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世界各国留学领域再次掀起一阵风波。
2 {1 d4 G' H$ Y u: r- }: Y% ~4 I
: Q; V6 L# Y: H- 美国大选结果已定,特朗普对中国留学生在美学习研究必将有新的政策计划和实质性动作(特朗普稳了,但是留学美国的童鞋要谨慎了)。/ \3 i5 u: X$ X5 g3 S9 m; T
- 10月初,澳大利亚政府宣布计划将2025年新入学的国际学生人数限制在8 A# S, f5 G) W4 m O
- 27万人,并具体公布了各高校所能招收的留学生数量上限(【留学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公布2025年留学生人数上限为27万人)。
$ W! {% b' B3 \7 b( m: p+ R+ G - 10月24日,欧洲顶尖学府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正式公布了一项新政策,将对部分中国申请者的审核标准提高并特别针对来自中国大陆17所高校的申请者设定了申请限制2 V7 Y7 W* W1 U& u. O% h
- 近期,英国部分大学在25Fall申请季降低了申请门槛!一方面是英澳港新联合申请分流了生源,另一方面是英国政府政策导致国际学生数量减少。
( {" Y2 `! i% x! }4 x) A2 q - 其他各种突发政策接踵而至.......( D4 P4 n! M' `( A$ H
留学政策的飘忽不定、风向多变无疑给那些怀揣梦想、希望进入国外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带来了变数,因此必须在不变中应万变,随时掌握变化的信息,为自己的申请之路扫除障碍。【杭州聪学教育】本期专题为你精心整理各国政策变化,为你的留学申请保驾护航。6 f- h( X) L1 I& E) h! N7 Y
美国新政出台 2 F$ z2 l0 O) [+ J7 \& e
根据官方最新公布的数据,2023年美国留学生总数已经突破了150万,继续稳坐国际教育行业的头把交椅。在这一庞大的留学生群体中,中国留学生的数量位居第二,2023年人数超过了33万。( c4 ^! x8 y( n F
美国教育科技公司Terra Dotta发布了一项名为《International Student Survey 2024》的最新调查报告。这份报告或许能为正在考虑留学目的国的人们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c3 x' ^# k& A9 z( V6 G
/ _9 T P! x, d. }, U' J* Q, b
6 l/ y1 k4 T8 _7 A/ C/ O近日,美国公民及移民服务局(USCIS)公布了关于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即选择性实习培训)政策的最新调整,预计这些变动将于10月后全面施行。那么,OPT究竟是什么呢?简单来说,OPT是美国专为持F-1学生签证的国际学生设计的一项特殊政策。它允许这些学生在完成学业后,有一段时间可以在美国境内从事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实习或工作,从而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和职场认知。. }1 Y+ i+ H+ [$ N" L j. {
该政策的初衷是助力国际学生的职业发展,同时也为美国的企业和机构提供了引进全球优秀人才的契机。通过OPT,学生不仅有机会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还能通过实践锻炼来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竞争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此外,OPT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美国企业文化和工作模式的平台,有助于他们为日后在美国或国际舞台上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做好准备。
; I8 m% Z+ A5 U" L" t0 L% w因此,对于即将毕业或已毕业的持F-1签证的国际学生而言,OPT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选项。而此次USCIS对OPT政策的更新,无疑将对这些学生的未来规划及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读这些政策变化的具体内容。1 v7 f' l _/ ^% f
/ z( \7 s3 B9 X6 ], u4 b: C! C) g: N9 ^9 O) M
英国学生签证数量减少? " M6 R" H) T& t3 z2 ~
上周,英国内政部公布了最新的入境签证统计数据。这些数据揭示了一个引人关注的现象:今年英国学生签证的申请数量出现了显著下滑。这一变化不禁让人猜测,是否意味着前往英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也在减少呢?
