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 V2 J5 m2 E7 U7 Q# C: L' [' M E4 i( h1 d2 [: I1 w( Q! u' L
中新网成都1月12日电 (记者 贺劭清)“去年孩子在成都巧克力梦工厂老师的带领下,参与了重庆研学。今年寒假我们全家打算再去重庆,看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变化。”成都市民张娟12日告诉中新网记者,随着交通发展,早上在成都看大熊猫,中午就能带娃在重庆红色教育基地重温历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成为家门口的“幸福圈”。
) `; ]" |; D7 ?/ b% _4 i+ ]( U4 H3 B3 S5 O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研学热,是成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绘教育新蓝图的缩影。从建设10个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成立29个高校联盟6个职教集团,到共建10个国家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年来,成渝地区教育协同发展提质增效。
, c0 R) W, ?4 d' Q( N w4 F) O6 f- C# Q4 @2 j0 Q, n) Y
地处西南腹地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中国西部人口最密集、产业基础最雄厚、创新能力最强、市场空间最广阔、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近年来,为更好适应人口流动、产业培育等需要,成渝地区持续深化交流合作,全力推动教育领域共建共享。: T( w; t/ F# x7 e$ a
8 R7 L7 C h4 T/ u四川内江威远中学与重庆八中开展“智慧云校双师课堂”、四川广安市武胜县与西南大学共建龙女湖中学……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川渝两地建设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10个、培育试验区9个,在课程资源共享、教研科研共推、研学基地共用、督导评估共施等方面先行先试。. p) I9 `6 f5 j+ S" Z* _9 \
7 }$ p* `/ I, X+ E$ g威远中学“智慧云校双师课堂”班主任、英语教师赵丹湘介绍,每周周末重庆八中的老师会将下一周教学需要用的教案发给威远中学“智慧云校双师课堂”的老师们,并定期开展视频研讨、培训。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成绩,还提高了教学效率。# Y& Q3 l/ ]8 l% R; b# H% p
- _3 V* s5 q" g为推动川渝教师教育协同发展,川渝还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发展联盟。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雷云介绍,该联盟实施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互派交流项目,遴选了100名各级各类学校的校级领导、专任教师和教研员实施互派交流。
9 [% `3 `) _, v1 M, `- H- u2 S1 `6 Z, Y% g1 S p
在推动高等教育协同创新方面,川渝共有11对高校签署合作协议,65个学科开展学科共建。目前,川渝两地已成立29个高校联盟,200门优质本科课程面向川渝高校共享。% j- S: w% c- H8 R9 y3 T
$ i, \0 Q. n/ v- G, u此外,川渝还成立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覆盖两地600余所职业院校,近三年合作开展活动近200次,互派干部、师资近1000人次,共建课程、教材等专业资源超过1000个,联合培养人才2万余人。. N9 t: l) W/ y, ~( M5 x, i6 H
; ]6 }- ^6 L6 m: }7 V/ C
2024年以来,川渝推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入学、编班、资助等方面享受同城化待遇,将常住人口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围,开发并上线“教育入学一件事”招生报名系统,关爱25.8万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 m' H4 v: f8 o8 u
) {/ |: ^ a3 y* r' @2025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收官之年。根据规划,川渝还将积极探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聚焦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和四川六大现代化产业体系,共同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持续完善“一卡通、一码通”应用场景,推动教育服务“川渝通办”,保障随迁子女在入学、资助方面的便利化。(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