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历史学天才,16岁时就已经写下长达六万字的注文,得到了著名历史学家的认可。0 [- _8 U! ]- V2 r6 }, D" A/ `* e
18岁时出版人生第二部著作——《忧乐为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 }) X' e, u$ h- j3 w
第二部书刚出版时,整个学术界都震惊了,纷纷称呼他为史学奇才。而他就是西安的学霸林嘉文。) X L! j2 J" S& @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文曲星下凡般的学霸,却在高考不足100天的时候跳楼自杀。
9 H6 U3 N% L! q$ H: f) b# `1 y2 B遗书中,他看透了两件事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林嘉文的故事,以及他的死亡真相。
$ u h) G! j: r6 M* A+ B4 p1 S+ [5 ?4 o8 v" U
; a! b+ h' D3 }
一、历史学天才3 A9 t/ D$ s0 b
* T9 m+ p/ m- l2 A* s
林嘉文出生于1998年,家庭学术氛围浓厚。 _8 t* }8 I) H7 C! z
父亲是律师,母亲和爷爷奶奶都是教师,可谓是根正苗红的书香门第。从小他的父母就为他的学习花费了心思,不仅拿出大量的时间亲自辅导他的功课,甚至还花费重金给他报课外补习班以及兴趣班。
( E% \" H' q4 {随着林嘉文渐渐长大,父母发现儿子对历史方面展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很高兴,给林嘉文买来了很多历史方面的书籍,并且对于他提出的疑问也是耐心解答。
$ R9 @3 U5 }4 |) o/ f# D5 d
, j0 A8 W8 \! \$ F h; b) W
5 k8 P) t8 n9 ^: b为了让他更好的学习历史,父母专程陪着林嘉文来到西安的名胜古迹游览,让儿子可以更加深刻的了解书中所记载的华夏文明。
! L& K# S2 O# D, u" L0 _$ g% c闲暇时间,林嘉文非常喜欢看《百家论坛》,以及其余讲座式节目。并且他也确定了自己日后的学习目标,主攻历史学,尤其是西夏的历史和宋朝的历史。% x* i' u; x& w* t2 W# A1 M
林嘉文家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整整齐齐的堆满了书籍,而这些书籍可不是摆摆样子,每一本都被他认真地看过,并圈上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1 d6 s$ t( t W0 r
虽然林嘉文一直热衷于读历史书,但他的文化课成绩同样优异,一点也不偏科,一直是班级中的尖子生。# C! R$ M1 [$ y. {+ F
1 \/ ~6 `) @1 j" Y2 { ` L
( K4 z+ p& W \. ]9 x5 ^
由于林嘉文戴着黑框眼镜,气质也有些成熟。* D3 w! f! D& E3 Y) t2 `
长年累月的看历史书让他的性格变得更加内敛、从容淡定,不少学生都给林嘉文起了一个外号,叫“林老师”。* z8 ?9 R {2 W/ { T) i( y
当然,大部分同学在称呼这个名称的时候都是含褒义的,表达自己对林嘉文的敬佩和羡慕。4 @, c, F- z6 [) l
但是林嘉文却不这么想,每一次他听到“林老师”这个称呼,就感觉同学们在嘲笑他。7 y! L7 J# u# [6 {% F4 }
不过确实有一部分同学嫉妒林嘉文的学富五车和才华,背后经常说林嘉文这个人太过高傲,又不爱打扫卫生。% z- n) X+ B _6 X% f& K# B
* I/ p$ V3 U W! |3 N$ w7 [/ B
( b- v- l2 ?* A: ?& [% D
林嘉文于历史的造诣有多深厚呢?
