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银川新闻网】
' F& N! N6 M: T6 I# K8 O! B( g! G# I# v; O, M
- [; t5 `$ ~) { B
4 |+ [0 H: S5 `8 `! g“这工作不错。”
4 Q3 Q3 w) \) n6 s3 C# C* {: k. ]8 t0 K8 d
6 n) z; r2 [* l6 x
6 [& A6 W# G/ N3 W了解岗位需求。
3 O- [* t( `: e) p* U) O/ y8 O0 b4 F1 \6 Q* `+ b) h' O/ M4 C
R: s' |7 u3 h. H" L
+ b q% }9 o' _- f1 K1 x拍下招聘信息。. O+ Y6 t( ^4 B) ^8 a; Q8 l
( ?! [$ \. {7 t1 W7 u' T
“老洪,你在村上打听一下,这边有公司要20个工人,看咱们村有没有人愿意去……”2月19日,在金凤区良田镇举办的招聘会现场,一位村民对着电话另一头大声“吆喝”着。
6 ]' {% T2 I7 Q2 f+ `, N/ E
( L, F; }( Y( f招聘“大集市”开到家门口
% ~( e! J9 J5 c
9 F0 Z! X& ^# X“家里没什么事要操心,闲着没事,能找个保洁的工作贴补家用也不错。”
5 Q% z0 _) T" c& v* l7 X" d$ ]$ u! P
“包吃住吗?招收几个人?”“我有工作经验,年龄限制能不能放宽点?”……当天的2025年金凤区春风行动专场招聘会,像一个“大集市”,求职者的咨询声、企业的介绍声交织在一起。
$ O6 p6 R! Z% `/ T; o
]8 P! C9 _9 h4 D' E* {% T7 a“我今天过来想找个工作,现在年龄大了,不知道有没有合适的岗位。”金星村53岁的村民于建广说。在招聘会上逛了一圈,他便收获了一沓企业宣传资料。“我比较中意一家物业公司的秩序维护员,一个月工资4000元,离家也不远。”于建广说。
4 z* Z8 g; G3 i# j4 H9 S
" e3 Q. I- Q- p: O* y- w招聘会现场,像于建广这样的求职者不在少数。和其他的招聘会现场不同,移民镇的招聘会上,多是熟人,有同村一起结伴而来的,也有媳妇挽着老公胳膊寻找岗位的,一位60多岁的村民笑着说:“现在孩子们在家种蔬菜大棚,孙子正上大学,家里没什么事要操心的,我闲着没事,如果能找个保洁的工作贴补点家用也不错。”
4 T& q+ w/ u% H& q1 d
: I7 W' Z) p+ L% K! M新兴科技、机械制造、现代服务……招聘会各个板块的设置也与移民村镇的实际情况相匹配。金凤区就业创业中心主任马荣说,节后正是求职招聘黄金期,该中心积极为村民搭建平台,拓宽就业致富渠道。此次前来的90家企业都是“精挑细选”的,许多企业带来了需求量较大的操作工、保洁等岗位,也有区域经理、策划总监等职位可供选择。此次共提供岗位383个,招聘需求2900余人。
' n& S! D; }# z$ D3 A7 w( s; [$ B0 |6 }6 Y e! g( w
在于建广的印象中,这样的“春风”送岗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几年,良田镇的许多村民就是在这样的招聘会上找到工作的。“现在多好啊,有岗位直接送上门,不像我们刚来的时候,得自己到处找活干。”于建广说。1993年,他从老家泾源县移民搬迁至良田镇。那时,为了找一份工作,他要和村民骑自行车到十几公里外的平吉堡农场劳务市场去,“如果有活,当天就干活了,没活就再骑自行车回来,天天这样跑。哪像现在,岗位送到家门口,大家找工作还能‘挑挑拣拣’。”他笑着说。* w6 L& s" \6 G. _' D q& }
7 w0 A# B' k- d4 Z
“挑挑拣拣”的求职者们
" b! U3 _4 ~& g( [% E
- q3 X' x0 l6 W1 r7 d' m" W“我希望工作尽量离家近点,工资高点,吃苦我不怕。”+ ^1 T* Q2 B) s1 W- F6 d, O5 e+ E
( x1 n0 E4 [2 C% X$ O$ o% |6 |- t兴源村的小赫就是“挑挑拣拣”的求职者。相较于父辈,26岁的小赫不用再去跑劳务市场找活干,每年的“春风”会按时按点“吹”到镇上,镇上的年轻人需要做的就是学好本领,在家门口挑选到自己心仪的岗位。“我希望工作尽量离家近点,工资高点,吃苦我不怕。”小赫说。# G& B6 m& N7 U, v- ]2 i. g- s
; x+ L; }1 e1 g
招聘现场,记者还看到许多为村民“找活”的村“两委”成员。和顺新村几位村干部一边忙着看招聘信息,一边拍照发到村里的微信群。“我们村这两年走多元化致富路子,除了种植特色产业西红柿外,还成立了‘和顺分拣工’和‘和顺装卸工’‘和顺园艺绿化队’‘和顺女子插嫁接苗队’等工人队伍,和顺新村致富带头人成立的宁夏和顺新劳务有限公司现已带动100多人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3万元~6万元。”和顺新村村干部说,村上早早就摸排登记了待业人员,这次招聘会,他们过来看看有没有适合这些人员的工作,“尽量多跑一点招聘会,能给他们找个合适的、能挣上钱的好工作。”一位村干部笑着说。: d' P3 J# X6 |0 |# S% F
) B0 @0 C, ]; }+ \5 L: m
“这个无息贷款能贷几年?需要谁担保?”在招聘会的农户创业贴息贷款政策咨询台前,兴源村村民马存霞正详细咨询着。马存霞的爱人是一位厨师,常年在外,马存霞在家照顾生病的公婆,能让爱人回到镇上开一家拉面馆,是她期盼已久的心愿,但苦于手头没有宽裕资金,这个愿望一直没有落实。这次正好看到贴息贷款信息,她有点动心了。“我回去好好跟他商量下,如果能办下来,那就太好了,家门口能挣钱,也能照顾家里,一举两得。”马存霞说。
" p2 r& M0 v: a* e6 V% i) I5 O5 L, X6 O! d w f d
从大山深处移民到银川的村民,家家户户都开上了小轿车,日子越过越红火,更重要的是应了那句话——搬出大山天地宽,平台多了,机会也多了。“现在政策这么好,政府给我们搭建平台,岗位送到家门口,想方设法让老百姓致富,我们这的老百姓,现在也都是‘香饽饽’,今年的大工每天的工资涨到了270元,日子能不越过越好吗?”一位村民笑着说。
+ S5 R" y- r& P7 D, Z
3 a+ a( n7 z0 s; _- c记者 刘旭卓. O& J7 e3 T8 q$ b' R. f: S
9 F# `1 L/ K' u' s5 ~
本组照片由记者 海坤 摄
0 V% m& r8 R* N4 H3 r6 V
( E6 H, W( G& d* e& a6 S( X X! h2 H【责任编辑:马玥】
0 u+ z; @, s. e( j) U
/ _5 l" b+ A! T- q4 D本文来自【银川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2 K9 @; x' ]! O9 C9 I7 r& v8 w+ G0 V1 k+ L' ]" w# H4 Y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