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年,大明朝举办科举的时候,殿试的考试题目居然与三筐稻谷有关。; @2 d) u( W& p0 s+ u9 |1 l
不用多想,这次的题目是太祖朱元璋出的,刘伯温见状瞬间感觉不妙:“要死人了啊!”% H/ U1 D2 {8 B/ d! W
刘伯温为何会如此断定?科举最重要的一环,朱元璋为何出了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题目?
' D% \- i$ I$ H2 {; l8 o( r* ?
8 ]: X6 c0 O- B0 c+ N/ l' m3 }( ]) s/ U$ n
三筐不一样的稻谷
( s: w3 g# N9 h( B8 m" [# v4 V# p! W2 y( f
十年寒窗苦读,大多为的就是通过科举谋得一官半职,这样自己的未来也算是有了着落。
& B4 q4 s' B/ I在古代要想做官,参加科举算是最公平且有效的捷径了。
" L( t5 E- `# |( E8 R+ V不过元朝末年的时候,因为战乱,已经有好几年没有举办科举考试了。
( l! q9 r2 d; I$ v. r% ~4 K: K$ ?: y! _6 ~+ Z
- P: d4 I/ x4 d% `1 G' _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得大量补充官员。: a# ~& p7 |$ f1 {$ X) R
一般来说,一个新王朝代替旧王朝的时候,新王朝会继续任用那些旧王朝的官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6 v! {; Y2 t! t% G* y如果不用旧王朝的官员,短时间内就会出现好多重要官职无人的现象。
" V2 i+ }0 p1 n( Y: b0 B
- u. X# j" B0 {
% \) [0 u. W# h" `& m任用旧王朝官员虽然能缓解燃眉之急,但新帝肯定想自己任命一批新的官员。& p* Y3 O7 M7 |* ~8 o$ W9 x) r' Y
一个王朝灭亡,统治者腐败的同时,下面的官员也是如此,所以这样腐朽的官员不能长期任用,否则极有可能步了前朝的后尘。
V# C* o( i6 c) B% J a4 J& K' c8 u9 X
2 u9 a# ^" q: w- d# G- `朱元璋很清楚这一点,要想自己任命新官员,那科举就是最好的选拔方式之一。0 L5 Z6 g7 d0 s& z* c- i; s7 _: |, d
于是国内基本安定下来后,全国学子期盼已久的科举考试终于来了。
7 p; K) e y, V* `+ Y2 N' C1 N朱元璋对于这次考试自然很看重,尤其是殿试,他决定给考生们来点不一样的东西。1 F q3 K1 _( V' @% ?3 \! l0 o( Z
& B, ]0 u6 [) j5 I4 a. m
$ K* E- C% g- D& X* s一般来说,殿试都是皇帝亲自出题目。) Z0 M! f8 y' q! H: r7 o
按照之前封建王朝的惯例,皇帝出的题目也是跟文化知识有关,太偏的题目虽然也有过,但几乎很少。
2 w$ L) Q6 Q3 o( V; d; F& o/ i8 q了解朱元璋的朋友们都知道,这是一个不喜欢按正常套路出牌的皇帝。) R+ A1 h1 D6 [% _$ [ w3 z4 W
$ T, q4 K' e: m2 R E
5 F( K* k$ T3 d/ L等到了殿试那天,当考生们来到大殿上后,映入眼帘的是朱元璋早已让人搬上来的3筐稻谷。
# o; r) g3 f& v6 p当时许多考生见此,还以为要根据这些稻谷来吟诗作赋什么的,于是朱元璋还没说出问题之前,这些考生们就已经在脑海中创作作品了。
1 x2 a/ s8 h: Z5 T$ Y3 s. U" f4 x! ? Z( ?6 `5 t8 p