: M/ R' y. [/ @9 h# a X! w针对英国学生签证数量下降的原因,专家认为,英国脱欧以及随后出台的一系列移民政策是导致欧盟和印度学生数量减少的主要因素。专家强调:“不仅欧盟学生的数量在减少,印度学生的数量也大幅下降。然而,中国学生的数量在这两年里并未减少,反而攻读硕士学位的比例还在增加。”& p5 A8 ~( e# D
英国内政部也对此现象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们指出,根据今年1月起实施的新签证政策,除了参加研究型课程或获得政府资助奖学金的学生外,其他留学生被禁止携带家人一同前往英国生活。内政部认为,这一新规是导致学生签证申请数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新规是由英国前首相苏纳克推出的。% D, k4 V0 w$ {" }+ h
尽管整体学生签证申请数量有所减少,但中国内地学生的获签数量并未发生太大变化,仅比前一年减少了434份。同时,攻读硕士学位的中国学生比例高达59%,显示出中国学生对英国高等教育的持续青睐。
, b8 C% C# c" k+ m$ m" |# o1 K8 P7 z3 v, ^, D3 g
# g' S) k9 n4 U! n, r; ^ E# H' _2 E
对于牛津、剑桥以及G5联盟中的其他三所顶尖学府——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学院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来说,情况颇为特殊。尽管印度学生的申请数量有所缩减,但这些学校的入学门槛却在持续提高,申请难度也随之加剧。这意味着中国学生若渴望踏入这些名校的大门,仍需面对激烈的竞争,不应抱有“降低录取标准”的侥幸心理。
6 t/ Y) S' x. j* f) a. @因此,在评估英国大学的申请难度时,我们应针对不同院校进行具体分析。对于如杜伦大学、格拉斯哥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等实力强劲但可能有所放宽申请门槛的学校,它们为有意留学英国的学生提供了更具吸引力的机会。然而,对于那些志在冲击牛剑G5的中国学生来说,竞争依然异常激烈,他们必须全力以赴,在GPA、语言成绩、个人背景以及申请材料等方面做好周全准备,以期脱颖而出。, Y+ w5 C5 B4 h5 H7 m& q k; h U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学生数量的减少可能会促使一些急需国际学费收入的大学放宽录取要求。例如,在2024年秋季入学申请中,已有少数排名前百的大学对录取要求进行了适度放宽,甚至出现了二次审核申请材料并重新发放录取通知的情况。& H, @7 z: n7 C% d
/ r/ R+ e- f! y, z, h6 J& ?
+ R2 n5 ^/ _, a6 d鉴于澳大利亚近期实施的一系列针对留学生的限制性政策,英国很可能迎来留学生数量的显著增长。
" k) f% V, N4 _8 H( C在此之前,众多有意留学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澳大利亚,他们认为:“澳大利亚部分学校在性价比方面确实优于英国。除了年薪考虑外,澳大利亚在综合福利方面也确实比英国更具吸引力。这一点不容忽视,甚至许多英国的本土教授、助产士、教职员工等都在考虑或已经前往澳大利亚发展。”
9 |, N+ P% F- l# ~然而,随着澳大利亚新政策的出台,严格限制了留学生的数量和工签的发放,澳大利亚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将不复存在。因此,可以预见的是,留学生将重新大规模地将目光投向英国。
6 i, O9 L) R7 y# u1 Z) O h3 }$ ~3 g ?- {: @
$ |7 x8 D* ~! F& j" }2 H瑞士高校加强对中国学生审查
5 g" H/ w! h) T( {1 n! c0 J2 H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此次的政策变动,在欧洲顶尖高等教育机构中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作为欧洲乃至全世界顶尖的理工类学府,ETH长期稳居全球大学排行榜的前十名,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等享有同等声誉的工科名校并肩而立。
# [+ g8 E) d+ X S; H2 k+ [4 N; G+ `. v8 H; k& A! k
: R6 }. L% k- |( A: N3 c
ETH此次明确宣布,将对来自17所中国高校的毕业生实施更为严格的审查程序。这些高校覆盖广泛,不仅包括了专注于国防、信息安全等领域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时也将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综合性高校纳入其中。ETH强调,审查将综合考虑院校背景、申请人国籍、所学专业以及资金来源这四个关键维度。具体而言,若评估结果显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因素存在潜在风险,相关申请将被直接拒绝。
7 g% W3 A* w' ?% ?9 ]
9 X$ Z# }* k3 T5 n& R2 r
