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点让我感受到阿根廷有别于其他拉美邻国的是他们带有某种与生俱来的骄傲和优越感。记得我们在与拉美人交往中常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们同属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其他拉美国家的人听了此话,一般都会增加亲近和认同感,阿根廷人却不然。他们的反应似乎是冷漠的,有的人干脆认为阿根廷不是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惊愕之余,直到后来,我才慢慢地从这个民族的形成、这个国家曾拥有的财富和地位中找到了答案。/ |. _1 F# V+ j* G3 `# g! t
6 C. @) r* s0 E
+ ^1 M `/ L3 \' @
安第斯山脉 ! ^6 U: W) a' s0 r! [
阿根廷是一个十分富饶和美丽的国家,西倚安第斯山脉,东濒大西洋,中部为辽阔的冲积平原。建交前我第一、二次访问阿根廷,还都只能说是走马观花,建交后我在那里度过的4年时光则应算是对原来的印象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 G8 s2 t3 P K$ }. o记得在阿根廷工作的第二年,我和静言陪同大使夫妇乘坐汽车从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出发,访问中西部四省,直到西部边陲的门多萨市,还有一次是我与使馆另一位同志飞越整个南部地区,顺访南端的巴塔戈尼亚,直至阿根廷建在南极冰天雪地中的马兰比奥南极科学考察站。9 K2 o' d# m3 _" o/ M. u
! b" f9 ?! F& j+ E! Z q
2 a8 d }7 F9 W$ K
1982年12月,作者(右)参观阿根廷的马兰比奥南极科考站。左一为中国气象学家卞琳根。(图源:《中拉建交纪实》)
2 \; ]# P7 o( ]0 ~5 J! N8 b- X9 V通过这些访问,我进一步看到了阿根廷蓬勃发展的农牧业。尽管阿根廷的农牧业十分发达、驰名世界,这个国家的当政者并没有让国民经济躺在潘帕斯的田野上和高乔人的马背上,而是同时发展农业和民族工业,并获得了显著成就,已经形成部门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已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3。
( B3 F3 {8 W! @6 N; `20世纪初,阿根廷经济发展水平曾居世界第六位,一度称雄南美。以后几十年经济发展缓慢,落在了新兴的巴西后面。
( c8 i" w" V: ^6 E% d外国投资在阿根廷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外资约占全国工业资本总额的40%。二战后,美国资本涌入,取代英国居首位,占到阿外资总额的40.5%。农牧产品是阿传统的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70%。60年代,工业品开始进入国际市场,阿根廷的传统贸易对象为美国、西欧、巴西、日本等。
$ S3 s: T3 D4 [" p/ c* o# O+ o* W$ u
$ L$ H4 \ V3 {/ d一望无际的潘帕斯草原 ; ]& t% h) e! }
阿根廷的美丽与它的富庶一样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就坐落在著名的潘帕斯草原上,宽阔美丽的拉普拉塔河静静地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市身边流淌,为这座城市增添了无比的妩媚。* i1 {3 w& f- e! h6 f. y
初到阿根廷,我翻遍了中外文的导游书,都说布宜诺斯艾利斯(Buenos Aires)是西班牙语“好空气”的意思,还穿凿附会出一个“掌故”:16世纪时,西班牙探险者在经过长期海上航行,来到这里时看到阳光和煦、天气爽朗,情不自禁地高呼:“好新鲜的空气啊!”便由此得名,我到阿根廷前也信于此说,但到了布市,我一点也没有感觉到空气有多新鲜。8 F) p2 h5 w, A
请教了好多当地朋友,才明白有关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名字真正由来,跟阿根廷的国名缘起“白银之国”一样,存在着莫大的误解。
# U2 Z7 P' c1 E( C& r% O! z原来,Buenos Aires不是字面直译“好空气”,而是“顺风”的意思。当初漂洋到新大陆来的西班牙人在航船上供奉的圣母神位上都写着Buenos Aires两词,祈求圣母玛利亚保佑他们“一路顺风”。至今,市中心哥伦布广场上还保存着400年前建城的纪念碑,上面铭刻着城市的全名——“圣迪西玛特立尼达德圣玛丽亚港德布宜诺斯艾利斯”,意为“神圣三位一体圣母玛利亚顺风女神之港”。恐怕这是世界上最长的城市名字了,它的简称“布宜诺斯艾利斯”也够佶屈聱牙、令人难记的了。
" ]8 _2 u6 c; ^% y+ z如果说把布宜诺斯艾利斯与“好空气”联系起来是个误会的话,那么人们素称阿根廷首都为“南美巴黎”,我倒认为不失为一个恰当的比喻。7 d3 q; E* Z$ l
0 w3 \) U# N9 p2 U) U: [+ j
+ j% o5 K7 A s: N7 z, O
“7月9日”大街
. v2 Q8 a7 p5 z! ^" L7 v宽敞的“7月9日”大街和繁华的里瓦达维亚大道都堪与香榭丽舍大街媲美;被誉为“世界第二大剧院”的哥伦布剧院本来就是模仿巴黎歌剧院建造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规模恢宏的卢汉大教堂令人联想起巴黎圣母院;辽阔似海的拉普拉塔河虽有别于婀娜多姿的塞纳河,但漫步在它的河滨林荫道上,同样能领受到波旁宫前的诗情画意。
0 h7 ~1 Y* u3 C \: q: I1 F2 W: t! K0 E, ], d; ?
