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贷”,一场事先告知的宠物销售“阳谋”?

[复制链接]
查看3277 | 回复0 | 2025-1-6 08: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领养的猫不花钱,但要领养必须与宠物店签署一份合同,合同约定领养人每月必须向宠物店付多少钱,用来购买宠物店所提供的养猫道具。这就是猫贷。”2024年12月,当范勤(化名)向新京报记者回忆起自己身背的“猫贷”,仍觉后悔。
" C* ^7 T. ?+ S# F) k9 I3 c  y" S0 i: G% y* Z+ k! g
范勤在2021年底与一家宠物店签了合同,领养了一只英国短毛猫品种的银渐层,约定每月向商家返还398元,共计36个月。他还了两年多时间的“猫贷”,却在2024年初决定“断供”,理由是:“我发现商家提供的养猫道具价格比我自己采买价格贵3倍。”
+ @! E3 @+ z; j3 e* F
: M, x  e0 ^' x( z/ p1 Y' f最终,宠物店与范勤对簿公堂,范勤败诉。5 R2 ~: q: o0 F1 \. q& f, i

7 C9 j* |! h* k0 O' p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养宠风潮盛起,一些商家在人流量较大的商场开设宠物领养馆,以“宠物粮保障计划”等名义,要求消费者以分期购买猫粮、猫砂等宠物用品的方式进行免费领养。知情人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免费领养”或者“低价领养”,背后往往都搭配着养宠道具买卖合同,统称“猫贷”。猫贷不止存在于宠物猫领域,其他活体宠物商家也有利用类似套路的案例。
* n  H! P1 D6 Z! {! e5 X9 Z; M
% w( h+ P. b' P' T  f有律师认为,所谓免费领养宠物背后的猫贷,其实是商家用“免费”“爱心”为噱头的销售策略,消费者需对此保持谨慎态度。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一些宠物商家“免费领养的目的是让消费者签下猫贷,而白纸黑字的猫贷合同往往受到法律保护,违约需付出代价,严重者甚至会影响违约人的征信。要想避免,需要领养人在领养之前擦亮双眼,看清合同中不利于自己的条款,提前沟通或者拒绝签约。”5 Y$ d( m* n  f7 ]( F

1 W% M1 d! C, ~“应诉是我对这件事的态度”
& Q- b; Q, t2 `8 l; h* p  z. q9 i
# h/ p7 C* B+ c: Q2021年10月,范勤在成都某商场逛街时,一张印着一窝猫咪的海报映入眼帘,其中最抓人眼球的是四个大字:免费领养。
" Z# _8 D# K4 A$ K2 T2 L3 Q* S2 D7 I9 ^2 \7 I! q- `* H( w; P2 Y
商家介绍,他们店里都是品种猫,价格基本都在几千元每只,“但是现在有机会免费把它们领养回家。”正是这句话,勾起了范勤养猫的心思。即便他从未养过猫。' {9 m5 a2 w( L& z& C9 c
, S" ~' T/ M. U! r$ T& ]
范勤选中了一只英短品种的银渐层猫,宠物店老板表示,猫确实是免费领养,但必须从他们店买猫粮等宠物用品。具体方式是双方签一份还款协议:每月范勤的相关账户将自动被商家划走398元,共计36个月。这笔钱只能在该宠物店购买猫粮、猫砂等宠物用品。老板说,这是为了保证领养人不弃养,“再者,你总要去买猫粮,这笔钱不算浪费。”范勤被说服,于是签字,领猫,拎笼回家。# }; l7 D- K$ V) N' m

: D5 \+ {) ]+ e  d有宠物行业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主流猫贷的月供大概在300元到700元不等,一般分为12期、24期和36期。商家之所以喊出“免费领养”的噱头,其实是为了增加组合产品的吸引力,又能规避动物活体买卖当中的不利条款。) h' v: k# T) B6 ?: ?; w' T% z: ]