( G+ _; r# B/ x# q8 v0 t根据政策公示的图表信息,中国与部分其他发展中国家一同被归类为“申请将会被审慎考虑”的国家范畴,其中具体涉及的院校清单涵盖了多所中国知名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
% `" u1 T. k5 F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基于这些院校在不同科技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将它们纳入了重点审查的范畴:5 S9 X+ r* I: J
8 L/ o; s% ?/ b r, @/ S1 s; f. B: W c, I
ETH Zurich实施的新安全审查政策广泛覆盖了几乎所有的学科领域,原因在于大多数技术既可以用于民用目的,同时也可能具备潜在的军事应用或被视作关键技术。
8 `0 g6 c& @( k* M5 @ j' \6 X2 d该审查政策特别着重关注(但不仅局限于)以下技术领域:
9 b' ~, z0 Q" Y- e; y1 y! M. V$ E1 W6 @. q1 t! P
& |* I" @. T1 e+ Y( D+ s自技术就绪水平(TRL)达到4级起,所有应用研究均需接受安全审查流程,而基础研究则一般不会被纳入该审查范围。
% ^, S( _0 }8 s$ ]. J$ r( E* Y& }. a8 M- U' O/ }3 e y9 I: P
$ w. i( }2 ?5 W" y' F
ETH的政策调整,表面上宣称是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但其背后的动机却并非那么单一。近年来,随着国际局势的变迁,教育和学术领域的合作逐渐变得微妙而敏感。中国留学生数量的增加,以及某些高科技领域所蕴含的潜在敏感性,促使西方知名学府对申请者的国籍、所学专业等背景信息给予了更多关注。这一趋势不仅局限于瑞士,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也纷纷对中国高校背景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程度的审查与限制措施。. J* Q, b' g y) X8 |6 k0 e
ETH的举动并非个例,未来可能有更多西方国家和高校跟进类似政策。这一系列政策变动,无疑将对中国留学生的选择产生直接影响。毕竟,对于留学生而言,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更加开放、申请流程更为友好的国家和学校,以确保留学投资的安全性和回报率。
/ U2 N! J4 {& E& w4 @2 b" O# B4 I; C: f, N5 z k* u" j* q% F
' \/ w7 U- w# ~( F9 s2 G# _& s澳洲新政严控留学生名额 $ k! `5 |) p1 ^' C# o% D+ u
在主流的留学目的地中,澳大利亚始终占据着一席之地,每年吸引着来自全球超过140个国家的大约60万名留学生,其中中国留学生占据了总数的近三分之一。
8 y( k4 B4 H7 [$ l近期,澳大利亚的高等教育机构在全球排名中的显著上升,引发了新一轮的留学热潮。针对这一趋势,澳大利亚政府近期出台了一系列新的留学政策。5 i( W3 G/ K* |
一方面,政府提高了留学的门槛,强化了资产审核流程,并严格了学生签证的发放标准,以确保申请者的经济实力和教育背景达到更高的水平。2 y" U+ X M, B/ x& z% D7 s. T
另一方面,从2025年1月1日起,政府将实施一项新的规定,限制留学生占全校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得超过40%。
7 k2 B" B- X* H, j7 B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院校开始将中国的高考成绩作为录取的参考因素之一,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留学途径,但这也使得申请竞争变得更为激烈。
" W7 w8 k6 a+ {$ c% E; H: `2 K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析澳大利亚的这些留学新规。' [+ ?; Y1 S& V V/ m; W& P! U
3 D3 t* l) S) l4 s0 d ^+ M( |( z! @3 _
- s' m( h; F3 h/ A& K( }$ I. l% N限制留学生人数 x4 B/ g$ V+ |# i; @/ ]( V3 I
自2025年起,澳大利亚将实施留学生占比限制政策,这预计将加剧热门院校及专业的申请竞争,同时,对享有盛誉的澳洲八大院校的录取率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 e. y, p* Q5 H! z提高留学门槛
+ X3 T( x7 Z7 n6 x1 g+ I在提升留学门槛方面,澳大利亚政府强化了资产审核流程,旨在确保申请者拥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覆盖留学期间的全部费用,包括学费和生活费等。申请者可能需要提交更为详尽且准确的资金证明材料,例如银行存款证明及资金来源说明,以此证明其能够在澳大利亚顺利完成学业,避免因经济问题导致学业受阻。
