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如果要为刚刚过去2024年的中国车市锚定一个关键词,我会毫不犹豫的把选票投给“内卷”。; l: S( Y# [+ j7 V6 R# H
3 p" z9 x! z) z # \ Z1 `; k: c3 {! w
6 r' d; E2 ~1 s. h* F: m1 F/ v
( B1 A$ |/ v9 a
) d. C; F6 g' m7 R4 n5 K* j4 p
或许,有人会质疑道,不是2023年完全一样?
& i0 O* V% q/ q3 A4 M
6 _/ V5 v1 ]- N- F - O3 U" A# _- j3 P( n
对此,只想说:“竞争的强度,俨然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随着一家又一家的主机厂接连倒下,血腥的气息早已弥漫整个大盘。”' P, Z/ k5 w5 c% j. S
+ W) T/ m0 r, B. v5 m2 x$ v1 s1 S
) O4 ^0 \% _+ E8 e$ u; j
作为亲历者,心中油然而生的更多是一种敬畏与感慨之情。无论是谁,身处这个电动化转型浪潮愈演愈烈的时代,试图留在风云变幻的牌桌上继续分羹,都得狠狠脱一层皮。9 N7 l( @* l( n2 N
$ C& t. [4 @, N9 N# j1 F( @
8 `: ]/ b; {! k6 l: k也要求大家在产品层面、营销层面、研发层面、财务层面、销售层面、服务层面,做到没有明显的短板。
+ o7 P5 i& Q9 p- n5 l- I# N) p2 x) T' V9 N
1 x& q4 l% h+ {. K2 C* h( c至于已然到来的2025年,可以预见的是,上述提及所有的维度,厮杀肯定会继续加剧,甚至不会留给弱者片刻喘息的机会。" ~" i( y6 F3 O5 I l _( f; g
) r0 D$ i i+ p0 E D
5 T1 W1 ^8 o t/ p, [" g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局面将是,“细分蓝海将彻底从中国车市消失。”
' _% d( F1 a' M2 t8 C& y% E7 p
4 @( u$ O: P' F0 }' r
7 L. x B% ~# ]5 B0 u换言之,每一个板块,都会经历越来越猛烈的饱和式攻击,每卖一辆新车都像是在充满荆棘的森林抢肉吃。而做出这般判断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看到了新能源SUV板块的暗潮涌动。8 Y* u, B8 q: W0 X
% w+ x: C# ~: d, Q7 d ( y) `" |0 O% Z" j
好卖又赚钱,谁能不眼馋?
% ~. L7 k/ _1 L# x6 A. ~0 x* _- W' g$ _
. @% z8 r8 ~6 J4 A3 y X* o4 k' j
回顾整个2024年,理想L系列与问界M系列多款中型、中大型、大型新能源SUV的热销,无疑令诸多竞争对手感到眼馋。
) G) [! i! Z% |: ^
! j# U5 N4 y A5 D: _
8 I2 Q9 D. i j0 k* P& b9 P6 j' I. ~. t: S4 ^$ Q
) s4 B+ l8 }# y3 s2 {
% D2 L5 H6 Z# k& x* N3 ~$ S
! r w- L% U) O* E4 V% |尤其是当不少品牌都陷入到价格战的泥潭,它们却因为足够精准的产品定位,好卖又赚钱的时候。) U. `1 p* h% A9 D- P& x
) u/ t5 ~! j9 Y( @
0 O& o- u% ]4 _. s无独有偶,被扣上“小理想”帽子的零跑,凭借拥有极致性价比的C系列三款新能源SUV,单月交付量稳稳迈过4万辆大关。跃升的速度,令整个行业感到惊讶与意外。
" d! L, m1 c: `& ^) f$ [& F# |
% ~, [" i8 V7 Y( Z8 H+ U
也恰恰基于这样的背景,就目前已知的信息来看,将会有一大波类似的“新品”,开始进行疯狂的跟进。
! {4 L9 |- H. q/ f+ y/ g, d B
2 Z% P/ `' `1 B) a6 y
3 ^" T4 @5 ^8 U3 b从传祺S7,到昊铂HL,到启源C798,到腾势N9,到深蓝S09,虽然价格各不相同,但全都虎视眈眈的盯着同样的“蛋糕”。. A( e: g* C# J: `; T
: }) f2 W, P' r
9 o3 E7 n* q* T o" E l' q; P0 w
而大吉利旗下,从银河,到领克,再到极氪,则会针对国内消费者的偏爱,接连做出行之有效的动作。9 e/ n# {8 n( z/ N5 Z
0 @; l1 P8 G1 C2 _9 N
