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这一年

[复制链接]
查看1555 | 回复0 | 2024-12-14 00: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这一年-1.jpg
5 \0 ]9 o4 G$ l7 V
1 e( H3 }6 G% _5 s3 T7 S0 ^
在上海,一所普通本科院校竟开设100多个专业,不止一次被“不点名批评”。显然,单校专业设置数量过多,必然稀释宝贵的教育经费与教育资源,应当学会“去库存”“做减法”。
- [; |7 R9 P3 \/ l/ ?$ U$ p! t1 R
& ?) x, Q3 X5 {" V% L6 P同在上海,个别工科特色院校办到今天真正的工科仅占三成比重,也与其他高校一样重复设置商科、管科甚至法学院、外语学院。那么,它不得不面临回归本位、聚焦优势、调优结构。/ v; ^$ W1 d" O
- y" k3 I0 H0 Q3 y2 M. \$ k1 S9 q. k
盘点2024这一年,《上海市强化重点领域人才精准供给动态调整高等学校招生结构规模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成为数十所沪上高校共同的“学科专业建设指南”。在取舍间、在阵痛期,既要增量改革,又要存量改革,大学该怎么洗出一手好牌?, D9 A- y% ?1 I- J

3 R; ]' _& P8 T8 [9 ]4 B6 ?
教育这一年-2.jpg

( {" p4 ^- K& B. _3 R9 J3 C# {: l; i1 ~
【不拖后腿】+ D+ h, d# K9 D2 V
9 ]; [. k! O# ]( Y# n
“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这是2023年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出台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年就是此轮综合改革收官之年。! Z) Z# w0 f: Y; @- s- Q  X4 F

/ Y2 A+ p/ |3 f3 Q( {: K! m% {( L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是一件全国大事,并非上海特有。今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公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此次新增1673个专业点、撤销1670个专业点,调整数量之多为历年之最。这“一增一减”中,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增加数量位居前三,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专业点数量则相对减少。1 y, h/ J% z" {* c
, \( X  r  y( p9 W6 l/ X
上海导向更为明确。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按照市教育部门高教工作负责人的“对标”,按全国“理工农医”学科专业的招生比例,本科超过50%、研究生超过60%,而上海这两项比例此前均不到一半。
- r, h3 u. e$ l6 U( w& \% L
. w, S2 m% I' `0 \% v  I不拖后腿,还须率先。上海《实施方案》扩招“理工农医”:到2026年时,理工农医学科门类的硕士研究生招生占比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理工农医学科门类的本科生招生占比更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还同步在高职专科中提升电子信息、交通运输、装备制造、土木建筑、医药卫生等专业大类的招生规模,这类在校生占比也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
1 Q9 o: e" m" C" R
) c( t( n0 i. I/ p# |2 A
教育这一年-3.jpg
# t, G. L, \( `1 p
中国内地高校今年新增2个冠军学科,共在18个学科上成为全球冠军,数量仅次于美国的29个。

1 o( w. P: f) w, p4 R  u) i. {- C4 `3 u1 [' \' k1 v1 {: ~& ~! i( ^
【找回企业】' q' [  K: `1 r! D0 T+ l. {

- q0 C1 C+ {, e结构是一个基础框架,对于具体专业不追求数量“贪大求全”,应重办学质量“锻造长板”,把“钱”和“力”花在刀刃上,才能在科学合理的基础框架上有所作为,做好学科建设,为“科”服务、为“产”育人。
& n% n5 Y+ i, f4 u+ r9 c4 M) l2 U7 B; G
剩什么就舍什么,缺什么就补什么。上海以需定供,对接产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治理等需求趋势,促进供给端主动匹配需求端。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引导现有培养规模偏小且缺口较大的强相关学科专业加大招生规模,引导已达到一定培养规模但仍有缺口的学科专业适当增加招生计划。" {* ]" n6 `7 P' N4 a4 @8 C
- [; w- }+ l, r. a
有的放矢、供需对位,招生与培养处于同一条完整的链。过去,部属院校的概念并不特指教育部,从机械工业部、纺织工业部到电力工业部,不少国民经济细分领域都对应国家部委,不少部委又下属本行业的生产企业与高等学府,“产教”带有比较天然的连带关系。而今,引产入教、产教融合,更需高校找回企业。
) o  c- y$ f! K. O2 O5 l5 l+ G1 u- G
" V$ T+ f, W3 M3 Q比如集成电路这件“芯事”,芯片类人才缺口或有30万之多。上海大学微电子学院组织近300名学生参加泛摩尔产教大讲堂,把课堂延伸到集成电路和相关科技企业一线,学生先后分批前往上海微技术工研院8英寸产线、上海智能传感器园、瑞金医院创新中心“械谷”等地,融现场参观、企业专家现场讲座、实习实训和科研合作为一体,知形势、长见识、懂产业。更具深度的“住企联合培养”,则在探索构建“校企联合、工学一体”的集电人才培养新模式与新生态。, F! o/ H, K9 Q- H$ `4 c! i8 i- u

- U' @6 @/ q6 n- v/ D2 W
教育这一年-4.jpg

; D) u5 {. `4 g/ m4 [
上海高校揽获3个全球冠军学科,分别是上海交通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东华大学(纺织科学与工程)。

( V" g6 V6 R) P! m, @: r; H% a" v, H1 r! Z) R6 Y( F
【文科应变】
4 C4 |5 p1 z2 q5 Q' x0 l. x- r5 S8 F
那么,“文商艺管”怎么应变,此事还需辩证看。上海严控的是过剩学科专业的招生规模,综合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高校办学条件、考生报考意愿和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情况等因素,控制艺术、管理、法学等学科门类,以及部分外语类专业普通本科招生规模。同时,也调控财经商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旅游等专业大类的职业本科和普通专科生招生规模。
7 y5 Z, k5 H& E9 M3 [7 e) q- o8 E" A$ I0 @( f5 C7 D
事实上,“局部结构”中,文管类学科专业存在“过剩”与“紧缺”并存的现状。比如涉外文科管科人才培养就属于我国急需甚至战略需求。其中,包括涉外法治人才、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复合型国际金融人才、国际航运人才、国际传播人才等。& i4 V4 g( D8 u0 M

% H' R% Q% E* S/ @“虽然也不时听到人文学科教师抱怨校领导不重视文科,缩减科研经费等,但就每年国家社科基金和艺术基金层面看,基金立项数量和经费支持力度非但没有减少还逐年增加。”从北大、清华再到交大任教,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教授表示,“新文科理念的提出使我义无反顾地致力于跨学科研究,不止于人文学科内部的跨越,而是要跨越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甚至技术的界限。”正如运用当代高科技和人工智能手段从事传统的人文学术研究,也给过于主观的人文学术研究带入科技和量化成分。/ O+ u$ {* D& Z; r' _+ D

- t' i6 N: I" d% b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背景下,从招生“入口”到就业“出口”,高校归根到底是以符合经济社会时势之需的学科专业为架构,锚定优势学科、构筑头部专业,培养出学以致用、对口胜任的人。
5 g. x: Q% ]+ W7 s, N+ b! G& v( S4 ^2 }& _) e
题图来源:解放·上观AI制图
. ~- R2 u9 L7 l6 T% l+ B" y% M  ?! a: |" J
来源:作者:徐瑞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