) g5 ]0 ^1 y! n' I2 h" f此外,学生签证的发放标准也更为严格,对申请人的教育背景、学习计划的合理性以及过往经历等进行深入审查。具体要求包括更高的学术成绩(如GPA)、语言考试成绩(如雅思、托福)以及清晰合理的学习目的陈述,旨在筛选出更符合澳大利亚教育标准和目标的学生。! [2 u5 }. T6 _6 u; W8 ^, @
调整签证政策
) H @, Y' w( B: l0 R在签证政策调整方面,自2023年7月1日起,500学生签证的申请费用大幅上涨,从710澳元增至1600澳元,涨幅高达125%,这无疑增加了留学申请者的经济压力,要求他们提前进行资金规划。+ [) N, J& X# k, s- d
同时,485毕业生签证也经历了多项调整。
0 B4 E# x/ ]% h# y! f% [: F" T其中,Graduate Work Stream更名为Post-Vocational Education Work Stream,签证有效期缩短至18个月;Post-Study Work Stream则更名为Post-Higher Education Work Stream,并取消了2年的延期政策。' P4 ~$ P# t1 H- h, X
申请该签证的年龄上限从50岁下调至35岁,但香港护照及BNO护照持有者不受此限制,仍可在50岁申请并获得5年签证。( D! n4 J" t9 d/ ^
在签证时长方面。授课型硕士和博士申请者的485毕业生签证时长均缩短了1年,不同学位持有者的PSW时长分别为本科(含honors)2年、授课型硕士2年、研究型硕士和博士3年。值得注意的是,持有GC和GD学历的学生也有资格申请新的Post-Higher Education Work Stream。
1 y+ [' I3 f7 }6 F7 f& z9 E& t另外,自7月1日起,持有特定签证类别的人员将无法在澳大利亚境内申请500学生签证,这一规定限制了部分留学生在境内转换签证继续学习的途径。# H1 z8 Z& i8 L8 L4 w) U/ H
4 l5 I% i# T j; X& W: ]
7 f# v( X: m, Y8 P据数据统计,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在2025年的招生配额将大幅减少至9,500人,与2024年的17,359人相比,减少了7,859人,缩减幅度高达45%,使其成为八大高校中受冲击最为显著的学校之一。
+ A" C9 i; X2 c8 Z为应对这一显著变化,UNSW不得不调整其申请流程。此次调整旨在确保学校的招生规模不会超过政府设定的入学限制,同时,也为已经提交申请或计划申请的学生提供一个清晰明确的指导方向。* V1 v9 J; r! U5 ?* u& r2 y* [
在初步了解这项政策时,许多人可能仅预期到招生人数的减少和申请门槛的提升,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该政策甚至可能导致完全不招收国际学生的情况出现。
' X/ X) R& ]- J: u
* y; Y+ f1 p- J; }9 A9 R* O* p. J/ ^% z3 n# l! t3 {
近日,悉尼科技大学学院宣布了一项关于招生的新决定,即暂停向部分新生发放录取通知书及研究生证书。这一举措是出于对澳洲政府最新政策的响应,迫使学院对原有的招生计划进行调整。
$ b# w9 M( Y0 o9 }/ _5 i# j/ t( x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暂停发放通知书的决定并不涵盖所有课程,学术英语课程、UTS预科课程以及位于斯里兰卡校区的相关课程均不在此列,将继续正常招生。9 ~3 [0 V/ U/ I5 B8 a
这一消息对于有意申请悉尼科技大学学院的国际学生来说无疑增加了压力。特别是在当前澳洲政府实施留学生配额限制的大背景下,申请竞争愈发激烈。因此,建议有意申请的学生务必尽早完成申请流程,以免错失宝贵的录取机会。: W. U) N, B# J9 n* }" V* c( u
/ _% t$ {+ u9 w( F
% Y! [8 e7 V# `. |3 u) t: v, ]悉尼大学近期对部分已获得无条件录取通知的国际学生采取了撤回措施,原因是该校2025年第一学期的留学生招生名额已经饱和。
: Y Y% z6 ^8 i. S# X+ r这一突如其来的变动让众多学生感到意外和困惑,他们原本以为自己已经顺利获得了悉尼大学的录取资格,然而却突然被告知被列入候补名单。这一事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澳洲留学市场的激烈竞争态势。# o: ^. y, ^* l2 S
; S F7 W; s J; i
z" Y) D& J4 ? N0 J25Fall新加坡留学利好
) n. B6 L) l, T与ETH Zurich实施的紧缩政策截然不同,新加坡的高校展现出了开放与友好的姿态。, O7 W0 J9 _% }8 g+ ?9 x! v
新加坡招生策略灵活且具有包容性。南洋理工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等顶尖学府,希望通过吸纳来自中国的杰出学生,来增强在科技、工程、商业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不仅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资源,也为新加坡高校带来了国际视野和人才活力。
