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丹萍 蒋肖斌 沈杰群
. N3 y" ]3 x% R6 J4 Z$ D% b3 N: G
; l% M* J" Z! x7 j3 `& \$ T9 q* g+ F. a) E7 n8 v8 c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在今年7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到59项。这条始建于13世纪、形成于16世纪,历经700余年,纵贯北京老城南北的长达7.8公里的“线”,至今仍然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K/ j9 j+ P/ N- C+ ?! l
- Z% _$ n9 L% q& t: {( W申遗成功当天,窦俊杰收到几十条表达“恭喜”的短信。他从事文旅行业已有20多年,自2018年开始接触“北京中轴线”并深入探索,他已成为朋友们心中“北京中轴线”的标志人物。( t- ]: ~4 d6 |- }, j
# y- y' G& @0 R中学生杨自若既是“北京中轴线”公益形象代言人,也是“北京中轴线”申遗助力团成员。2023年8月,她受邀作为学生和志愿者代表,为前来考察申遗项目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介绍“北京中轴线”。 i4 J G5 ]% p8 L/ S: ?
! k0 d, y3 L8 d
“保护文化遗产是为谁?为生活在里面的人。”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认为,近5年来,“北京中轴线”对北京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北京中轴线’文化IP,融入并丰满了我们当代的生活。遗产保护对当地,甚至更大的范围,都有可持续发展的推动作用。”4 r4 ~' E( x p. e2 {0 }/ x5 A
! f8 H" c, a1 s, R/ W北京中轴线走进大众生活
% O6 B6 {- a+ z. Q% v
9 ]# [+ e0 z/ d“北京中轴线”对大众生活的影响,在申遗的过程中已然发生。自2012年以来,“北京中轴线”沿线15处遗产点及周边文物建筑,经历了腾退、修缮、周边环境整治、拆除非文物建筑,以及部分古建活化利用等。
$ w, x3 V$ }* v, A) {" L- D" l' n7 t/ R) B9 Q
“随着街区环境的改善,大家的心情不断发生变化。”吕舟以钟鼓楼举例,今天这里不仅成为一个游人的打卡场地,打卡的同时还要做一项重要事情:和社区的居民一起踢毽子、“舞绸子”。“原来一个非常地方化的活动,变成了一场北京文化的交流与对话,这里成为不同文化碰撞、大家相互理解的场所。”
: @+ H8 A/ d, I, a2 h3 @
6 V9 _3 j! Q J6 v除了环境改善,大众还将“北京中轴线”和日常结合,融入当下的生活方式。
, J5 N4 y6 Y! }/ ?2 K& o7 K
8 |9 ]$ ` d6 v9 t% k( D3年,30余场活动,由杨自若创建的“纵横少年团”经常组织小伙伴们一起到“北京中轴线”沿线,为游客和团内成员进行讲解,同时采访名人,向更多的青少年宣传‘北京中轴线’。“北京中轴线”沿线的大部分区域,都曾留下他们的身影。
' n1 e! H0 o' g( h& d6 D5 T* B3 q! O3 l' i: D$ {( C0 E# G" H
每次活动结束后,杨自若都会和团内的朋友共同商定下一场活动的地点,列出有代表性的点位,由大家自行认领讲解地点。有一个小朋友最初是被家长带来的,全程很沉默,只跟在队伍的后面。参加了几次活动后,他不仅对“北京中轴线”的兴趣越来越浓,还会主动领取任务,讲解也愈发流利,“这可能就是文化的魅力吧”。$ Z( Q6 r3 t* T" u
- R" K2 Q- f! i' e- |( Y“我对‘北京中轴线’的热爱‘始于颜值,忠于内涵’。”杨自若觉得“北京中轴线”犹如一位长者,教给了她很多关于中国传统礼制、古代规划思想、传统建筑、传统色彩的知识。/ s" d8 m' m7 x
9 O. E1 }, M) _% G* U
“纵横少年团”每次开展活动,杨自若的妈妈曹怡然都会一起参加。平时安排家庭活动,她们也总会选择去中轴线附近游玩。“‘北京中轴线’融入了我们的家庭生活。从前我‘追星’是看演艺明星,现在是‘追’‘北京中轴线’的‘星’。”; }/ C6 i5 f9 \; P7 i2 s( t) I
6 u2 d0 Q+ m0 U g- ~0 A
作为一个致力于向公众普及和传播“北京中轴线”文化的平台,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传承与创新大赛已举办4届。“如果说第一届聚焦‘百姓知晓’,第二届侧重‘百姓参与’,那么之后的比赛更关注‘百姓助力和传播’。”大赛负责人张大平通过参赛作品观察到,起初大众对于“北京中轴线”的概念较为模糊,作品多局限于故宫博物院和天坛。随着“北京中轴线”在群众中认知度的提升,之后参赛的选手对它的理解愈发深刻,作品更加丰富,对于沿线文化遗产点位的覆盖率越来越高。! H6 H( D1 V5 n* h0 ?# T3 x$ ]
7 I7 g2 J% |" h3 y大众参与,书写北京中轴线的新故事
# v8 {# [, n; x) B% ?3 M4 C l! N% [" |& o8 T _
2024年,北京京企中轴线保护公益基金会先后开展了“北京中轴线水文化展”“印记·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作品展”“北京中轴线线上马拉松”等系列群众性活动。9月22日,“北京中轴线桥梁展”展出,并向大众免费开放。
