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是清朝最心狠手辣和冷酷无情的一位帝王,在他继位后,不仅对自己的兄弟严酷打压、赶尽杀绝,甚至就连一母同胞的兄弟都不放过。" S- X# }' t' H+ _: I, x7 C
那么偏偏就有这么一位皇子,虽然雍正恨透其生母,但却选择放过了他,而且还对他褒奖重用,最后他还得了善终。! m3 i- o# d9 @4 Z$ e! b
他究竟是谁?今天就给大家讲讲这位皇子和雍正帝之间的恩恩怨怨!- ?2 \+ }5 Y) x) J
宠妃的儿子太后养;
- D; ~ P6 h* Z
- T+ N& ~: u8 g2 k
7 c2 K' R, @% i) d; ^+ W$ }胤祺
, I6 F, u8 F$ @) s% @
) \* z2 h. r( ^胤祺是康熙帝第五子,母亲是颇受康熙帝宠爱的宜妃郭络罗氏,他也雍正帝同父异母的弟弟。$ w% I2 D; r* q3 A) T& W* T
雍正帝胤禛(yìnzhēn)即位后,因避讳“胤”字名讳,除自己之外,其他皇兄皇弟都而改为“允”字,因此胤祺又叫“允祺”。6 q7 A, }- `0 a) {2 K2 N
胤祺出生于1679年,当时他的生母郭络罗氏还只是个嫔,而且在皇宫中的位份并不是很高,所以就没有亲自抚养皇子的权利。
# E0 G+ G0 K, E' ~/ Z于是康熙帝就将胤祺送到慈宁宫,交给了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孝惠章太后抚养。
# z( K* h2 I) M( R据《清史稿》记载:由于孝惠章太后是蒙古人,没读过汉书,对汉文化不太熟悉,只通晓蒙古文化和满文化,也拒绝让胤祺学习汉文。$ q7 C7 x8 o6 {( L* u4 {
所以胤祺在9岁之前,都没有读过汉书,对汉文化更是知之甚少,比其他兄弟差了不少。 B5 Z7 s" w/ @1 `- }4 N: }3 e* ^4 N
胤祺从小就为人良善,心气平和,对皇室其他的兄弟姐妹很友爱,这一点也让康熙帝对他甚是喜爱。
9 W) \8 G# {) ]2 f0 V, c而且胤祺在康熙帝的诸皇子中最平易近人,就连对待宫女和太监,都毫无架子。
7 B+ u; x' w( b* }# K: X. ?, S4 M c+ D2 u公元1696年,康熙帝御驾亲征,第二次征讨蒙古噶尔丹,16岁的胤祺率领正黄旗营队随军出征,因军功被晋封为“多罗贝勒”,之后又晋封“和硕亲王”。) S% v1 P0 [: e$ j5 j3 G
胤祺晚年生活也是很幸福的,不但地位尊贵,而且雍正帝还同意其母亲宜妃可以到他亲王府里颐养天年,尽享天伦之乐。
$ h7 K: c4 ]+ y8 P5 A1 w: ~8 X. _公元1732年,胤祺病逝,时年54岁,雍正帝十分痛惜,对他更是恩宠有加。8 a$ b/ S' M9 F8 J* M3 _: h
第一、雍正帝为胤祺立碑,而且还亲自撰写碑文,在碑文中夸赞其“秉性平和,持躬谨慎,颇具乐善好施之风”。2 b2 I: i% ^; A' a+ L ^
要说皇帝给臣子立碑,这可不是谁都能享有的恩遇,从中也不难看出雍正帝对胤祺的认可。 ]7 b8 U" i- p# W1 k( `$ c1 ]
第二、雍正帝下旨以亲王之礼厚葬胤祺,并赐谥号“温”,含义就是温和宽厚的意思。/ A. G& s* `7 e# U0 v3 b
第三、雍正帝下旨恩准胤祺的次子弘晊,直接承袭“亲王”爵位,一直到弘晊病逝,胤祺孙子才承袭“郡王”的爵位。6 a. o! d# l2 E, F3 \6 I
按清朝祖制:除特封“铁帽子王”之外,其他宗室袭爵都要降一级,第一代是“亲王”、第二代是“郡王”、第三代就是“贝勒”。
- a) ^' h# ]$ {/ V而胤祺病逝后,他的次子弘晊承袭爵位时,应当降级为“郡王”,但雍正帝并没给他降级。5 X( l' k( I. K" K3 Z