. l, q; f k; N# j5 G此外,新加坡政府近年来积极推行“全球人才引进”计划,认识到国际学生,特别是亚洲学生,对于提升本国高等教育的多样性和国际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实施开放的教育政策,吸引更多中国学生来新加坡学习,不仅丰富了新加坡的人才结构,还在中国和东南亚的教育市场中产生了积极影响,进一步巩固了新加坡作为“亚洲高等教育中心”的有力竞争地位。# G- f( _' U" |" P$ O$ q5 e
/ I+ @) A0 [' c* t3 u
; V* p% O% G1 E' Z, ^/ n7 ?去年9月,网络上流传着一则关于南洋理工大学毕业典礼上“计划扩招30%硕士生”的消息,引发了广泛讨论,但该消息当时并未得到学校的官方确认。
: Z" ^& p/ O" Q2 R# D然而,根据南洋理工大学官方网站发布的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实际扩招的情况:在2022/2023学年,研究生的入学人数为9777人,而到了2023/2024学年,这一数字增长至10608人,增长率达到了8.5%。$ E M0 F1 v0 `( S
在具体学院层面,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商学院以及理学院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扩招,扩招比例介于18%至58%之间。其中,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四个专业扩招规模最大,几乎实现了翻倍的增长。
1 [# ^) `/ K& ~9 T; N( Q. \; { l# M0 a ?) B% W$ m; l
7 Q$ `) R& i7 p0 g# ` T/ y
以往,南洋理工大学大部分授课型硕士项目的语言成绩要求较为严格,托福成绩通常需达到100分及以上,雅思成绩则一般不低于6.5分。, i. I* C: o' _& G7 H& p
然而,如今这一标准已有所放宽。部分专业已经降低了语言成绩的申请门槛,比如电气与电子工程专业的托福成绩要求从100分降低到了85分,媒体与传播学专业的雅思成绩要求也从7.0分降到了6.0分,并且不再对单项分数做出限制。: f) @! k& y$ W
此外,对于那些英语水平未能达到要求的学生,他们还有机会尝试申请豁免英语成绩。
5 Z+ P5 s# w: X. ]* H p2 T! V1 u' K2 i6 |7 P
. D- [( U% x, Q( y
此次,南洋理工大学推出了涵盖商科、工程、计算机科学、公共管理、传播学、设计等多个学院的热门硕士课程,几乎全面覆盖了所有重要的学科领域。特别是金融工程、数据科学、网络安全、公共管理以及传媒等专业,不仅向学生传授了前沿的知识与技能,还显著提升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1 [2 q9 l& u" L! A
# T+ y) J' P% w& p) T/ @/ {% c J2 ^) f z% X% d! i- r( S
南洋理工大学实行分批次申请审核机制,意味着申请提交得越早,录取通知也会相应提前发布。因此,我们始终建议,对于采用滚动录取制度的南洋理工大学,学生应尽早提交申请材料。另外,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南洋理工还提供了1月和8月两个入学时间点,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计划灵活安排学习进程。) F g. U4 H# p9 }3 w6 o/ R
# V# G8 B6 k, \( n' Y# s8 y
2 d4 C. p! G, C4 C, {' w& TNUS最近公布了其硕士在读学生的最新数据,显示研究生在读人数已从2022-2023学年的11714人增长至13072人,增长率高达11.5%,这一增幅甚至超过了南洋理工大学。
% v6 I1 R6 t! n9 h此次扩招主要集中在多个热门专业领域,包括经济学、金融学、商业分析、计算机科学、电气工程以及机械工程等。 ]; K/ ^! b0 {: E0 g* o# _4 L- c
6 O1 i/ M4 m' i* ?
1 x4 [: r- v) G" \7 R+ Y/ @
过去,新国立大学在招生时主要倾向于录取来自985、211高校,或是软科排名前列的非985/211院校的学生。然而,在24Fall的招生季中,也有来自普通非985/211院校的学生成功获得了录取资格。
7 h3 R3 H5 d& i% E" {此外,NUS还放宽了语言成绩的门槛。以经济学硕士项目为例,根据官网公布的25Fall申请要求,申请者只需达到托福85分或雅思6分的语言成绩即可申请。
1 x0 ^: I6 Z' i c) _
: Q7 m o& `' S' h4 Y! Y* N. e5 z7 S' ~ b. W! x
内地生赴港就读人数同比激增
' S$ D; M- ~! o+ A9 K8 h( K3 s5 P在2023至2024学年,中国内地本科生在香港大学的就读人数持续增长,总数攀升至3180人,相较于上一学年的2887人,增加了293名新生。这一增长趋势彰显了内地学生对香港大学持续不减的浓厚兴趣与青睐。香港大学公布的数据显示,本学年该校共录取了1200名非本地本科新生(其中包括大量内地学生)及3000名香港本地本科新生,且非本地新生的录取比例已达到香港政府所规定的上限。非本地新生群体中,内地与欧美等地区学生各占半壁江山。+ Z" g3 }8 [1 x, z8 |; Z! ~% ]4 e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内地本科生在非本地学生群体中的占比高达63.4%,这一数据直观反映了内地学生对香港高等教育机构的偏爱,香港已成为众多内地学生升学的重要选择之一。
