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g( _; s) ]3 i& s% ]' M
+ W+ [( y1 _: y) w0 k. u3 e- r& e小时候,风车一直围着孩子转,长大后,做一个体面的大人是一场越来越漫长的表演。
; L) X# f, f, d& I+ z4 \( q6 ]; H% d3 G2 ^
. X1 r$ b4 K% f! @- g8 y
5 X$ a, h$ h# X/ X
& H/ s4 i; X7 e8 Y文丨新京报记者 郭懿萌. S+ ^# R( ?5 K, v8 E! I
编辑 丨胡杰 陈薇
' w, h) w7 u; K9 R5 f+ G 校对 丨张彦君: L. V+ X7 K7 {' K; L2 [
: }3 a8 y6 }: p) j G2 ]( F
►
, B$ h8 O, A" K$ k1 Y# e9 H) j) t 本文5100字 阅读9分钟. X0 W$ \$ W$ S; Y. k
寄出信的第32年,邓娟娟以一种从未想到的方式收到了回信。
4 R8 |/ Z4 T' j* }4 C2 X1 q: V* J- r
1993年,湖南郴州12岁小学生邓娟娟用稚嫩的笔迹给当时的央视主持人董浩写了一封信。她的爸爸是个司机,每天一回家就累得躺在沙发上一句话不说。她想知道,怎么能消除爸爸的疲倦和烦恼。
* s# t0 V( ?4 [- `, o' E
% B( l: _; q0 T* M' ?
- q0 u- P/ q1 a" D# S
- Z- ]& \7 g' k* {5 H; c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回音,而她也在读书、工作中,逐渐忘记了它的存在。
/ o- |) ~2 _2 q+ V% _- d1 d$ ]3 C m1 A7 h5 V4 C9 A
) Y9 Y" G" H3 W4 b, X6 ^! \8 }
H9 x0 [ |$ R; W/ }- G
直到2024年10月,董浩在社交平台发布了一条视频,寻找那些当年给自己写过信的小朋友,“当年来信的小朋友们,你们还好吗?”泛黄发脆的信件里,这个懂事小女孩的故事被大家注意到,人们迫切地想知道她后来的故事。/ b1 q9 Z5 P g6 t+ q4 j( L: _( j
/ z. X9 n( Q0 Z2 S( Z4 |3 |
9 k$ ?3 |- @3 q) Q
3 P$ R% g2 I- { h2025年初,这封32年前寄出的信回到了主人手里。而在这场互联网集体怀旧热潮里,更多人也在寻找邓娟娟的过程中,找寻着自己的童年与未来。6 r- I) |6 D! P4 ~
" z5 C1 q# o$ q4 l" j0 @" S7 {7 T5 X* O7 K
7 `2 x9 C+ T0 u! r' ]4 \
+ ]9 |5 K0 g% Z4 J
' J/ k1 P ^+ \8 e: f
- e* R! `8 r* E7 Y; J4 C( P7 P O4 K0 ?9 }+ U
" z0 ?! Z# K6 g/ F5 J. d# t
30多年前的来信
, g. }; W! t3 Y3 q* y2 X
0 L, F7 L1 P" V" u" L& y b- t: D8 V$ x% r2 X" L# C) s9 o+ U
1月18日下午,当董浩敲开邓娟娟家门的时候,毫无准备的邓娟娟惊讶得半晌没说出话来。, ?: H( Q0 X6 t* k) A; G
4 `' X B1 p" R( E+ |
4 L5 [! a; j5 n2 I; ^% ]4 _2 e4 o
3 Q* J* ]" J& o时间流逝得悄无声息,当年的“董浩叔叔”,两鬓添了不少白发,年近七旬成了爷爷辈的人。而邓娟娟也44岁了,现在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湖南省郴州市苏仙中学副校长。8 n4 y( y. x! J. f# ? t
