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养的猫不花钱,但要领养必须与宠物店签署一份合同,合同约定领养人每月必须向宠物店付多少钱,用来购买宠物店所提供的养猫道具。这就是猫贷。”2024年12月,当范勤(化名)向新京报记者回忆起自己身背的“猫贷”,仍觉后悔。
1 [. V, ~1 Z/ f6 n. D
7 y5 o$ Z9 ]7 k+ [- G5 S; W' }范勤在2021年底与一家宠物店签了合同,领养了一只英国短毛猫品种的银渐层,约定每月向商家返还398元,共计36个月。他还了两年多时间的“猫贷”,却在2024年初决定“断供”,理由是:“我发现商家提供的养猫道具价格比我自己采买价格贵3倍。”
l8 Y4 v2 ]& r% s9 m0 G. v% W5 f2 h7 m: a2 Q
最终,宠物店与范勤对簿公堂,范勤败诉。
' L9 u5 [* r/ ?3 M- P7 P3 V2 J6 T6 O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养宠风潮盛起,一些商家在人流量较大的商场开设宠物领养馆,以“宠物粮保障计划”等名义,要求消费者以分期购买猫粮、猫砂等宠物用品的方式进行免费领养。知情人表示,目前市面上的“免费领养”或者“低价领养”,背后往往都搭配着养宠道具买卖合同,统称“猫贷”。猫贷不止存在于宠物猫领域,其他活体宠物商家也有利用类似套路的案例。
4 a8 l N& L3 a0 M
: B7 I% C( [. Z有律师认为,所谓免费领养宠物背后的猫贷,其实是商家用“免费”“爱心”为噱头的销售策略,消费者需对此保持谨慎态度。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对新京报记者表示,一些宠物商家“免费领养的目的是让消费者签下猫贷,而白纸黑字的猫贷合同往往受到法律保护,违约需付出代价,严重者甚至会影响违约人的征信。要想避免,需要领养人在领养之前擦亮双眼,看清合同中不利于自己的条款,提前沟通或者拒绝签约。”
& ^4 ^: ]# c% `# p6 B7 `( }4 i, A! x# i) M
“应诉是我对这件事的态度”
4 @; g! f* l. W) t8 v( d. h% E! f) e2 |0 h
2021年10月,范勤在成都某商场逛街时,一张印着一窝猫咪的海报映入眼帘,其中最抓人眼球的是四个大字:免费领养。
. _3 |' ^2 w) J" }5 K
# n6 Y- L! k; [商家介绍,他们店里都是品种猫,价格基本都在几千元每只,“但是现在有机会免费把它们领养回家。”正是这句话,勾起了范勤养猫的心思。即便他从未养过猫。
# N K( H5 F4 X! B$ W" |$ \
5 ~/ ?! X! ?/ T1 \* ]4 W: P范勤选中了一只英短品种的银渐层猫,宠物店老板表示,猫确实是免费领养,但必须从他们店买猫粮等宠物用品。具体方式是双方签一份还款协议:每月范勤的相关账户将自动被商家划走398元,共计36个月。这笔钱只能在该宠物店购买猫粮、猫砂等宠物用品。老板说,这是为了保证领养人不弃养,“再者,你总要去买猫粮,这笔钱不算浪费。”范勤被说服,于是签字,领猫,拎笼回家。3 l" Z' M( m8 a: T
) Q1 q. A' P: V R: D有宠物行业人士对新京报记者表示,目前市场主流猫贷的月供大概在300元到700元不等,一般分为12期、24期和36期。商家之所以喊出“免费领养”的噱头,其实是为了增加组合产品的吸引力,又能规避动物活体买卖当中的不利条款。
2 b+ b+ |5 K9 e g* f
# l6 Z' I* n5 n8 e6 E2 T! L# s9 z范勤是2024年初决定断供猫贷的。他发现,自己每月398元买的猫粮猫砂等,在电商平台上的同款价格还不到200元。“价格整整高了50%。”' \6 V; S" p& g* }: v5 I0 s
4 l! ^3 _) a5 S此时范勤已还了将近30个月的猫贷,总计超过1万元。范勤说,按照50%的溢价率计算,他多付的养宠道具钱已经能买两只当初“免费领养”的宠物猫。
