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
- D4 G, P$ ~8 N/ R* w' f编者前言
% F! Q( r9 i1 d4 f4 ^& |过去一年多很难,说实话。
1 ^. Y: E$ ]/ }2 b9 W: Z3 b7 }) {+ _# K W$ C0 `
% @ l ]6 _" M9 r; B. @疫情之前也越来越难,如果比作是在海上漂浮着挣扎着要够着岸边的人,之前的难是一点一点被筑高的堤坝,你看着前面一直游,看着上面一直爬,尽管要承受高筑的堤坝的一次次地打击,但至少看到目标有个方向。
% Q# ?1 P# a i
& |# w+ l! y3 s1 @* e
; `! _/ e# B( b1 P而疫情后的难,像是看不清哪里是岸,被不断筑高的堤坝仍然在,而目标却是如此飘忽,一会在东边,当你努力游过去,却发现似乎又去了西边。
& i5 ~* {( S7 ^ I( Q1 Q+ |6 m4 M- ?9 h7 J% w: o4 n
( F' w, ~0 M, @) ]7 ~ x过去一年多,看到很多的戾气很重的怨气。
, U. G* U' w/ h; K& B( f- t& r5 {7 Q- { ?! D5 V
- @4 d9 O k2 V" Y1 D
你当然会,你当然可以。
5 M% Z. s4 \- x4 g" Y! {( ]2 b, w# b) D$ X) z# f$ ~
% N. n0 L6 P1 ~& Q
但也是在这段时间,常常让小编想起一句话:生活终究还是要去生活,努力把握是行动,学会放下是心态。
4 ]4 _7 B7 `% ~8 N& Z5 o. J$ R; H
/ i- b+ _6 t) `6 Q# H他,一路也是走得起起伏伏坑坑洼洼,当真正触到彼岸回头看,他说不仅收获绿卡,还真正明白一些看似简单的道理。
% `$ n# o+ @1 Q6 @1 P" @8 W* M8 b, w7 @$ }; ^ Z2 y4 V/ ^
2 Q' r" w/ h* H
今天我们分享Alston的故事。
: ]5 J9 A- c( y; f# E7 ?写在前头 h+ j# f! s5 N- q: a& i6 c9 G& f
# C" K/ d4 k0 i. B
( p. o) [+ m/ R7 D3 s4 z+ ^& f从第一次踏上澳洲的土地到现在,算下来也有九年了。从一个青涩的,到麦当劳点餐都只能说”this, this and that, please” 的十九岁青年,成长为一名能在政府机构里与形形色色的当地客户进行心理辅导的二十八岁专业人士,在澳洲的这九年完成了我人生中‘从零到一’的过程。我想把这段在澳洲的经历分享给现在可能还在迷茫的你们,希望你们能有所收获。
! Z3 p: `/ |9 \6 `3 P$ b$ |& L8 C9 h6 w5 `( P: M1 `
9 B; {( `3 G% n3 [; d8 @
: a& ?0 c( h, O8 c- `6 U
0 ^3 I" z* {2 Y: D/ b! B4 |
7 j$ O$ x0 [6 v% n2 a D
& J! s8 d; p& i! w9 R: B! y规划
# x; |4 n) Q: l! |! M" P0 W; S* M9 d* I' \ Y
5 j& `. A1 c! _& @" d, T
/ w% O! f3 E: c# u% m+ d8 r" G. ?: H我2012年初来澳洲,进行文科本科(Bachelor of Arts)的学习。在2015年毕业后我申请了PSW并在一家当地公司做市场经理,直到2017年我的PSW将要过期。其实在我留学的前半场对自己未来的规划是一盘散沙,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但是在PSW结束前,我终于下定了决心,我想继续在澳洲生活。因为适应了这边的节奏,结交了一些不错的朋友,即使以后想回国发展,有PR也不是一件坏事,毕竟给了自己多一些的选择,如果不适应还可以再回澳洲。
) l0 |# q8 o" \ q, \/ U% W9 @
3 r4 R- N; R e
: D/ k- N0 P" e! g4 C; Q有了这个想法,我联系了NewStars的Kirk。因为我本科学的是行为学和传媒双专业,因此Kirk推荐了社工专业,因为在所有的移民职业中社工是和我本科的学习最相关的专业,而且我本身也比较喜欢做与人交流并且和心理学有关的工作,于是就申请了Monash的Master of Social Work专业。
1 c' h+ D3 `: R- m Y- }- t" E2 B+ I8 c. E* W0 F( H