" h) _, T0 e. u& ^9 _! X& Y15岁就出版了人生第一部书,叫做《当道家统治中国:道家思想的政治实践与汉帝国的迅速崛起》。/ \. f5 U# r: U4 p5 t
15岁时候出的书的难度,不亚于大学生毕业论文的难度,并且完全靠自学。# z2 l9 }6 [; _$ C9 n& t
当时,林嘉文的同龄人还在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还在执着于什么是道家思想,汉朝的皇帝都有谁时。
5 {; z7 T( O% `+ Q林嘉文就已经开始将道家思想与汉朝建立融合起来了。
! `, K2 d* @- n值得一提的是,林嘉文并没有利用太长的时间去写这本书,仅仅用寒暑假就把这一本巨作写了出来。
' ?7 ?) i7 U+ |洋洋洒洒十万字,文笔老练的不像一个初中生。0 ]- `8 V& A) o% g, g( K
据说林嘉文出版这本书的时候,整个历史学术界都震惊了,很多历史学家,都表示这本书写的非常好,还有很多专业术语。
7 ]4 p1 d0 n6 f! _" e5 }* l二、少年成名不易
) _" Q2 n+ d* W9 q0 D. X! f& Z$ K. N. c, r' v$ Y
2015年,林嘉文又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书《忧乐天下:范仲淹与庆历新政》,这时他才刚18岁。
9 E) e. V5 _- ]7 P# g. ?2 O
1 T8 P9 q; m1 x' k' E; ~& v* x' E
在这本书中,他将自己对史学方面的独特见解完整的表述了出来。& G: c, o# [7 u
并且林嘉文还是个高中生,一个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的高中生。; q3 B! v! y# _
他属于一边备考一边写作,并且这本书距离他上本书出版时间也不过两年。2 e7 H4 R9 ~9 G- u" \
一个全职作家出书的速度可能都没有高中生林嘉文出书的速度快,甚至书的质量都不如他。
3 W4 Y( a2 q. L/ [在2015年12月份,林嘉文所在的西安中学精心准备了一场座谈会,并邀请了陕师大的教授李裕民。
; J/ r, l# _3 O( o- y
1 q0 E5 X0 o3 Y, w7 D# b3 l A" Y% ~" h7 C& H
著名教授李裕民也被林嘉文的文字深深打动了,他觉得林嘉文的出现无疑是为历史学术界注入了新鲜力量。8 s, C, I8 j2 Z, E" ~# Y" m
在出版座谈会的现场,李裕民还向林嘉文提了一些问题。* ^+ }- Z+ e4 l* I" X1 I" @: Q$ R
林嘉文对答如流丝毫不怯场,吐字清楚,把自己的想法全部说了出来。李裕民教授大喜过望,夸赞林嘉文是不可多得的史学人才,并且还专门为他的第二本书做了序,以表示对林嘉文的肯定和鼓励。
# G& j7 H9 A" | _ t3 e这本书出版之后,林嘉文获得了很多的热度。; B$ I1 B: K. u, D# I, p5 l
其高中生的身份,更让无数媒体开启了对林嘉文的营销,纷纷称呼其“少年天才”、“史学天才”。& e- R4 [! v- g" [7 }- l- d
+ A4 n* j+ q6 ^) A; f2 _1 t$ ^! p* F
很多记者和媒体找到他的家门,想要进行独家采访和合作。
; v3 \& e! l, L' N. K3 Z4 O' w不过这种过度的曝光也让性格内向的林嘉文难以适应,他开始害怕面对这些媒体镜头。
6 H7 n$ r% a4 }; w% Q- u也不愿意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只想安安静静的做自己,做学问。
9 D$ H; V9 p7 \$ O) b. Z, O林嘉文最开始学历史只是出于爱好,写书也是想记录下自己的想法,没想过靠写历史书赚钱博取关注。
) x6 {# j- A8 \* e% Z! {所以现在的曝光反而加重了他的烦恼。0 S* `3 I8 h# |2 W3 e% Q7 i
他一个一个地拒绝那些想要寻求合作的媒体和记者。
7 T% D1 v; p$ s- Y7 z! z- @( |- u0 a: n" b
R6 T; O: b& N
但是他发现拒绝的人再多,依然有源源不断的人涌进他的家门口,日子肯定是恢复不到从前了。9 \' w/ e5 i( K# ]
林嘉文本来就有抑郁症,那段时间的经历加重了他的病情,让他越发对这个世界失去了兴趣。
