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女人,堪称世界上最能生的女人。1917年,沙皇政权被推翻,布尔什维克上台,建立了苏维埃俄国。那一年的俄罗斯总人口才1.42亿。谁能想到,在此后的30年里,这个饱经战乱的国家,会遭遇三次惨绝人寰的人口浩劫,每一次都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每一次都让人触目惊心、痛彻心扉。 : ]2 |& h( [1 U5 x
1 E$ @/ m+ t8 S3 T; l' z) o, a
) }# a$ l, l3 ] z6 O% {) C
第一次浩劫,发生在从一战到1920年代初的内战期间。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战争的阴云笼罩着这片广袤的土地。与此同时,饥荒和瘟疫也尾随而至,如同天启四骑士,在俄罗斯肆虐。根据苏联人口学家的估算,仅仅7年时间,就有1400万人丧失自己的生命。刚刚从废墟中站起来,第二次劫难又接踵而至。1932-1933年,斯大林为了推行农业集体化,强行没收粮食,导致乌克兰发生大饥荒,750万人被活活饿死,尸体堆积如山,惨不忍睹。悲剧还没完,紧接着又是臭名昭著的大清洗,1937-1938年的两年间,68万人被处决,血流成河,哀鸿遍野。
1 z! p7 p5 M+ v4 T% r2 H' w2 b/ H4 |& c
. H/ \9 ~8 g: G6 ^3 _- Y然而,最惨烈、最悲壮的还是1941-1945年的卫国战争。当德国法西斯的铁蹄践踏苏联国土时,当纳粹的炮火袭击每一寸土地时,苏联人民奋起反抗,誓死捍卫家园。整整四年,他们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付出了2600万人的惨重代价,才赶跑了侵略者,才迎来了胜利的曙光。短短30年间,苏联非正常死亡人口达6500万,这在1.44亿总人口的基础上,几乎是腰斩!更致命的是,牺牲的绝大多数是青壮年男性,是国家的顶梁柱。到1945年,苏联的男女比例失衡到了一个骇人听闻的地步:女性占56.8%,男性只有43.2%,足足相差13个百分点!保守估计,适婚女性比男性多出了1000万。
1 g* N1 T: _# H" G5 a; A" x) Y( F4 j3 F( ]3 c I
2 p8 Y9 s) |% z w4 a! A9 d
战争的创伤还没平复,硝烟还未散尽,苏联又面临新的危机:穆斯林人口井喷。1945-1955年,中亚各少数民族的年出生率高达惊人的35-40%!这意味着什么?再这么下去,不出70年,俄罗斯就要沦为少数民族的天下了。俄罗斯民族面临着被同化、被边缘化的危险。家庭破碎,社会混乱,人心涣散。 6 ^$ l3 ^$ a4 Z- {+ g
面对问题增多,危机四伏,苏共决策层焦头烂额,绞尽脑汁。还是奋起反击,力挽狂澜?注意,这可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限制生育,而恰恰相反,是大力鼓励生育!鼓励俄罗斯女性多生孩子,尤其要和少数民族通婚,一方面可以解决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另一方面可以同化少数民族,把他们"俄罗斯化"。说白了,就是用俄罗斯女人的卵子,去征服整个苏联!用最温和、最隐蔽的方式,实现"黄俄化"。
, `/ `* r6 G9 @2 n) s( [9 l; n6 M: U& S: C
+ J0 C" N: Y h; g/ \0 M" j" _
这个计划从来没有明文规定,但是全苏联上下都心照不宣。从斯大林时代起,生育就开始计划化、指标化了。缺人,就是缺生产力。人,就是一座会生孩子的矿山,一个随时可以开采的资源。只有把人彻底物化,才能最理性、最高效、最科学地配置生育资源。 4 R( F8 j4 L0 h \4 @$ d: Y8 z
) Q$ P: i. F- I/ F* r& s* P+ A( }6 p; n- c# ^& Z B& D6 b# ~
斯大林的计划生育可谓天衣无缝,分三步走: 6 {$ @4 b U$ c: D N- o, i2 ~: A: o