6 x" Y7 E/ C5 c0 b
对于这次的考题,朱元璋身边的高人刘伯温也不知道。当他跟朱元璋来到大殿上后,看着3筐品质不一样的稻谷,刘伯温便说道:“要死人了啊!”这是为何?, N2 i* ^ R$ [/ T& }) Y
这3筐稻谷分别来自军队粮仓、太仓、扬州粮食库。
3 y2 V4 G9 g' k- j' X' r' I5 Y6 R2 B" o3 d/ Z' D2 B
5 D0 [; K0 r' s4 l1 r9 v9 l0 {其中属来自扬州的稻谷质量最好了,而质量最差的,居然是来自军队中的粮食。
9 q" w& c2 J: F因为杀的大臣实在是太多,所以大家给朱元璋起了许多外号,比如暴君、活阎王什么的。
* O" G& j6 F- ?, c% H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朱元璋为何会杀这些大臣?# Y$ L! v% k/ J
/ m( k `. d) U; @. `# T
4 ?) R7 V0 f2 T% f* f
如果说他平白无故乱杀大臣,那他的确配得上那些外号,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 \& k" k) l# g; J- R5 q O2 p# g, }- \就拿这3筐稻谷来说,如果你是皇帝,你会作何感想?1 r5 E3 A3 ~6 C- |0 n- C7 g+ Z
军队的重要性不必多说,这是保护一个国家的重要武器,只有当他们有实力的时候,一个国家才能挺直腰杆。
$ ?: I' @$ X3 c5 w) ^3 g5 j& E L9 l5 }5 d! z
" L7 H; v: ?. F6 l" R百年难遇的考题
8 Y0 c6 X# S2 @) [, }1 U! O- F8 Z6 V9 R$ ]0 Q) y0 C3 P9 r' \
比如我们国家的解放军,就带领我们终于站了起来,从此以后没人再敢欺负我们。& u. n( H: k# {0 ]% v
但明朝的某些官员显然不懂这个道理,军队吃的粮食,不是发霉就是干巴巴的。那一筐稻谷,根本就看不见一粒完好的。
/ r' t! S' u N) d) I0 j要是这样的话,士兵们会怎么想,他们还会愿意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吗?$ q% \ A: o+ I- F& K
. e/ a G) Q& \1 z9 v9 d4 {) F. ]1 w: ~, A% g6 L
连最起码的肚子都填不饱,何谈为国英勇牺牲?
0 r& i: S8 k, g别说什么要有哪方面的精神,那些士兵都是来自社会最底层的普通老百姓。对于他们来说,精神大部分时候是建立在物质之上的。
6 s9 i; w- ?' q4 E0 |6 {0 C2 W3 h. b0 G+ h5 M$ Z# O( y/ |
8 d) L/ |7 C3 ~0 O$ N1 v, F K
所以如果你是皇帝,看到士兵们吃得这么差,你还能坐得住吗?7 Q; g3 a) Y' a2 v X0 @
所以这次殿试结束后,太仓的官员们被撤了职,而负责管理军队粮食的最高官员,则直接被拉出去杀了。. j8 n. L( v: M- I* Y1 F) p* B
对于朱元璋来说,连军队粮食都敢贪污的人,还有什么活着的价值?3 |7 M" d0 d# ?4 P0 O1 s
" V5 {, M* @/ w) }
0 A3 {8 P" x" ~想必如果是我们坐到那个位置上,面对这种情况时,应该也会将管理军队粮食的官员给杀了,真是太可恶了。
/ k$ g* e% w) U" \! E$ s不过话又说回来,老朱究竟给考生们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题目?
