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慌,除了打和骂,还有好多真正值得一用的教育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6627 | 回复1 | 2024-8-7 01: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秦志- s4 `+ h% u4 O7 L6 u4 t9 s
3 x1 w# x4 U: a  g, R" y& ?
家庭教育中的暴力也许能暂时停止孩子的行为,却无法担负教育的责任,反而会伤害亲子关系、孩子的自尊心、自主感,传递出允许欺凌弱小的错误信息。1 d* a" [& b. ?

% T' y. t* B% L2 p& y
别慌,除了打和骂,还有好多真正值得一用的教育方法-1.jpg

* X  u( S% B+ G0 P1 K4 H5 @8 H$ w# ~+ y! M: K. ?: X* e
最近一项禁止家庭教育中出现任何形式暴力的草案引发了网友热议,大家很担心,如果没有了具有震慑力量的打与骂,就难以管好孩子。& T! b1 D3 a/ y* a8 c8 ^, l
% H0 y+ r$ r# L: R$ N
事实上,的确像打、骂、羞辱、威胁、惩罚可以迅速地影响孩子,但是,这些方法常常只能在一小段时间里发生作用。而且,这些方法对宠物训练来说也许有用,但是对于培养一个本应该拥有自控力、自主性、内驱力的人来说,却是一种伤害。
; E$ [$ K" c6 W. M$ ~) j6 R8 L% a$ d/ A/ @* O* f
布雷泽尔顿教授是世界儿科学和儿童发展心理学领域公认的重量级学者,他曾经担任过美国儿童发展研究会会长,他制定的贝里量表——新生儿行为评估量表(NBAS)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他在《布教授有办法——给孩子立规矩》一书中,提供了各种可以育儿方法,让我们不必困扰在家庭育儿暴力中。
& Z5 h6 K% ]$ T* W  Q4 p8 l" X: b+ n" D5 X, E
别慌,除了打和骂,还有好多真正值得一用的教育方法-2.jpg
' H+ v& r/ W$ b! ]2 Y4 J0 N
5 L2 W- T$ p! a; g. a; l% d' u
当然,布教授提醒各位父母,“锦囊妙计”和“速成法”会阻隔亲子沟通,最重要的是把孩子充满挑战的行为看作重要的沟通信息,去了解它们,而不是快速地打压、抹去。! y9 A" x2 [8 O' f) i) G9 Z2 A, R0 S

3 O  n& p' o( y8 o. ]; r: I值得一试的育儿方法2 w5 ^* |7 l( G9 k( b

- L& C; z# i2 i' O- O7 U, G9 H1.提醒8 T* r) X& J! ~
5 i6 t7 {) O7 l% t% i5 H
提醒可以帮助孩子设定界限,提前预知接下来发生的事情。“15分钟后,我们必须要收拾东西回家,你可能不喜欢这样,很抱歉让你离开朋友们,不过明天你们还会在这里见面。”过10分钟再提醒一下,到点时坚定地告知:“现在时间到了,我会帮助你把自己收拾好的。”8 y$ A5 }3 e3 n/ x

6 p, G; C) @, S: F7 z这种做法可以帮助孩子应对变化,看家长示范如何规划要做的事情。当然,你可能在提醒后不断推延,这种方法就会失效。另外,如果孩子沉浸其中,这种提醒也有可能失效。7 a& w& |. ]# e. Z! Q

# d9 G% X( |5 D  Y/ b2.沉默
( ]$ |; Z' r' }! w' I; m+ w* n8 |# ?$ p  ]- R$ E
沉默是一种有力量的管教形式。通常孩子习惯了被不断地唠叨和告知,这种预期被沉默取代时,孩子会意识到是不是自己的行为过火了?他们会渴望和父母再次交流。如果有必要,你可以在沉默之后给孩子一点说明:“你知道我不能接受这样子,对吗?”
1 B! ?& ~8 [' z3 L/ H! ~+ {1 g' \6 b( f, e# o
当然,频繁地使用沉默,而且事后也不去跟孩子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就不太好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或者是不是自己犯的错误太糟糕,无法弥补。
: h) b# z0 b; F) z/ l5 T# w7 O7 e3 v# ~) Y( q. a( I; G5 V3 G
3.隔离冷静+ M- ?0 b" G: W& d6 I6 h

! v6 o$ ], Z& c, U有时候孩子会因为太兴奋或太疲劳,停不下来而干一些恼人的事情。这时候,隔离冷静就很有用处。你可以让孩子回自己房间或者待在角落一会儿,以此打断失控行为的节律。
/ m2 a- `4 E5 s2 a7 ]1 ]) k" R8 b
0 I$ T3 `$ A( C9 P% `" c( R9 _隔离冷静的出发点是让孩子平静下来,你此时的态度不要让孩子觉得自己被抛弃或者被羞辱。当孩子平静下来后,你们可以更好地对话。$ R" ]& f1 _2 z5 i* Y/ S

