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李楠楠 Z& |% ?) y/ V7 U' Y
( m2 y% E" c% ` f2 L9 N教育是最大的民生。* _7 I4 Y; N! @: T
/ \* ^- ]- [) ~今年烟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如何优质均衡?也成为代表们热议的话题。
5 u) L8 W, Y3 H2 A2 Q4 R- U2 d( R& Y! X( m
利用AI技术,因材施教' ^4 w- S9 X k; X4 ]' z7 o
1 E3 x+ r6 G4 _
" H" u! I; q& r7 F# W; K9 z+ \9 G- l( N/ j0 t* D" y, R7 d! H
烟台市人大代表、山东十二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勋达。(吕奇 摄)& C; q& K! j! e' V! b
9 \8 ^4 ^( \- t6 Z. m1 k- v烟台市在落实“双减”政策方面取得一定成效,课后服务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烟台市人大代表、山东十二学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勋达说,然而,深入调研发现仍存在诸多问题。各县市区课后服务缺乏有效整合与监管,多停留在低水平看护阶段,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需求。1 Z, V/ Q: f# J% V* b& w
0 a! z# Y5 `2 {9 k# T: C王勋达建议充分挖掘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借助“互联网+智慧作业”模式,运用先进信息技术赋能作业流程各个环节,实现分层作业精准推送、过程实时跟踪、智能批改高效反馈、学情深度分析与精准讲评。学生在保持原有书写习惯的基础上,作业实现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精准匹配个性化学习需求,显著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学习效率。同时,为教师精准教学、学校智能管理和家长有效辅导搭建坚实平台,构建良性循环生态系统,有效控制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大幅提高教学质量,有力降低家长对课外辅导的依赖程度。0 o- v) t& n, Q* |, W9 q( F
; X/ F R/ E; [# T; S# B3 M9 w以数字技术促进教育共享
1 _( D: L5 W1 p" |6 c3 Y C( z: x% Z4 [/ f5 b$ |6 N, i1 m
" i& b7 p% R" G0 b: P3 K( _& E& ?5 R9 `! E4 _. W0 S) Z! W/ g8 r
烟台市人大代表、莱阳市第二实验中学教师盖新平。(吕奇 摄)
* g8 x$ K4 H* z9 g
- ]' h& j. q5 l/ ^' C“目前,不同地区、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偏远地区难以获取高质量课程、教学资料等,而数字技术具备打破时空限制、高效整合传播资源的潜力,可充分运用其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烟台市人大代表、莱阳市第二实验中学教师盖新平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网络宽带、服务器等硬件设施投入,尤其关注乡村及偏远地区学校,确保其具备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能流畅接入数字化教育资源平台,为资源共享筑牢基础。例如,设立专项财政资金,分阶段对网络不达标的学校进行升级改造,争取实现全域覆盖高速网络。增加学生沉浸式体验,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进一步拓展,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如通过V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历史事件、地理场景等。+ \- c: ^8 y @; r7 s g; U
- j5 U; M/ ]7 ]& G搭建统一资源平台。由教育部门牵头,联合专业技术团队,打造集课程资源、教学案例、教研成果等多种优质教育资源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化共享平台。平台应具备便捷的检索、分类浏览功能,方便教师、学生按需查找使用,同时建立严格的资源审核机制,保证资源质量。各地区、学校鼓励教师积极上传原创优质资源,以资源贡献量等作为激励指标,推动共建工作。通过数字技术搭建校际合作桥梁,推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开展同步课堂、联合教研等活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实时共享、经验交流互动常态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