+ R: @. N A# g4 [* l% Z1 z: W3 A) V2 @另据香港政府最新政策调整,自2024至2025学年起,香港八大公立院校的非本地学生录取限额将提升至本地学生总数的40%(此前限额为20%)。这一政策变动预示着未来中国大陆学生报考香港八大公立院校的机会或将有所增加。面对这一变化,部分学生及家长或许会产生“是否迎来了更容易进入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顶尖学府的机会”的疑问。
9 [' `5 D, Y& }$ @7 T0 A7 L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乐观。据悉,香港大学在2024年共收到了超过2万份非本地学生的申请,而按照本年度的录取人数1200人计算,港大的录取率仅为6%左右。因此,尽管政策有所放宽,但想要成功冲刺香港大学等顶尖学府,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与竞争。
3 k* k6 Z" L7 W/ u" s
+ [$ c0 l& O" J5 v; H
8 u6 u9 d. {# [8 [% N2 C4 b2 {' m那么,为何近年来香港留学热潮持续升温呢?原因主要有三:首先,香港的学制相对较短;其次,与英美等国家相比,香港的学费和生活费用更为经济;再者,香港与内地的距离较近,这也为内地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便利。这些因素共同促使香港留学成为越来越多内地学生的首选。
( T' \5 l# B/ x$ I" g' m根据启德教育发布的《2023中国学生留学白皮书-研究生篇》显示,与前往英美留学相比,选择到港澳地区深造的内地学生人数增长更为显著。一位留学中介透露:“目前,香港各大高校并不缺乏生源,例如香港城市大学仅招收3000名新生,但收到的申请却高达五万余份。”
+ p2 V, y! T5 K; G# n( l7 E此外,在赴港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生群体中,还有一类人颇具代表性,他们是为了给孩子争取在香港参加高考的机会。具体做法是,内地父母在被香港高校录取后,可以申请学生签证并办理香港居民身份证。毕业后,他们可以获得为期两年的IANG签证,并凭此签证续签身份证。之后,再通过工作签证续签,满七年后即可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只有获得这一身份,他们的孩子才有资格参加华侨生联考,从而有机会考入内地大学。
; E5 [0 W" R2 X2 B) _8 {4 Q( ~因此,对于那些计划让孩子在香港参加华侨生联考的父母来说,最好在孩子9岁之前就开始考虑获取香港居民身份证。对于父母而言,让孩子在香港参加高考,无疑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升学途径和更好的学校选择机会。1 a8 V, Q) }$ U* ~2 l: o. N
展望未来五年,香港各行业预计将面临约18万的人力短缺。可以说,香港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充满机遇的热土,为无数追梦人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X6 u, x i! ?- u' a. g
7 y0 c( R0 w9 c( x& n, }
+ i2 ^5 a0 L6 [: `- T
名申利好,需注意几点! 7 a( ^2 }9 @3 u4 X
面对录取要求的变化,切勿因扩招或门槛降低而盲目申请。应细致审视变化的具体内容,是GPA、语言成绩、标准化考试分数,还是对特定背景或经验的要求有所放宽,再结合个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准备申请。
, a% u* [4 A9 P+ ~7 L关注语言政策更新。从2024年11月1日开始,所有计划在日本参加雅思纸笔考试的考生,必须具备日本国籍或是持有日本的有效长期居留签证(涵盖学生、工作等类型签证)。这意味着,未持有日本长期签证的非日本籍考生,将不再被允许在日本参加雅思纸笔考试。现今共有六个国家对雅思政策进行了调整。
* r! G4 u% E# h& Z! ^: r2 D即便录取标准有所调整,申请材料的准备仍需精益求精。个人陈述、推荐信、简历等文件需高质量完成,确保充分展现个人优势及与申请课程的匹配度。
( p6 R' o( b0 t h在申请策略上,应避免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单一选项。尽管新加坡的公立院校有所扩招,但仅有两所,竞争依然激烈。因此,采取多国多地区的申请策略是明智之举,除了新加坡,英国、中国香港等地也是值得考虑的选项。' b+ B8 n9 }* X0 R `$ O- H
参考文献
F' ?( z5 [* f) e/ r' V; r1.启德教育.2023中国学生留学白皮书-研究生篇
. L0 F7 v# d: L7 I2.Terra Dotta.International Student Survey.2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