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的阅读,友情提醒: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问诊。5 l8 U7 E4 p' E: P$ A4 E% h! X t
辅酶Q10以各种极为热销的标签席卷全球保健品市场,中国营养学会在2022年发布过一篇名为《膳食补充剂消费趋势报告》的文章,其中就有提到目前风头正盛的辅酶Q10,报告中提到有关于辅酶Q10的产品在当年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了50亿元,其中最少有九成以上的消费者年龄在30-55岁,而且基本上为健康人群,并非是医学指南上推荐的适应症患者。 F3 A( D$ q- F3 ~' {
6 Z; L7 t" V4 W
' ?9 S0 s+ D2 G2 v8 G* d老李也是听信了社交平台上各种推送的有关于辅酶Q10的功效,什么“服用后可以让人精力倍增”、“可以逆转心肌缺血”等等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他从网络上购买了许多的相关产品,并且每天都要服用,却一直没有感觉到有什么成效。
, r4 W7 h9 r. g N7 u0 C+ g1 c4 B# m$ `7 z3 R
7 `$ G$ @3 G! S7 X; x( b5 R( ~5 D# q3 R( z
他一直吃了半年,网上有关于辅酶Q10的风向又变成了没什么用,只是“智商税”,老李迷茫不解,之前不是说辅酶Q10又是可以增强活力又是可以抗癌,吹的天花乱坠,现在又说全是营销一点用都没有?而且他还买了这么多东西岂不是都要打了水漂。
" B) S4 F- s* R7 ~& A/ h: }老李不敢再相信网上说的各种言论,转而去了医院咨询医生,医生说健康的人吃了的确没有什么大用,老李很心急,他还买了很多的“保健品”放家里囤着,这下可是花了不少冤枉钱。医生又说也不是完全没有,它的确有一些抗氧化和保护心脏的作用,但绝对不像网络上吹捧的那般无所不能。; J) ~+ C: s- D+ l+ D6 I4 K
! c: @9 _ C, t; V; T1 D" @/ u' g: M* i' L- D
对于辅酶Q10的功效,社交媒体平台上被吹的神乎其神,但医学界对其功效始终争议不断,在2023年的《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JACC)中指出,虽然辅酶Q10可以辅助治疗心力衰竭等疾病,但其对健康人群的抗氧化或抗衰老的作用依然缺乏证据证据。对于商业和科学的相互碰撞,究竟应该怎么确定它对于人体到底起不起效,怎么起效?下面我们将详细了解一下有关于辅酶Q10的事情,帮助读者合理选择该药品的使用。
' k( T4 x1 {4 ]2 f7 e; Z7 z" p: ?7 H一、辅酶Q10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风靡一时?0 f" }2 v, O/ C; j. y2 w7 X
9 J% [0 f$ v4 s" l7 Y! Z" O* b. ?% K8 Z
辅酶Q10其实是一种类似于维生素的物质,它广泛存在于所有进行有氧呼吸的真核生物中,它可以存在于各种器官组织中,也会存在于细胞组分以及血浆里。
9 T2 `% _$ S& g, b: K! Z作为一种结构有点类似维生素K的物质,它与其功能并不相同,辅酶Q10作为关键的组分可以和其他物质一起在一个名叫“线粒体内膜”的地方组成一个传递链,帮助运输电子,直接参与进可以给人体供能的物质,也就是三磷酸腺苷(ATP)的合成过程。
! ~9 ^7 f! t0 J6 W" t/ ^6 a* j) j9 [! I$ q- Y: {# ^
0 N" l7 j; y0 ]# C+ G
而人体内大约有95%的能量都要通过这一过程产生,尤其是在心脏、肝脏等需要消耗非常高水平的能才能维持正常功能的器官中,辅酶Q10的作用更是尤为重要。+ G% x- I( y6 p) k* z% Q4 j
研究表明,如果缺乏辅酶Q10的话,可能会导致线粒体无法发挥出自身的能力,进而引发疲劳、肌肉无力等症状。正因如此,辅酶Q10其实一开始是以能在能量学中起到关键作用而闻名的,直到后来对它的研究逐渐变多才“开发”出了其他作用。5 G+ |$ a; c- F( Q, R$ ? t* e
) L' k! ^/ d4 u, |+ m; z! a% u) |# H7 t5 B9 ]" J2 O1 g
在《辅酶Q10的临床应用》中同时研究了关于它的其他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有强效的抗氧化作用,辅酶Q10可以在身体里清除自由基,既然它能传递电子,自然可以传递其他的东西,辅酶Q10可以把氢给自由基,之后在另一种抗氧化酶的作用下进行反应,自由基发生了反应当然就无法再对生物膜造成损伤了。% e6 C7 ~; c0 m3 @ c
同时它还可以抑制脂质过氧化,抗氧化能力还可以与维生素E进行相互促进,延缓细胞衰老。
& F1 }0 c4 V0 m$ o3 }
% i" I0 y; e! O5 |- a' r2 Z7 t7 X" b' P3 ]+ D: u
除此之外辅酶Q10还能保护心血管,在2014年《欧洲心脏杂志》发布了一项Q-SYMBIO研究,该研究对420名志愿者进行了试验,结果显示如果每天补充300mg的辅酶Q10就可以让中重度的心衰患者的全因死亡率降低43%,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病人的住院风险将会降低至31%。这一结论在另一项2021年的Meta分析(纳入了14项研究,试验人数为2149人)中得到验证。9 s) p0 T _$ O& H' ~9 T# R
) P5 o7 f4 i2 G% x