+ ]7 y2 J( F# l! O( B- T/ p: W
( z. H/ H/ G7 m3 H" E, o' P8 U+ K% O- A6 d/ t* d# b& F: F/ {3 Z
拿回这封信时,这位校长拘谨地坐着,仿佛一个小学生。她的手微微发抖,眼里含着泪。! i8 z* v: J0 _: S7 V
& b$ s3 i* X6 j+ g9 r# V3 Y2 B' U4 b, }! V
) `2 H+ M1 y9 R( y5 f
- G- \5 x) h8 [, Q- T" G' ~
5 A0 u5 J: k! H8 H
1月18日下午,董浩与邓娟娟见面相拥。新京报记者郭懿萌 摄邓娟娟告诉新京报记者,信中的父亲,那时是个大货车司机,在母亲身体不好内退后,一个人负担起整个家庭的开支,最多时要打两份工。4 E/ @! H3 t; O' S2 A
; A6 c2 o, m6 [4 z: d
+ r3 |! v0 {, n
$ n* C8 `8 r. [! ]7 I1 l父亲没有接受过多少教育,但他很有教养,从不发脾气,待人接物谦逊恭敬,整颗心都装满了女儿。: `7 s$ k9 O& M
7 s- ^* {/ I/ h: u6 C1 T. M H2 l6 J2 Y5 J1 x
3 Z7 m4 Z1 ~8 H) u4 t她曾看着父亲把硬馒头用水送着生生地吞下去,却在她没有零花钱哭泣后,找别人家借了20元,瞒着母亲悄悄塞给睡梦中的她,以免她在春游时让别的孩子瞧不起。
5 M- x" ?8 E5 w( [" x& K: ?& R& P8 E1 b9 p
; r3 l! X; M( w, ?' v0 _3 Y
# I8 ], l2 G: V) e* O( H父亲的累,邓娟娟都看在了眼里。她曾无数次想到“快快长大,然后给他减轻负担”。这种困惑,12岁的邓娟娟不知与谁诉说,于是提笔写下一封信,寄给了报纸上的《董浩信箱》栏目——那时的董浩已经主持中央电视台青少节目《天地之间》四年,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董浩叔叔”。) R3 k# j5 _, ^+ @
* f* _- F4 h# b" e+ @
. A( S' L% I8 W0 T8 i1 v$ q
1 }) Y1 B: b% a& g8 i/ e
这封信,跨越山水从湖南抵达北京,最终来到了董浩手里。看到这个孝顺的小女孩,董浩写下了一封回信。
$ F( B" k5 _0 r! b+ Y6 V% b' n' T, S4 l1 f, m+ a
; I# p8 Q! a9 ?( x8 b6 t
3 t- {( V3 B! Q' v4 k! @. ^
“小邓同学你好,其实我也有一个女儿,我回家的时候,我的女儿如果天天为我准备一杯热乎乎的香茶,然后在我的脸上亲一下,我会消除一切常人难以克服的疲劳感和烦躁。祝你永远孝敬你的父母——你的大朋友董浩。”6 D- g: }2 r% J6 Z1 C9 P
c3 n# M& h$ O
. [* K) s5 p9 g) [3 t
1 l6 @7 I2 V; w) z: S6 \# [/ R回信登在了报纸上,但邓娟娟没有看到。时间的齿轮,在这个时刻错了一节。* Q- m: @3 Z2 S% Z. g' D% _
3 |, x& a( g9 `8 i1 D
/ q" @: E5 D* T
& y3 x' ]! i B- u
时隔30多年,湖南省郴州市电视台的记者辗转找到了邓娟娟。看到董浩发在社交平台寻找自己的视频,邓娟娟忍不住哭了出来。6 ]: b5 Q3 E8 E4 q0 ^( j* Q+ P
4 t& o* y& j2 F- h& ?