) E7 ]; ~: r/ p; Q9 t. s) `% X/ q. B: Y
2024年初断供后,宠物店多次向范勤催款。双方最终没谈拢,对簿公堂。
' ~: K# j# ~% P: y0 S. y3 L3 i( k& ~1 O' n: W$ V" p5 B4 _! `& @
去年10月,该案在成都开庭。开庭前,范勤咨询过律师,被告知“如果当时不是被骗着签的合同,胜诉的几率很小”。范勤承认,当初宠物店不仅说过还款信息等事项,还告知了“断供会产生违约金”。* Z' z: R$ }% O3 q$ _
* R) Y b7 u% V* j4 a3 b) {9 }
但这场“明知会输的官司”范勤还是决定要进行下去。“本来以为是免费的东西,背后产生了比市场价高这么多的成本,这里面全是合法的‘套路’。应诉是我对这件事的态度。”
# N( d4 |' v! m+ k
0 f* N( G8 Z8 ^4 n9 u: x最终,法院判决范勤赔付宠物店2900元。这也是猫贷合同上此前写明的违约金。
& J/ |# D; G5 ]/ w( C' m3 I9 V: g+ G6 s1 f0 x
马丽红律师表示:如果店家事先告知了还款等重要事项,且合同为双方自愿签署,那么就是有效的,“即便里面包含了不利于领养人的条款。”违约会被判支付违约金,严重者还会影响自己的征信。
! @' W" z# ~, f
! ?3 _! b0 e6 B, N, L猫贷背后:病猫、返点、暴利
" z7 Z3 k6 G0 E& c$ e3 U6 d
% N6 }6 ]3 B* l9 I1 w3 ?# B, M熟悉宠物行业的郑大伟(化名)认为,免费领养搭配猫贷是一种有着极高利润的销售方式,“许多宠物店都特地改名成了‘领养馆’” 。“免费领养”的方式不仅让商家规避了活体交易中的部分责任,还能让宠物道具的利润率翻倍增长。
& Y G5 C% n4 t. V) f- _9 Y1 V9 ]% @: C, D0 Q" }2 g+ A9 g: g
据多家媒体报道,多数猫贷背后,都是以“免费领养”吸引客户,随后在猫贷里宠物道具的价格和质量上做文章。
! D, t; B, f) n4 Y9 U+ O% @( L: P
& }: v6 O4 q) u1 H
% v, m& Y4 {/ O6 J1 s
猫贷合同截图。其中提及:领养人签署合同带走宠物,即视为认可宠物健康状况。受访者供图
, u3 r+ ~$ K9 |
) ` }' x6 K& M8 A. Y- C顶端新闻此前报道,今年5月,郑州的小马发现猫贷每月指定购买的猫粮“品牌小众、口碑不好、营养价值不高”。最终他将猫贷买来的猫粮全部闲置,又另外花钱买猫粮,其间猫贷仍然要还。' i' K' t: l/ P
: G) N9 f# T. `; _2 `! k' h
签署猫贷的领养人苏颖(化名)曾以一个月398元的价格,从宠物店买到了一袋1.5千克的猫粮、几根猫条、两袋猫砂和一个猫盆。
6 m; U0 C: t& a# K3 x$ [2 _5 i% a B4 w0 ]1 v
其中,店里单价超过200元的猫粮,某电商平台同款只要78元。为此苏颖与宠物店“对峙”,最终协商解约成功。她把“免费领养”了一个月的宠物猫还给了商家。苏颖说,还是有点伤心的,猫咪跟我很亲,但只能忍痛割爱,这对我来说又是一次心理上的伤害。) G: Q) p% s; x: w) u
: K+ z" o$ T3 [2 ?* ~- ?猫贷合同中往往会约定月供信息、违约责任和商品购买渠道,但不会标明商品具体价格。郑大伟说,这就是为了高价卖销售道具。一家宠物店店员承认,“免费领养”猫咪背后,其实是挣“猫粮的钱”。有的宠物道具厂商还跟宠物店合作,视销售情况返点。据介绍,商家在猫贷类的销售合同中,整体利润率基本在50%左右。
! h+ Q9 J6 p& Y& H/ S0 |) O4 Q( s4 T$ c# v0 U
除了高价宠物道具,被领养宠物的健康问题也是猫贷背后的争议点。有业内人士告诉新京报记者,由于部分繁殖基地和宠物店的防疫措施做得不到位,所以在领养宠物当中,病猫病狗的问题一直无法解决。