1 G* ^( j* Q, C) @6 V/ f+ c' l当时的移民前景其实挺乐观的,我还记得那会儿独立技术移民的配额还很充足,每次移民局邀请的人数也很多,社工几乎是只要达到入池的最低分就能被获邀,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4 r3 `* g9 i, ^1 q% { ]0 Y
, e: k$ W3 H$ h
3 L2 b% j. {) D3 }6 e/ _+ I现在想起来,这可能是我来到澳洲之后对未来最憧憬的一段时间了吧。
) t6 K- l! w6 b* `& V: Y1 d
+ x9 z' ]/ ~$ B3 O6 ~" c * V5 p7 v t9 j
. b# }+ J# d5 U) z6 K. y% U' v# s9 c
9 S0 u; `' z0 {! ^
% h7 r( _0 q: d/ V: y
7 H' z* y+ R2 E3 k0 `: V6 q0 M- r路口 ' Q9 _1 U$ F) |+ a" b
→舍与得←
" D8 E: n; m+ B9 n" R$ @$ G3 n
7 a& g3 O+ K/ S, L6 i- Y
7 c5 ]0 x0 L. K我从2018年开始社工硕士的学习。因为我是以“把社工当成以后的职业”进行规划的,因此在Monash上学的时候非常努力刻苦,几乎所有的作业都是HD。这得归功于我在开学前就给自己制定的详细的学习计划,从拿到unit guide就开始规划一整个学期我在什么时候需要把哪个作业写完,每周读完哪本书的什么章节等等。
3 V! d! G- T6 E, T9 X% ^2 G
* ?/ Y5 z. m% d6 e2 f1 J" D2 O/ D6 k$ H+ O: L1 i2 {( A( D6 o
在第一年的学习结束后,我收到了学校社工部门的邮件,大概的意思是因为我的成绩在年级前十,因此他们邀请我进行为期一年的研究项目,也就是自己独立做research,并且完成之后能够有资格申请Monash的PhD。说实话我当时是非常心动的,一方面是觉得我一年的学习没有白费,我的努力被认可了,第二是因为我本身也很喜欢做研究,而且这次的研究课题可以自己选择,给了我很多的自主权。这几乎是一个完美的机会。
. J' B- ~2 M* b: d" B
% n! I/ u5 |/ M" p8 g
* y1 u5 }4 W$ D# _9 N但是我当时考虑了很久,最后还是放弃了。因为在我给自己的计划里,我从2019年开始就需要为移民做准备了。我的计划是4月前考到雅思四个七(社工职业评估只承认雅思),8月考到CCL,12月考到PTE四个八,这样我在毕业的时候就能够马上申请职业评估并且以最快的速度递交我的189申请。每一个考试的项目我给了自己差不多四个月的时间准备,其实我想更快一些,但是我当时不仅要上课,还要完成社工课程1000个小时实习,分走了一点时间。因此,有这么多任务在身,Monash的研究项目我是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抽出时间来做了(Monash的研究项目是不算实习时间的,所以我需要一边做研究一边做实习)。
5 C4 B2 U9 z Y% m' o/ P2 a: l# B0 \( ]& k. P, {6 k( r
# P' x O$ _9 H! Z a$ Y考虑了很久,我在2019年2月份婉拒了这份邀请,开始了移民的准备。. C* E+ x/ P3 K; _. p4 X
F- P" J0 P6 K! h! @3 _
K _& G& J+ Z5 ?出乎意料的是,之后几乎所有的考试都如同我计划中的那样一一实现了。我在4月的时候考出了雅思四个七,在8月的时候考到了PTE四个八,在10月的时候通过了CCL。因为实习没有办法打工,所以为了节省开支我除了PTE上了课之外其他的考试都是自学的。在9月份我的第二个实习结束之后,我的实习机构邀请了我去他们那里上班,因此我在毕业之前也搞定了工作。) H h0 Y# Y; y. G: r |$ k7 L' k' y
) G0 y2 ]" V/ H0 S+ h
6 z/ ^1 p7 y1 q' K8 f7 P' |当时的我真的有一种“所向披靡”的感觉,我觉得一切都是如同我计划一样顺利,我的移民之路也会通畅无比。
r$ N2 o m) J0 E* z- x2 s
9 U4 `' h* t2 y A1 E/ ]7 F6 [7 O) B/ y# w, k
但是后面的事情让我觉得我还是太天真了。
9 K% G! g0 U5 ^" j+ f( x
! I/ q. }- X, S
" W% K: y+ f/ f1 E6 P3 ]; M, _# n% \ H2 A4 m; o$ m
& L3 C- K/ j2 ^4 A" Y4 _7 t7 F8 c
! E) G( ?/ `3 a8 l% N' r暴风 # J, E* b5 M+ r
' C+ B& X2 j! Z! o4 k g: b( U% {) I4 G$ Y1 _( c
