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I% B; j2 Z# n
谁能想到,自从儿子上初中后,原本乖巧懂事的他突然变得“易燃易爆”。
) ]3 Q, _0 z% X3 s动不动就因为一点小事变得特别狂躁,跟我顶嘴,冲我大吼大叫。
1 \+ s& I- M5 p- i/ f他在那边吃饭边看手机,我不过说了他两句,结果他翻了个白眼:“别烦我!”
) L2 K) m" b! v/ {/ K- `他写作业磨磨蹭蹭,我催了他一声,他却暴躁地说:“你能不能出去,让我清静一会儿!”
3 q6 s" p. J! e [2 m, G跟他说点啥,都油盐不进,简直不可理喻!
! c% O7 r* U1 h那天晚上,儿子吃完饭一直在那玩手机。5 @9 g3 E |3 f0 Q
我本来不想说他,但眼看着马上就要七点了,我实在忍不住了,怒气冲冲地冲着他大吼:
/ i- I( Q/ Q7 b1 h, [“都几点了,还在玩手机,你就不能自觉点吗?”( J u I# u W& s1 h
没想到,儿子愣了一下,满脸不耐烦地说:“不用你管我!我乐意!”
3 y1 f# l# u* a- K态度之恶劣,让我无法忍受。
" Q. o# e$ I D1 e7 v! p我这暴脾气蹭一下就上来了:- ]1 D7 ?: a( w
“怎么?翅膀硬了?说你两句还不行了是吗!
! h# l8 @9 h- @你看看你最近的成绩,简直一塌糊涂!你这样下去还想不想上高中了?” d) f; h. @% d8 x% V3 M
说完上前就推搡儿子,想夺回他手里的手机。
4 L7 j4 s* H4 X# f8 l5 W5 m这下就像捅了马蜂窝,儿子的情绪瞬间爆发,把手机狠狠地摔到地上,指着我的鼻子吼道:
4 I6 G! |" ?2 O% J“别以为你是我妈就了不起!”3 o- l3 T& Q( j3 }2 Q8 i
说完头也不回地回了房间,砰的一声关上了门。2 n/ d7 y+ X/ P# \* Q
我站在原地目瞪口呆,内心气血翻涌。
2 N+ U. Y8 {5 I! m我实在也想不通,从前那个对我言听计从、自律勤奋的孩子,怎么变成了这样?+ Z0 S5 y2 t! S6 J0 W$ A$ f
1 x: A k- V2 K. N. C" O8 _) u4 Q! S5 h8 b+ Y" z0 k; P
第二天,我越想越生气,便找学心理学的闺蜜诉苦:
7 f4 T1 Z& `) @+ m9 x( d1 E/ `“我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如今变得这么叛逆暴躁,我真是太失败了!”; a y" j' z @, Q) k7 ^
闺蜜听我讲完来龙去脉,不禁摇摇头:“要我说,你得先把你这个暴脾气收一收,不然啊,你儿子的问题无解!”) ~1 [, s, Q' U) K f
我很不服气,我脾气暴怎么了?这能怪我吗?还不都是被这个不成器的孩子气的!) B g# ?% I, v3 H& X
闺蜜看我不服,便给我讲了心理学上的“梅拉宾法则”:
|5 p2 D0 J" G: a$ S' L讲的是,在人际沟通中,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只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而听觉信息如语气、音量等则占了38%,视觉信息如表情、态度等则高达55%。
, T% H8 J1 I2 H, t. C v- n5 |4 i( q8 |5 J
4 `. g8 T* M! Q也就是说:父母和孩子交流时,如果父母的面部表情看起来是愤怒的、失望的,语气听起来是高昂的、尖锐的。即使父母的道理再正确,初衷再怎么为了孩子好,也是无济于事。0 i/ u- c' Z0 @/ w3 B; T
闺蜜还给我举了综艺《超级育儿师》里的一个案例。
+ q2 o5 x: S5 F% z1 p里面有一个叫宸宸的少年,叛逆又暴力。" M' _" }9 }1 v6 R8 o* {& ?4 l0 e4 \
无论妈妈对他怎么关心,他要么充耳不闻,要么就是嘶吼着:“要你管?”“出去!”