+ D1 v1 y, J- Y范勤是2024年初决定断供猫贷的。他发现,自己每月398元买的猫粮猫砂等,在电商平台上的同款价格还不到200元。“价格整整高了50%。”' H4 U. R! P  J; n% [* e- n# d; @
; a* N  f6 _5 V5 m/ p5 _2 K1 [
此时范勤已还了将近30个月的猫贷,总计超过1万元。范勤说,按照50%的溢价率计算,他多付的养宠道具钱已经能买两只当初“免费领养”的宠物猫。* N; m  t0 N. V( w0 U7 A0 C2 ~6 x
' T. K; C7 i; \  O
2024年初断供后,宠物店多次向范勤催款。双方最终没谈拢,对簿公堂。
" W( v, B' r$ b  C5 L. e+ m- w. Z9 b
去年10月,该案在成都开庭。开庭前,范勤咨询过律师,被告知“如果当时不是被骗着签的合同,胜诉的几率很小”。范勤承认,当初宠物店不仅说过还款信息等事项,还告知了“断供会产生违约金”。
' N. I4 u! c3 Y5 v9 e6 r$ ~8 n9 ^7 z3 V* j( H$ @/ K/ T
但这场“明知会输的官司”范勤还是决定要进行下去。“本来以为是免费的东西,背后产生了比市场价高这么多的成本,这里面全是合法的‘套路’。应诉是我对这件事的态度。”7 u) R2 b( W: }5 [- U& ~

3 L  D+ _$ j% B9 z8 P" Z最终,法院判决范勤赔付宠物店2900元。这也是猫贷合同上此前写明的违约金。% o7 n* C1 J4 \- z' W, l8 r1 P
- I% B- j" ?/ [) c( G& R
马丽红律师表示:如果店家事先告知了还款等重要事项,且合同为双方自愿签署,那么就是有效的,“即便里面包含了不利于领养人的条款。”违约会被判支付违约金,严重者还会影响自己的征信。4 K  L) h$ G" `3 {, y
% \2 K+ \+ ?, w2 A
猫贷背后:病猫、返点、暴利1 ?( P. X; ^# J, h7 E
- `4 D; U8 L: l
熟悉宠物行业的郑大伟(化名)认为,免费领养搭配猫贷是一种有着极高利润的销售方式,“许多宠物店都特地改名成了‘领养馆’” 。“免费领养”的方式不仅让商家规避了活体交易中的部分责任,还能让宠物道具的利润率翻倍增长。+ r7 @5 y  z% \2 q! n
- {8 S  W! G# R* g
据多家媒体报道,多数猫贷背后,都是以“免费领养”吸引客户,随后在猫贷里宠物道具的价格和质量上做文章。
+ ?6 n  A6 k3 C' e5 I! ~" ^$ l& B" }( X8 M6 W% G  Y( W
“猫贷”,一场事先告知的宠物销售“阳谋”?-1.jpg

5 o8 j2 k9 `( e6 d2 C1 ~5 ]9 B6 T  ~5 l8 w* `2 a
猫贷合同截图。其中提及:领养人签署合同带走宠物,即视为认可宠物健康状况。受访者供图6 l3 D$ L4 }1 l3 Q/ R* Q0 @8 e

# g! z7 I; i$ u% Q* X' |+ ^顶端新闻此前报道,今年5月,郑州的小马发现猫贷每月指定购买的猫粮“品牌小众、口碑不好、营养价值不高”。最终他将猫贷买来的猫粮全部闲置,又另外花钱买猫粮,其间猫贷仍然要还。; Z( C, P. V$ V: L1 t$ Z

- ~! ~  P; O4 L7 B7 v& x# `签署猫贷的领养人苏颖(化名)曾以一个月398元的价格,从宠物店买到了一袋1.5千克的猫粮、几根猫条、两袋猫砂和一个猫盆。# H, F3 f! U& R* U/ R" W# @% I

& U0 a4 _4 T2 n& W, f其中,店里单价超过200元的猫粮,某电商平台同款只要78元。为此苏颖与宠物店“对峙”,最终协商解约成功。她把“免费领养”了一个月的宠物猫还给了商家。苏颖说,还是有点伤心的,猫咪跟我很亲,但只能忍痛割爱,这对我来说又是一次心理上的伤害。6 m9 L% O5 L' z. e
9 G* ~" o7 R, g3 F  E
猫贷合同中往往会约定月供信息、违约责任和商品购买渠道,但不会标明商品具体价格。郑大伟说,这就是为了高价卖销售道具。一家宠物店店员承认,“免费领养”猫咪背后,其实是挣“猫粮的钱”。有的宠物道具厂商还跟宠物店合作,视销售情况返点。据介绍,商家在猫贷类的销售合同中,整体利润率基本在50%左右。
; L  b) B6 |, x+ B5 G
. q& e8 \) j# Y, U" w& e( e  ?除了高价宠物道具,被领养宠物的健康问题也是猫贷背后的争议点。有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部分繁殖基地和宠物店的防疫措施做得不到位,所以在领养宠物当中,病猫病狗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B7 ]& |- |1 a) a0 W

