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

[复制链接]
查看637 | 回复0 | 2024-6-24 21: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1.jpg

4 |: m% G5 G6 i& U; |5 ]* H  F前言
2 I" m! d" ?2 b2 Q. V/ K
* E! p: @' U& _3 `, {通过一部影视剧《宰相刘罗锅》让我们认识到了乾隆朝的一位有勇有谋、一心为民的好宰相。当然在正史上此人正是刘墉,作为乾隆的重臣日常刘墉也是不可避免要和乾隆接触乃至斗嘴的。0 `) J! f! j8 T% j; G0 s* w0 m2 Y

: x4 U9 G) h) L( C一次就发生了一件趣事,乾隆闲来无事就询问了刘墉一个刁钻的问题,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的回答让乾隆大笑不止,刘墉是怎么回答的呢?
9 a; V, n+ T1 J% N9 J  ~" o" z) q: d. e( Z0 P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2.jpg
5 v) o- C& P4 e( t2 h8 g
一、刁钻问题, X$ `% X% z0 G9 s
$ V5 R0 n0 Y) k1 _3 x6 a6 k
乾隆晚年自诩“十全老人”他对于自己的能力和才学都是很自信的,同时乾隆也很喜欢有才的大臣。相信在影视剧中也能够看到乾隆总是喜欢拉着大臣一起吟诗作对,并且乾隆也是中国历史上留下诗作最多的人。
" W. J' r& K0 l! }2 k. l: a7 @/ O* A- U' D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3.jpg
( v3 {5 k) U( V0 k# g* Y0 t
而要和皇帝有来有回的,一般的才学都是不行,而像刘墉这种大才之人,就成为了乾隆最喜欢点名的对象。此举不仅能够让乾隆得以施展自己的才学,更能够满足他的兴致。1 L% H$ }& }  V, ^# B
! x$ y& z+ ^1 E/ t
甚至有的时候乾隆会想一些刁钻的问题来询问刘墉,这一次也是如此,在早朝上完后。乾隆将刘墉留下,两人继续商讨商讨。$ ]- I: s8 X- a
7 |( O) z8 L8 N+ P! L' p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4.jpg
4 g  r: w  k* D

9 b& F- h4 C. e; ]' q, n等到一切都结束后,看着站在下面的刘墉,乾隆忽然冒出来一个想法:“爱卿啊,朕有一个问题很是不解。”' A! |7 A  f# x1 c+ Q) D; \

  d. }/ l/ _/ s# d( x, W% F2 ?1 u; U听到皇帝如此说,刘墉连忙表示,自己一定尽力为乾隆解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只听乾隆缓缓的说道:“爱卿每日上下朝,爱卿可知每日九门有多少人出入?”- |2 }& ?9 U  |  w  K

: [3 d# v6 K9 `: D. a  F: I# R9 p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5.jpg
+ R- w" h: q1 r
, j" W/ P, M' c; O: j( j4 }
听到乾隆的问题后,刘墉直言道:“两人?”  }0 }0 y) g) r

1 ^7 a  Y' o$ x# U" J/ W“哦?两人?”九门每天进进出出这么多人,说是几万人都不为过但是刘墉却说只有两人。乾隆猛的一听很是不解,遥想大清当前正是盛世,怎么可能只有两人经过。% ^9 M" A" X- }- N5 q

. D( k  s- g8 ^' }: J0 y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6.jpg
9 N7 q; ?) b) @. ^- O# C! E
就在此时刘墉解释道:“回皇上,臣所言的两人不是两个人,而是两种人。一种是男人,一种是女人,不正好是两人吗?”听完刘墉的话后,乾隆大笑一声:“不愧是你爱卿,算你说得对!”, Q9 O$ O+ G; s& y) V) G

2 C2 Z4 G& l8 w6 {“不过朕还有一个问题,朕问你,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这一次不许用两个人来敷衍朕了。”乾隆笑着说道,他倒是要看看这一次刘墉要怎么回答。
4 d! C- R. P8 i3 V8 V! x6 ^4 g/ @3 }! ?  \4 c$ }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7.jpg

  ?* {0 s& n) I
. D1 Z, @+ }! `8 Q3 G8 z8 S% K从乾隆提问开始刘墉就知道乾隆是在为难自己,不过身为臣子,讨得君主的欢心也是他们的任务之一。于是这一次刘墉故意在那低头沉思,看到刘墉被自己考到了,乾隆脸上的笑意更深了。* ^: d" x# h4 n; }9 V
$ V7 e8 _4 o& A9 A) T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8.jpg