?' @4 M; s8 A不仅是心衰,它也能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日本一项队列研究发现,血浆辅酶Q10水平与收缩压呈负相关(每增加1μmol/L,收缩压降低2.1mmHg)。
* X* q- U. S* O/ w( K4 T3 j0 L在高血压患者中,联合辅酶Q10和常规降压药可进一步降低血压5-10mmHg。. U3 o; p1 J% X+ U
0 ]4 n2 B* V+ P- c/ x+ S
7 {: p \9 v) ]5 q2 h7 m6 ^$ z
还有治疗糖尿病、对神经类疾病起到作用,比如偏头痛、帕金森等疾病,意大利一项研究表明,在一些偏头痛患者中发现患者的辅酶Q10水平要相比非患者的水平低25%,如果每天补充150mg的辅酶Q10可以让发作频率降低至少50%。! ?* _/ @) q" Z5 M1 w5 Y# g. o
它还能降低一些化疗药物比如阿霉素的毒性,起到保护心脏(使左心室功能障碍发生率从28%降低至13%)以及抗癌保护作用。它的作用像上文所描述的一样似乎“无所不能”,有关于它的研究也如此之多,那么为什么对于辅酶Q的争议还是如此之大,甚至被称为了“智商税”?下面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它究竟是怎么从“神话”转变为“智商税”的。& g, H* V1 p K% M( b
7 l1 Y; h+ m0 Q
( ?* n, \/ K$ [9 [* p二、辅酶Q10到底是不是“智商税”?9 w6 b* K: o( O% d
% h0 M# P: s: @7 T" Y7 a' q辅酶Q当然有许多作用,但这些作用不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在2021年《抗氧化剂》期刊中展开了另一项对于辅酶Q10的研究,这项meta研究分析了12项试验,试验人数达到了1892人。. U' X0 m, t* ?# U( d% j; \
但最终的结果显示,健康的受试者即使每天都补充100到200mg的辅酶Q10,将其浓度提升到了普通未服药的健康人群的2到3倍,但依旧没有什么改变运动耐力、认知功能或者氧化应激标志物这些被称为辅酶Q10功效的指标。. i: I- F% }+ d$ t1 }/ s$ N
这与之前结论截然不同的结果说明了辅酶Q10的临床价值需要在特定的人群中才能有所展现,而非适用于所有人。4 I* U k; D p6 s8 u) ?, d8 ~
0 l! r! p: L" D% h( m
2 x5 d$ m* M' A% m
6 X& ]) L; |& o! a6 P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供需关系的严重错配有关系,许多不需要使用辅酶Q进行治疗的人群也在大量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23年的数据显示,在我国购买辅酶Q10相关产品的消费者中,确诊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数量仅仅占所有购买人群的7.3%,其中自我感觉有“疲劳状态”以及需要“预防衰老”的购买者占据了68.5%的比例,悬殊的消费人群是酿成这种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g4 f1 m, e+ j9 s
3 @# ^+ Z; d# G# [* f
* T0 ]# U) G* z- U& B9 y3 c1 G9 T
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消费浪潮自然与营销脱不开关系,许多商家吹嘘的“抗氧化”其实与真实的实验背道而驰,刻意混淆了在基础研究中的细胞实验结果与真实作用在人体上的结果,体外实验中虽然显示了辅酶Q10可以清除超氧自由基,但其实被人体口服后再经过体内各种循环和作用后,最后的药物代谢出来显示的生物利用率不足5%,如果期望达到实验室的效果,那么一个人的每天摄入量最少要超过1000mg,这远远超过保健品的常规剂量(30-100mg)。6 A5 c& H+ d' a Z, \; ~' b; U5 K
# a, s# ?. u& h1 k6 U- T1 A7 o& y
v1 C. e8 f8 S1 h4 _8 L. X同时有一些商家还会可以散播焦虑,造成日常摄入该营养素的含量完全无法满足一个人的日常需求的假象,《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在2022年调查发现,有大约七成左右的消费者会误认为“现代饮食无法满足辅酶Q10的需求”,事实上,普通成年人通过饮食(如每日食用各种肉类以及蔬菜)和自身合成一定量的辅酶Q10完全可以满足身体的需要量,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t3 L# {2 {3 n' @7 A
而有一些商家还会将治疗剂量与实际卖出的保健品的剂量进行区分,既可以让消费者不至于产生治疗效果以及副作用,也可以卖出更多的商品进行盈利,美国FDA批准的治疗剂量为每日摄入大约300-600mg的辅酶Q10,并进行分次服用,而市售的保健品规格通常仅为30-100mg/粒,并且在说明书中的也不会建议患者服用到所需的治疗剂量。0 J! v3 ]* i. n O* R! ?+ v# |
# a4 a. |1 }9 |$ ~8 f. w: v
- X! l' _9 b$ d, q) E& }
辅酶Q10虽然的确有许多的作用,但它在营销下被刻意的神话导致其成为了“智商税”的代名词,抛开这些,我们不能也完全忽略它本身的价值,其对特定病理状态下的患者依旧具有许多治疗的价值,下面我们详细了解一些辅酶Q作用的范围以及如何科学服用,帮助大家进行筛选是否需要摄入该药。
( z" a$ q- t) }! Q" t7 K' |三、辅酶Q10到底适用于哪些人群?
