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中考,推行12年义务教育,需要先解决三个问题

[复制链接]
查看9614 | 回复0 | 2025-3-11 06:5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请勿转载' ^, ~& o: y2 K% P" a/ ^7 R: \
两会上,人大代表陈众议提出尽快实施12年义务教育的建议,取消中考,取消普职分流。类似的提案还有不少,其实近年无论是人大代表,还是社会公众人士已经多次提出类似建议。比如携程的老板梁建章博士,北大国发院的姚洋教授等。
! S( B7 a# n: L. A/ j4 k2 u, z坦率地讲,这些建议都有其道理,也获得了公众的支持,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程度以及资源储备条件看,我们的确已经基本具备了基础条件。根据教育统计公报,2023年高中毛入学率是91.8%。考虑到自然流失率,以及大量的中职学校招不到学生逐渐关闭,我们显然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迟迟无法推行这一政策,还有很多前置问题需要解决,否则是无法实现这一理想的。0 @4 O$ y2 P6 [3 x' _  o* e
/ q: y0 W2 N) F6 t4 C( J% H3 k

, `" ~0 ~* z& h* b) H# i! ~/ f( X9 b$ m1 ]7 h
取消中考,推行12年义务教育,需要先解决三个问题-1.jpg
. [7 m9 }! j! @
一、推行12年义务教育,谁上中职?我们还要不要中等职业教育?
0 E( h1 z' ~- y% {3 g2 n( \0 F  Z! {( z* t1 w% m, x% F

- |. Z' L' a" y9 k0 {  y9 Q7 C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就必须解决普职分流的问题。在大家都不想去上中职学校的背景下,实现12年义务教育,即高中也变成义务教育阶段,就必须回答一个问题:谁去上中职?还要不要中等职业教育的问题。! r% R8 c7 L4 w

" x5 n$ [2 S9 I7 }4 a0 k  }
* s5 |1 c& t) R. l' Q) U$ d- l事实上,我们目前已经实现了高中的普及化。2023年高中毛入学率91.8%,考虑到自认流失率等,实际上都可以上高中了,只是多数家长从来不认为中职,职高是“高中”,对于职普分流争议非常大。
; z. Y! q+ g" ], }' J0 e. C! R5 V
" C/ W3 J1 P* A
- t1 _( j3 @' l- }% t5 U, Q推行12年义务教育,即高中也变成义务教育,就必须解决普职分流的问题,即谁上普高,谁上职高?$ \& J4 C4 Q! H+ Y8 n6 a2 g1 h

& L% p* e* ]6 R; Y: p1 H( {: @
2 P. `' a9 b7 ^- }, y近年相关部门为解决职普分流的焦虑,已经开始全面调整相关政策。比如中职的定位已经修改为就业与升学并重,同时也在全面扩大普高招生占比。2023年全国普高招生967.80万人,占高中阶段招生量的68%,也就是说中职仅占32%,根本不是5:5分流。中职学校招生人数454.04万,再次下降6.34%。中职学校仅存7085所,再次减少116所。中职学校减少,招生人数下降的现象,已经持续了10余年。对比2019年,中职学校还有1.01万,招生600万, 4年间,中职学校减少了3000余所,招生人数减少了150万。
# n$ Q7 J! D' ]+ _2 C& I& U2 w" Y* i! `, q: \  F* K$ F1 c
  O. [7 W; }$ e  o( K" o: D
2024年,普通高中招生量再次上调,具体数字仍未公布,但增长幅度应该不小。: F/ L* U% W6 m
1 h# n! T+ r& m& [+ M! t. T) N# k
; E' [- T; u/ S8 E9 {9 w% l
与此同时,2023年则明确推出综合高中,试点把大量中职学校改造为综合高中,所有学生学籍默认为普高,在高一结束后,让学生自选普高还是职高路径。这一措施不仅仅是缓解职普分流的焦虑,也是在逐步解决逐渐放开职普分流,高中学位的不足问题。6 H5 e) H9 v& k# M' k
3 K" b/ G, \; D" Q5 I, A
( [, z$ a  n3 t: Q
种种措施都是为了缓解职普分流的焦虑,但是有一个原则问题还是需要回答的。即我们是否还要中等职业教育?根据职教法,显然我们不可能放弃中等职业教育,如果还要保留中等职业教育,在大家都不愿意上中职的情况下,谁上中职?依据是什么?
# z, v6 d- \' ?; V6 _5 w
6 ]- m6 x2 ?) S& J) [$ P; ?. ^0 O( R; P5 i7 N+ I0 M