) h' b. ^/ b: ?& R, N8 E( f; m2 S
2 w3 P* l, D3 a% l9 g5 f“爱卿啊,若是你能够答对,朕重重有赏!”乾隆笑着补充道。“臣不敢讨赏,为陛下分忧乃是臣的本分。”刘墉故作惶恐说道。
" N4 a7 r7 F! C) c/ K: s7 K8 W5 v- C/ f" @
眼见着时机也差不多了,刘墉笑着对乾隆说道:“我大清一年生一人,死十二人。”听到刘墉的话,乾隆一拍桌子,怒道:“这样下去还了得,我大清都要没人了!”+ |: J% J% n2 Y7 g$ V1 M

$ @7 w5 z7 s% k, }7 k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9.jpg
: X6 {) w* O& @' y0 h7 y
6 c: ^* ?, i4 x- z) ^+ {
“皇上,此一人非彼一人,此十二人也非彼十二人。臣是按照十二属相来算的,这一年无论是出生多少人,都是同一个属相,不就是一人。这一年无论死多少人都逃不掉这十二属相不就是十二人吗?”
# w2 I0 }- A, n# z* D
) W% \7 B% p2 {1 A2 M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10.jpg

3 v$ f- _, G2 x2 Z- v1 e7 a7 A/ Y1 B, d% \8 l* }' p# b- X% b
听到刘墉的解释后,乾隆也愣了两秒,他也没有想到这还能这样算,本以为之前刘墉所言的男人和女人就已经足够刁钻的了,没想到这十二人更是让人瞠目结舌。
9 b. n7 s! ]. _) i5 y乾隆反应过来后哈哈大笑两声:“不愧是你啊刘墉,果真什么都难不倒你,朕也信守诺言,说说吧,要什么?”听到乾隆真的要赏赐刘墉连忙推辞,高兴了的乾隆最终还是赏赐了刘墉一些银子。  p* g1 H* W3 w

1 T6 `1 }+ B# D$ o1 z  `+ `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11.jpg

0 P$ n# @; U7 }; ?/ m二、出身名门) P2 ~. `: M! ]% z4 u

( r7 i& ?: ~$ r; w* P在成为乾隆朝的一代明相之前,刘墉的家世也是很亮眼的,刘家世代为官,完全就是当时的一个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出生的刘墉,祖上出了几代名臣,有着这样的先祖,在刘墉出生后就被寄予重望。; l7 g. t. j/ i: g: F7 ^
+ F4 _1 G$ B' B/ C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12.jpg
( h) Q) _! W9 A- W8 ~5 B
& x7 |3 x" Q; ^3 h- r" M
刘墉的父亲、祖父、曾祖父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才子,他的父亲就是刘统勋,更被誉为大清的谥号“文正”第一人,众所周知文正是后世对于文官最高的评价了,刘统勋却是实至名归。
& t0 v! \) O7 o3 }  R6 a/ v( q$ k8 {& `5 s2 l+ m
+ j' r- f. g' ~5 J4 t1 F0 r) x7 j: E# l) }

" b$ g* W& E8 Q1 q- r在他逝世后乾隆更是感慨其是真宰相,有这样的一个父亲,对于刘墉的影响是很大的。刘墉年少就接触到很多别人进入朝廷才能接触到的东西。其实按照刘墉的出身来看,即使是他不走科举这条路,他也能谋得一个官职的。
, w2 l4 g6 j7 s8 u+ J' P
) p- x" g/ p, s9 s* `$ E9 E1 x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14.jpg
4 ]" R5 o) P. l. n: Y* f) x
& ~# Y$ u% S5 N$ x8 m% N
前半生的刘墉一直在沉淀自己,并没有进入官场,直到乾隆十六年,此时已经过了而立之年的刘墉才开始进入官场,因为其父辈的关系,再加上自己的学识,刘墉直接就进入翰林院。
, G" P+ V# M% _8 K6 F% q- V1 |
$ r. Z# p4 f6 q+ ?9 k2 t+ Z7 g' y' l* |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15.jpg