5 \' [: A/ ]# H6 x4.用正确的方式把事情重做一遍  a1 ]6 q9 [7 i/ s1 D
$ W  ^+ F1 h1 S
这种方法可以让孩子重拾自控感,有信心觉得自己能更好地做一件事情。它聚焦“好”而不是“糟”,鼓励孩子去弥补和请求原谅。
$ |9 h0 ^$ \7 G6 ^; _* e+ L' Y& Q8 G
其实很多大人也需要第二次机会才能够把事情作对。还有一点是,有些事情对孩子太难了,你可能要把大任务分解成更小的任务,让孩子去尝试怎么成功地做好一件事情。6 w* ~; |+ Z0 w
- {' c* q! R: H
5.弥补) k, C: @+ G9 b0 t
4 ~8 b" V: W. a: x1 c+ T2 ~1 ~
弥补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道歉、补偿、用正确的方式重新做一遍等等。孩子有机会去修复自己造成的破坏和伤害时,就更能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别人的影响,以及修复需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比如,孩子偷了东西,你需要让他们物归原主,去道歉,用自己的劳动挣来的零花钱去赔偿,如果有必要,你也可以陪着他们一起去做。: s( \/ G; F# O8 O9 b0 M1 R

* n/ Q5 I5 ?  G0 y8 N& x5 j6.原谅, w; `, T3 o1 ?, w: A2 t

5 p; H' F5 ^/ o" L8 s& z! ^孩子需要知道自己是会被原谅的,以及感受到被原谅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许多铁了心做坏事的孩子往往是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很坏,没有人会原谅他们,所以他们表现得更加不在乎。0 A9 w9 O! m0 g* V. a; R& e( V
1 o) p7 m1 n/ Y/ O! s3 G3 a
我们要提醒孩子,他们是可以被原谅的,他们也需要学会如何原谅自己。这会给孩子带来希望,激励孩子去改善行为。但是,父母不能利用原谅胁迫、控制孩子,这跟育儿的长期目标是背道而驰的。
' B: X/ S6 Y4 B7 c! Y4 j7 X6 h- |2 ?  h$ \
7.规划
: \/ s5 y8 A  m7 i" l% t# |" ~: f% c/ t3 F) n$ R7 D# R% G% m
很多不良行为的发生是可以预测的,所以我们可以事先谈论,共同商量出新的解决办法。比如孩子在长途车上很烦躁,那么我们出发之前就可以商量出解决方案:“坐这么久的车你肯定觉得很无聊,我们能提供些什么让你觉得有事可做?”
. A4 w" Z2 F3 S' O6 @# I3 \% m) M) n8 ?, `6 M3 g
当然,我们也不要对规划抱太高的期望,因为所有的计划都赶不上变化。  T& p% S. G3 g( c- C  |

9 Z8 _$ J- [: p, M" Q; H8.幽默$ L" ^. r; n, J, A% Y; k! L

) I- ~$ K, E( `$ G% D* {8 x幽默用得好,可以停止孩子的行动,而且帮助他们掌控情绪。父母越是能幽默地看待一件事情,就越能保持平静,把困境变游戏。比如,孩子闹着不走路,非要大人抱着走不可,我们可以扮演抢着要抱他们的人:“我要抱!”、“不行,给我抱!”,几个回合下来,孩子会把它当作游戏,自己下来跑,以避免被父母抓住。
6 `" G  i6 |+ J; A! P7 P% V1 ~. j: f2 `
记住,我们这么做时,不要让孩子误解自己是笑柄,是被羞辱的对象。6 R6 x$ K$ u, @/ N( _* Q( ~

, k9 B+ O& N" U1 `1 \' q布教授提醒父母们,虽然打孩子、羞辱孩子可能会暂时停止不良行为,但是却不会起到教育作用,它让父母失去权威性,传递给孩子错误的信息——可以武力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而且这些不同形式的暴力教育还会伤害亲子关系、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激起内心强烈的愤怒。: x5 x% o  W# C! d5 }8 t' n7 e8 o
  @+ o- G) y0 Z) e
责任编辑:尹琳   w& `* {- ~+ I) z
; H5 T* I' ]8 O. d* `& O% v
校对:张艳
123459113 | 2024-8-7 08: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理讲尽,好言好语,没用。你给我真正的可实行的办法行不行。道理他自己都能背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5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