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 Q7 Z% V2 i# R4 P0 [) U两会上,人大代表陈众议提出尽快实施12年义务教育的建议,取消中考,取消普职分流。类似的提案还有不少,其实近年无论是人大代表,还是社会公众人士已经多次提出类似建议。比如携程的老板梁建章博士,北大国发院的姚洋教授等。
# }( Q- h! u3 N+ L. ^$ x坦率地讲,这些建议都有其道理,也获得了公众的支持,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程度以及资源储备条件看,我们的确已经基本具备了基础条件。根据教育统计公报,2023年高中毛入学率是91.8%。考虑到自然流失率,以及大量的中职学校招不到学生逐渐关闭,我们显然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迟迟无法推行这一政策,还有很多前置问题需要解决,否则是无法实现这一理想的。
" R- y' x% O d+ g
. Z# j+ U! {4 ~7 m
- P7 \1 Z4 \9 e* U. f
3 V ?% t0 F4 @; p8 ~
6 e) N. v- ~# j. M/ D: j) _一、推行12年义务教育,谁上中职?我们还要不要中等职业教育?
8 |4 r* R! v& k* Y2 a8 d: V4 n4 q. i/ x6 v4 ]* k
0 K2 C" Y4 A5 U
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就必须解决普职分流的问题。在大家都不想去上中职学校的背景下,实现12年义务教育,即高中也变成义务教育阶段,就必须回答一个问题:谁去上中职?还要不要中等职业教育的问题。
/ ~; P6 Q/ y8 ^; |4 m6 L! M& Y6 W/ Q0 |0 F; f
: U% h1 A7 f) a: w6 B
事实上,我们目前已经实现了高中的普及化。2023年高中毛入学率91.8%,考虑到自认流失率等,实际上都可以上高中了,只是多数家长从来不认为中职,职高是“高中”,对于职普分流争议非常大。! @! K# K# v# q- p# o5 ]( Z: z
. {6 w" }' `% N- o7 T( n
; P! g% j/ u2 r; Z
推行12年义务教育,即高中也变成义务教育,就必须解决普职分流的问题,即谁上普高,谁上职高?& j) r2 H8 o- G
3 \8 [ a! \3 o1 y' J# e" o% V, X* A2 k1 X
近年相关部门为解决职普分流的焦虑,已经开始全面调整相关政策。比如中职的定位已经修改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同时也在全面扩大普高招生占比。2023年全国普高招生967.80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量的68%,也就是说中职仅占32%,根本不是5:5分流。中职学校招生人数454.04万,再次下降6.34%。中职学校仅存7085所,再次减少116所。中职学校减少,招生人数下降的现象,已经持续了10余年。对比2019年,中职学校还有1.01万,招生600万, 4年间,中职学校减少了3000余所,招生人数减少了150万。
+ j: D: c/ {; \ N* }7 o( k @1 s
+ ~9 [( }# z( m) z
6 G+ v8 d, g q; o, Z5 P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量再次上调,具体数字仍未公布,但增长幅度应该不小。
% V* j# W$ S" |/ c5 U, O- d3 d4 k1 M* e L/ C- e, Y7 o. q
4 v* \% u b4 {% j# q
与此同时,2023年则明确推出综合高中,试点把大量中职学校改造为综合高中,所有学生学籍默认为普高,在高一结束后,让学生自选普高还是职高路径。这一措施不仅仅是缓解职普分流的焦虑,也是在逐步解决逐渐放开职普分流,高中学位的不足问题。
8 G8 |* g+ d1 \" o- A9 d% b! o
5 s8 Z6 o+ M! G; ^% A9 V0 k8 J/ i
: [+ T/ |+ H6 V" p4 f9 I8 {种种措施都是为了缓解职普分流的焦虑,但是有一个原则问题还是需要回答的。即我们是否还要中等职业教育?根据职教法,显然我们不可能放弃中等职业教育,如果还要保留中等职业教育,在大家都不愿意上中职的情况下,谁上中职?依据是什么?0 ?$ n7 L b" u V