Y$ w3 Y8 v) e7 h8 K吃饭时,宸宸常常吃到一半,扔下碗筷就走;
' T" a- a0 q# z9 f; O( x6 Z8 l甚至还在房间里备着一根大棍子,用它来威胁妈妈。, q1 w) {! f4 B+ l& R- o
P! s3 ]8 {# {! D
( J# r9 ^% P$ m然而,嘉宾兰海观察后发现:宸宸的叛逆,其实是被父母错误的沟通方式激出来的。
, E* {4 L6 M: _! u7 |! ^明明在吃饭,妈妈突然抽出一张卷子,不容拒绝他让边吃边答:
; q D$ x, t5 W5 @' p“第一题选什么?”
; x1 q2 t9 }" p0 i" ]. P! w2 u$ T“一会儿把这张卷子做一点。”- V: l; ?3 e# w, A- a$ v" S& ]
而爸爸总是一开口就训斥:
0 ^/ k% x+ z* m8 |4 `“你懂不懂礼貌?”
" X: l- A- F4 u! x4 U7 b$ I“父母跟你说话,知不知道回答?”; ?; t) W0 `. ^+ ?
长期下来,宸宸根本听不到父母在说什么,应激般地对父母产生本能的抗拒。
1 p( _) u/ b! D8 ~最后,闺蜜告诉我:你的本意如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带给孩子的感受。9 [3 Y3 b& \% s1 K% R
如果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恶劣,脾气暴躁,很容易让孩子将注意力转移到父母的情绪上。
' [4 L) {* n3 K9 j不仅很难认识到自己行为本身的问题,还容易激发孩子的反抗心理,亲子关系走向恶化。
0 C, o9 [ B5 S# C1 }( C$ Z/ A$ j6 v6 u1 j
9 C: }3 ]- l' {2 k8 @! ?) `. j- V& S听完闺蜜的一席话之后,我醍醐灌顶。4 N$ Z% e/ J& E1 i. N. P, j5 N
仔细回想一下,在和儿子沟通的过程中,我总是居高临下。说是沟通,但总是通过命令的语气,逼迫儿子做这做那,例如:1 @, i J9 m e: K6 e/ q
“吃饭的时候不许玩手机!”
0 [: [6 P6 R3 J. ]9 b“作业写成这样也好意思交?赶紧重写一份!”
4 i% r, D2 V! s# }4 M C o& l) T( y“我都是为你好,你听我的就行!”
8 Z$ T; y0 n8 [% S# R# u6 W9 Q 若他不听,我就会逐渐提高音量、加重语气,想要通过家长的“权威”逼迫他去认同和遵守自己的观点。) l! Q3 r2 Y% \1 e: x: w% `
哪怕我的初衷并非如此,但情绪上头,人难自控。8 d& h" |- o) L( i+ ^; b* I
最后忽视了儿子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不停地疏远和伤害。& s7 V& w5 s$ Y3 L: n0 R/ [
可话说回来,如果一个孩子,整天被训斥、被挑三拣四,得到的温柔、理解极少,怎么可能期待他对别人温柔?
