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甘肃】
+ t w1 f# c, o3 I) Z
- U2 `) H4 t& U; }3 p+ X; v% c8 Q陈广江" n8 g$ t$ v0 n$ O6 t1 u/ q
7 L/ B& y7 y4 ~( ~ w公司要求员工写心得体会,字数多点少点都不行?( x T1 ^- p) U6 D: t# ]' w$ q
9 V; r9 E# Q5 E: s; `! k据报道,近日,网传一份武汉天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的《关于对未按照要求提交年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人员的处罚通报》显示,公司要求员工围绕年会“董事长总结讲话”等撰写800-1000字的心得体会,381名员工因字数超标或不足被罚款,罚款标准是每字5元,其中有员工因超了1398个字,被罚6990元。9 ]' G+ `6 a Z$ \# n6 q8 o
( [8 `0 P" @* y5 Y
这份令人瞠目结舌的处罚通报,撕开了这家上市公司的形式主义遮羞布。有网友调侃称,这堪称职场“文字狱”。, u1 U X0 {8 s A; ]% q
9 [3 c6 K3 o0 L0 t, D- C a+ D6 }2月11日,面对如潮质疑,该公司相关工作人员回应称,“我们现在对外关于这个事项的统一回复是‘今年是天源环保强化员工制度的管理年,要求全员遵守制度、守规矩,按规范开展各项工作’”。
9 B4 @5 P2 I+ L: a4 W$ K2 z7 J
( k8 R. T0 f6 t8 w- \2 I然而,越是强调“强化管理”,越显得荒唐可笑。心得体会重在真情实感,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不应该也没必要严格限定字数,更不应设置罚则。心得体会属于思想范畴,而非流水线产品,字数多少并不影响其质量高低。涉事企业打着“严管”的旗号,对字数“锱铢必较”,一本正经地将形式主义推向了极致。0 _7 ~; R8 B9 c9 z
* @% H% x8 T- K6 F8 [& }也许字数超标的员工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明明下了很大功夫,洋洋洒洒写了几千字,本想表现一下,以博得公司赞赏或领导好感,为何会弄巧成拙成了反面典型?心得体会写多了挨罚,工作干多了是不是也不合适?
) k; U& Z) a1 p# q) A3 n2 Q) Q8 q/ J1 h4 R$ M, }: ^
对一家市值近百亿的上市企业来说,如此小题大做、“逐字计罚”,其目的并不是罚款本身,而是立威和媚上——通过处罚“不听话”的员工,树立管理权威,同时也彰显对“董事长总结讲话”及公司制度的重视。3 y7 n% A3 T) P0 m
& w" P o; ~3 C# G5 r4 R- s# P处罚通报称,公司本着“教育为主、惩前毖后”的原则,对超出200元的罚款统一按200元标准执行,罚款将从今年2月份工资中扣除。有员工因抄袭他人的心得体会,被加罚100元。从表面看,公司也是用心良苦。' @7 r% d, C. l1 C. @
' ~% `, t) o! U1 Q, D$ p( }; }9 i但法律人士指出,用人单位无权直接对劳动者进行罚款,这种“逐字计罚”行为无效,员工可提起劳动仲裁依法维权。当地劳动监察部门也亮明了态度:接下来只要企业敢真罚,就会为员工撑腰。令人诧异的是,涉事公司似乎仍没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还抛出了“强化管理”的“统一回复”。' y* ~3 d1 u% a, N
* I4 i: p! }' _) c+ v/ J: G7 F
“严管就是厚爱”,企业严格队伍管理、强化制度约束本无可厚非,但关键是严要严到点上、爱要爱得合情合理。明明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闹剧,无论如何也难以洗白成“严管厚爱”。; @) [$ C( l" M! Q
6 x. m4 t0 R' V1 f3 b近年来,不少知名企业家不约而同出手,向“大公司病”宣战,而职场形式主义就是整治重点。之所以要宣战,恰恰是因为这种“病”无孔不入、防不胜防,“逐字计罚”事件就是一个鲜活注脚。. p4 Z3 K$ N9 O3 ]
8 n+ A! U5 ~$ G O& S
这场风波终会平息,但它留给企业界的警示不应随风而逝:企业管理从来都不是在形式上刷存在感、抖威风,而是懂得在尊重与信任中释放“人”的无限可能。
7 \* K# `* |- L3 f. K
r( h% {: B) X3 W6 w+ N本文来自【新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9 f. g: e& ~( o" Q
: J6 m+ ^1 v5 p8 I: w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