: |, X* l3 G3 {& r. S其实,这个题目很简单,但对于那些考生来说,却宛如晴天霹雳一般。 ^5 q" L! N) H, d3 K; A1 k* Z5 B
0 {9 Q% M/ ]% n" S$ b7 c& O
: d& W1 B1 X$ E- A4 m G殿试开始后,朱元璋就让考生们来评价一下这些稻谷的品质。
! c+ c! O" O+ Q$ g. o3 ]( r这只是表面意思,朱元璋想着让考生们通过这些稻谷的品质,来联想出其他内容。
O$ x: ^" r2 w题目出现后,考生们也是纷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W1 ^8 N6 \3 @2 I* A6 O
/ W$ G2 a( b" B' S, n' U; [
) ~/ n+ q, Y A1 L; ?* f. m* G8 R那真的是,什么五花八门的答案也有。最让朱元璋气愤的,就是有些考生居然说,这些稻谷的品质都一样,没有什么区别。
! c# F% I8 t9 J( o* J: X1 p2 z对于这样的考生,气得朱元璋差点把他拖出去给斩了,但凡是有点眼力劲儿的人,也不会说出这样的话。
; D" R+ N% W h- p/ _# a/ R* Y# n
% U' \; t: b1 T. _& q由此不难猜测,那时候的读书人真是把自己给读傻了,就知道读死书,至于别的,一问全不知。2 f) |, C4 V" |" P. H
其中有的讲着讲着还跑题了,比如他们说着说着便说道扬州怎么好。
/ D3 \% I4 s( [9 G) n" ~看着这些考生们的回答,朱元璋真是气不打一处来,他恨不得赶紧取消这次殿试。" n, b* }' A$ i K+ M B
+ C4 R# W1 C8 o( i* t
% h- M$ n- l, z& N; Y: F2 P但这毕竟是第一次,朱元璋也不好意思做得太绝,而且他还抱有侥幸心理,万一有懂他意思的考生呢。0 Y" F2 d* S0 Y) l% h
但是很遗憾,到最后结束的时候,没有一个考生让朱元璋满意。% l; B0 a+ }! [
如果说有一两个不懂的也就算了,居然都不行,于是朱元璋让刘伯温去查查这究竟是为何。, M7 G( o. n6 ]- G* V$ k* h# t
" o$ K4 {5 e/ x+ s' g4 b: D# U. n- m; r: m( q( h+ c
经过调查,来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大多都来自南方,像北方学子们简直太少了。
+ z; `2 V- Z" Q而最后参加殿试的考生,北方学子就更少了,那这又跟地域有什么关系呢?
! X }( Y7 o5 g* T; o经过调查发现,参加殿试的考生大部分来自南方的名门望族,说白了就是有钱有关系。" c' i: O% n7 w# a1 J
! V/ a1 `" [, K! y) ]) y
" d- r \: [/ i: k/ y这样的人从小就是不愁吃也不愁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是无忧无虑。: J& J- Z2 [* Q
他们长大后唯一要做的,就是好好读书以后中举,至于其他的,就不用他们操心了。+ f! ^, f5 J! `1 O1 y) a& |: g
$ |) B& O0 F/ j# a9 H
& D) h+ X+ H+ c# f" D) ^. p朱元璋的答案
! l: u2 q8 Z9 g( A, ^
& S8 |6 \- l7 T& Q) X& L" R这么一说,他们那时候的教育方式跟我们现代也差不多。: T& N: n+ |8 ?! N9 Q' y# p& f
像一些孩子,平常除了上学就是上各种艺术班或者补习班,每年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休息的时候。9 v5 y& |( V Z7 X
即便他们最后的成绩很好,但有时候也会感觉他们好可怜。
3 I5 m4 b2 n6 [" m
" V' _- i; S5 O9 W
6 V4 n) Z8 Z0 _6 z( @3 F他们有的都上初中了,就连地里的庄稼、家中的禽类都没在现实中见过。3 i/ [2 c0 \% ~! c, h
或许许多人觉得,他们只需要读好书就行了,别的知不知道无所谓,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 Z2 n. G5 E2 b- |# ~- j( e+ z8 Q' m3 s读书学习固然重要,但要因此成了书呆子,别的啥也不知道,那他的未来照样很危险。 c/ M+ K" {; D [* t, J K
' A% }7 k# k1 M5 C! O8 i
" f3 P9 p: B1 p/ m& r参加殿试的那些南方学子们,他们好多连地里的庄稼都没见过几次,对于那些农耕知识,更是一问三不知。
4 t$ f. S) X: U- J: V此外,这还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N* [2 g* ~' O! ^; y
不仅这些考生们来自南方名门望族,就连好多监考官也是。7 U+ v9 w4 n: H( X' Q
; j6 n1 x3 e; i$ f. a. W0 S" u8 {1 X F2 {/ i! l9 A# `
所以有好多考生即便是没有太高深的知识,但凭借关系照样能参加殿试,这对于其他考生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t9 X6 m9 v5 _6 H# }9 w' [
那北方考生为何会这么少?