宜妃,包衣女逆袭成为宠妃,被康熙盛宠45年;+ ^6 {6 Z" ]& o, Y$ d9 n
: D0 \9 x/ W( j _$ t" S* e
( K; N3 G _: q7 q9 b: Y+ r" _4 O宜妃
* h, S# C3 A w6 {
7 a$ m+ E- f# p& i" M宜妃,郭络罗氏,满洲镶黄旗人,镶黄旗为满清上三旗之首,直接受皇帝亲统。 R' c% c, y# _% L
镶黄旗共有九大姓,而郭络罗氏便是其中之一。
- Q J) E" x( ?$ h' F宜妃是康熙帝初期后宫中“四大妃”之一,她也是康熙帝最宠爱的后宫妃嫔之一。- x* q/ y$ i/ @1 Y. ?3 G
宜妃的祖父岸塔穆,是镶黄旗“包衣佐领”,其父三官保后来继承其职位,继续担任“包衣佐领”。+ F4 r& v% o9 a5 ]2 N) h/ a
所谓“包衣”,实际上就是八旗贵族世代奴仆,而“佐领”就是八旗贵族的随从和护卫头目。
6 Z0 {" e( y* G2 f宜妃父亲的“包衣佐领”属于武官职位,为正四品。
6 ^+ C) o$ _ _! T所以说,宜妃家族世代都是镶黄旗“包衣”,宜妃也是“包衣女”身份,出身并不高贵。
6 a: n8 ?5 u' I/ h% B公元1677年7月,康熙后宫选秀,宜妃被选进宫,成为一个打杂的宫女。
5 I# z+ r( _$ T# }/ c& Z, N虽然宜妃起点比较低,但是她长相秀美,又很懂人情世故,因此没多久,就被内务府推荐给康熙帝侍寝。
( g% e1 l* w/ C+ n许是初见时的惊鸿一瞥,宜妃的蕙质兰心令康熙帝很心动,直接就晋封她“宜嫔”' C. x: I Z) c
于是宜妃在后宫的地位,立刻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s1 s& a7 J9 ?" _要知道“嫔”位,可是古代妃嫔地位等级的一个“分水岭”。) J" S# V9 F8 K9 S& |- ~) e; L/ ~
按清朝祖制:只有“嫔”位以上的妃子,才可以称为皇帝的妾室,最终才能作为真正的皇室成员。
) V/ ~/ }% u% n/ O" L5 B是而“嫔”位以下的妃子,说白了就“通房丫头”,或者是奴。
0 B; A; [1 A+ t5 H7 g朋友们,由于宜妃出身低微,而且还是初次侍寝,直接就被晋封为“宜嫔”,这在清朝也是极少见的事情。
2 V; Q" k0 k& ] R: M为什么这么说呢?要知道很多女人在后宫可能待上一辈子,终其一生都达不到这个“嫔”位。) w: l" [) b4 k. v0 t' {( A
而雍正帝生母“德妃”乌雅氏,也是很受康熙帝宠爱的妃嫔,她入宫六年后,直到生下雍正帝后,才被册封为“德嫔”。
( `. a. i/ a, ]" i9 d8 K; s$ O- S而宜妃刚进宫就升为“嫔”位,足以令很多女人眼红,可见康熙帝最初对宜妃就十分喜爱。9 y6 H( g, w5 g# e, |# K
而宜妃的肚子也很争气,两年后就生下第一个皇子,也是康熙帝的皇五子胤祺。
# w: Z6 }6 F! W q8 v母凭子贵,康熙帝大喜过望,立刻就晋封她为“妃”。
+ A$ o$ W+ o9 [0 j5 W接下来宜妃又相继为康熙帝生下了皇九子胤禟和皇十一子胤禌。
7 H1 U' x0 g7 {( X6 j# |/ t3 m) ]+ f, Z c
' Z% [% M1 q# M5 {
康熙 J& w. Q5 x/ y! H
- b; }, t$ k# l9 G+ G3 G
康熙帝对宜妃很宠爱,每次出巡基本都带着她,如果没带着她,每到一处就会给她写信报平安,回来时还会捎带些当地土特产给她。
* k( I. B! {4 T f朋友们,康熙帝共有65位妃嫔,而能享受这种待遇的,也只有宜妃一人。
