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一个人太聪明并非好事,倒是笨一点,大智若愚,反而能落得个好下场。" `' _; O4 T, h0 D- Q
秦朝战神王翦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立下灭五国的泼天功劳,却偏偏在每次打仗前找秦始皇要美女、要田地,甚至像个贪财好色的“俗人”。
3 D' O0 d3 e9 z* O可正是这“傻乎乎”的举动,让他躲过了帝王猜忌,子孙后代都平安富贵。你说他到底是真傻,还是装傻?
; X3 R# s! H5 d9 v! h
% P4 w5 Q7 G3 A9 h# c2 o3 K/ ~3 H
+ c: _4 Q+ k8 f+ D) h图片来源于网络
- a5 A3 p0 g! N/ Q8 R( C' u一、王翦的逆袭:从“小兵”到“灭国战神”
, j) i9 ?: c q4 w
; w9 N9 b) j2 |( M. N! N% e1 a王翦的出身可不高贵。
! W& E) U* q. e( g" B4 U他祖上没出过什么大官,年轻时只是个普通士兵,靠着一身武艺和机灵劲儿,在战场上摸爬滚打。
2 r! ?9 y4 L k! r/ s- Q7 z8 j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救了被敌军围困的秦王嬴政,这才入了嬴政的眼。
0 W# J9 u* y6 T' Q- c" j
0 v2 U2 |7 q* M
6 O' u3 c, F( b, p7 j8 Y6 A图片来源于网络
# {* _* s( V: _0 H" V/ s! z" w2 E当时秦国正忙着吞并六国,嬴政急需能打仗的狠人。王翦抓住机会,先是平定了成蟜叛乱,后来又灭了赵国、燕国,成了嬴政手里的“灭国专业户”。
. K ?- n7 u, K) L, f& Z5 C) P但真正让他名垂青史的,还得是灭楚之战,是中国历史上疲兵制精兵的黑马逆袭--巅峰之战。. r) p0 @) c: l/ R5 o
嬴政原来瞧不上王翦的“保守”,选了年轻气盛的李信带20万兵伐楚,结果被楚将项燕打得全军覆没。
- Z2 q! V0 ^9 [0 E Z
% w. Q4 H" T' _1 f' ?& x$ X" |7 e$ ?! F8 Y) N( T
图片来源于网络
& }) Z, ]# c: R. F/ j9 w8 Y公元前225年,正值楚国内讧时期,秦王嬴政洞悉楚国情况后。立马派人去请王翦,率兵领战。可惜,王翦固执地认为,楚国内讧实为诈,建议秦王观察后再下手。
: c: K3 v9 Z) N t5 s+ G4 G此时秦王,对于灭楚,是势在必得,打心眼里认为王翦实在太过“保守”,转而弃了王翦。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趁着楚国内讧的机会,前去收服楚国。
+ L: _4 h6 f" @' Q1 u$ m届时,李信和蒙武率兵分两路进攻楚国,李信率军攻打平舆,蒙武率军攻打寝,最后两人都发挥得当,都收服楚军。" w& b( `1 ] u U+ O" S' m
: _5 M3 n4 @$ K7 ^2 i+ u7 H1 @) y
. Z! i: b' f3 M w$ m ~; d图片来源于网络
S7 q& A7 [8 j! m很快,李信又转攻鄢郢,还是成功收入囊中。接连败退,损失大量的兵将,此事很快引起了楚王的注意。
1 m& g4 {+ p9 e& r; T+ V0 R+ u楚王心思缜密,擅长分析敌人,知道李信和蒙武的性格很是暴躁,便派了沉着冷静的项燕,专门对付李信和蒙武。2 c6 W+ l- Q2 Y9 I, k/ y& T1 o
项燕擅长攻心,便悄悄尾随秦军,总是趁着秦军睡得正香时突然袭击,秦军由于睡眠不足,军心逐渐低迷,项燕就这样直接杀了20万楚军,并拿下了楚军两座堡垒。
9 w/ G5 A% I: ]. N7 r4 Y! V
- x7 h" f1 N1 G
0 v+ ^7 N. |8 V: S0 n图片来源于网络
! h# p+ ?: Y7 E8 r1 w手刃了7名有权有钱的都尉,最后还派兵追杀李信,导致李信不得不半夜带伤拖着残体奔走逃离。
, ~ ?; q+ V6 ?3 M3 I. b, s4 G李信兵败楚国的消息传回秦国后,嬴政才恍然醒悟过来,虽然楚国这几年历经周边小国和秦国的敲打,实力已然不如之前,但楚国手里圈得地十分多,劳动力也充足,再怎么也没法轻易灭掉。3 A/ M+ g. H. n% [' p
很快,嬴政心头升起一个念想,那就是:欲亡楚国,必请沉着有经验的老将出马。于是,能屈能伸的秦王亲自前往王翦府中,请求他出马。
f' ~8 j- j! G3 q3 ]9 J
5 s# f G7 r; u; ~4 K. j* k2 _$ I
图片来源于网络 " f7 Z; u4 h8 i# e* V# J6 Q7 T
然而王翦却没那么容易愿意出战,他不仅要求必须要有60万的大军供他调遣,还要众多的美田宅园池给子孙后代享用。4 W3 T; U) p, J5 s1 j- @4 c
秦王一听直接大笑起来,一挥袖子直接答应了。+ X/ m9 [: Q+ X4 m$ R
原来在来请王翦的一路上,嬴政就担忧不已,请来王翦万一反水,于秦国而言那是灭顶之灾。
& q; z: \6 U$ }: {" q4 b# A如今王翦索要甚多,而且尽是些俗物,对于他的名声没有任何帮助,只会让世人更加坚定认为王翦是爱财爱田地的庸俗之人。3 n ^ w' [3 }5 b- C
