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复制链接]
查看343 | 回复0 | 2025-1-16 16:3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奋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H0 l1 J# {. I0 G! m

/ e: s+ @( e! g——访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0 H( H) \" Q. m1 Y8 b0 }2 x
% L. z* J3 C! S1 l6 z! e
奋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示范样板-1.jpg

% K0 p$ `+ E# z& o1 ]7 V9 }( W3 K  [/ c/ X
①无锡市铃兰实验幼儿园教师在教孩子做手工。王辰予 摄
. F. e% b: L$ |: q& s9 _* F
0 i" y3 s* D7 k6 u& T2 M/ F
奋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示范样板-2.jpg

: J: J3 {1 a* L- C+ R& F, L& V
9 \$ ^4 I9 w; P②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在参加实训。学校供图
5 ^6 b5 K- x- g8 D+ d) u& E# I4 L! o5 l; Q9 [, p' f
奋力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示范样板-3.jpg

0 h& x9 |5 H5 c
1 I$ C5 ?( \; e" V. S6 ^! t0 h③苏州科技大学学生在做实验。学校供图
% K9 R* I( \+ C5 ]! ?! q
/ B1 k# J6 x5 j2 L0 n8 y. b* {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 厅局长访谈
+ V6 H* F6 l3 W( W+ h" k  d5 N/ c' Q
+ z7 ~: A' \& E$ j6 \! p, S7 U! p. P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江苏如何以质图强、以治促强,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示范样板?如何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加快打造教育发展高地?近日,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江涌。
* A5 p( i1 n! J% r; f4 T9 |& h: v3 }3 e% ]% i% f$ n
铸魂育人,江苏何为?% }5 K; I  x. t( S" C
/ |; O( ~3 `  m
问:江苏如何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3 L  K" W: W) j( x  n  m8 r
1 |! ?  z2 ^( P& `: I答:江苏高度重视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开展思政教育。一是让红色文化资源利用“热起来”。2024年,江苏施行《江苏省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条例》,我们应势而动,推动各地各校用好红色文化资源,提升育人实效。二是让教学主渠道“活起来”。注重课堂教学、名师引领、平台建设,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材和教学体系,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研团队,建立省级网络课程资源平台,推出红色资源精品思政课。三是让红色教育“动起来”。全省协同形成十大部门、百家基地联动育人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发布80条全省中小学生红色研学线路,打造“一城一馆一课”品牌,组织“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江苏大学生“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等品牌特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 w5 J* j9 G% |. X& l