Q1 N9 \% a/ c( `. N! W三、少年成名的背后:抑郁症( f# W( R) w( Q: U, s0 D
* P& R% `& @" M; `, `其实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孤独是必然的。
" R' J& q. \3 k# ]9 A& M, O历史上很多哲学家和科学家都选择了终身不婚,比如柏拉图,笛卡尔,莱布尼兹等等。
9 `. H1 q( y) \" y1 c! x5 m5 ]6 _% G/ f Z$ Z
: ~ {1 \ G: |* |- ` i2 V* q$ r
因为他们沉醉于研究自己喜欢的领域,并且愿意用有限的生命尽可能的研究。
5 a" a* m% j( ~在研究中,他们把问题看的太过透彻,常常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当中。0 H! R4 H; l, ~' I1 }0 I
林嘉文也是这样,他对于历史的研究越深入越动情,与同龄人之间的距离就越来越远。
0 T- p: Y& J$ q* f$ @/ R因为最开始研究不那么深入的时候,林嘉文能够顺利与其他同学交流,父母也能与他一起畅快聊天。' L+ l- t f, b/ g; b
' z# R% n, ]5 t3 z" b0 `' ^$ g
- `# }1 j. }! X" R. x9 Y* ^但随着林嘉文对历史方面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已经到达了旁人达不到的高度时,他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就变少了。' e, S- h. Y2 C" B2 D
甚至与父母之间的聊天也变少了,只剩下自己孤独的前行,所以林嘉文才患上了抑郁症。
$ b- R- @: h0 x7 u- H& g1 S除了孤独导致的抑郁症外,大彻大悟也会导致。
# K) q2 ]9 ]% o" j0 _1 O- T林嘉文虽然年龄只有十几岁,但是由于对历史了解的过于透彻,他的实际年龄已经跟成年人没有什么差别。
7 G( n" v8 F+ e* c' O3 A. }" `3 y5 j而这种不符合年龄的成熟和大彻大悟,也让他加重了病情。
2 { ^' D1 w3 L; V7 p
+ Q1 g+ y8 ^$ g5 h. t- Y' A
, L; W/ G7 |/ o6 f9 U林嘉文的母亲最先发现林嘉文的异常,她并没有觉得儿子是过于矫情,而是立刻带他去医院进行了检查,并确诊了抑郁症。1 Q5 D w+ f, K3 X9 {
医生给林嘉文开了一些抗抑郁的药物,林父林母原以为在药物的帮助下,儿子能够好转。
& a/ x' H# K2 B& Z2 u+ e然而,随着第二本书出版之后,林嘉文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
/ E- n$ F4 B. R5 g; i% c5 I5 T林嘉文经常会怀疑自己做的是否对,自己的努力是否有用,虽然他读过很多书,但是没有解决自己身上的问题。
9 I/ n: }8 x. ], a而且在林嘉文看来,抑郁症的药物治疗副作用很痛苦。
" Y1 M2 I& E! @- }6 U
& n4 G1 S% i4 n8 B A. o6 M; k- r% J0 h9 @- E0 }2 e
明明说明书上写的副作用是增重,但是他吃完了之后全身又疼又困。
% H& F. c: `; _5 u% g. x0 Q林嘉文生前曾经跟同学探讨过怎样自杀不痛苦,还说吃安眠药虽然看起来不痛苦,但是死亡的过程太长了,不如跳楼、上吊一下子就死了。4 K- D6 Q$ r0 |& e
四、遗书中看透了两件事$ y r# M1 X4 a. s. @5 O0 h
) s6 k: f- N1 p3 z, }; r% n
当某一天,林嘉文突然发现自己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就连对历史方面的研究都不如从前那般的投入和热爱了。6 t4 I6 D8 E5 ?$ F" y
曾经的历史研究是他生命中唯一的光亮,现在对他看来,不过是一个习惯的状态。
6 j' Q4 m2 }, l. M! z. r6 z
7 V! l& t. F4 I T- K2 ^
( N1 t2 e8 O- l. y3 H$ s此时的林嘉文彻底丧失了求生的欲望。
