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加法”怎样做好

[复制链接]
查看6079 | 回复0 | 2024-11-18 19: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科学教育“加法”怎样做好-1.jpg
# M$ U3 f' j. j& o6 Y; P- _  C

. ^' V; I  N6 d. _3 x8 ~% i日照市新营小学学生在学习益智器具华容道“横刀立马”。本报记者 单艺伟 摄
4 j. ]6 ]# K1 Q/ A& y+ d! l& b3 G0 w+ z7 u5 w2 A+ R
科学教育“加法”怎样做好-2.jpg

3 m* }8 r1 J- r5 J# i: `; h+ f
" k; m2 l- A  Q: `日照市新营小学学生在控制机器人完成文艺表演任务。 本报记者 单艺伟 摄
  W& c; w' R: Z: L8 B0 O: U
9 Q) ]! M$ F$ q: u0 U■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强国建设调研行1 g  l1 H1 ], R6 g5 q0 N  `

5 n* x7 p8 K5 f, u$ [) N+ B# K清晨7时50分,山东日照,朝阳携来晚秋的暖意,海风拂去薄薄的晨雾。' H1 L+ w8 X! p6 u

0 k; o8 E1 D7 t6 |( i; H金海岸小学教师郑德秀出发了。她带着值日生登上学校屋顶,开始了当天的观测。他们测量地表温度,观察实时风向,在日复一日的记录中,将四时交替化作研学心得。
5 _3 Z$ ?) L5 M
  }8 k! G" O. A自2013年以来,师生每日进行气象观测,成为这所学校开展科学教育的举措之一。在山东,因地制宜、一校一策的科学教育,正在全面铺开。
. S$ S: s* c$ L7 {% ?: e  Q- c% |8 k/ `, |% E) l  x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2024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 ]$ A, D5 y  H& g! n" D. o0 {0 }) c9 b5 v$ ^7 K% p
面向未来,怎样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如何实现科学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何以调动全社会形成合力?近日,调研团一行前往山东寻找答案。
7 u( e: a  e$ T8 @! n
3 n3 A0 z1 F5 t' o一个大省如何统筹破解科学教育难题, C9 u! {' m! ~& \
; }+ ?9 o0 c. r7 D3 e. W
今年年初,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校)名单公布,山东“4市1县18校”入选。
; }4 K7 k% W1 a3 z) f1 x6 z* G) O, p- A  M, c! m* w
加强科学教育,山东做了什么?# ^2 u- B; V. T, D# x0 S1 i

5 f2 s3 S& v& F! U3 n山东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刘绍辉记得,早在20年前,自己在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局工作时,辖区内经十一路小学已有不少学生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0 V* \8 l3 o. E* i6 r
, W1 f1 f) g  C5 J! f% ]& P' W“在开展科学教育方面,山东有着时间悠久、数量庞大、范围广泛的良好基础。”刘绍辉介绍,近年来,山东科学教育逐步形成了更为明晰的核心理念——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 m2 ?8 S/ I6 n
( W. L  @' G3 q2 ~* o2023年,山东省教育厅联合财政、人社、科协等部门,制定出台《关于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推进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若干举措》。各市按照省里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强化“一盘棋”推进,构建起富有山东特色的科学教育工作体系。
! n+ B& E+ K- m* V6 J0 ?! ^3 u+ Z' d; C6 ~% r9 U4 o$ n# T8 q
这盘棋中,山东起手布下四子:开齐开好科学课程,着力抓好实验教学,全面建强教师队伍,涵育学生素养。2 r' m' C/ L7 x6 k, F( f* E& T