" V6 D* S/ |% r. k# S$ ~并且不止是宜妃一人得到宠爱,就连她的家人也一并受到康熙帝的恩宠。
- B/ m% P+ o' I( v4 E宜妃的姐姐也很有姿色,她在新婚不久后,丈夫就去世了,因此成了寡妇。
" ~& w% H9 z. i- u宜妃为了姐姐的前途着想,就把姐姐也推荐给康熙帝侍寝,宠幸之后就被封为“郭贵人”。, _; g ?" [: z' O
康熙帝十次出巡盛京(沈阳)祭祖,曾多次住在宜妃的父亲三官保家中,这也是在康熙帝所有后宫妃嫔中,几乎没有的待遇。6 @7 V. [* l3 ~8 Y
三官保更是倚仗着康熙帝对他们郭家的恩宠,在盛京城里耀武扬威、嚣张跋扈,无人敢惹。
) ~0 A2 T) d' [; L7 _" a) o而且在盛京城中,无论是谁见到他,都得尊称他一声“三爷”。
# a) Q) C% h% S- n+ O* l当三官保病逝之后,康熙帝还为其立碑,以示褒奖。
0 d# _% t& g. p( t这也从侧面说明,康熙帝当时得有多喜爱宜妃,如此纵容她的亲属在盛京肆意妄为。; }+ w0 ~% Z/ v) k+ R' _
宜妃晚年凄凉,被雍正皇帝无比厌恶;2 x( B u' _9 @* B# ^9 E
: K9 _) n( }. s, ^% |7 E. l" Z7 h. Y: p
晚年宜妃
9 w6 L$ G9 q& i; q
B, W2 ?! ?3 {) N/ C7 W公元1722年,康熙帝驾崩,四皇子雍正帝即位,他的生母德妃母凭子贵,也晋升为皇太后。
4 {% o- D7 H2 i/ w/ j# s; a: m雍正帝继任皇位后,宜妃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他不仅对这位称作“母妃”的长辈不尊敬,而且还在公开场合多次羞辱宜妃,使得她晚年过得更是凄凉。' l/ b% J) `8 }3 {- g9 I
当康熙帝去世后,宜妃因悲伤过度身体患病,在丧礼期间,只得让太监们用软轿抬着她,去康熙帝灵前祭拜。; A/ ]6 Q# S# N b/ C+ r
可能是宜妃太着急,忘了自己的身份地位,也可能她习以为常的骄傲自满惯了。4 x/ e7 }7 i1 l- ^' a( J9 ~3 A8 y
宜妃居然催促太监抬着她,走到雍正帝生母德妃的前面,而且见到雍正帝也没有施礼,更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子。
7 [; U5 q6 h0 J: Y' r! B5 h而德妃为人做事一向谦逊低调,并没有和宜妃一般计较,就当没看见似的。7 A. s( j1 A% L0 @' [! N {
但雍正帝就不一样了,自己刚继位当皇帝,宜妃不仅不尊重自己的生母,而且更不把自己这个新任皇帝放在眼里。" S' p( ^( y5 b# V) c8 b% B
再加上宜妃的儿子皇九子胤禟,在康熙帝晚年时期,在诸皇子争夺皇位中,先后支持皇八子胤禩和皇十四子胤禵,与雍正帝争位。* Q v' ]( y9 r' a4 |3 g
而且当雍正帝继位之后,胤禟竟然还表现出明显不服气的态度,散布一些对雍正帝有负面影响的言论。
) n; U+ _/ O% e# q雍正帝心里早就对胤禟非常不满意,现在他的生母宜妃竟敢对自己和母亲不敬,心里更是怒火中烧。+ ~& x* C/ }, Y! R# Q
但宜妃毕竟是雍正帝的母妃,即便心里对她再不满,也不能对她发火斥责。
C: E9 S/ A. Y所以雍正帝只是严厉责骂了宜妃的心腹太监张起用一顿,意在指桑骂槐,当众羞辱宜妃。
' D. s( v" z4 n4 j; P. G0 \0 R# h2 F. K康熙帝葬礼过后,雍正帝又借故将宜妃的心腹太监张起用和李荣敬等人,一起发配宁古塔。+ M7 Q$ L4 U" b, R; [' h2 R
