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男尊女卑、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谁又能想到,一个区区太监竟然要伺候妃子洗澡,而妃子竟对他这个太监坦诚相见、浑然不避,这简直就是对太监尊严的极大讽刺和侮辱。这位名叫孙耀庭的太监,就曾经饱受这种屈辱的折磨。那么,他的人生经历究竟如何?皇宫 生活中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孙耀庭又是如何从一个贫苦的农家子弟成为"最后一个太监"的?
0 ^, G/ `( u% A: }0 K- E- ~3 G/ b! C; z2 y' y
2 O7 e7 g( b8 {' f( q+ d& K" k% J8 e8 c
孙耀庭出生于1902年的天津市静海区一个贫寒农家,家中还要供养四个孩子,父亲不得不在田间地头之余,到当地一家私塾当下人赚点外快贴补家用。托父亲的福,孙耀庭也跟着读了四五年书,但好景不长,一场闹得全村人心惶惶的饥荒,令私塾先生逃难去了,孙耀庭失学,父亲也失了业。饥寒交迫的日子里,一家人只能年年月月熬着冷粥度日,母亲更是省吃俭用,宁可自己饿着,也要把仅有的一点食物留给孩子们果腹。谁能想到,就在这个家徒四壁的小村子里,一个叫张兰荣的乡亲,有朝一日竟衣锦还乡了。
4 v. {6 L9 H( @& O e' g1 H/ U: N" H( e2 ]7 u
! z9 l8 t( [' s原来这位张兰荣和孙耀庭家一样,也是个贫苦农民,可他净了身进了皇宫当太监,凭着一副伶俐话儿和讨人喜欢的本事,竟然混到慈禧太后跟前,成了她的贴身太监。从此张兰荣不仅自己飞黄腾达,还把全家老小都捎带着过上了锦衣玉食的好日子。张兰荣的发达,成了孙耀庭眼中的亮光。村里人私下议论纷纷,都说当太监是个捷径,一步登天的好法子。孙耀庭听在耳里,记在心上,盘算着自己也要走这条路。
. a2 H6 F2 n. }' J3 E6 }: {) X1 |( |
, t3 G# g; i" G) Z v, T, F- L5 D8 ~3 y
对于一个终日饥肠辘辘的孩子来说,能吃饱穿暖无疑是最大的诱惑。再说,就算净了身,只要能跟皇帝沾上边,日后也能飞黄腾达,光宗耀祖。于是,尚不谙世事的孙耀庭,就这样做通了投身宦海的打算。父母本不忍心让孩子去吃这份苦,可一想到家里其他几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只能忍痛同意了。就这样,年仅6岁的孙耀庭,就在家里完成了割礼。割礼的过程痛不欲生,孙耀庭咬牙强忍,心里默念着美好的宫廷生活,才熬过那段煎熬。可造化弄人,他刚准备进宫,就听说皇帝退位了。 $ S* M1 _2 D3 f6 { _
! O1 T) J% x6 ]" [6 K/ W* W6 ]. l. c; _; ^$ J9 f; ~; R
有皇帝的地方才有太监,皇帝一走,连带着成群的太监都失业了。孙耀庭的宫廷梦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一腔热血无处释放。但他不甘心就此沉沦,凭着当时结识的人脉,先是去了醇亲王府做事,后来又转投载涛贝勒府。虽然不是皇宫,但毕竟也是皇族宗亲,孙耀庭暗下决心好好干,等待时机。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勤勉肯干,头脑灵活,很快在贝勒府站稳了脚跟,结识的人脉也越来越广。
9 l; v7 x' B2 _8 R6 l$ u+ s机会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一天,孙耀庭无意中听到,皇室成员虽被逐出宫,但朝廷仍允许他们留在宫内居住,且可以自行招募太监伺候。孙耀庭眼前一亮,多年的梦想终于有了着落。他立刻托人引荐,终于如愿踏进了皇宫大门。年仅16岁的孙耀庭,凭借着勤快肯干,很快获得端康太妃的青睐,成为了她的贴身太监。一个贫家子弟,就这样阴差阳错地开启了皇宫生涯。 $ b0 p' N8 D J! J% f$ Q: k
1 B2 N, K/ r- N, H& y* i1 C
' t+ Q9 m* J* x* v( B! l起初,孙耀庭对宫廷生活充满好奇,他从没见过这样金碧辉煌的宫殿,没穿过这样华贵的衣裳,没尝过这样山珍海味般的饭菜。一切都令他目不暇接、应接不暇。然而,很快他就发现,皇宫看似富丽堂皇,实则危机四伏。太监们表面唯唯诺诺,内心却尔虞我诈。皇子公主们表面尊贵无比,背地里却勾心斗角。没有皇权加身的皇室成员,日子过得也不是那么滋润。而身为太监,则是整个宫廷食物链的最底层,受人欺凌,如同草芥。 # F- i7 F! P$ ?9 L
让孙耀庭感到屈辱的事情还在后头。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迎娶了接受过西式 教育的皇后婉容。婉容出身显赫,从小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哪里受得了宫廷里的古板和约束。为帮助婉容尽快适应宫廷生活,端康太妃特意派孙耀庭前去服侍,并叮嘱孙耀庭要细心照料,耐心教导。 % w1 \% @: I+ l7 _. T: b
/ J# I6 F$ W9 X! J: z
; P2 t; ]- {1 I: J; T婉容
* N& r- s( t; X. d岂料,年轻的婉容根本不把宫廷礼教放在眼里。她我行我素,言行大胆,常常让孙耀庭手足无措。有一回,婉容让孙耀庭服侍她梳洗沐浴,孙耀庭战战兢兢地跟过去,却不想婉容竟然当着他的面宽衣解带,肌肤如雪,身段妖娆,举止豪放,浑然天成。孙耀庭又惊又羞,慌忙告退,婉容却哈哈大笑,用半开玩笑半调侃的口吻说:"明明都不是男人,还害什么羞?" 5 F. J6 [/ g7 V; S
6 n$ S% s) K8 }0 X5 L3 ?