' {+ S) R& |$ c. y6 f: y' G9 L9 H1 f$ c" q1 X" {- E
2024年12月,北京的孙淼(化名)在宠物店“免费领养”了一只宠物猫,猫贷每月700元,共24个月,总金额接近17000元。
) }6 k' L( f4 _! t8 B& {/ S2 h8 q
当时在店里,孙淼发现宠物猫“胡须是断的,耳朵分泌物较多”。店员则出示了宠物猫的疫苗接种证明,并承诺领养的宠物猫带有1个月的“重疾险”。孙淼回忆,“宠物店说如果1个月内猫咪发生猫瘟、猫传腹包赔。”双方很快签订了猫贷合同。
9 ]; O/ z% O Y2 U4 O- J6 [
, e' g4 q+ x; o8 B" ~( r0 \. M孙淼当天带宠物猫去宠物医院检查,结果猫被确诊疱疹,此外还有其他基础疾病“没好利索”。1 B a' D& P; J6 ]& R# T; f3 L2 `
' P2 A8 t$ d: }$ D4 v
第二天,孙淼带着宠物医院报告与宠物店协商解约。宠物店表示,此前承诺的“重疾险”只包含猫瘟和猫传腹两种病症,疱疹不在保险范围内。但孙淼认为,商家提供的宠物猫本身就是“病猫”,需负责任。最终,双方协商 “孙淼以2000元价格买断后续猫贷和宠物猫”告终。
+ C+ d1 W ^- p5 u% @8 W0 i5 a
) v8 {) ]: w- r0 L/ k3 Q% v* a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的黄女士于2023年10月在某宠物店参与了免费领养活动,并签下了一份月供450元、总计5400元的猫贷合同。4个月后,她领养的宠物猫死亡,但每月的扣款仍在进行。她尝试解约,却被宠物店拒绝。: p/ u3 N' u! K. O" S
- B4 C# E% ]5 f8 L5 s也有商家不惜用伤害动物的方式赚取更多收益。据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报道,有商家公开了赚钱“秘笈”:如果有三款猫粮:一款5元成本,猫吃了会慢性死亡;一款10元成本,猫吃了没有任何作用;一款15元成本,猫吃了能健康生长,一定要选择成本低、猫吃了会慢性死亡的猫粮。因为“猫吃死了,主人才不会找你继续要接下来的用品,而你每个月还要从他的卡里划钱。他没办法了,还得找你再来领养一只。4 g4 |7 m2 ]9 y
6 y7 H1 V, w( [' p5 o. p3 j; w7 @
“领养”还是“买卖”? M7 C. J9 G- ~4 R3 K. ^7 z
2 p c+ j4 t0 y' @* q) m2 `
2024年12月,新京报记者来到北京市朝阳区某宠物店内暗访免费领养事宜,店中免费领养的宠物多数为宠物猫。店员会主动打开笼子,让进店的顾客主动抱一下宠物猫,并强调“你一来它就活泼起来了,平时都趴在那不动,你们俩有缘分”。
- c' F% l9 D7 Q5 U! ~' l5 g* X& d B* ^
这套话术曾被许多领养者在网上爆料:“几乎是全国宠物馆、领养馆的标准话术,目的就是让你心动,从而让你同意签署猫贷合同。”1 _, M: n2 ~. L% B) d. U6 g( c0 k- U
& t& ^* V/ |! m/ B# v' x% _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店里有布偶、暹罗、蓝金渐层等热门品种猫,也有孟加拉豹猫等名贵品种猫,售价在8000到12000元不等,“免费领养”后的猫贷价格也写在售价旁边,每月500元到千元不等。选中想领养的猫后,宠物店会介绍还款计划、解约条款等信息,双方在手机上签署猫贷合同,该宠物店一般会要求用户预存几个月的猫贷,随后便可把猫带走。& ]3 m, x1 m5 z6 a
K8 N7 B' q# F# i1 F+ |4 r
在对方出示的合同中,记者发现写有“领养人应当场确认宠物健康状况,签署领养合同即视为认可宠物健康状况”的条款。合同中还有针对宠物的“重疾保险”条款,健康保障期限一个月,但只保猫瘟、猫传腹两种疾病。
6 V% L1 t3 k% W# U/ F Z( B# t1 e& P( y0 r! W* a, w1 B