- J& \1 h& ^* t {+ u1 Y2 |3 W$ G# R) W& ^. n/ H) ^
/ u$ h# U# I: d3 x. p: N; i
. m' e5 e8 C. p; t+ V# c资料图
o- i/ I' ^: s& _第二个问题,谁上人大附中,谁上隔壁中学?难道是抽签吗?+ c& c+ ]1 b9 s
, @1 j9 R! b0 z& a5 F* N
' Z- n5 D/ P$ K) A N; a4 A ^4 h即便解决了职普分流问题,甚至放弃中等职业教育,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谁上优质高中,谁上普通高中?* }6 k' j2 |% Y4 D1 j3 W$ B! a
近年各地中考改革频繁,核心指导思路就是在考试上降低考试难度,并重点在招生改革上做文章。比如“校额到校”的指标生做法,即把优质中学50%以上招生计划分配到薄弱学校,推行有限竞争。一些改革显然已经为逐步取消中考竞争做铺垫,比如北京普高招生搞注册制试点,西部某地甚至推行电脑派位。这些都是最近一年不断冒出取消中考谣言和猜测的原因之一。
% X! h1 @6 n, I! Y" B) X( r0 H8 m0 d. I
$ `2 G8 l( I+ X, g9 a, {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比如派位的做法,一直遭到家长的反对,有人批评是惰政,也不符合国情文化。
6 ^- u/ B8 y" I( H- L+ ^0 ?: J) K# F& W' g( d
s: t' `5 I; t0 ~ k- P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提醒一点,任何政策都要防止负面效应,尤其是无法承受的负面效应。
0 o1 h# p# U6 X9 X' G1 ~, E9 N
0 a% I' M8 ?( _# x) b4 u* ?: m0 P H& k) x9 h. X
课外负担重灾区就是小学高年级,而原因就是取消小升初考试后,五花八门的录取途径与路径,导致小学高年级坑班遍地。而初中较少,高中甚至没有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考,高考的存在,学校全力以赴解决,让校外辅导机构没有了机会。近年中考多种招生模式的改革,也让初中辅导班逐步兴盛,几乎在重演小学高年级辅导班兴盛的一幕,这是我们要警惕的。 C) Y0 M$ L9 g# p' F! T2 z
G, z& k3 g1 N' X
2 ^ p0 f7 _) \2 A8 k0 W第三,修法的问题。& ~, t" y+ P+ Q6 d3 d/ A7 e: f
, B2 C$ j. H' \4 c2 r3 ?, C" M
4 w8 s9 K# |1 B
义务教育,意味着强制,所以近年国家相关部门对相关提议也都给与了积极的回应,包括今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了逐步推行学前教育免费。但是请注意,免费和义务教育是两个概念,学前教育免费,和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两回事情,义务教育就意味着是强制的,不上幼儿园就意味着违法。同样,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就意味着不上高中就是违法,不是个人可以选择的。
, _5 q* i3 v( w! b. z% m+ M; b& z: Y
! }7 D$ |7 f* @4 u X0 v7 Q7 L4 r' Z
更重要的是,我们义务教育法就必须提前修订,否则也是无法实施的。
1 ^* c9 i) m; O$ `7 A' _& [1 N' V, v# | Y$ L5 n
: s5 H) a# \" e. ]
( e! Q0 }' g+ M: [: b
9 {; g6 q/ G' I! v2 P4 k资料图 % K( \6 T& O9 `- w" D- x
第四,关于中职焦虑的谣言,也必须澄清。+ K! g/ q/ X* V1 K* g
. C& ?& W l- |4 k
. z! W# N, ^8 T* B( Z( k7 {职普分流是一个焦点问题,也是中考焦虑最大的原因之一,对此必须进行必要的澄清,尤其是一些谣言。) {# T& ]% [. v9 ^# V5 r3 F6 b