( X$ l7 t$ v' B, i8 q" W8 R9 Q
. A. A& X# w- m图片来源于网络 & ~" K' U& R7 J( r; u) s6 h
一番猜想下来,秦王很快倒是打消了他不少疑虑。
1 ?& R/ @& x; J- v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逃回秦国后,好生休息了一番之后,这才又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
3 l9 U, {) u2 E8 h: \/ K* w) B5 F这次,楚国那边很早就得到密报,项燕知晓王翦带了足足60万大军,于是调用了全国兵力来抵抗。
$ a2 c% T. y% }" o2 c' E8 G& y
% \- U/ D7 F! m1 B
! x7 T+ l$ M& z2 i9 i$ q) j图片来源于网络
2 R$ p3 I' z. G% {# u+ r偏偏王翦就是坚守营垒不与楚人交战,也不管楚兵多次挑战,王翦就是屈骨头,始终不肯出兵,而楚国这边自然得时刻警惕着,力疲心更疲。
. H' }+ b$ t0 U( t# Q! e" w而王翦这边却每天只让士卒休息洗浴,吃好喝好,安抚他们;并亲自同士卒一起用饭。过了一段日子,王翦派人探问:“军中在玩什么?”那人回答说:“正在玩投石、跳远的游戏。”一个月下来,王翦军中的士兵都被养的精神焕发,干劲十足。4 h- r% U* m G3 M8 v* `' c
临近回秦之日,王翦才慢慢吞吞地说:“可以出兵了!”这时楚军见找不到战机,便向东转移。" {8 I0 O3 l. g$ e! J
- ^# K; `. K( j3 U# T
/ z: t& F0 i9 B8 Y6 ^7 l
图片来源于网络
" s0 Z+ @ r. z4 y王翦趁机出兵追赶,命令壮士攻击,将楚军打得大败,一直追到蕲南地区,杀死了楚军将军项燕,楚军于是全线溃败。王翦便乘胜占领了各地城邑。$ m* ]- Q+ ?* u8 i
二、“傻”到极致:灭楚之战,他只要美女不要权?
1 `4 C8 D1 P. {( g+ b) ?1 D3 }) y" Z+ y/ ?* Q, h* E' a
要说王翦“傻”,那可是真“傻”!别人打仗恨不得把功劳全揽身上,他倒好,带着六十万大军出征,却天天给秦始皇写信:“大王啊,上次要的五十个美女不够,再赏我点田宅呗!”
# i6 r8 [ Z1 h1 w q, {+ G9 y# A连手下士兵都看不下去:“将军,咱们是来打仗的,还是来要饭的?”。( D2 ]' h+ V4 h. M+ ~$ M8 n8 ]
( b8 b# a5 O: A0 O- S1 g, q G
. B* I. z, o7 A8 e图片来源于网络 8 N" j/ D' p0 B& V
可王翦心里门儿清:秦始皇是什么人?灭六国、杀功臣的狠角色!自己手握全国兵力,若不显得贪财好色,嬴政能睡得着觉?果然,嬴政收到信后哈哈大笑:“这老家伙就这点出息!”转头就赏了他更多田产美女。
- c& O) n) t3 P* Z. e7 B' M' W1 v您说王翦是真贪心,还是装糊涂?要是换作您手握六十万大军,敢不敢像他这么“傻”?( l9 i8 X* g! y# o- z0 f/ u' c
三、大智若愚:太精明的人,全家都难善终. C$ x' G+ T% d% a2 q4 C
, v6 R. H. O) `$ u+ F
王翦的“傻”,其实是顶级智慧。反观那些“聪明人”,比如杀神白起——为秦国打下七十多座城,最后被秦王逼得自刎;再比如韩信,帮刘邦得了天下,却被扣上谋反的帽子,惨死长乐宫。
/ R8 p& S- n# F: N" i# q. }+ w( D; d- | {7 n& i
% h, x9 ^# A( m; P) t6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c( j1 K! |' S" i+ T
为什么王翦能全身而退?
& \$ W8 h2 W- M$ B4 L: [一、自污保命: 主动暴露“贪财好色”的弱点,让皇帝觉得他容易掌控
/ a2 L$ X4 o1 U7 f- J# j二、急流勇退: 功成后立刻交权,绝不恋战。# `, f& R/ t: b
三、子孙低调: 儿子王贲跟着他学“装傻”,灭齐后也主动隐退,家族富贵延续百年。# ~! x3 K5 D7 ?: n( V2 y
' H4 o h+ N5 `& D! d: ~- @5 a
6 X$ e$ ]" o) R图片来源于网络 h7 \& t1 }& c- C
反观那些“聪明人”,像明朝开国功臣蓝玉,仗着功劳大,嚣张到连朱元璋的妃子都敢调戏,结果被剥皮实草;清朝年羹尧更是狂到让皇帝给他“端洗脚水”,最后被赐死。 F# K, t, H7 b: X
这些“聪明人”的下场,反倒印证了王翦的生存哲学:装傻,才是真聪明!# c! ^6 s2 L2 W
结语:有时候,“傻”一点,反而是保命符!您还知道哪些“大智若愚”的历史人物?( O! {5 ]' H$ E1 ^; I
参考书目
) ?3 K: Q( E3 C1 i司马迁(西汉):《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1 {- t: f9 Q2 s
司马光(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
8 A, w* o7 O% I2 c/ o&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