0 L9 z7 Y d7 B+ X% A" E* r
( w, W# j) q; `. e& e" ~, y: T( Y她曾以为父亲温柔的臂膀能够承受住世间一切磨难,但在自己毕业工作后的一年,父亲便匆匆离去,检查出来的时候已经患了3种晚期癌症,只给她留了半个月的时间告别。$ c v/ h3 z' C
/ D+ D( I+ {5 Y6 R/ L W2 C. p
) Z+ n0 g' P4 ]+ N, H4 w
o7 ?2 p* w2 {- m; G7 j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遗憾成了邓娟娟最大的痛楚。她只能在选择支教地的时候,申请父亲老家郴州市五里牌镇,想离他近一点。支教的中学距离父亲的墓地走路五六分钟,有时给学生们上完课,她会去那儿除除草、坐一坐,和父亲说说后来的日子。
! j# Z) H' o6 p: l9 [+ s$ r
4 N O1 A0 z! c# z% L% d$ h' M/ ]$ b" {3 c6 k
, \" Q2 a3 @; d% P( ?* ], z& k3 y
+ P2 S, h. C. L1 w3 _1 t. m
- Q" A# C; d+ p0 I( B! ]32年前,邓娟娟写给董浩的信。新京报记者郭懿萌 摄对于邓娟娟来说,这封信冥冥之中就像是被父亲用一根绳牵着一样,在她最需要别人关心的时候回到她的身边。
% i. A4 l( X8 ~. L m% K/ T4 A; B# K3 T5 x. g9 h
8 B. z* C; D! |2 U
: H5 R+ m, e; s3 K$ f9 ?去年年底,邓娟娟被检查出了颅底囊肿。拳头大小的肿瘤,就像是一个随时要撑破房间的怪兽,凶险又棘手。# v; d! I6 p# D: U4 F! J( @5 R3 ~
' u& i# I T# R' u0 n
9 ?: @1 P$ G+ n U, e8 v" i
; B+ f, ]: k5 Y5 X董浩知道后,一度在视频里泪目。他推迟了与邓娟娟的见面,并号召网友一起为她加油。“真心地为你祈祷,娟娟,我相信善念的力量可以跨越千山万水。”
/ c j# S r" e' g$ v6 Y1 u2 |0 B% \! F6 j; C. G7 }8 k
& ]$ w. B/ h* h( {1 c
# a2 }: Q3 `7 d; F在长沙进行了5个小时的手术后,邓娟娟迷迷糊糊梦到了父亲的身影。他什么都没说,只是静静地看着她。“他是来给我加油打气的。”邓娟娟想。
# y5 o- g# {; d0 [7 }# j1 `
) P0 ^( z/ y3 p4 L/ I9 ~" j* a; B
+ X0 J/ ]! A7 r- y
) }+ h) ^9 P7 r3 V5 {4 l
+ Q3 g$ o: {7 A5 _- o* }" Z( s1 |: Y/ D$ P+ T
: s4 W# s2 ` Q7 r. Q2 I: X
. D$ m' r( G9 c
童年与现实的双向奔赴
5 M8 y5 C4 h9 P0 d: ~; T2 p
- l! ], \4 x) o: s, `4 Y% `: Z5 }) m- M) W% V
如今董浩手中的几十封信,信纸已经泛黄发脆,连夹着信纸的曲别针都生了锈。它们的背后,是30年前孩子们一笔一画写下的信任。
0 i% s' t* H/ |! ?2 _" p5 W; C. H4 N5 e! W' W$ O8 D, t
董浩在镜头面前展开信,阅读着上面的心声:有的孩子因为被好朋友在背后议论,怀疑友谊的意义;有的孩子觉得自己一定能成为演员,甚至成为影坛巨星;有的孩子看到了中国涌现出许多男科学家,希望也有更多“女才人”出现。
; X+ N# a7 B; |2 `; U/ Z6 F; K% n2 K$ B0 j+ Q
" f& m1 d* M+ `4 |+ N2 B( O
( H- q! L1 Y. h( G5 ~3 n* |童年的烦恼,小小的,淡淡的,对于孩子来说已经是全部。但无人理解、无人诉说,也是孩子们的困惑。4 `/ x* b; d: R