5 e+ G0 W7 M1 R- V) o
取消中考,推行12年义务教育,需要先解决三个问题-2.jpg
& q3 Y* {1 \* @# l/ |; [
资料图
+ _. T- L! a6 l/ i4 y5 z- i
第二个问题,谁上人大附中,谁上隔壁中学?难道是抽签吗?
; Y; A, y7 m* S1 u' x9 |5 S/ {$ J! J0 ]

6 b9 `3 ~4 ~. N' p1 \' u6 C0 c即便解决了职普分流问题,甚至放弃中等职业教育,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谁上优质高中,谁上普通高中?
8 @' B# @- |3 O8 L0 U7 ^4 x+ _近年各地中考改革频繁,核心指导思路就是在考试上降低考试难度,并重点在招生改革上做文章。比如“校额到校”的指标生做法,即把优质中学50%以上招生计划分配到薄弱学校,推行有限竞争。一些改革显然已经为逐步取消中考竞争做铺垫,比如北京普高招生搞注册制试点,西部某地甚至推行电脑派位。这些都是最近一年不断冒出取消中考谣言和猜测的原因之一。
# f3 T4 D7 v; c" Q' ~1 g) f* F4 K! L  E
: Q( K* g8 F' }. L6 N
这个问题的解决是比较复杂和困难的。比如派位的做法,一直遭到家长的反对,有人批评是惰政,也不符合国情文化。! \1 K. Y. G7 j- r" @+ R" W( @
# A8 L8 ?- q( Y/ P, @  ]" P
$ V" _- X2 u, L; i  ~1 i
在这个问题上,我想提醒一点,任何政策都要防止负面效应,尤其是无法承受的负面效应。
8 x/ j6 A; j* Z  U. Q3 ]" R
: a# k) h5 W; Q$ B2 q- C& x& t( J; O2 l
课外负担重灾区就是小学高年级,而原因就是取消小升初考试后,五花八门的录取途径与路径,导致小学高年级坑班遍地。而初中较少,高中甚至没有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考,高考的存在,学校全力以赴解决,让校外辅导机构没有了机会。近年中考多种招生模式的改革,也让初中辅导班逐步兴盛,几乎在重演小学高年级辅导班兴盛的一幕,这是我们要警惕的。
- V- [% A: B- L& c& q  L! Z% R) w' K/ T, G$ T
4 L* }2 q) w7 S6 |! x3 J
第三,修法的问题。5 ?8 B  ]& t' o" @

9 Z. @1 b" |6 X+ p4 q
6 F. i. J( O# l8 \) i# ~! b义务教育,意味着强制,所以近年国家相关部门对相关提议也都给与了积极的回应,包括今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了逐步推行学前教育免费。但是请注意,免费和义务教育是两个概念,学前教育免费,和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是两回事情,义务教育就意味着是强制的,不上幼儿园就意味着违法。同样,把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就意味着不上高中就是违法,不是个人可以选择的。
9 I. b  @1 o; S- R* X7 Z$ r5 S, q
8 }1 p' i7 r' ^8 w  d* a
更重要的是,我们义务教育法就必须提前修订,否则也是无法实施的。
/ w, \# h; s2 G
7 w- p3 d3 H/ v, N9 Q
2 C/ `3 H" X; ^3 @8 L  B
! s2 u9 i, e  o4 M. E) Q2 ~& O  b" B