8 P% J& Z. b' H5 O0 L
哥伦布剧院 / z: }( v L3 e& ^9 Y0 s2 i" l
当然,布宜诺斯艾利斯并非一切都是“小巴黎”。它作为阿根廷首都,还具有鲜明的阿根廷国家的特征。一位阿根廷朋友给我作了这样的概括描述:西班牙的语言、意大利的生活、英国的建筑、法国的文化、德国的技术,这就是阿根廷。这个说法乍听起来似乎有失偏颇,但综合来看,还真是这个欧洲移民后裔组成的国家的生动写照。. u% e% R8 [# v# ] N. f& L: g
阿根廷这个深受欧美影响的拉美国家在政治和社会生活方面同样有鲜明的特色。阿根廷的近代史上一贯是两个主要政党——激进党和庇隆党轮流执政。
# o6 _/ M0 g# M) Q, P激进党,全称“激进公民联盟”,成立于1891年,是阿根廷最早的政党,有150万党员,主要成分为自由职业者、知识分子、中等农牧主等,历史上曾4次执政;主张对内实行民主和社会改良,思想多元化;对外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反对外来干涉。
4 y4 y1 n4 ~0 G与激进党相比,虽然庇隆党晚成立半个多世纪,但40多年来,在阿根廷的国家生活中具有更大更深的影响。4 Z9 Z. _1 `9 |& u* {& S
! @) ^) K0 c/ N1 P/ @
5 l) S T E+ p( ]2 k J胡安·多明戈·庇隆 (1895-1974年) % G& N V* k9 ]" d% s* Q
1947年,军人出身的庇隆总统将竞选时组织的劳工党、激进公民联盟革新委员会和独立党等三个政党合并成统一革命党,后又正式把党的名称改为“庇隆主义党”。1950年,庇隆提出了正义主义的“20条真理”,基本形成了庇隆主义的理论体系,后于1964年改称“正义主义党”,而人们一般仍称它“庇隆党”。8 @8 `# P F5 f0 w) n- F
这个党在一个人口仅3000万的国家里竟拥有300万党员,曾三度执政,在政治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庇隆与他传奇式的首任夫人埃娃在广大群众中享有崇高声望,在他们逝世之后仍有许多崇拜者。$ |2 ^& d& Z! }0 H2 d/ y
阿根廷又是一个军事政变频仍的国家,政权频繁更换,军人与文人交叉掌权成了这个国家政治生活的又一特征。政局的动荡严重地影响着它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政策,中国与阿根廷两国关系的发展进程也无不受到其国内政局变化带来的诸多干扰和影响,以至这个原本与我国民间交往开始得较早、与中国贸易开展得最早、贸易额最大的南美国家与中国建立邦交的进程却颇费周折与时日。
/ Q8 |, q5 W9 C( P. G' n: z4 S. x
8 Q* {8 t1 ]0 _
. b" D/ q4 |9 L8 b: H
" i; B& W+ g, K! Z; U3 V$ p3 Q g+ k( S
2 E- j, k9 ^! h9 ~
4 c3 d$ i1 d, ^) j; Y9 ]0 G
- END - , n: a/ O5 J# c) k3 V
出处 | 《中拉建交纪实》(2007年8月出版)
. y5 o3 H3 Q' {; d; @9 ^8 `+ j. j本文作者 | 黄志良 * g4 P( L6 r: S5 C
图片 | 本书及网络 2 W7 _+ F) P- @/ s/ q3 C' U2 S
编辑 | 外交官说事儿 凤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