0 n5 g3 D8 C7 M) Q. J
- f7 n6 K5 z/ k1 z3 _* C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梅松说,世界遗产走入大众生活,做好对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保护是关键,依靠社会公益力量是有效方式;同时要做好世界遗产的“活化利用”,做好文创产品开发,打造体验场景。
" k/ d D: v* U1 ]+ {9 V( E" J8 V5 r e. L G2 s- v0 h( `
2 P5 V# `$ a) h) ]. a
* m8 \& s( o" c3 Q2024年5月,“遇鉴中国”中华文化主题展在法国巴黎国际博览会上举办,中轴线系列产品在展览中亮相。袁涛供图
: g2 F/ r$ A( u' `' i( m# o) x3 @0 f' H
袁涛是某文创品牌的创始人兼设计师,于他而言,“北京中轴线”是生活,是童年时每天回家要走的路。他始终怀揣着一种情怀,“我希望通过所学,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美好的景象”。' h \6 t I( B2 @
0 @7 o' C# U' V. G+ C4 D% a& m
袁涛从2015年开始专注于设计开发榫卯拼插类益智玩具,将中国传统榫卯理念和“北京中轴线”结合,所有作品不使用钉子、胶水等。他的第一个榫卯拼插作品是天安门,而后又创作了永定门、正阳门等多个中轴线附近点位的榫卯拼插作品。他希望把沿线的点位做全,最近正在开发钟鼓楼、社稷坛等榫卯拼插作品。+ W% H/ M$ n: d2 E4 N0 r
7 E% T; F: V$ m% D
将“北京中轴线”和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学生杨天霖也在尝试。两年前,他还在上高中,在听完一场中轴线大讲堂后,杨天霖设想:将星轨拍摄和“北京中轴线”相结合。杨天霖所在的学校有一个天文摄影小组,那年暑假,他和组内的辅导老师、同学一起,每天去“北京中轴线”的遗产点位拍摄。从永定门一路向北,一直到钟鼓楼,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创作出一组星轨照片。
, ~6 o* i7 |! \0 F& V$ ^* a9 _% }' y$ H0 v1 Y& T
2023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专家来北京考察申遗工作。杨天霖作为讲解员,在正阳门城楼上,用英文为专家讲解展览,阐述“北京中轴线”的故事。展出的其中一组作品,就是杨天霖和小伙伴们创作的星轨照片。6 N$ s; [* V( k7 u4 \& B4 `
# D! w3 m) s$ Y. L. `让游客了解世遗,让北京人重新认识北京* @1 B$ q( N+ ?) R9 K! U/ M
. Y9 F4 _( \) ?“‘北京中轴线’只是一个开始,它给了我们无限的可能。”吕舟说,这种可能性随着我们对文化关注程度的加深,随着全社会参与热情的高涨,会不断地爆发。
$ U" O* H5 d8 Z6 g5 H, R" q+ f1 `6 }, d: W% i7 K/ G l
在张大平看来,世界文化遗产的核心在于保护,“我们要在传统和现代的生活方式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z& y4 [) i# c
. P7 [; A% R( f* `- E窦俊杰说,和天坛、颐和园等闭环式景区不同,“北京中轴线”是一个开放式的,多景区集成于一体的空间,这为大众参观提出了挑战。他和团队设计沿“北京中轴线”骑行和城市徒步的线路,覆盖胡同文化、会馆文化、戏曲文化、老字号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
0 p, M+ m) y* s, C8 P* G0 C! r' h% i; Z3 e
; }9 d7 o) a& o
. @8 s3 [# Q" p; e$ x6 l9 R* P! a
2023年10月22日,在“京剧文化之旅-骑行之美”活动中,游客走进正乙祠戏楼体验戏曲。窦俊杰供图! p% d7 c$ h$ e, q( K) Q
: T: n5 X/ N' R. t3 E5 [
在接受记者采访前,窦俊杰刚刚接待完6名来自荷兰的游客,他们十分喜爱“北京中轴线”骑行。游览也让很多本地居民收获颇丰:有一名男士回忆,小时候爸爸爷爷听戏,他总觉得“咿咿呀呀”不好听,跟团来到吉祥戏院观看京剧,才发现戏曲的魅力;今年5月参与活动的一名女士随团骑行至故宫东华门时说,小时候父亲经常带她到钟鼓楼,“原来这条路是这么走的”,这勾起了她年少时的回忆。
, I6 e/ _, |8 E) p$ t3 r( H
* r' C% q* a6 E( i" o6 r“不熟悉的北京城才是常态。”窦俊杰说,很多人觉得在北京生活了很多年,哪里都知道,实际上听了讲解后,会解锁很多未知,“这种体验能让北京人重新认识北京,让外地游客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古都文化”。7 A% W, ], |4 A: d% ~
: P6 K% s5 ^# ~4 y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