* I  j6 G% ~( d5 i; \) K
资料图

; i. q: ^- m/ P; p, Z3 C第四,关于中职焦虑的谣言,也必须澄清。6 j" m7 B% Y. N4 P$ a) N7 U$ K# D
) u% V2 [; a9 E4 d
1 H  L6 Z+ L8 Y8 |7 }
职普分流是一个焦点问题,也是中考焦虑最大的原因之一,对此必须进行必要的澄清,尤其是一些谣言。, p% c0 T9 S" c- U
一, 不足50%的人上不了高中是谣言。' y. l2 T$ {. [* {6 z
国家的相关文件最早对分流的表述是大体平衡,事实上最近10余年,职普分流一直未能达到50%,恰恰普高一直在60%以上,比如2023年全国是68%。在个别地方更高,包括落后地方,普高占比往往高于80%。当然,在一些地方,比如江苏执行比较严格的分流政策,是偏低的,但也没有出现低于50%的现象。最近一年,相关分流政策再次放松,这个比例在快速上升。9 s3 G5 k$ ^8 V, C2 ?
这个说法流传广泛,和影响较大的社会名人以及基层老师传播有着直接的关系。名人往往不做调查,而基层老师,往往以此作为施压同学家长好好学习,或者敦促孩子好好学习的最好借口,导致这一谣传最后成为“事实”。
; C" ^( z( _. n# @; i1 M上了中职就不能考大学,更是谣言。% z4 B4 p& i7 s1 n1 k

. z( A& k( F6 L3 e6 J0 Q+ _4 n3 Y$ F( ~# _
与50%上不了高中相关,就是上中职不能考大学。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K* M+ _( o$ V/ e: p& h0 P

& K, e0 l0 _- b8 j9 z% O6 Y
8 N6 F. d  g; j9 _+ t" g1 ]目前高考报名人数里面就包含了中职单招的学生,以及专升本的学生,不仅仅是普高的同学,占比最高可以达到30%。目前高职招生中,超过300万是专门针对中职学生的单招途径录取的。2023年有91万升本的指标,同时,有60多万中职同学直升专科,而职业本科高校也发展到了75所。
# e) E) h7 b; e1 k  ^
! C& k& _" K6 C" _* y/ u7 C! R& S- A( s( k  ^5 s
根据北京大学的一份调查,2020年中职毕业生中有超过60%升学。而最近2年,中职学生升学比例持续大幅增长。( P0 q4 h" [$ |. g3 B

3 g" B6 q! E9 f/ F& Q( G+ y* C6 [' f0 Y: Y  U$ r
也就是说,中职同学升学的道路不仅畅通,而且越来越宽松。因此有人说中职考本科更容易,因为是单独通道。
( H* I/ [* U6 D* Y2 ^* m, I3 Y' ]$ r

; ~" m7 S9 s( \  P; O0 Q/ u至于有人说,中职不能参加6月传统的普通高考,也是一种误解。目前高考对于报名参考者几乎没有限制,60岁都可以报名,又如何能限制一个职高毕业的同学?这是一个常识问题。- Y; t* Y8 V' r) b; {
& B2 @2 J9 @2 g3 h# K; t
+ z' J, z  I" J, @7 y$ n; F
第五,对自己有合理的定位,扬长避短,不要在错位的方向上狂奔  j) w8 d- j, I

$ H# d3 R# D; h: s5 E+ n7 T% o8 I+ z, g; k: k8 _
最后,我想提醒和强调的是,其实当下只要你愿意,都有高中可上,对于中职的蔑视是复杂的因素形成的,相关方面都在积极推动职普分流焦虑的缓解,比如推动综合高中,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家长。但是,我也想提醒一些同学和家长,我们对自己的发展需要一个合理的定位,人生是扬长避短,我们更擅长适合什么?
7 }& x; }% E4 q4 z
8 g9 f3 V+ k/ l- ^) N7 {! t  U5 _9 S7 Z" T) D& S3 Z8 x
各级推动的讨好式考试,人人都是高分,给一些家长和孩子错觉,误以为自己距离登顶只有一步之遥,于是在错位的道路上狂奔,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 W) y* m( w+ n- v: V# L) H& y" \2 c* M7 x

) n/ d6 V2 V3 `& Q人工智能快速的发展提醒我们,人工智能首先替代的不是流水线上的工人,而是低层次的,重复性的脑力劳动者。从这角度讲,技能培训或者学习,可能更能应对人工智能对相关行业与职业的影响,而不是低层次的大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