, U. y9 i" f2 J, R- e想起中国家庭教育十佳公益人物之一的贾容韬,在书中分享过自己的经历。) H% i% ^0 G2 j* Y2 ]$ ^
他儿子在步入高中后,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天天逃课去网吧、成绩倒数第一,数次参与打群架、两度被学校劝退。+ n2 E% |( I5 y7 i5 j" N4 Y
那段时间,他每天对儿子不是严厉责备,就是动手打骂。
0 F, k2 l- k- L- w" h9 m8 ]( w% X父子俩天天针尖对麦芒,关系紧张。5 z, u) R5 `6 |4 r9 a% Z' [
他在深刻反思之后,决定改变自己与儿子的沟通态度。
& ?5 U/ K$ D4 A6 J$ C儿子考砸了,他不再抱怨,而是和颜悦色地说:0 G1 s6 l7 }4 l; {8 Y3 }
“孩子,考得不少啊,老爸现在才知道一个高中生多么不容易。说实话,要让爸爸去考,还考不了这么多分呢。”
' v6 L# ?4 f9 B5 j) j* C儿子骑自行车撞了一个小孩,花去上千元的检查费和医药费,他也没有上来就指责,反而平和地安慰儿子:
& o0 M4 O7 G* |2 M2 Q5 \# v7 W“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其实你不必太责怪自己,谁能不犯一点儿错呢?我知道你不是有意的,谁会无端给家里添麻烦呢?”+ v) @9 o5 ?; R% L7 g
然后,他还主动帮儿子修好了自行车。
; [2 x3 f/ K# Q* l9 W* O在他和风细雨的关爱下,儿子不再和他针锋相对,还努力上进,最后考入了重点大学。$ u5 s, x, s, {9 n
李玫瑾教授说过:你对孩子说话的语气,决定着孩子对你的态度。
/ R: |/ |. T+ z% ?当父母放低姿态,耐心、温和地和孩子好好沟通,用绵绵细语将人生智慧慢慢灌输到孩子的脑中,孩子的内心就会被安全感所包裹,他会感受到自己是被父母深爱的、尊重的。, }0 B3 u% U0 X9 K6 s( O0 [
如此,教育才会坚定地发挥作用。
: A8 Y$ d/ l& ]: u" o, N' d+ n9 I. G4 o6 U" N
z. k0 W" l# C2 E) s7 _; r* [; N. o# K# p8 c6 }
2 ?/ z2 }) A$ t意识到自己在与儿子沟通上的简单、粗暴后,我决心改变自己的态度。9 m6 B& r; @; G
我不再命令儿子做这做那,也不再对他大吼大叫,更不会动辄指责他。# j( b, k; T8 n J |
我辛苦做好的饭菜,儿子吃了两口就放下筷子:“我吃饱了!”: b5 f; V9 \! U0 G/ u7 o c5 T, ?
要是以前,我肯定会拍案而起,大声斥责他不珍惜我的劳动成果。
" U: {; h+ _4 V/ K如今我却能心平气和地说:“好的,晚上你要是饿了就喊我,我再给你做。”
) g! x$ C9 \+ `8 O+ l. D儿子半夜不睡觉玩手机,我也没有勃然大怒,而是轻柔地说:
. @, S& G) K4 w& h# t2 Z/ M0 A“别玩太晚了,小心明天起不来哦!”( M9 D0 E" e/ ]5 `5 B8 J( e, S
那天,儿子又考砸了,一脸无所谓地拿着卷子给我签字。1 k9 y) j! G' \- p* h
我看着卷子上血红的56分,顿时气血翻涌,但我仍假装平静地签了字,还微笑着对他说:
- U* F& }! z% z' }& ]! l8 F“不错,能看出来进步了,同样的题型你这次做出来了!”
; w6 X e/ G# K+ s: C儿子的脸上闪现了一丝惊讶,默不作声地走开了。; y5 y a! ]2 u' H9 r+ C: ~
那天晚上,儿子竟然破天荒地敲开了我的房门,向我请教这次考试的错题。
_7 R- E3 K5 K$ O: _8 Q9 p我欣喜地发现,我已经初步敲开了儿子的心门,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4 _3 p1 E. `7 [3 c
如今回头来看,儿子对我态度的改变,完全得益于这段时间我所执行的三个“沟通策略”:( U! m9 J' l H* e
即“低音量 ”+“温柔的言语”+“和善的态度”。3 g2 t2 v4 b. p5 W0 E. @' k6 \
1. 音量要放低
* N- m4 I# @4 n$ w) c看过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人员将妈妈超过85dB的说话录音,放给10名7~10岁的孩子听。