& }/ }* L) X6 N
7 V! W9 X% N3 x9 `1 O; ?
/ D) A0 l) m4 v/ ^7 U5 Q
他们正赶上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快速发展的时期,其时,广播电视也方兴未艾,儿童节目层出不穷,荧幕上的主持人,成了最接近孩子们心灵的人。
; K# Q# z2 V7 G7 [/ l
* W+ |9 \+ N$ s4 y' y: l9 D8 g" e! R2 ^, p3 j
: }7 F( k' b& \: c% U$ {& u9 j1984年《七巧板》开播,1987年《天地之间》上线,1995年6月1日播出的《大风车》,更是成为那个年代具有跨时代意义的“杂志型”少儿节目——把此前播出的一系列动画片、益智节目、系列剧融合一体,观众群体涵盖3岁至12岁的小朋友。
5 E& [# v5 F9 ?( w/ M5 c3 d5 [+ _8 F
- ?: K1 J* v- _( T& A" O- E+ ]" b2 J: W* m3 I/ j; l
1 u& T/ k9 q! U' F2 J5 Q
《大风车》每天准时在《新闻联播》前播放,开播后,收视率比原少儿节目提高了两倍。第二年央视做过收视效果调研,在被调查的3岁至12岁儿童中,有99.3%的人喜欢看这个节目。( }2 D5 o1 ?( q8 {8 k
" c" F5 Z+ _5 X
+ p/ E" i( g% v( c% _& S7 L" S/ ?5 |' p. M6 [& z
那时候,手机还未普及,玩具也很少,忙于工作的父母很少能够陪伴孩子。《大风车》等节目就像孩子们的精神乐园,董浩叔叔、鞠萍姐姐、金龟子、红果果和绿泡泡这些主持人也成为了孩子们远方的玩伴。
* {5 I) V% f$ G9 m5 n
% ~8 H* K M' \ I' {/ d
/ ^, J6 K7 B+ A9 j$ _. {, P2 H6 i' w' V) N, _
% H U6 i; B, o: S0 G9 k8 O- a! Y6 F' Z: [# C5 O1 E
上世纪90年代,央视少儿节目主持人,从左至右为“花姐姐”曾媛、董浩、鞠萍、“金龟子”刘纯燕。网络截图给《大风车》栏目组写信在那时候是一件很时髦的事,在信中小朋友什么话都可以对主持人说。全国各地小朋友们寄来的信能以麻袋计算,在一次采访中,鞠萍说最多的一天她自己收到了106封来信。
, c I* h C! I+ j, p5 s+ u- ?: H2 U) U/ g0 c Z/ g
: H+ L6 k3 ]7 l" I0 l# L$ [, _
2 |5 Z( }0 s @
邬倩倩也是写信者之一。1999年有半年的时间,10岁的邬倩倩几乎每周都要趴在小凳子上给《大风车》栏目组写一封信。每期节目主持人都会对当天播放的动画片提一个问题,栏目组会给答对的小朋友抽签送贴纸,她很想要这个贴纸。
) D# y/ b1 l7 E% _. V6 E; Q
1 W/ Q1 G) m/ ]( s3 t4 j9 A; q# S- s
: Z$ [% _, I% G; ~) L: c除了想要贴纸外,邬倩倩也在信中倾诉过自己的苦恼:她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朋友,个子很小,成绩中游,在学校和家族里都像个“小透明”。
- ~4 _( `: G/ C5 X" l1 i- o
$ ]3 c: Z4 N8 Z4 q- t, l$ i+ a* ^2 K2 u g. [
# f# t. P: }. z1 V% v. W后来的某一天,她收到了来自中央电视台动画片部的一张小糊涂神贴纸和一封当时对她来说很深奥的回信。信在多次搬家中丢失,但其中有一句话留在了她的记忆中:“只要坚持按照你的脚步走下去就好。” I; \+ M6 C; j; U# X# U/ r8 z, E/ K& e
9 h! O& H! B d
: A2 W3 s% N1 b+ |4 G0 i
8 N# I( {% k9 x' t* ?) u X1 I' Z
( q( v4 h/ s( T9 g0 D, F n. n5 R- t( m7 Q
邬倩倩收到的来自中央电视台动画片部的一张小糊涂神贴纸。受访者供图后来一路求学,身在异国他乡,她觉得自己很幸运,总有人引导着她继续往下走。就像当时的回信一样,原来坚持不懈地写,还是会有人看得到。
* S1 o% ~' s" ~
8 _. p. [, t7 P& }3 u6 q: W: }3 M/ W# G% _
8 J6 p5 p! A5 {
如今的她成为了一名环境保护领域的生物学研究员,她觉得这种选择都藏在童年的经历里:那时候十来岁的孩子们,拎着自制的小网和小水桶跑到稻田里,一网下去能抓很多螃蟹或是泥鳅;后山的覆盆子在清明时节,能摘一大筐,甜里带着酸。- ]; m; Q1 z% M2 `% ?