→移民乌云来袭←
- N% `- i2 `7 l7 _3 J' |9 i5 m就在我马上要毕业的2019年底,189独立技术移民配额被大幅削减,从原本的4.6万锐减到1.8万左右。刚刚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其实我还安慰自己,幸好把所有的分都加上了可以马上递签,而且觉得作为冷门专业毕业就已经有85分应该等几个月就行了。但是后面一两个月的邀请量把我打回了现实,社工90分都没有被邀请的消息,我才不得不开始慌了——可能189已经行不通了,只能走偏远地区491了。4 W6 |" M6 Q5 Y+ p9 N9 m
& k& @& {3 [ `- N' X' n, O
4 h1 i+ C: _- D1 N# y+ y其实当时我是觉得非常不甘心的。觉得自己明明可以马上就能拿到PR了,为什么还要在偏远地区白白浪费我的青春。但是后来看到189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维州190州担当时也并不偏好社工(需要两年的全职工作经验并且不保证能邀请),于是只能打算退而求其次选择491。! G- W: S; k! A4 j" V; M8 j
! R8 f( `7 p4 u; i- z! A3 h7 ?) L E1 l
因为当时已经在政府机构上班,并且它在Geelong,Bendigo,Ballarat等偏远地区都有办公室,所以我以为拿到一个偏远地区的job offer很容易。然而实际情况是,机构确实可以帮我争取到全职工作,但是工作头衔(job title)没有办法写成social worker,他们也没有办法写reference letter证明我的工作是社工(因为社工不是他们的硬性要求,只要求有社会福利/心理学/咨询的学历背景,他们没有办法因为我改position description)。而Kirk给的意见是如果job title和reference letter都没有办法证明我做的工作是social work的话很难申请到491。于是在和机构争取了两个月无果之后,我开始自己找工作。我每天白天上班,晚上投简历,只要在偏远地区有和我工作类似,有social worker在工作头衔上的我都去投。
" w3 h; Y. W1 E8 R! ^2 _- h" h. B- N% f! s4 t* P
7 m b! [$ l1 x/ {
幸运的是,我当时工作机构的项目经理把我的简历发送给了几乎每一个偏远地区的社区健康中心的负责人,其中有一个在维州东南偏远地区的机构刚好需要我这个职位,并且需要有社工背景。顺利通过面试之后,我从2020年3月份开始在偏远地区工作。
% p+ M# J) [. L$ d0 k5 T/ q0 N( T7 V; t% R! v
0 e5 I9 J% t8 L' _1 k6 u
7 p0 o# }: w" |$ x% e& A9 Z2 B& _0 x
- {3 ]6 p2 T- |: { W" h7 Q$ k# s
5 F2 a7 h- W1 j+ e2 t$ v7 B) i( }, b
迷雾
$ o: u* i/ E, g3 H
) Y3 h# r: x: X5 Q W& l- @3 b1 \# _2 v' M* d& c0 Q+ Z
→每天五小时来回← ) B& C- F8 h; s j9 d
9 \. ^2 B" _8 |6 i+ A% F5 ]
1 B v" y8 Y$ L& \. `5 q% x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COVID-19在澳洲开始爆发,在我开始上班的第一天,维州开始了封城令,于是我本来打算搬家到偏远地区的计划泡汤了,我开始每天上下班做VLine的旅程。我每天早上五点起床,坐两个半小时的车到偏远地区上班,晚上五点下班,到家的时候已经八点左右,天已经黑了。吃完晚饭之后就马上洗澡,九点就要上床睡觉,等待第二天五点的闹铃声响起。当时我的状态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几乎没有任何娱乐活动以及个人生活,除了睡觉吃饭工作就是坐车。
# ~5 R+ T% ?+ j6 W. @. T/ g1 [/ W, p% Z7 y
) W3 u) @+ W" v5 M
因为COVID-19的关系,维州政府也停止了491以及190的发放。当时每天坐在VLine的车上,思考我所做的事是否值得?是不是应该直接放弃回国?我到底还在坚持什么?我感觉前途是一片黑暗,我觉得我的努力一文不值。但是真的要下定决心放弃的时候又心有不甘,‘沉没成本’实在太高。
2 w( }4 k9 X0 `
9 g9 b% \# N% o- y万一再坚持一下就有希望呢?
