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从二胎家长听到这样的描述:7 `! G- k+ U; _9 L+ ^4 m1 [0 s3 @
. R9 q0 Y* L1 L) G0 |* c$ `2 x' {* ]
1 U" O" K4 v Y2 R6 ~“弟弟面对挑战总是显得更有策略,从不轻易气馁,反倒是哥哥总是容易烦躁。”
9 |0 n2 W3 k4 ^& e0 R8 k& g5 c2 y; I6 Y
; J9 [2 d7 m o: ?, x$ L“弟弟从来不轻易放弃,面对挑战总是坚定去争取,反倒是哥哥遇到问题就开始哭。”
. ]/ j- G# G8 B, {8 |2 m% @
. ^2 r, f4 `! c! Z
; r4 G Q; X$ A“妹妹胆子总是比姐姐大,不管做什么都敢尝试,完全没有怯场的样子。”
4 n ?- {+ E5 c+ E
: h( Y( G& L" U i& x* m% W7 A k) \3 L; w7 p
“我家妹妹从小就特别会说话,懂得怎么逗大人开心,真的是个小情商高手。”* b: Z1 C2 {4 d
2 L$ [+ I2 f1 I- w7 F' y( }% H9 `+ g: z% p
大部分有二胎的家长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慨:同一个爸妈,不一样的娃。表面上看,兄弟姐妹在外貌上可能有些相似,但性格与行为方式却迥然不同。8 B3 Z2 i5 k: F, G+ U" L
( S0 c1 W) o( v/ R
+ B- A9 P! d; p$ L) M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1 R, L9 W- P) Q
* i5 i9 M8 N* u7 [' z: N
( Z! @; O% x2 t) S5 O
更有趣的是,当家长们聚在一起分享育儿经验时,总能发现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共鸣”:
/ F& C9 q1 R3 r: T& n4 h( c" z* P. [5 S& x/ J3 R# f) b
( w4 u2 \7 q% ^
老大往往更温顺、体贴,像个小天使般让人省心;而老二则更活泼、调皮,甚至偶尔会让家长头疼不已。
% x3 ?' p, d( z% P- S4 E2 c% N
" n/ C+ a' i! q: o( R
, h! J3 D* s \3 T( q. z; z; F老大显得憨厚、实在,有时还带点“楞”;而老二则机灵、敏捷,更善于察言观色,懂得利用环境讨好父母。* X4 n" D% O1 U6 ]* r7 H
9 ]. q; I8 W6 `& n0 k0 I; X
/ K2 N% ?6 H8 W7 g" C
老大直率、坦诚,说话有时“口无遮拦”;而老二却更懂分寸,知道如何用语言让人开心,善于拉近关系。! \+ M' i, ^3 A' a. e. U
) j9 |# t8 n- i
' _; S0 K8 t7 c$ _1 D这些特点常让家长们得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老二似乎都比老大要聪明!”
1 C6 o6 B0 }6 F- Y# A. F0 K8 \
( i! N i' q' W1 `. {9 L1 |' [" _9 C# \2 O
然而,老二真的比老大聪明吗?为什么这种现象似乎如此普遍?或许答案并不在于“聪明”本身,而是隐藏在家庭角色、教育方式和成长环境的细微差异中。
8 x3 q i9 _4 J {( Q9 x# t7 ]0 ?" w; D: h6 M. w* y
. C. u8 \1 l: E1 f( I8 C% n
研究发现,老大的“智商表现”更高 8 q+ ?8 g( Y" B2 v, T3 G2 Z
4 K% x+ k' O. A1 r3 c
5 x! N5 B% u! Z0 U
事实上,长子在“智商表现”上的优势,已被许多心理学研究所验证。虽然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家庭结构对“长子更聪明”或“老二更聪明”有不同的看法,但在很多西方国家,研究普遍认为长子在智力上通常会占有一定的优势。, \: v( q1 G3 X! G- U; |- t
: i% u4 M% @7 C- s* K7 D: `, {
* k. \% ~1 Y: c, f# |3 r+ W4 M# c1 M
$ C2 W Y) D |2 d% x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5 d7 n8 U- ~0 O4 T- G2 L
: \; c Q# ]- ]0 u) D \0 L: X+ C8 K, r) }/ \
心理学家彼得·克里斯滕森(Petter Kristensen)和托尔·比耶尔凯德尔(Tor Bjerkedel)对超过 24 万名征召入伍的兄弟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长子的平均智商比第二个孩子高约 3 分,比第三个孩子高约 4 分。这一研究结果为“长子智力优势”提供了科学依据。$ v# H$ Z6 q0 G# m- @2 G2 ?