一, 不足50%的人上不了高中是谣言。7 n; X& a! u. ?4 U4 B! M$ R; N
国家的相关文件最早对分流的表述是大体平衡,事实上最近10余年,职普分流一直未能达到50%,恰恰普高一直在60%以上,比如2023年全国是68%。在个别地方更高,包括落后地方,普高占比往往高于80%。当然,在一些地方,比如江苏执行比较严格的分流政策,是偏低的,但也没有出现低于50%的现象。最近一年,相关分流政策再次放松,这个比例在快速上升。. v- f2 i5 a$ `0 G! H" x
这个说法流传广泛,和影响较大的社会名人以及基层老师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名人往往不做调查,而基层老师,往往以此作为施压同学家长好好学习,或者敦促孩子好好学习的最好借口,导致这一谣传最后成为“事实”。6 c9 k# ]% T0 p8 m
上了中职就不能考大学,更是谣言。
4 Z8 V$ o, n( B2 m |% C, a% ?! {( u* ~5 `
, ?) w4 P9 I: ~
与50%上不了高中相关,就是上中职不能考大学。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m2 S& k% g, {3 @+ y
6 ?( H% M/ S \
+ x+ {0 m: ?9 _目前高考报名人数里面就包含了中职单招的学生,以及专升本的学生,不仅仅是普高的同学,占比最高可以达到30%。目前高职招生中,超过300万是专门针对中职学生的单招途径录取的。2023年有91万升本的指标,同时,有60多万中职同学直升专科,而职业本科高校也发展到了75所。
( W, ~+ g. A* Z9 M" \" e: y5 A! R; E
( [' j3 k+ \, [, b根据北京大学的一份调查,2020年中职毕业生中有超过60%升学。而最近2年,中职学生升学比例持续大幅增长。
7 `& S# g( p. X4 |* j# v- k; A5 k( j4 K; Y
4 \/ X' ^; h7 n3 `( D! l% F4 P! s也就是说,中职同学升学的道路不仅畅通,而且越来越宽松。因此有人说中职考本科更容易,因为是单独通道。* S) m' S3 Q% ~( a
6 Y: b& U0 D" s1 h) P' {
! O, T/ ^0 {, } P/ A/ N$ S+ e1 K, i2 ]至于有人说,中职不能参加6月传统的普通高考,也是一种误解。目前高考对于报名参考者几乎没有限制,60岁都可以报名,又如何能限制一个职高毕业的同学?这是一个常识问题。
3 @+ b4 o7 g& Y ^4 j) E. ~/ |1 d+ V% J0 V' B
$ j5 j3 `" `% V' ?' y. E% ^. ~9 E第五,对自己有合理的定位,扬长避短,不要在错位的方向上狂奔; C7 V; f/ O/ z8 Y5 U
# _% l' b6 e/ @
" z. G' k9 f$ K6 \最后,我想提醒和强调的是,其实当下只要你愿意,都有高中可上,对于中职的蔑视是复杂的因素形成的,相关方面都在积极推动职普分流焦虑的缓解,比如推动综合高中,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家长。但是,我也想提醒一些同学和家长,我们对自己的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定位,人生是扬长避短,我们更擅长适合什么?
% s `: K- Z, ~. f S- x) ?
$ V! O) `4 i5 i; R" a# z0 N2 X( m, S0 @1 ]) I7 f$ H+ }4 M% U
各级推动的讨好式考试,人人都是高分,给一些家长和孩子错觉,误以为自己距离登顶只有一步之遥,于是在错位的道路上狂奔,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F) u$ Z, \; }. O+ n7 G+ d
, {6 j- W9 V; i. q# z; \ \( q3 p1 o$ i
人工智能快速的发展提醒我们,人工智能首先替代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是低层次的,重复性的脑力劳动者。从这角度讲,技能培训或者学习,可能更能应对人工智能对相关行业与职业的影响,而不是低层次的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