' M; v& v& Q0 j* ~7 h3 H3 e2 ^8 z8 W8 \
/ v y- Q: b' A2 w
7 @4 [6 J+ ~. Y6 H. U$ F+ F
" j) v2 D+ a7 L+ R( `2 ~8 ]
梦吗 - R5 d& X1 I/ `+ x C3 t, p
% P& p. I! f" }) G" P
) s4 z0 L1 o0 L# }; k) J% v5 w→坚持,到雨过天晴←
$ V& Z' u7 y* P/ V+ @/ x1 [9 ?5 a虽然每天接近5个小时的通勤让我身心俱疲,但是我还是努力工作,在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之后还学习了其他部门的一些工作,可以开始做一些更高级别的心理辅导,其中就包括给受到了疫情封城令影响的人们做心理辅导。
* Z0 [; D `; n) \8 o( @* Y4 M- C! G" S8 O
/ n" w% P2 I D; _5 t
在2020年9月的时候,维州突然改了491和190的申请要求,在维州工作和生活了6个月的,与疫情相关的工作就能申请190,我感觉我的机会来了。我马上联系了NewStars,着手开始190的申请。为了这次的申请,我的项目经理帮我写了证明我是在做社工的reference letter,我整理了所有和工作相关的材料,并且写了近2000字的statement证明我的工作对维州的经济恢复和疫情有帮助。写完之后我把所有材料交给了NewStars,剩下的就只剩天意了。
3 Z9 c. J4 g$ T! V3 t1 b; e" Z6 h9 C. D/ B2 J
: E2 S$ I; x1 Q2021年1月22日,这个日期已经刻在我的脑子了,那是维州今年的第一次州担保邀请。(编者注:维州20-21财年实行ROI预邀请,1.22号是州政府拿到财年完整配额后首次系统地发放ROI邀请)我12点左右收到Kirk的微信让我记得查看邮箱,其实我从早上6点就已经睡不着开始不停刷新我的邮箱了。1点15左右,我拿到了维州190的ROI。看到邮件的那一刻,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了。我感觉我去年一年的坚持真的没有白费,一切的起早贪黑都是值得的。 * |/ M6 q3 ^4 b; |) H- E2 B$ _
! K, `8 m g+ `' N4 c" o
! p) N- C) H- O0 r( ]" q/ U; a" q2月中的时候我收到了正式的维州190提名。
5 y5 K9 ] Z, f+ A4 i' D) H I6 x0 f& k
) s+ }: z2 e& @% ?; [+ [7 G
3月中NewStars帮我递交了190签证。1 M% O7 `$ h p# w! S
" [& f! ? Y, {2 } ^8 Z( b+ S4 z$ m3 S7 U
3月30日做了体检。
) x+ z4 y3 h. V1 L& M9 I) R4 A
6 K, b# j8 N0 r3 }6 g5 _3 f4 K* o7 i# m; ^- C6 h
4月6日我拿到了PR。0 A8 r6 E2 ]6 x. ~
; h; j. @' s. a/ s: Z- S8 }* Z7 n& ^
3 J s, ^& c. d- \$ s% @, Z一切顺利得好像有些不可思议,从正式递交190到拿到PR,一共20多天。但是为了等这一个结果,我又好像经历了很多不得了的磨炼。到现在我都还没有回过神来,感觉像是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
; Z, P8 W& J$ q* ]& I1 a- Z1 k; F, S+ x8 P# Z: O; h' z
+ `; h/ ~* u/ q: u; n& L8 N& D, R: H2 r) I
, Y: W( v' L- r" |4 N# V写在后头
: h# T& L8 z2 _
- t, H/ K- R6 k% x/ l* N: W. G