8 {; X! R* [0 v. d0 X1 q' D% i
# e6 L$ R1 D2 o1 ^* t这个研究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心理学家罗伯特·扎荣茨(Robert Zajonc)提出的智力稀释假说(Confluence Model)*,即随着家庭中孩子数量的增加,家庭资源、父母的关注以及孩子们所获得的认知刺激会逐渐被稀释,导致后出生的孩子在智力上可能略逊于长子或长女。(*也可以翻译为“融合模型”)8 B' e B. H' m9 d5 y
( d- [. U- N2 z8 B- ~. t$ i% e2 m; H" l& h8 n' h' e
换句话说,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通常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教育资源和心理支持,而随着第二、第三个孩子的出生,父母的精力和资源会分散,导致后出生的孩子在智力发展初期可能没有得到与长子相等的资源和刺激。而且,长子长女由于承担更多家庭责任,可能在语言表达、问题解决、社交互动等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这些因素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智力测试的表现。
% v/ f3 x$ _, b, l& z# J/ s H$ N3 A" \7 J
0 Y9 f- |; {2 P0 v8 n3 i4 \智力稀释假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解释了出生顺序可能对孩子的智力表现产生影响。然而,需要强调的是,智力稀释假说所关注的“智力表现”,即在标准化智力测试、学业成绩和其他认知能力测评中的得分,并不意味着出生顺序决定了一个人的潜在智力或认知能力,也不意味着后出生的孩子就永远处于劣势。3 G9 R% I; R; D2 e
4 N1 Z% l% ]; `9 U
( D$ A* J) \6 p9 _# F' i
彼得·克里斯滕森在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如果长子长女去世,次子次女(第二个出生的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发生变化,成为新的“长子长女”,其智商表现也会略微提高。例如,原来次子次女的智商得分是 105,而当长子长女去世后,次子次女变成了家里的“老大”,他们的智商得分可能会略微上升到 106、107,甚至更高。
5 z6 O- ~$ k5 @" `# p$ ?& k6 _7 ]- @
# I9 J4 w4 j7 ^6 m: b( q9 w3 ^1 N这种智商的微小变化,并不仅仅源于孩子在家庭中承担更多责任,还与他们在新家庭角色中被要求展现更强的独立性和领导能力密切相关。事实上,尽管这种智商变化的幅度通常较小,但它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足以影响孩子的认知能力和自我认知的形成。
! l( z' ^- L0 @- V, x( B" R7 Y/ Q
9 j: `5 h: q' k# H% a为什么会觉得老二更“聪明”?
; C# Y9 x: h/ r. N
6 t( G5 m8 l6 M o. ^
: S2 N. E9 ~2 {) [% w老大因为出生较早,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内占据一些“天然”的优势,比如体格上的强壮、能力上的领先以及家庭中的地位等。老二要想弯道超车,必然需要另辟蹊径,寻找属于自己的竞争核心。值得庆幸的是,尽管老大拥有更多的资源优势,老二却获得了独特的环境优势。
8 [# r( s4 S0 W% p
' `/ T% d7 w) k; M$ Y
" W9 b" k4 i3 M2 n o' A1.跟在后面捡经验值的优势 6 n% Y- O7 T3 s0 B6 L
- `; w/ _* C2 {% f- C1 t
- N; J/ P( j6 m: [* R
老二从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有老大的环境中,具备了“观察学习”的天然条件。老大负责在前面冲锋陷阵,老二则可以在后面捡“经验值”。8 D$ X+ {8 I' V! {6 U* C U2 K
7 [$ g" R7 `3 q+ I
2 }. X" r) y" f5 F8 l4 S
例如,老大第一次学骑自行车时,可能会摔倒很多次,父母可能会感到焦虑、不断鼓励,甚至批评。而老二则可以在旁边看到老大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学习到骑车的技巧以及父母的期望。这样,老二在自己学骑车时,往往会更加有信心,能够避免一些老大曾经经历的挫折。
5 x% t3 {* L' A* E* k% B- F1 [2 N% u5 W1 O
8 q5 R+ s/ m* H3 q1 r& @8 y这种通过观察和学习来“捡经验值”的过程,让老二在很多方面都能够以更加成熟和高效的方式应对问题。他们不需要像老大那样经历很多“第一次”的摸索,而是能通过观察和学习,提前做好准备。+ s( D" |. i( L. H! S3 Y9 \
* Z# l7 P0 E9 q$ I+ ?# C
: G+ r7 k: D* V0 |( l- f* g
2 i4 p! o& _0 s7 ?8 V4 J2 t9 v8 [+ R( l, D( I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 C5 K( ] n V( ~0 a& e- K O) w0 ]
; F1 I! o6 w* s- P" a6 j3 h( j也正因如此,老二往往在某些领域表现得更为灵活和聪明,甚至能够突破老大的经验局限,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技能上,还体现在情感管理、问题解决和社交能力等方面,让老二在不同环境中能够游刃有余。9 g# s: ` F- ], H1 I& R
. d" ~7 a- B C+ ]% P2 K& E
& y" r8 q6 F) Y) a8 o) H
2.父母更灵活养育的优势 5 N" C; T! ~# |: ?+ Y
* }+ `4 C* _# ^
) Z# g! q3 p! U老大常常是家庭内第一个接受社会规则的“先锋”角色。因为缺乏经验,不知道即将会面对什么,所以在养育老大时,父母会更谨慎、更焦虑;到老二时,一回生二回熟,虽然两个孩子的性格和需求都不太一样,但父母已经在老大的身上积累了经验,知道如何应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5 r1 O4 F1 a- e' I$ f' _/ z
& `+ A0 ^! h q9 ^: k
5 c5 d# M5 Y' k b7 ?& s