, j$ u5 B7 ]; w, J# |( w3 Q
/ R" m0 p; A! V, k; M
# _$ p$ A" K5 Q
但生态环境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化着,很多自己小时候看到的东西现在的孩子们都看不到了。于是她研究濒危物种,想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在这个行业里做点什么。
. G* [) @3 q# H* K" C( \9 M5 F# X' s5 r0 r* V
5 S7 ~( O0 F: [2 w, j" e
- _4 v- ]4 v$ h: ]; l5 e
' A, a. f' `$ d7 H5 `/ ?) a. L6 I w: |) O' J- k
% E9 k9 `4 i4 y6 e
3 A( o/ u- v8 Y* L4 ]% i/ f
与童年达成和解! n9 ~7 J' U2 E5 N( l, u
: f' O# k3 }2 ^8 S对于42岁的殷子来说,童年的雨是一场漫长的潮湿。小时候在给董浩的信中,她也写下了自己的迷茫:母亲是一名教师,每个寒暑假都要被她看着做习题,自己没有“自由”,以后最不想成为的就是教师。
9 A# X4 w+ m. n% I2 v4 F( _, \, R0 \. I
信一直没有回音,直到董浩的视频发布。殷子在评论区告诉了这个30多年前的笔友,如今的自己成为了一名教师,而且是在中年转行,义无反顾选择的道路。2 C: g) N4 k' q: }
9 p' l6 W& `" o
& \ [/ C6 x* H9 ~- y+ c3 L" g
8 h8 k+ n. U: [; z: L1 @仿佛成为了一种跨时间的对话,42岁的殷子解答了十几岁时的问题。% ]& [! ~4 W% e: L4 u, f
2 o! t6 m; B, x6 Q
, X2 m& }& F5 H: x! a3 v) u) D0 B
! q$ G m1 O, H
殷子的母亲可能属于中国最早一批“鸡娃”家长:小时候母亲给她报了舞蹈、书法、国画、电子琴、演讲、表演、工笔画等一系列特长班,每个周末都有三四个课外班;暑假也不能放过,母亲在家给她突击课程,让她从小学三年级直接跳到五年级,更是希望她在15岁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 Z# W; ~* S; _. n& W
* m( z7 h: y D2 |+ e
5 }$ k1 X& J# I$ b
# ]0 Y# N0 \8 J- w在殷子记忆里,母亲从不让她和院子里的同学玩,强压夹缝里唯一的放松,便是《大风车》和那些动画片。环游世界的海尔兄弟、机智的黑猫警长、战胜海盗的舒克与贝塔,还有《风车剧场》里的系列短剧、《风车转转转》里的竞猜题目……童年的快乐太过短暂。等到《新闻联播》放完,天气预报的音乐一响,她就要回屋写作业了。
- z. H( F; M7 Z5 y. U- b$ ~( R/ v' O% E3 R
- x& m( }. }: r8 u
. \+ {3 O- z0 _: G" V6 A那时候殷子做什么事都是偷偷的。偷偷地在杂志上交笔友,偷偷地在邮局摊上读报纸和杂志,偷偷地上课写小纸条、看小说,高中三年把琼瑶、金庸、古龙的全集都看了个遍。到了后来,早恋、逃课,母亲的权威已经没办法压制住她反抗的小火苗。8 f4 ~: _4 `! U5 }9 H
( i5 j2 o, y4 |) P0 k
- e, c6 m1 `1 Y5 h( K) R" }. S: p. D# x8 \6 S7 ~% B% k+ h
她并没有如母亲所期待的,考上重点大学。母亲没有放弃,决定把她送到英国读书。2001年,1英镑能兑换十几元人民币,母亲把所有家底都掏出来供她。
) n7 h8 C0 P1 {! a5 m. g# W4 F
6 p& B, I% T G w, |- n @
0 q3 J1 F: p* y% L0 ]! @" U4 J, S4 C# d
后来在国外独立面对一切,打过20多种不同类型的工,殷子才逐渐理解了母亲,与童年达成了和解。动荡年代,母亲被迫下乡干活,没有上过高中,但在放开高考时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英语系。她是班里年纪最大的,也是成绩最好的,后来成为了大学里的英语教授。8 _ B& @) x7 D: r- d/ G
! T2 s7 w5 s! G' Z3 g( w; P