5 {7 C# W0 Q I. d) @然后让他们写下录音的内容,结果只有13.3%的孩子写对了。
' t% o1 t+ i" |3 Z; s也就是说,父母说话的声音越大,孩子的注意力就越难以集中,教育的目的就更无法达成。
c p( ]6 g: J* B# t1 Q低声说话,传递给孩子的是愉悦、平静的情绪,让他感到身心放松;
& q4 h% b( b' \7 ~大声吵吵,让他感受到的是压抑、恐惧,他只会离父母越来越远。% Q* M! @% \' [; k3 S4 t' G
没有人可以靠高分贝的斥责走进另一人的内心,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学会降低音量。
, g3 C9 x2 T! E. U8 I/ j9 V$ h) L2. 言辞要温柔0 R& H1 v, Z0 E& Y* q T
尹建莉的女儿有次数学没考好,老师在家长会后特意找她说了此事。- t& Y. V# }* o. r1 {* r$ U
回到家后,她没有责骂女儿,而是温柔地说道:/ b. @* H9 D' [1 f# T/ M
“老师说你这几次数学虽然考得不是很理想,但她觉得你的数学其实是很有潜力的。”
+ P, j5 i6 r |5 A就这样,女儿受到很大鼓励,自信也被激发起来,之后越考越好。$ Z+ B9 S8 s( A( b! p* x9 p6 y
很多时候,同一句话,不同的表达方式,带给孩子也是截然不同的感觉。
/ d. T `/ c- N9 u \( _/ o6 C我个人的经验是要“硬话软说”“负面的话积极地说”。
0 m7 Z$ _- a, [0 B7 Y$ _比如把“赶紧过来吃饭!”换成“我做了你喜欢的排骨,再不来吃要凉咯!”* R9 ? y. O+ `( n& H4 [/ j6 T3 v
把“不许玩手机了!”换成“妈妈能理解你,手机确实很有意思,可是长时间玩不仅伤害眼睛,还影响学习,你是大孩子了,妈妈知道你心中有数。”
) @2 L( a6 K7 |. Q T当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和温和,其实很容易放下心扉,发自内心地接纳你、认可你。
5 W5 }( I8 l& ^) s. f: m- O6 ~3. 态度要和善/ J: C8 v5 j: b
“梅拉宾法则”中曾明确指出,人与人交往沟通中,你用什么表情和态度,对关系影响很大。
3 @3 D" M& Z4 k% ]$ T4 t4 `0 F教育孩子时,最忌讳的就是板着臭脸、摆出高高在上的态度,冷冰冰地与对方说话。% y; [. v2 G* e J/ y% L5 Y0 G
电视剧《小欢喜》中,方一凡对待父母的态度截然不同。+ a& e2 ~, |2 f
妈妈董文洁不管发生什么,总是对他用命令的语气,态度强硬,动不动指责他这不行,那不行;
3 F& |2 c7 f0 W& V( b8 U于是,他要么装作没听见,要么阳奉阴违;; O# B K( }6 D5 |
& B) e& Z5 t3 }) o ]
* i* q: T/ P C9 p& J4 \2 Z& i爸爸方圆和他说话时总是和颜悦色、面带微笑,经常认可他的优点;8 b t" u. ~: a' R1 ?& y
他总是郑重其事地听,然后把爸爸的话放在心上,悄悄改变。6 }% i" m8 n9 f; J2 D9 Q) C
父母说话的态度不同,沟通的效果也就截然不同。
$ a4 j, k& g& o6 H/ ^( K( d温柔的脸色、和善的态度,就是温暖孩子内心的火炉,让孩子愿意听你说,也愿意为之改变。8 g6 w9 k/ ]7 P; [
2 }4 @0 Y9 s( b2 N
k. G; f, r8 S9 W2 \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
& o) |- }& M5 L! [; I+ e% [" r教育孩子需要一种绵力,要顺应孩子的感觉和节奏,错误的教育方向与方式,孩子会把你撞飞。
- e7 {5 ]/ Y/ Z* D6 g( c如果你发现和孩子很难沟通,不妨想一想“梅拉宾法则”。
+ N# `$ V: z% ~# K他会告诉你,你对孩子下达的每次命令,发的每一次脾气,都会把孩子越推越远。
+ z! I/ D; E1 B+ G1 z8 \只有和颜悦色、温暖如春,才有机会融化孩子心里的冰与寒,成为那个“赢得”孩子的人。1 |- v4 W' s5 n0 }* O) W I' ~
点个赞吧,与各位父母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