  G  p' Z: N- D' {课程方面,将是否开齐科学课程纳入督导,制定基本要求和教学指南;实验方面,加强特色实验、创新实验开发,适当增加实验操作的考试权重,举办高中生科学实验大赛;师资方面,深化教师专业发展工程,配备专业教研员、科学副校长、科学辅导员,定期举办校长科学教育素养提升培训;学生方面,将科学教育纳入课后服务,着力发展学生科学社团,指导各校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员参与的科技节。
  R+ X' Y  P, a8 ?5 L8 l- k8 X
' V+ P, n( Q' e) K在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推进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务实的山东人始终关注着浮现出的问题。
4 q+ s& D+ D4 O- s, I
5 X7 `2 j, q6 Y( v+ V4 F1 |“我们最薄弱的环节在哪儿?就在于科学教师。”刘绍辉直言不讳。/ c1 V- D% M( h% u7 W9 `+ A
! ?* m6 ]1 C7 K9 {" `( [* g+ }
今年,山东迎来了一个破局的节点。7月,山东大学入选“国优计划”第二批试点高校,而“国优计划”的重点之一,便是为中小学培养一批研究生层次高素质科学类课程教师。
- U' N' L  V  W
3 T) m) c- [. y% U9 A/ H. X7 t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如何开展师范教育?为了确保非师范专业的学生未来能够站稳讲台,山大为首届30名学生每人都配备了学科、教育、实践“三导师”,致力于将山大的“大平台”“大工程”和文史见长等综合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
! a' L2 D& ]& f+ B5 M! c
, K! h8 S* e& A1 r; T( ]8 p省域统筹、市域落实之下,如今,山东科学教育类课程课时占比达9.4%,科学课程开设达标学校比例为98.9%;连续10年举办中小学教师实验教学说课活动;建起9.78万人的科学教师队伍,近3年累计培训28.5万人次;建设1万余个中小学科技创新类社团……8 q6 x2 {" n; F' X7 d

9 \2 S0 t9 f# I1 |一所中学怎样实现科学教育大中小学一体化
5 S3 P; |( k: c3 [/ B  i: h6 k0 p: ?% W: g
9 H" p4 j! o5 r这是一所建在大学里的中学。
# g7 ~. F* s* @/ S1 ~( Q1 M) \4 J1 o% U: S
山东大学洪楼校区一隅,坐落着山东大学附属中学。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校园面积不大,建筑也染上了岁月的痕迹,科学教育却在此焕发出新的活力。
6 Z" D3 C$ o  t2 c% Y6 j/ s& }! `6 {0 p( d& r
“之前我就了解过很多岩土工程的内容,轨道交通中很多重难点技术也是这个团队突破的。”今年4月,该校学生赵艺均加入“中学生跟着院士做研究”项目,和8名同学一起,参与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校长李术才团队的课题研究。
; x8 c5 s3 \  A3 A0 B- z* c1 [
0 R0 g7 z' Q, n+ I! s在山东出台的有关文件中,科学教育的“出口”明确指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其中的关键就是通过大中小学一体化,建立完善拔尖创新人才的发现和培育机制。, O5 r1 ?# |% B# ]
( `9 j) H, v* F  N8 R" B5 t
省域范围内,“中学生英才计划”“齐鲁英才计划”的实施,形成了高校与中学联合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模式。借助“中学生英才计划”,山东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两所高校,携手山东省实验中学等12所高中,累计联合培养学生450余人。
8 l/ k0 N, x% g9 R' _% z' T' c, ~; [7 X7 [% g5 {2 y
市域落实中,济南给出的答案是,由市教育局选出148所引领校,建设125个区域科学教育联合体,每个联合体辐射方圆2公里以内的初中、小学、幼儿园,在科学教育课程建设、教师培训、教研备课等方面实现共享共创。“比如历城二中,它的创客实验室能容纳2600多个孩子,周边中小学的学生可以同时在这里活动。”济南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马冠男说。% Q5 y( y! B8 F7 U+ n

) Z9 ]  l. Z* x具体到一所学校,能发挥出多大的能量?+ E" n! g2 [9 J  n1 K3 T8 @& L- N

$ j8 ?; d* z) U8 e+ Q: w" H" j作为高校附属中学,同时也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山大附中在这方面可谓得天独厚。- w( F  N; x3 a. m# F
6 U  d3 [7 [8 j. ~5 C
从2015年开始,山大附中的一项核心工作,就是建设素养导向的十二年一贯制课程。
/ ?$ v& Y1 _/ [6 J4 e! @# s+ ^
% |. Y# ]+ ^* V) |+ s起初,探索并不顺利,一整年都没能开发出一门新课程。为此,学校邀请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手把手培训教师,同时组织科学教师学习先进科学课程,组建课程研究团队,优化教师科学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现在,学校已形成“高原—山峰—山脉”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十二年贯通式提升学生科学素养。6 N8 W- W- w4 B  X3 F: X; ?7 A& f

