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信心说丨年产量破千万!新能源汽车跑出“中国速度”

[复制链接]
查看4109 | 回复0 | 2024-11-16 02: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8 y. W& x2 ?/ X0 a# T
/ M3 ^0 e  k( L, q, P- l) j
2024年11月14日,对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这一天,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创下新纪录。
9 ~1 j7 e* w; Y! B; m" J$ j* S  Z$ h! d
放眼全球,就会感受到这一数字沉甸甸的分量。
1 H4 w' {  ?% h
0 A$ J3 ^/ q! D6 x& y要知道,2023年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美国的汽车产量也就是1061万辆。今年年初,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计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约为1150万辆,目前来看有望超过1200万辆。也就是说,今天中国仅新能源汽车的年产量,就可能超过其他任何一个国家的汽车总产量,坐稳了新能源汽车第一大国的位置。
: y- X: s2 Y; o5 s) F7 q; x, b$ V$ g4 B
首次突破年产千万辆的背后,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跑出了振奋人心的“加速度”——从2009年的“十城千辆”规模推广起步,到2018年的年产过百万辆,用了近10年时间;2022年,年产销量超五百万辆,用了约4年时间;如今,年产突破千万辆,仅用了2年时间!" l- x0 O8 X) U1 A

/ n! T( ~, g5 D- L5 x+ r汽车工业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集中了现代工业技术精华,是一个国家制造实力的标志;美日欧等汽车工业强国更是苦心经营多年,积淀深厚,技术壁垒高如城墙。作为一个后发工业国,中国想要从中分一杯羹,难度可想而知。3 ?% v3 P( @# w3 f. s( U1 q

7 P* q: Z  @+ l" w曾几何时,中国年销量上千万辆的庞大汽车市场,几乎是合资品牌的天下;一些跨国巨头,把早已为他们挣得盆满钵满的淘汰生产线高价卖到中国,也能躺着赚钱。为了发展汽车工业,我国曾经希望以“市场换技术”,结果却既丢了市场,也没学到技术。
7 G4 D4 m. q0 D$ w5 ~0 ]4 z8 J0 Q: O4 r$ _- U" {
然而,在中国偏就有这么一些人不信邪,前仆后继,非要向被美日欧等汽车强国牢牢占据的“铁王座”发起一次又一次冲击。
- `4 w6 ]2 p( S2 T$ H; o" N: u0 @* V/ a# _" a
命运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汽车工业一条全新的赛道悄悄露出了端倪。有人敏锐地意识到,机会来了。若干年后,当“蔚小理”们终于站在了美国纽约华尔街、敲响开市钟的那一刻,全世界都看到一股造车新势力正崛起于东方。
+ Q4 k& G  r8 z5 a" n6 `/ f5 e1 v0 Z9 X' X$ t
与老一代汽车人的筚路蓝缕相比,以“蔚小理”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无疑是幸运的,他们赶上了这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千万量级突破的背后,离不开中国制造整体实力质的飞跃。
5 G5 F0 d* `# S. h; M3 x+ u. d
2 k* }1 K; j6 i. n( h2 ^" y多年的厚积薄发,早已成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工业门类之齐全、产业链之完善,足以令全世界任何一位企业家心动。2019年,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创造了“当年开工、当年竣工、当年投产、当年上市”的奇迹,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与行动力令世人刮目相看。同时,中国从上到下的产业政策扶持,以及各级地方政府不遗余力的招商引资,让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创业者如沐春风,闯过了一个又一个激流险滩,宁德时代、比亚迪、汇川技术等一众中国企业正在不断创新探索中展示着中国力量。
" b8 P2 u3 B( w1 R, w3 B4 W  N1 K9 B2 t: W- W) a1 C& s5 R
近年来,在进博会等国内外展会上,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展台总是会成为全场焦点。不仅观众上车参观排起长队,而且展台也迎来世界知名车企负责人好奇的目光。虽然在品牌、全球化等方面,中国车企这个“徒弟”还有很多东西要跟“洋师傅”学,但至少说明我们已经做对了什么。
. j% T8 O, }; q$ ~; V% R
* |& @5 y1 {" R* s年产千万辆,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既是关键节点,也是新的起点。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电动化迈向智能网联化的发展道路上,中国企业仍需迎难而上、主动作为,解决好“卡脖子”技术难题,把产业发展的核心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文丨己未)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8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