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家栋 编辑/高莘)
, W8 ]2 F3 \6 i e. c; I1 I) v7 Q7 `9 @/ @
自去年被AI穿戴设备夺去CES(美国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的展台C位后,汽车科技的发展在短短一年走向全新领域。
( F* \8 ?6 o1 w3 L- D/ ]9 v$ \9 [% A
2024年,多数欧美车企不再以纯电动车作为短期市场竞争目标,中国车市在电动化的激烈角逐中也走向新一阶段,全球车企在“油电并行”的技术发展路径下,再度统一了以智能科技为主的发展方向。
- C! j$ C/ x& v( C: c6 B/ ~
% a7 W6 Q! T: r7 e! i- B
- b% E. |* a* M8 y! T' ?, D8 O- }0 T4 K
2019年CES展会 汽车新闻Autonews
) r4 [* n7 ]4 j! g y! M* ^' ^/ O, H( Q; z3 \% ?' `. j5 o3 i
借由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的共同发展,以及AI技术推动下的硬件与软件基础双重升级,“软件定义汽车”已经成为汽车行业的共识与未来发展趋势。 6 T) m& J6 w9 J( G7 k- k
6 A/ B8 l1 g' ]1 N6 I- n一年前的CES上,尽管大众将ChatGPT技术应用于车机系统、本田与合作打造AFEELA电动车聚焦软件和娱乐,但由于彼时AI技术爆发引领的多行业应用,智能化生态并没有在汽车产品上全面实现开花。 ! _% i4 G2 m4 t+ P" `5 m
5 z( R9 @9 O) x# \, h6 G$ q8 s5 J
然而,随着2024年来,中国品牌将AI大模型在语音、车控、娱乐乃至自动驾驶领域的全面应用,智能化技术在汽车使用场景上带来的颠覆式变化,正在让越来越多的车企调转方向,并加码这一领域。
7 d: q( r6 o. m, Y
7 C7 Q& @ ~! }# q2 ^尽管距离2025年1月8日正式开幕的2025 CES展会还有一段距离,但诸如宝马、本田等多家车企,便已确定将在本届CES期间首发亮相最新的智能座舱,以及全新操作系统。
9 |+ u/ R, K! H4 v$ {$ L2 }, f4 ]
8 l3 x* a# a$ o8 r) k8 p! J智能座舱的创新之争
; m1 E: f' @) Z" g+ }$ ^# c: V7 }; K4 @1 x1 [9 V
智能座舱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早已不是新鲜概念,理想、问界等品牌对于屏幕数量的提升,小鹏对于语音车控的深入理解,小米对于物联网的打造,都在不断实现着对于座舱智能化体验的突破。 ( u. ^( o( \: K8 r+ r* F$ l6 y" q
3 |( Z+ @# [; J2 L. v- \4 y但不同于国内在娱乐与互联体验上的精进,海外车企对于智能座舱则有着全然不同的理解。 0 Q- M/ b) N+ r
8 d, a/ p$ H+ H- w( N
' z" h/ R" _- ^1 ?, T6 @/ b1 q; y* d* l! R
宝马全景iDrive智能座舱 宝马汽车官网
2 Y& i3 s; Y, N0 h/ J+ i
2 T. t; L1 B3 Y% d宝马将在2025 CES上首发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BMW首创全景iDrive,这套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涵盖了视平线全景显示、3D抬头显示、超感智控方向盘和向心中控四项新技术。 8 i' z% ~7 K% V7 C) N) X; m" \
: l7 p- I- c: {, b [* h( @
仅从单项技术来看,宝马全景iDrive中涉及的4项技术,在中国汽车品牌上都不难找到其影子,但在细节打造上,则不难看出宝马对于其智能座舱的塑造理念。
8 ?$ c, G: p6 v" ]1 L