2 z+ L% ?/ o4 {- j) h. x2024年12月,北京的孙淼(化名)在宠物店“免费领养”了一只宠物猫,猫贷每月700元,共24个月,总金额接近17000元。  h% X0 t) k& H1 @0 m' P

! S! H  J" D0 I  M" n2 ^! H5 W2 k当时在店里,孙淼发现宠物猫“胡须是断的,耳朵分泌物较多”。店员则出示了宠物猫的疫苗接种证明,并承诺领养的宠物猫带有1个月的“重疾险”。孙淼回忆,“宠物店说如果1个月内猫咪发生猫瘟、猫传腹包赔。”双方很快签订了猫贷合同。
" b/ Z) @. q) V) C) o
5 U) [, F, x5 {孙淼当天带宠物猫去宠物医院检查,结果猫被确诊疱疹,此外还有其他基础疾病“没好利索”。
: e& y9 R( A9 Y: Y
" e* Q% n9 S0 b  Q第二天,孙淼带着宠物医院报告与宠物店协商解约。宠物店表示,此前承诺的“重疾险”只包含猫瘟和猫传腹两种病症,疱疹不在保险范围内。但孙淼认为,商家提供的宠物猫本身就是“病猫”,需负责任。最终,双方协商 “孙淼以2000元价格买断后续猫贷和宠物猫”告终。1 i$ ^4 K2 C+ _
' n+ G5 |' a" d2 [
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的黄女士于2023年10月在某宠物店参与了免费领养活动,并签下了一份月供450元、总计5400元的猫贷合同。4个月后,她领养的宠物猫死亡,但每月的扣款仍在进行。她尝试解约,却被宠物店拒绝。7 S" v, r3 J' _% s, b3 o

3 v) k5 \) R* O1 u: ^0 D也有商家不惜用伤害动物的方式赚取更多收益。据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报道,有商家公开了赚钱“秘笈”:如果有三款猫粮:一款5元成本,猫吃了会慢性死亡;一款10元成本,猫吃了没有任何作用;一款15元成本,猫吃了能健康生长,一定要选择成本低、猫吃了会慢性死亡的猫粮。因为“猫吃死了,主人才不会找你继续要接下来的用品,而你每个月还要从他的卡里划钱。他没办法了,还得找你再来领养一只。" A0 j5 ^  c+ P0 X6 i0 e3 i% t) O

3 l) v( t3 u- B( C  w4 a“领养”还是“买卖”?
& }8 p' U3 E: K, ~* _
: k6 U, G" @; E% F2024年12月,新京报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某宠物店内暗访免费领养事宜,店中免费领养的宠物多数为宠物猫。店员会主动打开笼子,让进店的顾客主动抱一下宠物猫,并强调“你一来它就活泼起来了,平时都趴在那不动,你们俩有缘分”。' E6 E- v3 I7 _( O
5 D8 _2 _, ?1 `* K
这套话术曾被许多领养者在网上爆料:“几乎是全国宠物馆、领养馆的标准话术,目的就是让你心动,从而让你同意签署猫贷合同。”% R$ K7 C# ^# j  P; }
( N# J4 ]6 g4 e: P& w7 P5 V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店里有布偶、暹罗、蓝金渐层等热门品种猫,也有孟加拉豹猫等名贵品种猫,售价在8000到12000元不等,“免费领养”后的猫贷价格也写在售价旁边,每月500元到千元不等。选中想领养的猫后,宠物店会介绍还款计划、解约条款等信息,双方在手机上签署猫贷合同,该宠物店一般会要求用户预存几个月的猫贷,随后便可把猫带走。
' w( U, b$ y- `: ?( v) U0 _# f
3 s- d4 h. Z2 m) j$ q5 e3 o4 a: I在对方出示的合同中,记者发现写有“领养人应当场确认宠物健康状况,签署领养合同即视为认可宠物健康状况”的条款。合同中还有针对宠物的“重疾保险”条款,健康保障期限一个月,但只保猫瘟、猫传腹两种疾病。
/ d3 s6 G6 T0 `
6 c2 E: f1 S) C1 N/ G
“猫贷”,一场事先告知的宠物销售“阳谋”?-2.jpg
: Z1 Y9 m! d" O0 N- g