% J7 x/ D' E8 L& q k0 ]7 u
+ B8 V$ }" y: V+ z某宠物领养馆内的宠物猫展示柜。新京报记者 隋坤 摄9 Y k! {3 C& _: f4 h- }
0 L+ p4 C* Y# F, Q2 L5 Z' F5 `
据悉,目前宠物馆在推行宠物领养业务时,针对宠物健康状况的措施和标准并不统一,宠物健康保障时间在2天到1个月不等,疾病范围也各有不同。一旦宠物生病或死亡的时间超出合同约定期,或者疾病类别不在猫贷合同保障范围内,那么领养者很难让宠物店为宠物的健康状况负责。+ k( q) ^4 X. `2 \& B$ i+ E. `& Q
5 d! {* s) ~, L
有网友将猫贷合同称为“宠物业的阳谋”:宠物店、猫贷合同都没有回避还款事项。还款期数、额度、违约责任、健康保障范围……商家一般都会在签署合同前向领养人说明。( T% A, M& o& M- k
* j) V! R5 d2 Q+ J. m
上海市浩信律师事务所张睿哲律师认为,既无关键事实隐瞒,又遵循双方自愿,可以确认的是,多数猫贷合同是有效的,是受法律保护的,领养人是有义务履行的。“在明知该种商业模式,且合同中也明确约定了购买金额的情况下,消费者如果签署合同之后反悔,想以欺诈等理由撤销合同,是很难的。” 张睿哲表示,这也是有人在领养宠物死亡后还要继续还猫贷的原因。" W; H- ?+ t7 q, Z, Q; z6 F
* X+ ?1 Q1 ^, l! s对消费者反映的“商品价格过高”问题,张睿哲表示应该申请有关部门介入。如果有关部门认定猫贷中购买的商品价格过高,那么将会对涉事宠物店做出处理。“需要强调的是,定价是否超出合理范围不是顾客定性,也不是商家定性,而是有关部门来定性的。”
1 Z W2 c5 f- n
0 C4 S: M, H( r; ~关于被领养宠物的健康问题责任划分,马丽红律师说,要确认所谓的“免费领养”到底是领养还是交易。
8 p+ w) ]5 [9 _4 z; }6 `0 a0 F5 K
& V' X8 h Q, j马丽红解释,“领养”如果是无偿的,商家不承担商品的瑕疵担保义务,领养者在领养环节也不具备消费者身份。但如果是“买卖”,商家就应该承担所售宠物的瑕疵担保义务,消费者也拥有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权利。
9 w: a Q! H/ l4 _$ S8 Q1 A2 V, ^8 L6 f+ Z4 L: ^
马丽红认为,如果“领养”需要支付对价,就是“买卖”。商家将宠物的对价设计成了其他费用,但并不会改变该类合同为买卖合同的实质。# Z: B- t0 q- s
! \$ Z" P& E9 m! i ]既然是买卖,那么商家就要对领养宠物的健康状况负责,但负责的具体范围、程度法律并无明确规定。张睿哲对新京报记者表示,领养人很难举证证明宠物出售时已患病。正常买卖的宠物也会遇到健康问题,尤其是带回家饲养一段时间的宠物,若发病,更难证明是否与宠物店有关。
% p* W5 B9 U: l, @$ r' A, c8 x2 Q
! o$ h, w; d8 G2 `: v那么面对猫贷合同,普通人该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张睿哲建议,消费者前期应留足能证明商家有问题的证据,比如签合同前问清商品的具体价格,如不接受提前与商家进行协商;要仔细询问宠物健康问题,得到商家保证的同时留下录音证据。/ Y0 r5 F* @9 J3 a
+ I+ u' H+ v* B# T) @“只有懂得提前保存证据,消费者才能在关键时候维护自己的权益。”9 ]3 M% R6 y; x& T" \2 F3 d8 x6 O
/ C# L, M& x, r: @, c
新京报记者 隋坤 实习生 刘香君
L, e/ q& y5 |7 g; }
# w& S# o$ M% ^ c: `+ p% p. v编辑 胡杰 校对 张彦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