; p, g9 U5 _& h" u5 {+ _“视平线全景显示”是用超近距投影技术在前风挡玻璃上显示更为直观的车辆信息;“3D抬头显示”则旨在通过调整信息的形状、角度和精度,优化驾驶者读取车况信息的方式;“超感智控方向盘”采用主动触觉反馈和分层显示两项新技术,让各种信息更容易被驾驶者感知;“向心中控”的中控屏首次采用不规则形状,缩短方向盘到显示屏的距离。 + q; `" q5 F" Q7 I' \
2 W. _- @$ q' J2 p+ M$ f- ] e一切以驾驶便利性服务的智能座舱设计,也凸显了宝马今年多次强调的“以驾驶者为中心”的产品打造理念。
0 w: |1 F; ^$ ]& a* K4 p2 A3 ?4 [2 }' V! \2 C# l3 u5 w/ ?# q
% ?. x+ U$ b, p1 J. c
) Z8 p) v8 `" P8 f. C
本田全新0系列车型座舱 本田汽车官网 , o* \' x; t3 a( U7 q8 R
( Y/ U1 z; ~0 z/ I9 C+ \
刚刚宣布将与日产合并的本田,也透露将在本届CES上推出一款专为其0系列车型打造的全新车辆操作系统,本田表示,该操作系统旨在强调“智慧”这一核心价值,同时,本田还会展示与之相关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支持Honda 0系列车型的系统级芯片。
' z, C- x7 O( C. E k6 c, j) u/ G- w6 a6 `0 M% z
现代技术方案供应商——现代摩比斯预计将展示全息宽幅挡风玻璃显示器,据悉,该抬头显示器不仅能覆盖整个挡风玻璃,还通过特殊的光学膜技术呈现出逼真的全息效果,并能够实时显示导航、信息娱乐等关键驾驶信息。与此同时,现代还将展示一种全新智能内饰系统,该系统可根据不同的用户情绪和环境进行照明、车内杀菌等自适应调节。 / Q3 p! [- J/ s
% |! ] Z: ?2 L ?* l0 K更为激进的丰田,则表示将介绍其Woven City计划的最新进展,该计划中的城市被设想为一个“生活实验室”,研究人员将能够在现实环境中测试和开发自动驾驶、机器人、个人移动、智能家居和人工智能等技术。
/ ?: G: @5 W4 A6 |. S. d" e2 |5 F
- E+ {5 }. w6 Y! f主攻智能化的不仅局限于整车制造商,同样也有诸多处于转型期的供应链企业。
/ D8 ?2 a6 W* |/ K* e8 f/ l' c4 E2 S& P
8 j3 s& p9 ?+ D7 x. A% M" J3 S- q1 c, e
大陆集团将在CES 2025展示一款具有生物识别功能的汽车 大陆集团官网 1 w! n; X6 b, e( D3 g
2 _; W4 ?% D' H% J* v! b日前,在今年经历了业务重组的大陆集团(Continental)便表示将在本届CES上全面展示其汽车技术与创新成果。
( i- |; \ z- y3 E; e8 x, H# I
本届展会上,大陆将带来用于未来移动出行的座舱传感、整体运动控制、雷达视觉泊车以及基于智能设备的车辆访问、情感座舱等软件解决方案,并提供模块化且可扩展的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7 ?+ ]$ T6 D2 V" n/ A0 O
/ \5 e+ @; G$ U" q" c6 C2 T& ^京东方则计划展示一款拥有多形态显示布局和长滑动距离的OLED显示屏,该技术可以实现车辆中控和副驾娱乐之间切换多种长度和显示比例。 0 p. T( m, s) I% ]" y( s
$ a1 `2 g! | e7 H/ G更广阔的汽车领域赋能
5 h) ?. M" b6 U, ?/ _1 S- _1 {+ d3 D3 n" H" h) L+ R
智能化的赋能也不仅在座舱本身。
* I1 G' t1 B) Q6 ~
4 m1 s5 n: o; r; d1 Q5 f美国汽车制造商Karma宣布将与英特尔车载半导体业务部门Intel Automotive合作,共同探讨车辆在SDVA(软件定义车辆架构)的赋能下,动力总成和车辆性能的提升。
% ~* f1 R. I- }3 S$ t' ^. k5 j# U3 R2 a! k6 r1 W4 {