又过了几天后,雍正帝觉得还不解气,发下一道圣旨,对宜妃的行为大肆责备:
( G! j, w4 P% x d1 p; k……乃坐四人软榻在皇太后前与众母妃先后搀杂行走,甚属僭越,于国礼不合……。
% j1 W. y6 j7 y l+ }
1 J: X$ c. q# b1 M: `4 _$ P
: [! T; N8 o* a' U……宜妃母妃见朕时,气度竟与皇太后相似,全然不知国体……。
" r6 _( o7 F( L- W, A0 D4 w 后来还是五阿哥胤祺,跪下为其母求情,雍正帝这才给他面子,放过了宜妃。
- ]# z9 K5 {3 U% q3 Y1 p0 S6 U; y雍正帝的做法也让宜妃感到十分气愤,二人从此也结下了无法化解的仇怨。
0 H0 C# M; X* q2 L( r' f' Q, ^+ D康熙帝驾崩之后,宜妃与雍正帝闹得很不愉快,因此她便不想继续留在紫禁城中。
/ a& [; P+ \7 T4 R+ E' q% |于是宜妃便搬到自己的儿子五皇子胤祺的恒亲王府,与儿子一起居住。' V5 \1 ~1 _( h& [
但是宜妃心里念念不忘雍正帝对自己的羞辱,便联合了对雍正帝继位不满的荣妃、惠妃等人。
7 E" W: b2 _9 G% m2 U" J4 A她们共同约定,从此不再入宫探望雍正帝,所以这也让雍正帝对宜妃更加的不满。
5 M! \# _: e9 z公元1726年,皇八子胤禩一党被雍正帝收拾后,皇八子胤禩和宜妃的儿子皇九子胤禟,都被雍正帝革去爵位,并削除宗籍。; c5 e- Z% S( W: m
四年后雍正帝还分别给二人改恶名为“阿其那”和“塞思黑”,并分别囚禁起来。3 ]9 u# n f- R7 \6 J
“阿其那”在满语里是指畜类、猪狗之类的动物,意思就是骂皇八子胤禩是个狗东西;
8 c) u. f4 ] J ] ^6 a( n( [+ L“塞思黑”在满语里是说“野公猪剌伤人”,意思是把皇九子胤禟比作“刺伤人的、可恨的野猪”。
( z3 ]3 x/ C4 z$ r雍正帝还特意让宜妃的大儿子胤祺拿着圣旨,去传达给小儿子胤禟改恶名,目的就是为了恶心宜妃。
' D2 g; f1 ^2 i# K0 l胤禟在保定仅被囚禁三个月,就在备受折磨中死去,还有人说是被毒死的,时年43岁。! N6 e2 V6 V: D& i& |% s3 N3 \
但是不管胤禟因何而死,估计跟雍正帝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K# V e) |4 [# b$ S% m: Y0 N
当宜妃听闻胤禟死讯时,心里十分悲伤,也就更加的憎恨雍正帝。3 `" A9 L' z3 R5 ]1 Y4 Z0 [2 c, _
按照清廷规矩:先皇的妃嫔出宫以后,如果她所生的儿子早于她去世,她就可以重回皇宫,由现任皇帝继续服侍她终老一生。! {0 e" F6 K( u% w; C
可是宜妃心里恨极了雍正帝,她没有选择再回皇宫,而且一直到死,都没再进宫见过雍正帝。
2 W& a1 n+ g1 Z) ^; Q. A公元1732年,五皇子胤祺因病去世,宜妃在经历了两次丧子的人生悲剧,给她带来了很大的打击。
8 `. h+ M" ]8 Y7 b2 p) o公元1733年,已经70多岁的宜妃,无法承受两次丧子之痛的打击,郁郁而终,享年74岁。7 O4 K9 z8 u+ t V" f' _
都说人死仇消、恩怨两清,但是雍正帝对于宜妃的不满,似乎没有随着她去世而消除。( G5 I; r: J* a) O% z. K
宜妃去世后,雍正帝又一次羞辱了她,他故意将宜妃的灵柩停放在景陵附近,而且停棺四年都不准下葬。0 \3 W- \+ v3 J( v+ h
直到乾隆帝即位后,宜妃的灵柩才得以下葬,入土为安。
- T4 }- y8 R9 \+ h. q7 K而且不论是雍正帝,还是乾隆帝,在尊封或追封先朝妃嫔时,都将宜妃和她的妹妹郭贵人排除在外。 J9 v- I* v5 w' u