因此,养育老二时,父母的心态已经更加成熟,也更懂得放松,处理问题的方式也更加得心应手,对老二采取的教育方式也会相应地更灵活。( j& P* U3 ^5 Z. ]. X& @# B% r
/ y4 S: \7 p, y" S
1 w$ o& M |2 v1 ^. z这一点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老大第一次生病时,父母可能会非常紧张,反复确认是否要去看医生,是否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而当老二生病时,父母可能就能更加冷静,知道哪些症状需要关注,哪些是可以等待的。9 u% ~1 F, a3 s! _
/ I' ?! g( }9 `- a7 q
4 _; b6 T2 T6 D/ a% t v+ R这种经验的积累,让老二在家庭环境中感受到更多的稳定性和安全感。这种父母的“熟练度”无形中为老二提供了一个更为优化的成长环境,让老二能够在更高的自主性下培养出独立思考、情绪调节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Q" z( A, M* i* p
, { L: ~+ J' l8 a% m1 w8 [. m' r8 f k
3.小老师手把手教学的优势
3 r; S! Y$ K% ~1 c
6 q4 X6 \6 j3 k8 P% n2 k
* o8 B2 D4 g3 p2 @老大常常会承担起“教”弟弟妹妹的角色。虽然很多时候,这种“教学”并不是特别正式,比如“教唆”弟弟妹妹去和父母讨要零食,或者一起捣乱,但这种互动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实际上,老大在教导弟弟妹妹的过程中,往往会发展出领导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彼得·克里斯滕森认为,正是这种“教与学”解释了为什么长子长女在智商表现测试更好。4 `7 X" e. I4 x) ?9 b! H' ]: N8 z
: ?% m( |( z G7 V P6 c g+ q
7 h# c7 s O3 h* a' P
" m W% p3 W5 J/ r
( z0 b5 G+ z8 V2 q( c4 x# u" z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9 ]- I6 }0 Q0 m' y. N3 Q5 `* d; U% f% {7 \" w
, x" @$ C* Y' X. o3 p与此同时,次子次女在这种“教学”过程中也能从中受益。虽然年纪较小,但他们早早地接触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应对家庭挑战的方式,从而迅速“跳出了”年纪小、经验少的限制。
! O3 |4 s& ?2 [/ W/ I J* I% P* j; @; V+ g R, d$ o- ?/ x" S
% e* _: B' C7 ^4 R8 ]& `
通过观察和模仿老大的行为,老二能够在早期学习到很多生活技能和思维方式,逐渐培养出更灵活的思维和应变能力。甚至在某些方面,次子次女可能会展现出比长子更强的创新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能够在家庭中和生活中“青出于蓝”。* k3 }: I) e& l* Q
& F6 j/ A, M$ [
! N3 Q. v; e$ t# [6 g) x
结语# t7 l1 D4 I2 b
( e% w' L$ ?6 s
G j: G0 p1 V- b. T“智力表现”并不是衡量一个人“聪明”的唯一标准,也不是通往“成功”的唯一关键。很多时候,成功更多地依赖于一个人如何应对挑战、如何创新解决问题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与沟通。聪明也并没有绝对标准,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拥有不同的天赋和潜力。无论是老大还是老二,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路径和优势。
. P/ H! \ B p0 B/ L
$ b" t, b* F- \, b) Q5 m1 g* b4 m: F; A
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造就了每个孩子在生活中不同的“聪明”表现。因此,成功并不仅仅依赖于智力上的高低,而是更多地体现在个人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挑战和实现自我价值。( x8 T: J* ~) z2 h8 I0 v) O
2 U$ q& `+ @$ ?! ]
9 T- L+ O! M# C2 H
c3 n. w8 L1 w" O) t) }) T' z6 z6 x) i- o+ a2 K9 V
参考文献 \( q& X; U4 G; F1 T' a4 S
[1]迈克尔·格罗斯.(2023).兄弟姐妹心理学.中信出版集团.ISBN:9787521752052
- [6 a! Z" q6 X, N[2]岩井俊宪.(2022).阿德勒心理学实践手册.中信出版集团.ISBN:9787521748024 ! H) k% Q# m7 l8 O- X
[3]Zajonc, R. B., & Markus, G. B. (1975).Birth order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Psychological Review, 82(1), 74-88.(PDF) Birth Order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 q8 v# N: W" D$ ]7 O1 F( _
[4]Sibling Effects on School Achievement: Evidence From Two Large French Cohorts | Request PDF
. V8 i, c2 U O8 I) j1 h[5]Integrating research and clinical care to uncover secrets of brain development | ScienceDaily & B0 q0 O# ~: a* ]
策划制作) w3 m1 u4 I( W3 X
作者丨苏静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l& C6 x3 ^, M4 S3 L7 G
审核丨张昕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
/ ]8 {6 q2 t1 r( i" d: Z策划丨一诺
# t& f. {" w4 R! S% ?) }责编丨一诺; c$ a; F" ^* O# z5 r# v; W( x
审校丨徐来 林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