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三大属性”是如期建成教育强国的科学行动指南

[复制链接]
查看7326 | 回复0 | 2024-11-18 05: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三大属性”是如期建成教育强国的科学行动指南-1.jpg

$ u3 m$ B; U2 N
8 E+ B/ y2 c( H( E7 T1 M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实现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先导任务、坚实基础、战略支撑。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建设教育强国”主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 K( C9 ?& {, _& }7 M; q
" B( E# o5 `3 A1 |2 K+ K
教育“三大属性”是如期建成教育强国的科学行动指南+ F  Y/ }3 l% S* v

% U+ c: c$ V& l# p& O4 n" m7 _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新征程为什么要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教育强国、怎样建设教育强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彰显了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西北师范大学校长、教授王占仁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教育“三大属性”贯穿教育强国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揭示了教育强国的先进本质、鲜明特色和独有优势,是一个系统整体,内涵丰富、相互联系、有机统一,是如期建成教育强国的科学行动指南。政治属性由教育的本质和功能所决定,为培养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的时代新人提供强大思政引领力。人民属性是教育的本质要求和价值追求,要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公平、公正、普惠,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战略属性由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所决定,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民族复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战略属性决定了教育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详情( T0 {/ {0 _- j% d

& K$ ~, j0 x2 r( }) t深刻认识人民是教育的出卷人、阅卷人) S, S+ p1 T- V  ~# K4 }

$ m2 ?5 A% m+ Q; Q' G9 [! }. j" d人民属性作为教育三大基本属性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课程教材研究所高校中心主任、教授潘信林在人民论坛网撰文表示,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个体的向往,更有作为整体之社会的向往。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人民群众对教育提出了更多新需求、新关切、新向往。作为民生的教育主要关注的是个体的教育状态和教育需求,而作为人民的教育则是一个更广泛的概念,指的是社会基本成员的教育权利和教育义务,强调每个人的教育公平,强调全体人民的全面发展。人民主体性的彰显,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落实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群众参与教育全过程管理的权利,汇聚群众智慧,依靠人民办好教育。深刻认识人民是教育的出卷人,坚持问题导向,把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急难愁盼作为重要抓手,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注重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为民办实事。深刻认识人民是教育的阅卷人,坚持目标导向,把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注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详情
( Z% m+ ^& W" l" w7 m% @6 n) V
) c0 |$ y; I2 p8 U6 U1 s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正确方向" p6 Z2 k9 ~, E: l. L+ J& H

+ o9 \8 a3 P7 X. z5 e) E加强党的领导是教育强国建设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根本保证。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书长罗方述在《光明日报》撰文强调,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的正确方向,才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成就。当前,教育强国建设担负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的紧迫任务,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的决策部署,将党的意志转化为教育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足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深刻理解教育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的重要战略地位,准确把握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时代要求,主动适应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迫切需求,积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详情5 f" Y2 ?: S8 D/ c

- s- ]1 T. X8 ?. u6 \工程教育承载着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使命! v5 p* d% \0 J  j& V  }$ B
% @0 t9 [& S2 f4 {" Q! U" V1 e1 J
如果说科学教育是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基础,那么工程教育则承载着培养卓越工程人才、助力提升我国工业化水平的使命。首都工程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北京工业大学副研究员张优良在《人民日报》撰文提出,我国是世界工程教育第一大国,培养造就了一批又一批高层次工程人才,为工程科技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同时也要看到,破解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产业体系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提升工程教育质量,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人才保障。工程教育必须紧密对接实际需求。应坚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加强新工科专业建设,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急需紧缺人才;同时,深入了解工程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特点,实地调研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对人才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工程领域往往涉及多种学科、复杂技术,在工程教育中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尤为重要,要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此外,工程教育强调应用,离不开实践支撑,必须大力推进产教融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贯通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有效途径,关键要创新融合模式、找准合作共赢点。详情2 E4 @) }) D" p, o7 `* P
1 a( v5 O  R! v% s. P3 I
(光明网记者 陈锐海整理)
2 G" z$ T8 {# b/ s+ H+ f( e
, V$ ]0 s- c& Y: w% J, Z6 b* |) @+ v
, g6 L3 s" P- k1 E
. [# f' |3 D( X2 C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