2 h- p1 F2 a6 w, K7 l* S9 l |% u% A$ G- W( \) Q; q
母亲一生最悔恨的事情就是自己的青春被耽误了,所以想在女儿身上实现自己未竟的梦想。' }, q: N: d- J* Q9 u
7 }) U- g6 D# f: \( Q I6 [
6 E1 a. [; Z* M* [ y0 }
& U9 T& M Y9 @9 v( n父亲常年在国外出差,有时一年半回家一次。母亲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有一个与她对着干的青春期女儿,还要解决工作上千头万绪的事情。后来殷子反思,那时候母亲的身体已经慢慢垮掉了。
! D2 F- D& y4 X% T6 K- M! H, W+ k
5 E' C1 v% d7 W( l7 C& Z+ ?$ V$ c9 l n# v7 D
- L0 n7 L2 ^+ h/ x! A
殷子出国后,母亲查出了癌症,做手术时全程瞒着她。10年后复发时,已经来势汹汹。殷子最庆幸的事便是那时回国陪了母亲一年多时间。9 E( W8 ~; E) h5 T z& [) l: q
/ z) \, ^/ x7 {" P3 L# `+ ~- h% X$ i/ Y! K! S( U
' v+ _$ l# d$ n$ M+ g* h- `
等到有了孩子,成为了一个母亲,殷子决定不再重蹈母亲的覆辙。她接触了最新的教育理念,还特意去国外学习了半年。如今她辞掉高薪工作,带着更多的孩子在游戏里找到学习的兴趣,把快乐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其他家长。
2 L. u& X; T/ M# f# A6 r2 [4 V& x0 @* h$ `3 l9 A
0 a3 x% F- c3 v6 Z
9 h S/ Z" x' ^$ f8 A
“她以前对我的期待我没有达到,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兜兜转转我又做回了她的老本行,有点造化弄人。”母亲离开十余年了,殷子觉得,如果母亲知道了她的选择,会为她感到骄傲。
" l6 w2 d# x9 l: U3 U' \( Z# P) j9 @3 Y# I9 L6 I6 _" c* Z% y4 L
( A7 }& Z5 S% _. j5 f/ X
7 G* v% y2 w; D! d4 s
* T) ~$ p [) |% ~# r6 V* p. B: j+ T) j1 @/ @6 V$ j- U
& A0 u+ g" L' b0 J
4 F, d/ ~/ d; S1 k8 q抓住手里的风车! F$ e- e: `6 s+ y/ r$ I2 h. w6 y+ h
/ W8 l4 a v" P! `. W" l
* Q- z; R+ e; Z: r' a! f' d
曾经漫长的书信时代,已悄然被信息时代覆盖。长大后生活的苦涩,也与小时候天差地别。“当年来信的小朋友们,你们还好吗?”在董浩发出寻找的视频后,不少80、90后挤在评论区里给他回信。
+ M3 E+ u7 I3 A. n
+ x' o, J! E4 k7 @# V0 z
/ O" e$ P! P$ {: m' \. P% a0 m, l m5 w: O1 W
上初中时的邓娟娟和父亲。受访者供图一位1981年出生的“小朋友”,已经与癌症斗争过一次了。他在董浩的评论区里留言:“抗癌到现在,命运对我也还好,我放弃了以前的工作,调整心情,做了一个修自行车的师傅。妻子刚刚下班,我给她做了一碗小馄饨,看着她吃得很香,我想这也许就是人生原本的幸福吧!”: ^& Z7 M% B9 K3 y
& Y4 z" y- K3 y8 p# B! W* n' V3 G* w. L2 L* B6 I
) i1 g- p3 n0 ] f1 Y他化疗6次,即使头发眉毛掉光了,也想办法瞒住了所有长辈,唯独在评论区里告诉了董浩叔叔。在看到董浩称呼他“孩子”后,这个44岁的大汉哭成了一团。
; K: d0 ?2 E% J& \& q4 e' e U6 l- O |
+ k0 v. b+ Q, i/ J1 x) y( f' [8 C
8 B2 [2 I, w, _$ Z; D, G: ~+ K另一位与他同岁的“孩子”,已经满头白发。他在市场经济热潮中摸爬滚打,生意从几平方米的地摊,铺到6000平方米的仓储卖场。店面扩张最忙的时期,赶上了妈妈生病,一个月的时间,头发几乎全白。, m+ F1 e% f' e' J5 B
/ i: s& C8 | j$ F, m; g