4 W4 Q+ r  V6 ~, Q7 L问:江苏如何推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凸显人才培养模式向“能力素质培养为先”转变?  Y9 O% E# I# q8 {; Z6 T  ~( o' T7 N
/ l! W$ c" k7 ]* X9 y
答: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从体系构建、平台建设、内涵提升、项目演练和成果孵化等方面,持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完善“国家—省—校—院(系)”四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体系,覆盖全省所有本科院校、独立学院,加强优秀课程和精品教材建设,进一步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在全国率先建成50个省级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总决赛中,江苏高校共获得金奖83个,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连续4届金奖总数第一。“十四五”以来,江苏在校大学生注册创办企业累计约2810家,带动就业约2.6万人,其中2023年在校大学生注册创办企业近800家,注册资本累计达6.3亿元,融资总金额超过1.8亿元。, f- w: Q+ o" V- `6 m+ I3 U
1 w3 {% c6 C  f8 Q9 L3 `
改革创新,江苏何为?
* Q! m1 H) t$ f+ }5 M& |4 y5 A# p
问:江苏如何立足自身优势,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化发展,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 V5 l' i) k6 f; x
/ A4 q7 D4 q' B1 G$ U- t4 r) Y4 D8 j9 z
答:江苏产业基础坚实、科教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市场规模巨大。2024年,教育部与江苏签约共建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举全省之力出台超常规政策、拿出硬招实招建设。2024中国高校科技成果交易会在南京举办,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正式揭牌,为推动更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出积极贡献。未来,江苏将以南京、苏州为承载区,聚焦生物医药、信息通信、先进材料等重点领域,推动高校与企业和区域发展深度融合,把高校人才、创新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建设产业应用场景丰富、创新活力活跃、转化机制畅通、创新生态开放的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先行示范区。以区域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快构建面向全省、辐射长三角的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体系,努力提升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 [: k$ h$ b* J6 C7 ^+ d& C
% o  o2 ]1 u: A8 B% A问:江苏如何进一步做好教育对外开放,提高教育国际化水平?( t- N' r9 Y' l+ H: d
/ S) E/ `  j% L4 h' J
答:江苏积极实施“江苏教育国际影响力倍增行动”。一是以人才培养为根本,推进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引进优质资源开展合作办学,支持高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开发高质量课程,鼓励选拔优秀人才到国际知名高校、机构研修;二是以科研合作为基础,扩大国际学术交流合作,精准设立重点交流国家、院校和学科合作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高质量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努力把江苏打造成国际学术科研交流中心;三是以扩大影响为目标,积极参与世界教育贸易分工,高质量落实“5年5万名美国青少年来华交流学习”“3年1万,欧洲翻番”倡议,做强“留学江苏”品牌,实施“锦绣江苏”国际暑期学校,建设“悦读江苏”品牌活动,参与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深耕“郑和学院”境外办学品牌,提高江苏教育国际传播能力。
: z- h$ v0 w5 ^: A3 f
+ @0 s* f0 I6 j扩容提质,江苏何为?
1 C  z) U8 P5 W8 g" t  U6 s' y" U9 V6 T. P5 E
问: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江苏交出怎样的“民生答卷”?
# r# q4 A+ I! F6 Q* j7 H4 X8 [
, \$ C$ _* Z1 D7 w; D8 U5 ]答:在办学资源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推进教育资源建设是高标准建设教育强省的重要基石,是确保每名学生有学上、上好学的保障,也是答好教育“民生答卷”的重要抓手。江苏省教育厅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主动承担省政府教育类民生实事,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得到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比如,我们新建改扩建普通高中,增强普通高中学位供给能力,推动学校特色多样发展;改造提升义务教育学校教室照明,呵护学生视力健康;推进省属高校学生宿舍建设和维修改造,改善学生住宿条件,优化高校育人环境;建设标准化学校心理辅导室,增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的供给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校家社联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6 N' A/ `1 q. V1 \2 w
6 j$ N7 l( Z8 K问:江苏如何推动教育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 T' u3 \( F! f7 G$ b0 ?8 M1 W0 g; q4 B4 R2 N
答:近年来,江苏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工作。我们在全国率先印发加快“互联网+教育”发展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抢抓国家智慧教育平台首批整省试点工作契机,全新上线江苏智慧教育平台。建强用好省名师空中课堂,汇聚4.05万余条数字资源,资源点播量超27.93亿人次。创新打造“苏e直播缤纷课堂”“周末复习课堂”“暑期直播课堂”等,优质教育资源可及性进一步提升。目前,全省近90%的大中小学建成省级智慧校园,243所学校被认定为省智慧校园示范校,30个县(市、区)入选省智慧教育样板区培育区域。在全国率先面向全省高校学生在线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连续14年举办“领航杯”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赛事,年均参与师生超10万人,师生数字素养与技能明显提升。
$ V/ X2 y" h4 H  K
0 G4 k7 ]' U( t  z链接; |: C0 v1 X8 T( U
* n/ v- c5 q- w# W+ P
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部署与重点举措; H+ z1 B9 g' l8 w) |- p. ~4 P

. \, C0 r+ c7 x总体部署:
. \6 a( h3 B! k+ T
* H: n- Y/ ?, U9 [- h6 k4 @全面贯彻党中央关于教育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锚定“2030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战略目标,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建成教育强省,为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夯实根基。到2027年,教育强省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到2030年,基本建成教育强省;到2035年,高标准建成教育强省。
6 Y4 j& h5 j3 ~( K$ `0 F! V
6 q2 V* p) C3 j重点举措:
  k, ~; X+ D( \/ _  S3 k! d4 ?  Z. a! ?$ _% N* b/ s# g* ^* u
1.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不断完善“大思政课”格局,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注重学生心灵健康成长,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U" O$ ]1 b- v* H  {" L* r1 f0 {
( E  x( C* ^9 a1 l9 S+ B  e* W* k
2.牢牢把握教育的人民属性,顺应人口发展趋势前瞻布局教育资源,大力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更加注重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推动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增效,引导高校在不同领域不同赛道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提高终身教育水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高质量更加多样的教育需求。  f+ P( \; m3 E; z% h# N
  N: @7 q  F$ D& I- @
3.牢牢把握教育的战略属性,将其价值体现在更多的一流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上,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倍增效应,更好发挥教育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重要功能。
! @" T. ~( x1 q% M0 |8 d+ D4 i) q- T( Y" i( B2 t  ^0 e
4.牢牢把握加强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根本要求,切实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开放,抓好教师队伍建设这项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守牢学校教育安全防线,更好汇聚建设教育强省的合力。
: V# i& }  x+ y' H: {3 b9 q( p9 j4 ]5 f) F  F9 u  o$ y7 @' {
(本报记者 缪志聪 阿妮尔)
0 a0 ^, e/ R* E* O7 X) F" p% z* H# j: J5 ~6 R1 p
《中国教育报》2025年01月15日 第01版8 ]% F8 O: g" K2 M. F7 h1 P

2 }8 b) U+ f0 k7 X0 v来源: 中国教育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