铃木计划展出一个Glydways城市交通系统,以及多款“多功能微型电动汽车平台概念”,铃木表示,“该系统将确保平等获得可持续的出行机会,满足人口不断增长的新兴国家、人口密度高的发达国家城市地区以及努力减轻全球环境恶化的需求。” 1 e. Y( |! x' b# [. E" P
1 r+ T5 S7 f9 K充电解决方案提供商TESSAN则将智能化技术引入车用充电器,该厂家称,其充电器可提供高达11.5kW/h的电量,并可以通过Wi-Fi或蓝牙进行远程控制错峰充电以及调节电流。
" ~7 K9 F' {8 b
1 U# `$ w7 N& C* m
$ @$ q. j, p8 Z( f; W9 P9 x3 o" Y' ]9 ~$ v. f. [$ Q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 小鹏汽车官网 : n5 x" [% |0 M2 y
; M5 _7 j) |/ h第二年将飞行汽车搬上CES展会的小鹏,将在本届展会上推出首款车载自动分合机构。在5分钟内可实现陆行体与飞行体的自动分离或结合。 , |% v+ i4 s- o
' b1 n5 p" P; L2 k& z+ S8 M
此外,Aptera Motors将展示太阳能电动汽车,今年在美股上市的极氪据悉也将在本届CES上公布部分智能化核心技术。
+ [5 h# k) K6 r1 u4 m4 e, s2 Q* m' C' [+ Q
如前文所述,尽管距离2025 CES的开幕还有两周,但大量汽车上下游企业对于旗下新技术的提前预热,展现了汽车行业对于智能化赋能的着力,同时也代表着全球汽车产业加速变革的趋势。 ; b( T" L2 e: Z6 c- h7 X! @
' O9 x9 T W( u7 m9 E% o技术迭代下的竞争与淘汰
8 Q; A2 `0 G# g; G8 w
n" C' S' Z6 c7 r) v但值得注意的是,在CES日渐火热的氛围下,同样潜藏着行业内部竞争强度的大幅提升。
3 S2 y" P* R$ L+ G8 T
k2 V1 Y# f7 P从美国政府今年对于中国智能电动汽车的多项打压,再到近日大量中国车企曝光赴美参加CES的申请被拒,都透露出智能科技竞争压力下,部分国家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干预产业的目的。 # d6 I9 G/ S$ a2 O; T$ x
9 m7 q2 G& k7 b+ n
但即便如此,围绕汽车市场本身所呈现出的产业差异与淘汰,却已经逐步开始。 " R% u5 i/ k; B4 p
$ |9 x! d9 {. s+ {& O2 {
曾在上海担任福特汽车高管的戴耶(Dyer)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赢得市场的并不一定是制造业,更重要的是他们为消费者提供的软件和技术。”在三电和智能化浪潮下,汽车与3C产业的边界也已经愈发模糊。 ( z- L8 ?, d r
9 J7 x( J" g6 [: P; r. w8 j- W
7 [) i/ S* Q. S) U G/ L
8 o, }+ |( C) T; E" X5 {2023年CES展上采埃孚展出的智驾产品 采埃孚官网 7 _7 T# D7 p4 G1 r# t3 M* `
. ?3 p& e, M3 C4 ^当越来越多的中国车企与供应商,凭借自研或合作的形式打造出极具特色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功能,并通过强大的通信互联技术将智能化优势辐射至汽车领域的更多细分赛道时,技术转型与落地的速度也将成为CES参会企业所要面临的全新课题。 7 s5 u8 K" {! u
; f x4 v& i0 C" z
毕竟,一年前还曾在展会上推出电动化与全新制造技术的麦格纳、采埃孚、Forvia等知名汽车供应商,便在此前陆续宣布将告别2025 CES的舞台。 ) \# n& n$ X0 h& z
4 m8 h: B C) h- U0 G
而面对汽车科技有望凭借智能化重返CES展会C位的背景下,再度走至台前的整车企业与技术供应商们,仍需使出浑身解数来赢得“后电动化”时代的市场认可。 + x& a- o4 d0 ]" {" k
5 b7 t2 X$ b U" t" |/ T: @& E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