2 h3 m) x1 l" @" f5 D n2 B3 D
) T1 |1 _! i1 P" e7 h他发了一条视频回应董浩叔叔的寻找,下面的6000多条留言让他几天辗转难眠。“为什么80、90后这么累,想要回到小时候,而60、70后对这个感觉很淡?”7 q9 k( U; Q, y
- S3 f1 w! x6 e4 e3 o5 y. K6 \2 R, C
6 I3 \7 A; j* ]1 f3 X Z- F
9 M* z& O" u% N( G: y他觉得,同龄人们并不是矫情,而是受到的社会变动冲击最大。父母那一代人,生活路径是清晰可复制的:考上学,毕业后包分配、包分房,最好是铁饭碗,踏踏实实退休就是一生。) ]; E; _. T ~! _) \2 K0 b; \
. n. g! \- J, `/ Y# e5 U7 H
& O" t/ X2 Z: ?6 s1 G/ @
0 J9 [0 X1 T4 r4 q/ N0 u# {/ _
而他们这一代人,这种稳定的、可以习得的生活被取代,社会快速发展中父辈给予的经验已经不足以让孩子们坦然面对未来,小时候被宠爱的童年又一去不复返,象征着童年的大风车,让无数中年人流泪叹息。
: m0 H6 v! C! w; [' X" L6 o5 w9 h- I3 ], w4 h6 ]1 _) O% q, h& Y
% V0 ?( P: @% n6 l) c8 |( I% ^" m& _9 w$ ~, F
当代作家李娟在《遥远的向日葵地》中写道:“当我小的时候,我什么都爱。当我长大了,我忘记了我其实什么都爱。”% `2 x8 H2 v: e" d `; J7 K
% W8 p0 l9 ~* e) v
( [6 C4 d0 K5 Q( y% |/ ]1 ? M w0 o# Z3 w. v0 Z; M
面对这些曾经的孩子们,童年或许是治愈他们的良方。童年期间门口树上的蝉鸣、池塘的蛙叫、夜里月光下斑驳的土路、农田里弯腰驼背的家人,还有被雨一淋就变色的土房子。一位80后选择在长大后记录这些具有烟火气的老巷子和小村落,用照片将它们定格,这也成了他生活中的小确幸。3 t( I2 p1 I6 h9 `* Z, M
; m- I+ m3 z/ I3 J) H: t
N) G: m3 I: F1 L h/ N8 _
! T" V4 J( L# i! L3 w" P# ~ D* k8 l e
一个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已经从孩子成了陪伴别人的“孩子王”。小时候戴上头花,背个小手,模仿电视里的董浩叔叔、鞠萍姐姐的样子已经远去,但那种被宠爱的感觉,在传递下去的时候,达成了童年的延续。( c) A7 u) [$ `) Q* ?
! @( h! t9 u% j$ D9 {
9 B% C8 `2 x- B2 j& z$ V2 k% X M2 R' m
. m! y+ O6 ]( Z/ [; T+ O
一位90后,选择复兴一家老国营酒厂,给大山里带来700多个就业岗位。合伙人突然去世,担子压在他一个人身上,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但想到酒厂那么好的菌种和工艺要没了,他不甘心也不愿放弃。
9 ~. e% f9 R- i& q. y+ E# ]- S
; K. m/ c: u5 T3 o) ]. V7 T* Y/ u
/ l& \4 j+ E8 W8 q. Q, a& K1 @2 `/ @6 g+ {& o
小时候,风车一直围着孩子转,长大后,做一个体面的大人是一场越来越漫长的表演。但董浩告诉孩子们,风车还在自己的手里。
+ g8 ~& v! H4 E2 N4 h q* u5 h% Z6 D2 X" c0 _7 B; K
+ S5 ?- b* l: J' z$ M- [) K3 {9 u
! f0 R1 Z# A2 O# R% R& _“命运给的礼物和磨难,一样都不会少。上坡路一定是累的,我等着你们上坡以后的好消息。”! N) b- I) s$ I/ ]1 _
8 ]% X# W$ n, P1 `/ N6 {% G: e
" m% y% M7 @( v0 l; T- |
8 s: L0 C; P- U
h6 }" m! ^: a4 E- y4 V( x' ?最近微信改版经常有读者朋友错过推送星标🌟“剥洋葱people”及时接收最新最热的推文/ H( ?& m: W' A1 ^
8 U' Q$ Y% L)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