, V4 p, @( X  Y. U3 `) [2 L+ L; k% U! x& d! N3 B! P' ^
翰林院在文臣中的地位就不用说了,但很快刘墉的人生迎来了转折点,因为其父亲得罪了乾隆,刘墉也被罢官了。但刘家的能力和地位在哪,不久后又被乾隆启用了,但却不是留在京城。
# f1 C, h! o+ v/ Q' I8 F( Z7 t/ {+ K: E
也正是这二十多年在地方的工作,让刘墉不仅得到了百姓的爱戴,还有乾隆的看重,在他年过花甲后将他调回了京城。
  B9 b% L! x5 f3 V/ r2 f9 Q) M/ y* q6 ~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16.jpg
  c1 p1 o+ Q2 `  T2 _: S2 j
三、清廉一生  d9 A+ _; I3 g' [5 Z
$ F, `6 ~2 {- A6 C2 S) k' G% Q
皇帝不会缺少聪明的大臣,皇帝虽说喜欢聪明的大臣,不过更喜欢聪明并且懂进退的大臣。可以说刘墉就正好符合,他不仅聪明博学多才、饱读诗书,但在乾隆面前却也是很灵活,让乾隆对他不仅没有忌惮并且还很信任。
* X( {3 [6 v* U  u" ~; m7 C' `' I; A- D/ i* \' d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17.jpg
7 T7 o5 |7 F: _5 N' R/ B6 k  k

: D% Z, \8 w8 P+ A2 m纵观过往,这几千年来聪明的人数不胜数,但其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也不在少数。虽说大家认识刘墉大多都是从影视剧中,但其实在正史上刘墉也是一位一心为民的好官。根据当时的一些文学作品记载,刘墉是一位妇孺皆知的清官。
  m# ~7 }/ l. b" e$ x. K' K' m1 X5 G/ T/ T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18.jpg

1 M$ m, e( J4 K2 B+ o2 r. B! ~+ g! e9 e& U" y5 A( g. n7 \6 v1 C
当时甚至有百姓将刘墉和包拯放在一起比较,足以看出刘墉在百姓心中的地位,在影视剧中将刘墉和和珅放在一起,并且将两人放在对立面。在正史上刘墉整整比和珅大了三十岁,并且和珅是在乾隆中期才开始得到重用的。
! f2 |1 u/ ~7 }* h! e% d
/ h% W4 {6 V$ \9 [2 v; p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19.jpg
1 t7 f$ S8 \3 n0 x# r2 t* p

; y$ P8 G+ Q$ g' R在乾隆晚期的时候两人确实是同时担任宰相的位置,不过和刘墉不同的是,和珅更得乾隆的宠信,若是说乾隆一朝最得宠的大臣就应该是和珅了。并且他也是一直陪伴到乾隆最后一刻,两人之间的情感是不同的。$ u- N( j4 n5 i
) f! K8 V* k/ v" q8 O; i# h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20.jpg
* m+ j  \7 p0 m) |2 u2 b

6 Z7 v/ H) U+ f+ c不过与和珅的奢靡不同,刘墉一生都是很简朴的,以至于在面对朝中一些腐败的现象刘墉他也是很看不惯的,当年和珅、刘墉两人曾经奉命调查一个案子,但此案中的主要人物国泰是和珅一党的。. M5 v. R* X: i6 k( s6 R0 o  t
% F! n) n' a/ ?* {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21.jpg

, O) e0 ^) N7 I& o2 N" J9 t
- A$ V5 Y/ n- ?& p' e于是和珅就想要庇佑他,但是刘墉却是丝毫不给和珅面子,坚持秉公执法,势必要杜绝朝中贪污现象。
' F5 V" `  I4 i) i/ Q4 d( _9 P% W$ W结语) Y) d' f2 H1 w3 {! B

7 R5 F  q1 h0 _5 X" Q- j刘墉历经乾隆一朝到嘉庆初年,可以说此时正是大清从繁荣走向衰败的时间,他清廉、不畏强权的形象也是当时百姓们所渴望的。
3 [6 z$ z2 Z+ C4 P, e& E; \) T
2 w$ k* o, i) N8 D
野史:乾隆问刘墉:大清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回答有点绝-22.jpg

5 G& l' B+ W$ x
! L; L7 @9 q  v1 I7 L9 ^. {+ y1 p% D# ]刘家一门几代为官,都是为官清廉,这样家庭出来的刘墉始终铭记祖上的教导,坚持自己的为官之道,不同流合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