6 R0 M& H5 o6 K4 ?8 e: u3 c) O我知道现在也有很多在澳洲的年轻人,在为了一个更美好的未来而奋斗,也在为了眼下不明朗的移民政策而迷茫、困惑、焦虑,就和去年的我一样。回首我这几年的经历,我明白了一个以前我并不认同的观点,我也想送给现在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尽人事,听天命”。
2 ^9 q. S* ?& L& p9 R/ }8 }4 [* V% v8 A! o: \1 n
, v; R' m1 Y) g# D K
我以前认为,这种近乎‘宿命论’的观点与当代务实主义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我以为只要我足够努力,足够优秀,那么我就可以实现我想要实现的东西。但是经过这两年的身体力行,我渐渐明白,“尽人事”是面对困难的态度,‘听天命’是面对结果的态度,两者并不矛盾。因为这世上有好多事情是在我们掌控范围之外的,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我们的能掌握的,能改变的,能控制的东西做好,把结果当成一个附属品。这样我们才能保持一颗从容自若的平常心,不会因为一次成功或失败而肯定或否定我们的整个人生。
6 w+ c/ `8 ]1 {) V0 A# ^; d
) u2 m5 {$ }0 y4 L* L2 F8 `$ }1 `8 x) q
为你们祝福!为你们加油!
2 |; \) x9 f8 D* }( Z4 w, ^% _4 a' E0 I# @( |6 f! Q. Y! \2 p* T
- ]1 v; n: d% {" i
The end
6 Z$ E6 o) X$ i; K3 t9 ?, j2 T编者结语 - M, r/ y5 Y% n/ V& o4 O
恰好小编最近在重温指环王和霍比特人,所以:移民不也是每个人的“远征“和“冒险”? 8 c& C6 Y5 A, }, C
; `) o# x; Q/ ^3 C i5 G8 d" _
- }: J2 L7 Y0 l+ m4 W9 d6 \+ t
疫情期间因为各种“优先”和“紧缺”,似乎出现了一种“鄙视链”,其实更准确来说是“羡慕链”。 3 @% A' |8 Q1 F) E, Z
o/ I7 t9 D4 @" [+ }% u
6 A# e% `0 i% ^( N4 D" i& j“我的职业很难,那些职业就幸运了。我的签证很慢,他们的就很快。他们的政策怎么那么好,为什么轮不到我。” " `' ?, o5 V' F- E* D
! I5 _( z: Z& c l) V' C8 h$ o) O
3 R: F$ D2 j; J8 M$ I3 q+ F" @
今天就恰好看到“疫情紧缺职业”的一段征程,而既然是“远征“和“冒险”,就不会是短暂的和简单的,只是我们恰巧看到他们历险后登上山坡望向远方的那一段。 * e+ @ w3 e+ M: `/ X
/ d9 v2 P/ \3 L8 s ; c i' r2 |" C1 h8 E! z5 G
《霍比特人:五军之战》结尾告别时有一段:
# [ Q: F- F* A4 n比尔博·巴金斯说:"I quite liked having a wizard around, seems they bring good luck." 9 D F: ?0 R/ `6 P6 Q7 _3 a
1 Q; l; G* J/ B8 m0 ]
9 v9 w! H S- w Z
甘道夫说:“You don't really suppose do you all that your adventures and escapes were managed by mere luck?” + X4 i" s* T$ u; @4 o$ B: }
u+ O4 q; o. h
& B; |0 ~ J K8 N6 a0 i% s--今天就以此为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