第一步,是思想发动,全面鼓励生育。1944年,苏联政府颁布了一系列鼓励生育的政策法规,生5个孩子的母亲可获得"英雄母亲"称号,生10个的授予列宁勋章,生7-9个的授予"母亲荣誉徽章"。一时间,多子多福成了苏联社会的主旋律。与此同时,对不育不孕实行惩罚,苏联从1944年开始征收"单身税",没结婚的男人要多交6%的税,没结婚的女人要多交12%。结婚生子,成了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义务。
# e0 v$ f o# s! z
* u1 y- |5 B2 y+ _2 v3 u& ]0 w ~4 P
第二步,是完善配套,提供全方位的生育保障。从1944年起,苏联开始发放带薪产假,从产前56天到产后56天,长达112天,工资照发不打折。生完孩子,还有各种补贴、奖励。1947年,苏联取消了堕胎,禁止避孕,将人工流产定为犯罪。同时大幅增加托儿所数量,方便妈妈们生完孩子后重返工作岗位。国家包揽了从生产到托育的全过程。 6 F6 w5 f, C5 E1 s; ^6 p( z% H. H
" K) U. L' p# t2 u
6 Y+ z6 B3 U2 E# B/ K$ G5 W y
第三步,是民族融合,鼓励俄罗斯女性下嫁少数民族,实现"黄俄化"。一方面用俄罗斯女性的高学历、高素质去改造少数民族,另一方面利用少数民族的高生育率来提升俄罗斯人口。这是一个双赢的策略,既消除了民族隔阂,又壮大了俄罗斯人自己。种族歧视,在婚姻的面纱下,悄悄进行。 l- Y+ C P( H- S) b
这场声势浩大的人口工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1959年,苏联人口比1939年猛增了2800万,达到2.09亿。其中俄罗斯人就占了1.15亿,稳居第一。到1989年,苏联人口飙升到2.86亿,俄罗斯人更是达到1.47亿。俄罗斯不但避免了沦为少数民族的附庸,还成功地同化了不少少数民族。苏联成了一个"大熔炉",少数民族在这个熔炉里,逐渐失去了自己的特质。
8 K0 Y2 U, d3 t& k' I W: U- y" b& J5 {3 ^; `- R& k
) O- C# B' z- u% o0 A这场人口革命的功臣,是谁?不是斯大林,不是红军将领,而是千千万万普普通通的俄罗斯女性。是她们不顾个人得失,用自己的子宫和卵子,捍卫了民族的尊严,成就了苏联的辉煌。她们是无名英雄,是伟大的母亲,是捐躯赴难的苏维埃战士!她们是苏联的功臣,是俄罗斯的脊梁!
, F, @0 y% ~- @. o4 V9 q: m是什么样的时代,把最柔弱的女性推上了最残酷的战场?是什么样的制度,让女性心甘情愿地奉献青春和生命?
+ e, _6 ~3 `4 d% a: G- o* w8 X% G! S$ I& w* Y Y" J( T. o
) w/ C/ |3 R. ~; L/ F7 e
答案只有一个:父权制。正是父权制,让女性沦为了工具,让女性甘愿为所谓的国家利益牺牲自我。正是父权制,一手策划了这场堪称种族清洗的民族融合运动。在这个制度下,女性没有自主权,没有尊严,她们的价值,只在于生育,只在于奉献。 , R% E/ |8 X8 q) J. @, i* c
俄罗斯女性的故事警示我们,在一个不平等的制度下,女性永远是被剥削的对象,永远是被牺牲的牺牲品。她们的命运,她们的幸福,从来都不被重视。只有女性觉醒,只有女性团结,只有女性争取自己的权利,才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宰。 # G3 m( Y& F4 y$ p% b
9 |# I' j5 ]; G* J0 {
9 h6 ~. m% J9 C; z! l( h
俄罗斯女性用卵子打败了纳粹,用子宫统一了民族,但她们最终能否从父权制的枷锁中完全解放出来,还有待继续奋斗。因为,女性不是附属品,不是工具,而是独立的人,是自由的人。
' q- t4 Y8 R+ g( F' p$ r1 ^ v2 c让我们向这些伟大的女性致敬,向她们无私的奉献致敬,更要向她们的觉醒和反抗致敬!没有女性的解放,就没有人类的解放。俄罗斯女性的复兴,终将带来整个人类的觉醒!
) ^7 m; M6 R6 h$ o#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23704969863266855/?channel=&source=search_t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