& m, Y6 d2 p8 Q9 W6 D反观“蔚小理”中的其它两家,小鹏G9改款箭在弦上,家族旗舰SUV大概率也会在2025年登场;蔚来第二品牌乐道,确认将在L60之后,继续推出一款大五座和一款六座纯电SUV。
1 P* [' T2 Q' W2 l7 X* u
' m8 ]1 T: K$ y5 h# E7 I
' m0 u- {8 n2 E* V* k% Y5 u
! H& s5 ]& G/ Z1 X+ g* h7 i/ @9 A/ Q
6 s& I7 p$ ^4 r# F4 r. M3 Z* {; Y K, T1 x' E* j) }$ T
& y1 P( q7 T& D3 \& w包括智己、岚图、阿维塔在内的等等“国家队选手”,同样会带着巨大的决心参与其中。另外,还有小米YU7的虎视眈眈……
. G5 K, }9 j; |! v
0 r9 e- e. b$ e) i' t% Z
* Q3 a( p r0 N( e( g总之,明晃晃的趋势摆在那里。无论理想、问界也好,零跑也罢,舒舒服服躺在细分蓝海收割的日子到头了。按照目前的局面来看,相信没有谁敢说自己手中握有绝对的“王炸”。5 s( P# a4 ^' D, [) b
再次拿理想为例,传言其2025年销量目标为70万辆。! C0 x9 f* Y g9 t0 f- d i
$ |1 s' H9 J) ]9 M 4 g2 _. O9 j+ @2 I4 S
讲道理,相比2024年的同比提升并不算炸裂。或许,在这家新势力造车的深度思考中,碍于增程板块的不断承压,纯电板块的前景未知,低调点总比届时被打脸要强。而它的相对保守,已然映射出接下来的“由蓝转红”会多恐怖。
3 l# u# X1 d9 b: I4 c; p# m, g$ K; v/ |# k O, f \
3 c) R, ~9 @) z6 D9 e* E0 z继续望向更深处,中型、中大型、大型新能源SUV内卷带来的最直接结果,除了该细分板块血流成河之外,传统燃油车的覆灭将会提速,合资品牌的腹地还会遭受更猛烈的冲击。
4 Y @, i+ j( A2 z) [! r- b0 K0 F; ]5 D E4 B4 l4 Z
4 ^2 x. z) { G" h对此,想要提醒所有参与其中的主机厂:“千万别高估自己,千万别低估别人。”
& m( x: b4 {# }4 T5 y2 U
/ `9 C# ~, r( {. Z
: R" c/ n0 ~7 q% M. `更直白来说,接下来只有在产品端、定价端、产能端、营销端做到十分充沛的准备,才有概率取得向好的成绩单。天时、地利、人和,都必须占据。
: [* t! R" P2 o
G" V. v) F2 j7 s" D9 p$ S5 B
* j' q, L+ b# j( t否则,只会成为所谓的“炮灰”与“垫脚石”。
# Z* ~1 l+ Y5 ]$ j7 q5 U& I* j
' ~' e6 K7 v* r" ~ + U6 w+ B1 d# m" U
没有细分蓝海,只有成片血红 . \9 u0 |0 B) c+ u" C r. [* y( C
8 W8 m( i! s, R2 h
; f' c( J$ ^ B
32.80%、35.80%、41.60%、43.70%、47.00%、48.40%、51.10%、53.90%、53.30%、52.70%、52.30%。" W! q! V& q% y- q) s+ m
( q9 Q$ b3 D% G! V/ j @7 z w- B
5 C9 j! c2 `/ y' m' r8 s/ b
0 c: P) H! k% C. l8 F' Y+ ~
4 z2 q! S5 {- n5 B' Q5 `* k6 x! _7 g. [0 K5 D- K9 o, m$ a
2 t: _4 h5 a. w e相信大多数读者,对于本段开篇抛出的一连串数字感到费解,不禁好奇这究竟是什么?至于答案,非常简单:“2024年1-11月以来,新能源车的零售渗透率。”4 Z, L& J1 b% b
3 I1 K) N4 N2 Q8 b! Z
4 r4 P. O" h. J4 b" K6 Z' Y换言之,眼下观察中国车市油电转化进程最好的锚点,没有之一。
5 A+ z8 q; w+ D# {# Z
3 Z# k4 f4 c5 d. q & K$ e" P; _5 y
实际上,早在去年年初,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就曾抛出他的判断:“单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一定会突破50%大关。”
9 H! P# x$ K. o, v& f
2 V3 W& v& j1 H
7 H" [$ b& Z+ L' S5 K此话一出,瞬间遭到了扑面而来的口诛笔伐。可最终明晃晃的成绩单,俨然让质疑声烟消云散。
" S) f; Y8 [5 e3 l1 D4 s$ _ E2 j: Q1 `1 E5 s
