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是中医外治疗法,将药物制成膏、糊、丸等剂型贴在体表穴位。原理是通过药物刺激穴位,激发经气,调整阴阳平衡,使药物经皮肤渗透,参与循环,发挥治疗作用。
' \( M/ v. l! v% E9 Z适用病症广泛,如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等。该方法简便,药物经皮吸收,对肠胃刺激小,副作用少,患者易接受。但贴敷时间、药物选择需根据个体差异和病情调整。 6 ^: Z7 `# T! R6 _% \8 m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产科护理服务的关注度日益增加,中医贴敷穴位作为一种创新的护理方法,在缓解产后宫缩痛和促进排气方面展现出突出的应用效果。
- f6 b( Q: i' g, C1 @0 D' k一.穴位贴敷的作用 * u0 P: V3 f j) d$ ~0 d
1.调整阴阳:通过药物刺激穴位,使人体阴阳恢复平衡。如在夏季三伏天贴敷,可温阳散寒,改善阳虚体质,达到“冬病夏治”效果;冬季三九天贴敷,能滋养阴气,是“夏病冬防”的方法。
8 I, [% u, m/ s; s2.疏通经络:刺激穴位可促进经络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像在关节疼痛部位及相关穴位贴敷,能疏通局部经络气血,缓解疼痛、活动不利等症状。
* O4 H3 q) w! Q0 {2 z0 A9 Q2 B3.扶正祛邪:借助药物和穴位的双重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抵御外邪入侵,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8 G9 I% Q5 i1 f- K7 s; W6 j
二.穴位贴敷的特点
- e$ b+ h: [$ w0 l: e6 ^3 N1.副作用小:贴敷药物经皮肤吸收,减少对肝脏、肾脏等器官的负担,相较于口服药物,副作用相对较少。
1 f, j- F' F7 a6 O5 U5 s5 m5 F/ m2.使用便捷:只需将药物贴敷于相应穴位,患者可自行操作,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依从性高。 , P5 o7 v5 T# V9 A* c2 `
3.疗效持久:穴位贴敷刺激穴位,可激发经气,持续调节脏腑功能,药物经皮肤渗透缓慢释放,延长作用时间,疗效持久稳定且该疗法无创伤、无痛苦,特别适合惧针者、体弱以及不愿或不能服药的患者。 3 p; a. Q! D9 K% f! C! F
4.取材广泛、方便:穴位贴敷所用药物多为常见中草药,价格低廉,少数名贵药材的使用也不影响整体成本,使其具有较高的性价比。
5 Q! H6 B4 P8 c5.疗效确切,无创无痛:贴敷疗法结合针灸和药物治疗的优点,所用药方经过验证,疗效显著。 i& u7 {8 y7 Z6 k
三.穴位贴敷在产科中的实际应用
- r% S; s8 O; |) O9 m2 t4 Z/ v1.针对产后子宫收缩痛可选用当归15克、延胡索10克、桃仁10克、炮姜10克、益母草15克研制成细末加入陈醋调匀,将其按照相同厚度的饼糊状放在无菌敷料贴上,敷于以下穴位: - T2 A r8 ~+ R! p8 {& m8 P
神阙穴:即肚脐,药物贴于此能通过经络传导,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气血运行,有效缓解产后宫缩疼痛,且操作方便。
8 `8 A2 L1 T) z( F! h4 f: X5 m. I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下3寸。它是人体元气汇聚之处,贴敷此处能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改善子宫收缩状态,减轻疼痛。 , Y& @( M- ~" ?2 U5 @
三阴交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际。此穴是肝、脾、肾三经交汇穴位,对妇科疾病有调节作用,贴敷可缓解产后宫缩痛。
. O( L- m( U& @" _2.排气延迟的我们可选用大黄、厚朴、枳实、陈皮以2:1:1:2的比例研制成细末,加入温水调匀后制成饼糊状敷以下穴位: # q! i# d4 s4 n( |8 c6 P! T- B! g
神阙穴:位于肚脐中央,是任脉要穴,与人体诸经百脉相通。药物贴敷此穴可激发经气,调整胃肠功能,促进肠道蠕动恢复,加快排气。 ! z6 N% H% c+ |' }1 C0 ?
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刺激该穴位能和胃健脾、降逆止呕,有助于改善胃肠动力,缓解产后腹胀、促进排气。
0 C# ^: e; j; |- k x! y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贴敷此穴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促进胃肠蠕动和排气。 3 A8 y- Z3 F' V. v! O
3.具体操作:产后4小时开始穴位贴敷干预,每次贴敷6小时,每天1次,连续贴敷2天。
8 }4 y2 |* t2 `: K4 E四.穴位贴敷注意事项
" I) o! c k- s# X1.遵医嘱实施穴位贴敷,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E1 [/ p4 a, E5 c* d6 H2.在进行穴位贴敷前,应进行护理评估,包括贴敷部位的皮肤情况以及患者是否处于妊娠期(女性患者妊娠期禁用)。 * `( K5 B$ a# d2 w: {8 a( m2 |9 [
3.贴敷时应充分暴露贴敷部位,同时注意保暖并保护患者隐私。 2 Q& N5 t9 ^, N$ V
4.膏药的摊制厚薄要均匀,一般以0.2-0.3厘米为宜,并保持一定的湿度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渗透。 6 F8 v/ t" G* u9 `# {3 I! e
5.在贴敷过程中,应密切观察局部及全身情况,一旦出现红疹、瘙痒、水泡等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并报告医师,遵医嘱予以处理。 * @# l$ S' I B
6.贴敷期间,患者需清淡饮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 l: w6 d7 E$ J% j/ w3 {7 Q
7.操作完毕后,应详细记录贴敷的穴位、时间及患者感受及局部皮肤情况,以便评估疗效。(六安市中医院妇产科 夏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