/ k# i: j3 Z5 n" v- e! q4 |5 X- s
- Q0 r; _" n. {' x: ^2 G5 k
在循证医学中,有三类人被推荐为适合进行辅酶Q10的补充,最推荐的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尤其是患有慢性心力衰竭(LVEF<45%)的人群,辅酶Q10可以帮助改善其射血分数,让患者病情得到缓解。
+ ]% s& c' ^2 D% J除了心肌病患者外,经常使用他汀类药物、尤其是会出现肌肉痛或者有出现肌酸激酶升高的患者可以每天适当的补充100-200mg的辅酶Q10,它可以帮助患者降低40-50%的肌痛发生率;而患有线粒体疾病比如患有帕金森的病人也可以适当补充一些辅酶Q10进行辅助治疗。
6 ^8 z5 e W5 q, s3 O7 ^在推荐人选外,同样有一些人群比如偏头痛的患者如果适当摄入一些辅酶Q10,可以减少头痛的发作频率,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Y& V! M n9 A, B8 f
L, c' U8 q6 I0 ?- D
1 O4 p0 _4 ^! m# M6 ~* I而对于健康人群,《中国临床营养实践指南》进行过关于常规补充辅酶Q10作用的说明,明确表示没有证据证明其具有延缓衰老以及预防疾病的作用,但如果需要服用最好还是保持每天30到60mg。* G$ n/ F) M* \5 Z# F6 H# m
6 O! `8 [+ l/ e) d& f
- e/ g+ e; c. p) y2 u6 I& ^
还有一些人群比如具有生理损耗的群体,这些人可能同样会消耗过多辅酶Q或是无法摄入合成需要的量,需要额外进行补充,比如40岁以上的群体,他们的自体合成量会下降到青年时期的60%,远远达不到所需合成量;以及高强度运动者,会消耗正常值2到3倍的辅酶Q10;慢性压力群体,会加速分解辅酶Q10。* c% _: Z; @1 D T! l
对于这类需要摄入额外营养素的群体,建议进行科学补充,治疗剂量一般在100到200mg,具体需要听从医生指导,最好在早晨服用,可以及时代谢避免干扰到晚间褪黑素的生成,如果是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可以分为早上和中午两次服用。
. {; v/ _1 u+ l, Z, w r+ O* i因为辅酶Q10与维生素E可以进行协同作用,为了伟大程度其效果,可以一起连用,但要避免和抗凝血药物一起使用,其中最少要间隔2小时。 m' M4 i! d3 R4 h/ {8 S
" z* ], M, C/ O+ z/ p1 p# o. D9 P
$ F& B, f5 i$ |辅酶Q10的实际价值与营销宣传之间的割裂,逐渐引发“智商税”争议。- j- e+ T) n2 b
这种争议的核心在于其功效的适用范围被过度泛化,已经远超于其实际作用人群和功效,忽略了科学证据的局限性。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宣传将辅酶Q10塑造成“替代药物”的角色,诱导患者延误正规治疗,科学审视保健品的实际使用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一定要避免模糊科学与营销的边界,不要陷入“健康神话”的浪潮。' `$ T! A; _" t
参考文献0 Q& V5 K9 Y( Y
, G5 Y8 O. i. E
[1]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补充剂消费趋势报告(2022)[R]. 北京: 中国营养学会, 2022: 45-48.1 `* _ K z6 F2 J
[2]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3: 221-223./ w! R3 F- \0 `
[3] 莫滕森 SA, 等. 辅酶Q10:临床获益与生化相关,提示慢性心力衰竭管理的科学突破, 2014, 35(41): 2873-2881.' |& {- G! E c7 K- G+ `* o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8[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 46(10): 760-789.
( I7 {+ g: g% K( ~8 m1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