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对标保时捷,雷军造车再掀狂潮!豪赌高端化,产能危机下的高管紧急大换血,工厂两周休1天,2025年将是小米转型关键时刻

[复制链接]
查看9908 | 回复0 | 2025-2-28 01: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月24日,小米创始人雷军在微博高调宣布,将于2月27日发布小米创业十五年来“最高端的两款产品”——售价81.49万元的小米SU7 Ultra电动跑车和影像旗舰手机小米15 Ultra。这场被雷军称为“全新时代开始”的发布会,将小米的高端化战略推向新高度。
+ V9 i, i( \% z- q( z- {
: T' w: V$ U5 B/ y. e4 K& C4 H
号称对标保时捷,雷军造车再掀狂潮!豪赌高端化,产能危机下的高管紧急大换血,工厂两周休1天,2025年将是小米转型关键时刻-1.jpg

* B0 D! X- y  T
5 ]( J! C. g3 Z4 T性能对标国际巨头
) A$ h6 P* U& k6 U) C
6 `0 a. w& F, r作为小米汽车的旗舰车型,SU7 Ultra以“性能比肩保时捷、科技紧追特斯拉、豪华媲美BBA”为目标,搭载三电机系统,综合功率达1548马力,零百加速仅1.98秒,最高时速350km/h,连续刷新国内四大赛道四门量产车圈速纪录。其81.49万元的预售价虽刷新小米产品价格天花板,但预售10分钟即斩获3680台小订,甚至在上海国际赛车场圈速超越保时捷Taycan Turbo GT。& g' |: J7 c5 s$ `: f

8 r" s0 p0 G# D" f  Y! p( S此外,手机高端化同步跃进。小米15 Ultra则瞄准6000元+价格带,配备1英寸主摄与2亿像素潜望长焦,卢伟冰直言“研发成本上涨倒逼涨价”。双Ultra产品线的推出,标志着小米向“超高端”市场发起总攻。- [7 Y" s1 _, [0 i
4 B7 @: _9 O5 }* {
产能危机下的高管大换血
* ]! D* r$ A+ G3 ^3 T5 H) @8 _7 U" b% V& D: S! m. a% I
尽管产品热度爆棚,小米汽车的产能瓶颈正成为最大掣肘。截至2024年12月,SU7累计订单超30万辆,但15万辆订单仍未交付,标准版提车周期长达33周(约8个月)。为实现2025年30万辆交付目标,雷军不得不出手整肃生产体系:! W' A' w' ?/ K6 U0 G8 k1 X5 B# G( I
. {7 U* L: I& \: k
一是工厂极限运转:2025年1月起,工厂调整为两周休1天,24小时轮班赶工;二是制造团队换帅:汽车部副总裁于立国统管智能制造、工厂及运营,其北汽系背景强化生产管理;麦格纳前高管黄振宇继续执掌供应链,小米元老于锴、刘黎分别接管产品部和智能座舱;- a8 f: K( y, p% u' n
3 l1 _( C# H. K/ K# y: h3 W  v0 t" s
首款SUV YU7预计6月上市,预售价23万元起,续航820公里,直接对标Model Y,但产能压力或将进一步加剧。  S. Q( {7 z- p. z, q0 x
* z2 U; V: S+ i
造车业务亏损收窄:单台亏损从6万降至3.77万; F  D4 e- C! K' E) G
( H! X+ k) X- H4 S! `# e# G$ ?
小米2024年三季度财报显示,汽车业务收入97亿元,环比增长51.56%,但经调整净亏损达15亿元,相当于每卖一辆SU7亏损3.77万元。尽管较二季度(每辆亏6万元)大幅改善,但全年13.5万辆的交付量尚未摊薄巨额研发和工厂投入。卢伟冰坦言:“自研和自建工厂导致前期重投入,行业规律如此。”; Z; d2 G# j9 \  y- r

- \( O: T5 C5 i/ [1 n3 `! U  p市场押注未来盈利,高盛最新报告将小米2025年电动车销量预期上调21%至35万辆,2026年预期更是暴增48%至65.5万辆。分析师认为,随着SU7 Ultra拉高品牌溢价、YU7走量车型上市,规模化效应有望2026年扭转亏损。5 d% V% s1 O8 f+ b, k. y- M

4 j" W/ A0 i4 o, `. v万亿市值狂欢& t. v, R2 B3 K
' y1 S3 V, R* k& m! w; L5 h
资本市场对小米的转型报以热烈回应:2025年以来小米股价暴涨近50%,2月24日市值突破1.3万亿港元,超越美团成为港股第三大科技公司。高盛将目标价上调至58港元,看好“汽车+手机高端化”双引擎。
3 |5 P) v- @. J& ?" q- n- f
0 \3 B6 U# s/ x& S" b* k
号称对标保时捷,雷军造车再掀狂潮!豪赌高端化,产能危机下的高管紧急大换血,工厂两周休1天,2025年将是小米转型关键时刻-2.jpg

5 m2 m' V+ S% F# W- m$ W. {# X  l1 K. r" x3 I6 f
机构人士指出,小米正从“手机硬件商”转向“科技生态巨头”,汽车业务虽短期亏损,但年营收已逼近百亿,且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技术可反哺手机与IoT生态。雷军在内部高端化战略会上更明确:“未来五年要彻底摆脱性价比标签。”' u) w$ F6 S# I6 C' q7 c7 H/ B

. ~% ^5 Y/ F- L5 [" E不过挑战仍在,SU7 Ultra年销1万辆的目标需在80万+市场击败保时捷Taycan(年销不足万辆),而产能、口碑、技术迭代的多重压力下,小米的万亿市值仍需经受业绩验证。# a- I+ l: c6 h- g2 F1 @  r7 Z7 v

$ k& F* i2 ]/ q6 x从“为发烧而生”到“向超高端进发”,雷军的小米正经历一场豪赌。SU7 Ultra的赛道狂飙与工厂的昼夜轰鸣,交织出小米转型的关键时刻:高端化能否真正落地,2025年将是决定性的验票之年。
/ E6 m0 O1 A7 j, F, d+ Y# P* V/ n" _- S8 e# K' x
本文源自金融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8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