雍正帝憎恨宜妃,却为何放过其子胤祺;0 h0 a" K8 f+ J6 v( b
: Q6 A# L1 ] X
: Q+ I. D2 \6 t8 W0 M, @雍正
- ?% f; {: ^: p! {/ D/ g) M1 q4 ~( k/ T0 M' W
雍正之所以善待胤祺,主要是有以下几点原因:# x8 w( R" `. |% A/ n
第一、雍正帝和胤祺之间私交很好;
2 v) D6 h! p; u, v9 m" O由于雍正帝和胤祺的生母董妃和宜妃当时都是庶妃,是没有资格养育皇子的。
/ j5 k2 R' F& y8 k0 h; E9 W因此当雍正帝和胤祺出生后刚满月,就被送到康熙的第三任皇后佟贵妃那里抚养长大。8 P1 @& s& T( M8 s0 I Q) \+ v
等到胤祺4岁时,康熙考虑到嫡母惠章太后没有子嗣,担心她寂寞,就把胤祺交给她抚养。
+ \5 `- o8 x# E# g+ Z, B8 @有时候佟贵妃怕惠章太后累坏身体,还把胤祺接过去扶养一段时间。
0 x. d! [: A8 w1 J! M因此雍正帝与胤祺小时候经常在一起玩耍,二人感情很好,甚至还要比自己一母同袍的兄弟还要亲密。
1 }. ~& R6 \# ^, o" T8 c第二、胤祺积极支持雍正帝施行新政;9 O' j6 e1 W% k$ @2 F
在康熙帝的24个儿子中,有9位皇子热衷于并采取积极手段夺取皇位的,史称“九子夺嫡”。' X. Y1 q6 T3 R* T* @
这9位皇子分别是:太子、二、三、四、八、九、十、十三、十四皇子。 y- f0 C$ o& g( L. S( i }5 E
“九子夺嫡”最后是四皇子胤禛,也就是雍正帝胜出,雍正帝继位后便对那些反对者疯狂打压报复。8 ^, P! l2 p" f* a4 x5 K. _
而胤祺和废太子胤礽、长子弘晳第一时间上表恭贺,这也算是带头表态对他继位的拥护和赞成,所以雍正帝对胤祺也是非常感激的。
3 U- c# |* M! r2 e# }' Q* n7 j& K而且胤祺还屡屡充当 “ 和事佬 ”,在某些事情上缓和了雍正帝与其它几位亲王的关系。1 s4 w$ [6 ~7 V, |' X
胤祺在雍正帝的统治下,一直保持低调,不争不抢,被雍正帝赞赏,这也更让他在那些兄弟中,独享一份特殊的优待。" f2 f8 v8 U. j/ M0 y7 H8 ^, }, P
结语:+ I" e% }2 F. w" q
" Q; g1 i \* X+ P) `
胤祺的一生虽然没有参与权力之争,但他的人品和品德却备受尊重。他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世人,即使身处权谋纷争的宫廷,仍然可以保持纯净的初心和高尚的道德。" Y7 Y9 ~+ I: K: m1 w) w* U4 L6 B
其母宜妃情商太低,没有认清现状,不去及时拉拢新任皇帝和皇太后,反而还不把他们放在眼里。
: I' }4 e) o, z& ^% I8 f0 |因此宜妃的悲惨下场,也显示出后宫斗争的残酷和复杂,这也让世人对后宫斗争和帝王心术感到深深的恐惧!
4 K5 f3 R6 s1 m6 U, d! ?% T- z2 L0 |8 p2 ^. j; M: W
( ~/ b, c+ m5 \
《郑重声明:本作品仅为今日头条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作者允许,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转载、盗用、搬运,侵权必究!》
9 r: D0 e- J% \参考史料:
6 F `9 u/ i0 D' v) B" b1 G《清史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