭的方式参与植树活动,增强孩子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
0 t% {3 e# G( S7 `  X, F
) I2 w( s6 R8 }1 o# f% \1 c, Q+ v( D- n) A% E$ S' u
总之,一个人只有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才能把握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机会,领悟生命的意义,追寻生命的价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