/ }" L& E/ L9 g3 M# b( G但他表现出来的模样让父母很安心,虽然没有彻底变好,但是也会对父母的一些话做出适当的反应,时不时的还会微笑一下。
. E% M& F9 _4 f1 ~/ L林嘉文的父母以为儿子病好了,殊不知这些全都是他的伪装。
M9 A& t. l6 L7 [现在的林嘉文只是一个外表光鲜亮丽,内在已经腐烂枯萎的人。
, Z9 O d' r9 u在2016年的2月23日,离高考不到100天的时候,林嘉文一个人从高楼上一跃而下。
0 J \$ p! P5 j! G使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18岁,并留下了3000字的遗书。
1 k. K. J/ T+ w3 S
- R. o8 H% f% Y
3 g1 P5 Q% p' x+ o% |; [$ N5 p, \在他的遗书中写到:“未来对我太没有吸引力了,太没意思了”、“活着太苍白了,让人感到厌烦”。
4 o7 v& C9 L% Q他看淡了生死,只觉得死亡平静又坦然。并且他对未来失去了兴趣,绝望的看出了自己身边没有人能跟得上他的思想。
! U `: n% X8 a% D; R同学们的一句“林老师”将他与同学之间的距离推得越来越远。4 U9 f5 X( ~* I6 ^& I% R
除此之外,历史的架构和体系就像烙印一般在林嘉文的脑海中。2 F: `& q) }: n4 L0 m, k( c. o
当他将自己的人生放在庞大的历史中,就觉得自己是无比的渺小,失去了人生的意义。
$ [, \' X8 g. `* j4 G0 X T2 X4 [. J6 ?+ ~9 \, z, y
* [8 b1 _) d" O! v% J% r
所以,林嘉文决定放弃自己的生命,断开与这个世界的联系。7 D: G9 d ~* q* h; j1 @
结语
3 d" [" r( D% Z4 i3 p8 }2 \6 [1 D! y
从林嘉文的遗书中就可以感受到,即便决定自杀,他依然拥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冷静和理智。6 G5 p0 Z: v# y3 o7 _5 H# {% Z4 ?
而且他还在遗书中特地提到了父母,希望父亲能够改改小脾气,母亲能够走出舒适圈。
% }4 I% b* k) L+ K2 k; c: @张爱玲曾经说过一句出名要趁早,但是这句话并不适用于林嘉文。
2 o' @* y, m" O) t9 D" O+ @0 f/ c' `: J他就是少年成名的代表性人物,但却因为年少成名丧失了自己。7 \. c2 }7 y8 z3 g5 ~2 K
9 b* o. c0 y0 U' X9 y; S6 _" M
; G, `, E/ J$ \8 B- b5 d& n满腔学问的他,无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最终导致抑郁。) P- R7 @( C; U3 j( t' Y% \
所以你觉得林嘉文的死可惜吗?请在你的下面留下你的想法吧!: X) u/ b5 E$ u" q$ l
参考资料:! r, i; W( l: u& A, @# @
面包飞满天 2024-06-01 《西安高三学霸林嘉文,距高考百天时跳楼,遗书中:一生看透两件事》% _1 W1 i2 u8 z' M" c& F" z
?3 c& R6 `, r4 Z) T: U" M* E6 k) N
8 T4 F- L" @1 `老闫侃史 2023-06-21 《西安高三学霸林嘉文,距离高考百天时跳楼,遗言:一生看透两件事》6 K! C `0 b2 F2 \* ]" M
0 d$ |" W; s0 H( b F0 @7 r
# D ~2 D, x$ l
议史纪 2023-11-30 《西安高三学霸林嘉文,距离高考百天时跳楼,遗言:一生看透两件事》
- {5 U+ n" ?, O/ \% |7 u0 l
7 J( s7 j' o6 n5 k+ F& k; N+ ~2 |5 W4 \' X
博览历史 2023-06-24 《西安高三学霸林嘉文,距高考百天时跳楼,遗言:一生已看透两件事》
; s+ h. N+ d- e( K+ b& i # S* `" m2 v# k4 ^
8 f g2 q% E' r0 c# `1 ]# X
+ K0 }4 H2 c3 P! r- T( n$ i
! F/ V- q) S, l; `) z8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