2 z9 w9 e+ Y9 e0 m" j( o$ A: I& n由此进一步聚焦,自2024年7月以来,上述关键数据已经稳定迈过50%大关,新能源车相比传统燃油车,真正意义上的开始成为终端消费者的“主流选择”。3 e9 |' n5 S6 \* z; f
6 ]1 k) u `+ y5 X) d
$ l \% o2 B' A2 f- L: {7 X# p从1月的32.80%,到7月的51.10%,短短6个月的时间,零售渗透率足足暴涨20%,大有一副“摧枯拉朽”之势。6 ^$ }# i5 o& ]
, }0 W4 H7 g; H/ @) w
# d1 l/ B* B$ q' w* T/ S, M至于背后的原因,肯定与潜客认知的转变、政策的给力支持以及主机厂尤其是自主品牌愈发疯狂的推新与迭代有关。层层叠加、催化与助推之下,共同促成了整个大盘的欣欣向荣。
2 K! o- n% C _
' D3 W% P# G& W/ G7 u
2 `- j- h& K7 j8 Y, t而随着2025年的到来,该项数据又会冲向多高,成为了大家所关心的话题。
+ I$ y" C$ E; R% h& V
! U: y+ ~# m: U7 v( w3 _0 \8 C
# f- y! y* }2 g1 H0 P8 ?殊不知,就在近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媒体沟通会上做出了预测。5 f) r. B9 _1 B2 |& C Q t
, u) |; @6 p! Z0 ^ 2 |: |9 b" E! e- G* k. V e, u
0 R1 Y$ O' K8 ?# B: p1 l8 E' B& s
7 m1 N, y3 A( I# | l7 c& Y9 y. c3 v+ u$ n
6 o% l# E! T' Q' t3 Z5 |6 k. X
: T$ M {) ^' D7 L |: G% S“中国车市整体稳中有进,全年销量为3200万辆左右,其中国内市场销量为2600万辆左右,增速为3%。乐观估计,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将达到1650万辆左右(含出口),增速近30%,渗透率超50%。内需有望达到1500万辆,渗透率超55%。”) v4 f/ @1 P; O' n$ r- d1 t
& Y* C! A1 o# A4 U8 y$ X7 P% _' x- S % g @8 F: O$ j" j
随后,他还补充道:“结合整个宏观形势和汽车行业发展规律等,我国汽车行业已经进入平稳增长的阶段。其中,新能源车仍处于积累规模效益、夯实优势的关键期。”. k8 S/ X1 B1 d, x: g7 H6 f
' h/ h7 b8 p& o# r, B$ q
) f) O: ]0 }2 S: h也就是说,“油电之争”正式进入到了相互僵持与制衡阶段,并不会马上出现新能源车以摧枯拉朽之势彻底碾压传统燃油车。1 ?) K9 S6 I: Z7 g$ D$ U
对于这样的判断,理性客观地讲我很赞成。; G/ E- H- Y, a+ I$ o; S
: t. Q2 B! G, z( v9 ~
( \! C+ c: B: Q. v0 u' ?. T不过,恰恰因为前者迎来了对于后者最为重要的攻坚之战,如文章开篇提及的那样,2025年中国车市的厮杀肯定会继续加剧,甚至不会留给弱者片刻喘息的机会。2 Q9 k [( S/ E0 a( m
8 a% H" B8 y, M9 J1 `3 g / R0 e3 m" z8 `( E+ a# l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局面一定是:“仅剩的细分蓝海全部转红。”
; M; ^* t- \! d1 S2 B& _- l n* }) C3 T0 I I
- U. E) U) u u! @4 V
管你轿车也好,SUV也罢,还是MPV,包括硬派越野,甚至行政级旗舰,只要有利可图“丧心病狂”的主机厂们就会一股脑的钻进去,潜台词像极了:“万一做成了呢?”
9 W& a7 |0 g, E/ c5 E/ \5 `/ |" Y o$ \$ i5 w& ^
5 E( H0 ]0 C L0 a1 ?0 k而已然开启的365天,身为终端消费者,肯定是幸福的。因为大家将见证一个品牌营销铺天盖地、产品推新应接不暇、最终定价诚意满满的盛世,并且完全从曾经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今天的买方市场。6 w/ Z$ }2 _4 w& Z0 \& F" d6 r
3 y/ G6 p1 Q( f/ ?/ l
# t- F6 Q) A+ B1 ?/ w( A, Q) P# t6 L
相比之下,对于车企来说,只能算是一个危与机并存的时代,回头便是万丈深渊,抬头也能看到顶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