% g2 @. E* k, d9 v一堂科学课何以凝聚起全社会合力- S; W- L5 B4 Q; `. _
( l/ W: y" u$ i& e6 t; I
日照市新营小学的科学教室里,有一间“密室”。7 [+ O! v: T; R9 t( |' C9 z& }
; N8 N. Z  s$ t% S* w5 c
“密室”里,层层叠叠地堆放着亚克力收纳箱。打开收纳箱,里面是一包包设计精巧的科学课教具,它们都来自日照市科技馆。“孩子们可喜欢了,这门课一节都不能少,少了孩子们就追着问。”新营小学校长牟玲说。8 M, j% r  D+ V. s

6 _3 L  t6 ^  a  a0 D+ ^5 A3 p# v" J今年,日照市筹措资金50余万元,向全市255所中小学免费配发资源包2550套,指导各学校每周开设一节“科技馆里的科学课”,惠及31.6万名中小学生。! K$ [" t. ^1 ^& \. M8 y: a9 {% F
1 a; Z) c9 A6 L  b. ]
馆校合作并非新鲜事,但如何避免“流于表面”,真正调动全社会资源上好科学课?. F# |2 N; I5 |& k2 w$ i  g% Z

2 A3 v7 _2 z/ s- l! J; w山东致力推动协同育人,充分调动政府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育人主体的力量,建立健全多主体参与科学教育的对接和激励机制,打造全方位科学教育格局。
6 G* Y( _0 [! M9 r! r  x2 H; l( v  i, O$ K5 w
有了破题方向,日照当即作答。日照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潘明福介绍,今年,日照市政府牵头,市教育局、市科协、市财政局等多部门参与,成立全市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专班,形成市级、区县、学校联动的实验区创建格局。
) F  m0 f& f* M) I* D) B
. Y+ V1 M2 T+ K) L记者前往日照市科技馆一探究竟,从新营小学乘车出发,仅用时5分钟,便抵达目的地。这座以星系运动为灵感的螺旋式建筑,已经成为当地的热门“打卡点”。
% h3 d0 k! q' t) r* |/ Q* J5 C5 f* q" g- ?6 V. t* f7 t# p% S9 H
正是上课时间,科技馆里却随处可见新营小学学生,他们在大厅里讨论科技主题绘画作品,在展馆内近距离体验科普器材……这是日照市科技馆的日常,每周除闭馆的两天,每天都要迎接200名学生,至今累计接待各类研学团队290个、1.8万余人次。
3 R; r2 }- x$ y8 d+ @6 A7 b$ M, }6 _' x# ^
丰富多样的科学教育协作答卷,正写在广阔的齐鲁大地上。
: \( f8 C+ k( r. a& n9 P$ R3 U/ {, V" P9 c) D9 @  [& a& N) `
得益于与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签订的战略协议,枣庄市的中小学生走进山东大学、省科技馆、空天信息科技馆、华为创新中心等,实现大学实验课程贯通培养。$ ^6 T5 ^3 ?/ v' I7 o5 {! \' U
6 E  Q' z  J! y9 ~1 ^
菏泽市牡丹区聘请科协、科技馆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送课入校、集体教研、研发课程等形式,帮助学校统筹科学教育资源,强化科学教师队伍培养。- x6 J7 ^0 [5 S" X
' t6 J9 {& M/ P2 X
烟台市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市主要媒体所属新媒体平台,开设科学教育专栏,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成为科学家精神的传承者、传播者、践行者,着力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重要部署。+ g/ [. b2 R/ |& C/ P

# n5 q  ~. Q: u; u1 e# W…………
4 m# t9 j5 K% f0 a% p2 M# X) |2 ^' Z7 U* ?4 c& ]; H
与朝阳同行,同大海为伴,山东的科学教育向更远处扬帆起航。6 B3 H/ _# O% K- f1 }4 T, f
7 ]* n, t: V3 K, A! }$ e
(执笔:本报记者 杨文轶)' X$ A" s* C; u" n) c$ w
- U% ?' q: r7 k0 J5 @1 I) M
《中国教育报》2024年11月19日 第01版
1 ~( p& s. X' b* W
- P2 N2 j4 k8 |+ J# V作者:中国教育报刊社青年干部“根在基层”调研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