& i5 `1 Q& K" o4 _7 h虽然只是一句戏言,却无疑是埋藏在孙耀庭心底的一根刺。堂堂七尺男儿,就因为身体残缺,就要受到如此羞辱,他的自尊何在?可是,这个残酷的现实容不得他多想,他只能强忍屈辱,不敢发作,而婉容似乎很享受他窘迫的样子,从此更加肆无忌惮,孙耀庭则每每郁结难平,却无可奈何。 3 `% M, R1 i: m: o2 H+ s; {8 f
1924年,一场政变爆发,溥仪夫妇被逐出宫。孙耀庭也随之颠沛流离,寄人篱下。一路舟车劳顿,孙耀庭的身体每况愈下。路途中他染上了肺病,高烧不退,溥仪怕他传染别人,便打发他回了老家。本以为可以回去安享天伦,孙耀庭却发现,家乡的一切都变了样。
# B" X, X V! p: R3 C: E9 _5 s6 _: z% C/ R+ Z+ J% x
4 { ~+ ?7 m0 S# ?: K
曾经的童年伙伴们都已长大成人,各自成家立业,只有自己还是当年那个干瘪瘦小的模样。阔别多年的亲人虽然热情地接纳了他,内心却隐隐有了隔阂。村民们更是指指点点,在背后嚼着他的舌根,说他是个没用的阉人。习惯了皇宫生活的孙耀庭,再也无法适应家乡的平淡,加之长期身心受创,他变得愈发沉默寡言,自卑敏感。痛苦中,他选择再次离开。 $ [$ G( f( J! N7 o3 U" V8 j
一个偶然的机会,孙耀庭得知朝廷为抚恤无处容身的宫廷旧人,特意在北京西城的兴隆寺开辟了一个院落,供太监们栖身。孙耀庭连夜收拾细软,踏上了去京城的路。临行前,他望着家人不舍的眼神,心中百感交集,终是泪流满面。从此,故乡只能是梦中的情景了。
" O3 O; a: x) D% w% Q: H, U- F2 Y3 p* j g3 F, Q
; H5 X4 t5 ^2 v% ]2 ~, \7 e
兴隆寺的太监院,聚集了大约40多个境遇相似的老太监。他们都曾侍奉过皇室贵胄,却在共和革命后沦为弃儿,颠沛流离。院落破败简陋,房舍漏风透雨,炊烟缭绕下,太监们相依为命,惺惺相惜,用苦中作乐的态度对待残生。孙耀庭渐渐在这里找到了一丝宁静和慰藉。
, i& ?, @! A& J" @4 Z1 [6 @5 I, b岁月如梭,时光荏苒。转眼新中国成立了,百废待兴,新政府饱含爱民之心,将兴隆寺太监院列为救济对象,每月拨款赈济。在政府的帮助下,孙耀庭也找到了一份可以糊口的工作。渐渐地,那些和他一起吃苦的老太监们凋零殆尽,整个太监院只剩下他一个人,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孙耀庭已是"最后一个太监"了。这个称号,成了孙耀庭的专属标签。
" W8 R0 K" q. r$ a/ @! F
x2 y+ d- {+ ]7 G+ x7 o5 E
' Z E: S6 v [6 G* e& F每每回首往事,孙耀庭都感慨万千。年少懵懂,他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走上了伺候人的不归路。宫廷生涯看似风光,实则暗藏汹涌,屈辱如影随形,伤痛刻骨铭心。直到新中国的曙光照进现实,孙耀庭才第一次感受到作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普通公民应有的尊严,他由衷地说:"要不是共产党,我早就没命了!"
6 R% {, A9 T/ G4 D* b# K, @透过孙耀庭跌宕起伏的一生,我们更加领悟到,旧社会的苦难有多深重,新中国的来之不易。孙耀庭的不幸,早在他生于那个不讲人权的封建王朝时,就已经注定;而他的幸运,则是勘破时代迷雾,赶上新中国的曙光,得以在暮年享受到作为一个完整公民的尊严。这个曾经无比压抑、备受欺凌的灵魂,经过岁月的洗礼,虽已凋零,却终于绽放出 历史的花朵。 , j8 b6 l2 H) ~6 |9 Q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62063637168669238/?channel=&source=search_t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