% g0 W" r0 `4 e- Y6 G这个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受之前元朝的影响。
/ \4 T' S; ?5 I w3 Q h% ?/ y" K: P9 M; M0 h$ q/ {
, y$ M! h- V; ?4 x% p/ U既然这些考生们都不合格,那朱元璋的答案究竟是什么?1 i) B P/ K. ?/ K! b5 ~
众所周知,朱元璋这一生最讨厌的一种官员就是贪官,这是刻在他骨子里的,因为当年他的父母和大哥就是因为贪官太贪而被活活饿死。
" _) L' t& X9 W- }4 z2 ]据统计,朱元璋一生共杀过10多万贪官,这个数量实在是太惊人了。% B7 Q* Z- H4 \
/ D/ \& ` v0 d; [8 c! U; r s/ J8 }5 `4 `
朱元璋在位时,只要是贪污了60两银子,没商量就是死罪。
9 @/ T# z$ u! l在官员贪污这方面,朱元璋从来没有含糊过,即便是自己非常宠爱的驸马贪污了,朱元璋照杀不误。 k: `8 ]( M( i E1 S* a. {2 a+ E
朱元璋当皇帝的这三十多年,一直在杀各种贪官。他曾扬言,要杀尽所有贪官,这个基本是不可能的。: D# i: z$ W2 @" Z) U0 q1 T
8 M' c9 r5 R W* G' x2 h3 |5 s; _8 h" h9 K& k
朱元璋对贪官虽然狠,但结果却是越杀越多,毕竟明朝工资本来就低,你还不让人家偷偷搞点小钱,所以许多官员都是被迫贪污。4 A2 f2 w: N8 R) F& z
因为他们要是不贪的话,活都活不下去。
: i. b$ `: @3 \! Q& u4 H% W这也算是当时的一种社会矛盾吧,当然,贪污肯定是不好的。
# J8 Q% E) ^! z- G O4 F4 _! |' y4 w* j! o! N3 e! c7 {& D7 p
6 W/ I; z' p5 D: \+ S( O) t$ K
所以朱元璋最希望的,就是任用那些清正廉洁、多为百姓着想的好官员。( P$ Q$ b( Y" a5 @. M9 S/ [! d& x
像那些南方考生们,无法通过稻谷的品质来参悟出其背后的本质。其实本质就是要做一个好官,争取让老百姓们都吃上像扬州那样的优质好粮食。3 h b M+ X, \. c" M2 O \9 ]' Z% D
+ m" [- ]' `- c0 F
4 @; W* f/ d9 `7 Y: B在朱元璋看来,不懂得为老百姓着想的官员就不是好官,包括皇帝们也是。
% l: K3 C6 ~; ]8 ^6 b朱元璋这个想法的确没毛病,他自从当上皇帝后,对老百姓们好那是肉眼可见,比如他提出的养老政策,其中有一条是,各地县官每隔一段时间要带着粮食和衣服慰问当地老人。& F' V3 v; V8 S9 f4 b' [
5 ~) ?/ z( w3 C" p% M3 O% d' w4 l8 |( [
- i3 D9 Z6 P3 y洪武大帝有时候的确有些残暴,但他对老百姓的好那是真没得说,10多万贪官的死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e7 O3 R* ?; B+ B) _& C' @
毛主席曾说过,不应该把洪武大帝写得那么坏。7 h/ Q( K0 k' [; ^9 j. B# B) S
朱元璋虽然有功但也有过,我们该看的,应该是他积极影响的那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