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学问的路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复制链接]
查看5718 | 回复0 | 2021-6-3 06: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做学问的路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1.jpg

- M6 O* d" b7 y6 r2 ?( y8 b
2 A9 u* V* T6 ]高考临近,一条北大老师为考生送祝福的视频爆红网络。视频中的男子手拎一瓶矿泉水、两个馒头,用朴素的话表达自己对考生的祝愿。他就是韦东奕,人称“韦神”,现在是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助理教授。(6月1日 《光明日报》)
9 Q7 r; x8 i" B
( n& Q6 |0 Z& J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韦东奕身上,让我们看到了兴趣的力量。
6 N1 c( b! Y8 L) j; I2 ^6 P, c( w9 ^" E
视频中,韦东奕说:“我就是对数学比较感兴趣,参加高中数学联赛得了山东省第一名,还得过数学奥林匹克金牌,之后保送北大。”因为“对数学比较感兴趣”,让韦东奕在研究数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v$ _6 M1 o3 F. [

5 z. \/ L$ r3 C1 _7 a或许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数学就是噩梦般的存在,从小学开始甚至到大学,数学都一直是很多学生害怕的学科,加上老师、家长一直为奥赛乐此不疲,让不少学生在面对数学时都感受到“难受,想哭”。与应试化地看待数学和功利化地参加奥赛相比,对于韦东奕而言,学数学、参加奥赛更像是一次又一次接触数学的机会,在每一个数字与符号下,藏着的是一颗对于数学最纯粹、最热爱的心。
7 K4 _) [6 Q! t6 c" D! G# n
7 }/ w) Y6 h* I+ n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据报道称,韦东奕的父亲在数学上也颇有建树,有时候父子俩没事干了,就解数学题“打趣”。把解数学题当成消遣的乐趣,可见韦东奕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是在生活中不断加深的,当多数人把解数学题当成应付的作业时,他却把解数学题当成最大的享受。
& u* W8 H7 E  q! G$ u1 R) w/ W; l, O
兴趣的力量是巨大的,兴趣是做学问的动力。数学家张广厚曾说:“在学习上、科研中表现的顽强毅力和惊人耐性,来源于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对于数学的学习和科研,就是我的全部乐趣。”无独有偶,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也说过类似的话:“我一生的主要乐趣和全部职务就是科学工作。对于科学工作的热心使我忘却或者赶走我日常的不适。”2 B+ g& i/ Z& c; i. j5 X% m
1 F7 a6 {/ p3 i' u5 U9 }4 g/ p; X3 y  _
对数学的兴趣一直是韦东奕在做学问路上最好的引路人。如果没有对数学最朴实、最真挚、最浓厚的热爱,恐怕在面对“虐我千百遍”的数学时,韦东奕难以保持“我待数学如初恋”般的坚持吧。
) @, c6 O9 |# P. I8 o7 y2 w2 M9 {( _0 Z* `6 h9 c5 m3 b
如今,因为高考分数不佳,所以随便选了一个专业或从来就没有对自己的专业感兴趣的大有人在。当今社会,试问有多少人考研是本着对一门学科的热爱而去的,大多人只是为了逃避工作或提升学历罢了。不禁让人深思:当下研究难有突破、难有建树的原因之一,或许正是因为一些人在做学问的时候没兴趣而又太功利。
9 {' f# t! T! ~: m* s, t. z& N/ W4 p+ Z. k
在做学问的路上,社会需要更多像韦东奕这样的学者,也希望大学生青年们能将自己的兴趣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潜心学问,致力于社会的发展。
9 l, m7 L6 _" C9 _' J2 |% C! I
文/黄昕洋(广西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