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也是我熟悉的一个拉美国家,五六十年代,我曾接待或接触过不少阿根廷朋友,中阿建交前我就去过该国,建交后我又在那里工作了4年。这个国家给我印象至深的,除了它是个物产丰富的天府之国外,要算它的移民国家特色比哪个拉美国家都典型。2 B) C, u# d3 ^+ }8 s
* I# Q- T7 Q4 a9 l$ h( Z2 V! y. Q; V: m4 A, L0 ^9 u
拉普拉塔河 * k9 A' x! O' t
拉普拉塔河,如同中国的黄河一样,是阿根廷民族的摇篮,在她的怀抱里哺育了一个民族的成长。
( Q1 y2 i0 [5 s( ?16世纪前,阿根廷居住着许多游牧的印第安人。1516年,索利斯率领的西班牙船队第一次进入拉普拉塔河。
+ I2 L; T8 j5 {$ b8 N据史料记载,从1531年到1582年的50年间,殖民者在拉普拉塔河地区对印第安人进行种族灭绝性的屠杀多达12次,印第安人在阿根廷土地上几乎绝迹。
- ~! t( B- z4 [4 m
/ a" F/ e" v) ~: ~0 { _! k: g5 u* B9 N, o/ \- u
阿根廷的印第安人(图源:澎湃网)
, J6 }: D; w; b如今在阿根廷2786万(1971年)人口中,白种人比率最高,居民几乎全部都是欧裔白种人,这是阿根廷引起我注意的最大一个不同于其他拉美国家的特点。其中以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居多,还有一些法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斯拉夫人和阿拉伯及犹太人。在阿根廷境内,你找不到一个纯种印第安人,也看不到一个本国黑人。在所有拉美国家里,只有阿根廷和乌拉圭(它在独立前跟阿根廷一样是拉普拉塔总督区的一个省)是这样的。
5 {1 _; e9 |% D n* }: N8 d关于没有印第安人,史书中已经讲明,土著民族早被殖民征服者完全灭绝。那么,为什么邻国巴西有那么多黑人,而阿根廷连黑白混血的穆拉托都没有一个呢?我一直迷惑不解。% u( R5 g: q( }. j0 {1 O( X
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一位社会学教授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他告诉我:阿根廷的殖民统治者为了排斥黑人,使出了一招比明目张胆的种族主义者高明百倍的办法。他们颁布了一道法令,凡是在阿根廷出生的人,生来就是自由人。有了这么一道法令,阿根廷的种植园主都不愿买进非洲的黑奴了,因为黑奴在阿根廷生出的子女都会依法成为自由人。因此,奴隶贩子视阿根廷为畏途,不敢把黑奴贩卖到拉普拉塔河区。所以,这项表面看来非常“进步”的《出生法》(Ley deVientre)实际上巧妙地将黑人移民拒于国门之外。其奥妙原来如此!- ^ ^0 L) @0 i) \. b- o' ]
到16世纪末,西班牙已基本上确立了对阿根廷的殖民统治。18世纪初,一批又一批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欧洲移民来到拉普拉塔河西岸定居。土生白人在经营畜牧业、商业和手工业生产的过程中,开始形成了本地的工商业资产阶级。他们在经济上要求摆脱宗主国的控制;在政治上,对西班牙王室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深恶痛绝。* W8 Y0 L5 K9 x/ I6 E" W( |
! u0 x" ~, i1 N$ {4 H/ ]' j* y% K" e$ h
五月革命指1810年5月阿根廷人民发起的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独立斗争。3 U2 {4 h: I4 y8 c1 q) g
1810年5月25日,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人民掀起了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的“五月革命”,罢黜西班牙殖民总督,成立了拉普拉塔临时政府。
1 I. ?. {1 U" J' }! {$ G" @+ ]' R( y1812年起,民族英雄圣马丁领导了抗击西班牙殖民军的斗争,终于用武力赶走了殖民者。阿根廷于1816年7月9日正式宣告独立。
' S6 O3 K0 _; @4 C! Q8 f' a: @1 H+ ^5 D4 F4 _
* m' f- i' |" a/ f# s, C1 x布宜诺斯艾利斯市中心的圣马丁广场(图源:《中拉建交纪实》)+ p0 U/ W) H+ U
阿根廷独立后,长期处于动乱和分裂状态。1853年制定宪法,建立了联邦共和国。从19世纪中叶欧洲大批移民抵达阿根廷后,英国势力开始在阿根廷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 n: v1 _$ H% j2 V我第一次去阿根廷是经由欧洲,先到古巴、巴西,后到阿根廷的。在前两个拉美国家,我能鲜明的感觉到它们与欧洲国家的异同,那些热情奔放的穆拉托人(白人和黑人混血)都会明确无误地告诉你这里是南美洲。9 Y0 @+ e, S4 T
然而来到阿根廷后,我的第一印象竟像是又回到了一个欧洲国家,这种印象不仅来自城区中比比皆是的欧式风格建筑,广场上、草坪中、河畔、林荫道边那些令人赏心悦目的雕塑和街景,更主要来自我见到的那些阿根廷人。街上的行人几乎都是欧裔白种人,他们衣着考究,男士们个个西装革履,哪怕是在烈日炎炎的夏日,或者是在行色匆匆中,亦绝不失其绅士风度;女士们更是仪态万千,夏着轻薄的纱绸衣裙,冬披裘皮大衣,而且人人脚踏一双标准的两英寸高跟的皮鞋,高贵而入时。
. r" D5 l- _4 w
! |" H, i, P, A2 v1 i0 X5 [2 j. I# A6 P/ ]- t: t5 g
激情奔放的探戈舞从阿根廷的酒吧走向欧洲和全世界。(图源:《中拉建交纪实》)' [; `% `* j- R
曾到那里演出过的中国歌舞团和杂技团的演员们对此颇有体会,他们用欣赏和感动的口气告诉我们,他们在阿根廷演出时,观众表现得极为文明和有教养,每演完一个节目,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整个演出结束后,观众会全体起立,一次又一次地向演员鼓掌致谢,直至所有的演员退出舞台后,他们才会离开座位,而绝不会有那种嘈杂声,以及演员尚未谢幕,观众已走得七零八落的事情。' @2 U# t) @5 O3 ^/ L e3 J9 o
- u9 ~: C% p* _% I |6 f/ Y3 x' k8 a% t8 c: l% R! b
3 ^. m, ?( M+ ?: p7 r6 h0 P
! v" d# @, n2 l# X( G( ~/ y. F: D) Q M$ ~1 C
0 h4 L) M+ ^5 X+ B- 未完待续 - / K- F; W- p$ T! S e
出处 | 《中拉建交纪实》(2007年8月出版)
( D$ m3 w3 }. u( M1 `, Z1 Z本文作者 | 黄志良 . A; s+ U6 j# m, ~+ t# L8 [
图片 | 本书及网络 / S: A$ m1 t: m: J7 J) v; ^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凤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