- A7 b* E  v. I' U. y2 W某宠物领养馆内的宠物猫展示柜。新京报记者 隋坤 摄
" b5 u7 A4 }$ p8 Z$ B; Z
7 C: T2 V+ X; k9 M" `0 m/ t据悉,目前宠物馆在推行宠物领养业务时,针对宠物健康状况的措施和标准并不统一,宠物健康保障时间在2天到1个月不等,疾病范围也各有不同。一旦宠物生病或死亡的时间超出合同约定期,或者疾病类别不在猫贷合同保障范围内,那么领养者很难让宠物店为宠物的健康状况负责。! _1 E3 A: q! o6 t
- \, F8 }! o. {: U( s
有网友将猫贷合同称为“宠物业的阳谋”:宠物店、猫贷合同都没有回避还款事项。还款期数、额度、违约责任、健康保障范围……商家一般都会在签署合同前向领养人说明。
, @. Y( M8 I( Y5 e+ F- X1 G3 ?; d2 z  |. T5 [  `" H+ g
上海市浩信律师事务所张睿哲律师认为,既无关键事实隐瞒,又遵循双方自愿,可以确认的是,多数猫贷合同是有效的,是受法律保护的,领养人是有义务履行的。“在明知该种商业模式,且合同中也明确约定了购买金额的情况下,消费者如果签署合同之后反悔,想以欺诈等理由撤销合同,是很难的。” 张睿哲表示,这也是有人在领养宠物死亡后还要继续还猫贷的原因。- r- u7 _2 l7 v5 {7 u8 R# }

8 W' c/ T- B" {4 E6 a对消费者反映的“商品价格过高”问题,张睿哲表示应该申请有关部门介入。如果有关部门认定猫贷中购买的商品价格过高,那么将会对涉事宠物店做出处理。“需要强调的是,定价是否超出合理范围不是顾客定性,也不是商家定性,而是有关部门来定性的。”$ j+ f5 \( b/ l8 z" |4 D! s

% o- v! S3 K9 p关于被领养宠物的健康问题责任划分,马丽红律师说,要确认所谓的“免费领养”到底是领养还是交易。6 A2 u' i8 K7 P- f. l

/ y4 W+ q" u: Q# Z马丽红解释,“领养”如果是无偿的,商家不承担商品的瑕疵担保义务,领养者在领养环节也不具备消费者身份。但如果是“买卖”,商家就应该承担所售宠物的瑕疵担保义务,消费者也拥有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权利。
- s' d: V& k6 d5 n  n5 a+ e' _, V' q* Z/ L
马丽红认为,如果“领养”需要支付对价,就是“买卖”。商家将宠物的对价设计成了其他费用,但并不会改变该类合同为买卖合同的实质。& w. Z3 r) U" h7 A& o
" [/ y+ }+ k4 p- S/ f
既然是买卖,那么商家就要对领养宠物的健康状况负责,但负责的具体范围、程度法律并无明确规定。张睿哲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领养人很难举证证明宠物出售时已患病。正常买卖的宠物也会遇到健康问题,尤其是带回家饲养一段时间的宠物,若发病,更难证明是否与宠物店有关。* W! T2 s" _  ?4 M5 y
6 S! Y  ]: ^+ r5 b5 i& U, A
那么面对猫贷合同,普通人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张睿哲建议,消费者前期应留足能证明商家有问题的证据,比如签合同前问清商品的具体价格,如不接受提前与商家进行协商;要仔细询问宠物健康问题,得到商家保证的同时留下录音证据。# K( k' D' Z+ M# ^
; L$ K* M6 s& V: d$ m1 o7 F8 `3 v
“只有懂得提前保存证据,消费者才能在关键时候维护自己的权益。”
& d4 I9 P* o: [. j3 l- C' s- i% L; W: Q2 \, J. }* ~9 D
新京报记者 隋坤 实习生 刘香君# J& j. ~2 U. V, s4 M/ v# I6 S

0 W! [+ R2 E* p0 f: f编辑 胡杰 校对 张彦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1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