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2 A/ X3 k% R* h3 t+ Z0 a- F% U
在1978年冬天的一个平凡的下午,宁溪公社红星大队的李朝红像往常一样回家准备午饭。
; `8 N; A0 g* C4 A" q街道上的冷风带着几分寒意,而她的心头却因邻居家的小孩无意间透露的一句话而生出了不寻常的震动。
1 i, n" ]' B* [) M这个五岁的小男孩,从王金英的家中跑出来,脸上还挂着甜蜜的笑容,他的话语简单而直接:“王阿婆楼上还有一个阿婆,会教我写字的。” 7 \) o% _, ^! |& O+ d9 H8 C
1 l; D6 Z/ R5 F
$ g) r Q# K' m! w% }, J这句话立即引发了李朝红的警觉。 3 J* g: S+ ?4 g2 o$ F8 l6 ~) y( w
长期以来,她观察到那扇阁楼的窗户年复一年被纸糊得严严实实,却偶尔透出微弱的灯光。 1 N; w) \' t1 q, r- O: o$ P
到底,这个被孩子无意提及的“另一个阿婆”是谁?她为何隐居在阁楼之中,又是如何在王家悄无声息地 生活了这么多年的?
' U b9 ~' j+ t. B% m& L
% b% T2 y/ O+ h! {5 c# o d$ |( z7 y; u t" F7 b5 C
探秘之初:午饭后的偶遇
8 q7 L3 O; T' ^/ U' N4 o
9 w9 J$ a- k3 v P1978年12月的一个普通午后,黄岩县宁溪公社红星大队的村道上,寒风中夹杂着泥土的清香。
, Z, H6 d- G; Z! [+ @$ X6 u李朝红刚从供销社下班,步履匆匆地往家赶。她打算回家煮点简单的午餐,然后休息一会儿再回到下午的工作岗位。 : i+ f+ v- |' M# X0 e
走到半路,李朝红看到王金英家的木质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一个小孩蹦蹦跳跳地跑了出来。
, ~1 v) q$ N* S
6 o9 J, f+ h( Q: |& L& J' g7 Q
1 [1 |3 q! Y- R9 V5 k6 @; p7 G5 U那是王家的小外孙,今年刚满五岁,一头乌黑的短发,穿着一件红色的棉袄,显得格外活泼。小孩的脸上还挂着玩耍的红晕,嘴角沾着些许未擦干净的糖渍。
. N) n$ E9 G; c7 N! e3 u' j/ O“又去王阿婆家里讨糖吃了吧?”李朝红见状,忍不住开了一句玩笑。 " |; j5 s( M+ Q; N$ a. ^: K' ^
她与王金英是多年的老邻居,平时关系很好,常常互相帮助。看着王家的小外孙,她总是忍不住想逗他玩。
1 M' E* r4 B8 r+ f
: ], m2 X3 w! D4 M3 i
8 b6 G7 z6 W6 H% V: n+ o小孩停下脚步,转过身来,看着李朝红,眼睛里闪烁着孩子特有的灵动。他撅了撅嘴,似乎对被误解感到有些不满:“我才没有,王阿婆楼上还有一个阿婆,会教我写字的。” - Y: N! Q0 L) E% j
这话让李朝红微微一愣。她知道王金英家的确有个阁楼,但多年来,那阁楼一直是用来堆放杂物的,很少有人上去。村里的人也只知道王金英和她的小外孙住在那里,从未听说过还有其他人。 " Q! O0 P0 ~# Z
) S7 X% u9 v+ d0 x( [" t+ R8 E" }3 r$ U9 K
这时,她回想起过去那些年,偶尔在夜里,阁楼的窗户会透出一丝光亮,但每当她白日上楼查看时,总是只见到满屋的杂物,从未真正发现有人的迹象。 # ^. K& E3 |: c9 @; E- z
小孩看到李朝红没有回应,又补充了一句: “她教我写‘人’字,写了好多张呢!”随后,小家伙似乎觉得 游戏比这个话题更有趣,转身跑开,继续他的冒险。
. }" t5 m5 E& f' I8 t) Q' i
4 i+ C" y, H2 U! u' g& R. O
6 u5 t8 T/ s2 B李朝红站在那里,目送小孩跑远,心里的疑惑却越来越重。
6 N" h& X0 j1 Z7 E! C3 I她想,那个所谓的“另一个阿婆”,会是谁呢?
- x5 \& I' i' N7 {1 w o在这个小村庄里,每个人几乎都互相熟悉,新来的面孔很难不被注意到。而且,这个神秘的老人还会写字,这在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农村里,实在不多见。 3 A* E2 b/ {0 h) H. K
# \; f3 m/ F& P1 f3 S2 S: R* f
- ~" i7 j1 |+ E: x4 h
疑云密布:阁楼的秘密
! s9 E1 T8 a0 ], X, s9 p
' C4 `( j: h. I, W5 Q在得知这些意外的信息后,李朝红决定再次对王金英家的小阁楼进行观察。 & |$ s" @9 P; x) | ]5 n! [
随着冬日的阳光渐渐西斜,李朝红找了个借口,拿着一些自家晒干的腌菜,敲响了王金英的门。
) M8 [* ]) O! G {5 U6 F: Q G王金英很快迎了出来,见是老邻居李朝红,她笑着迎接,并邀请她进屋坐坐。 5 M' K) u1 W& d& U
; `2 p/ ]4 c% \2 K$ V/ w! I
& _: x( ^/ O' N( p8 A) g李朝红走进屋里,环顾四周,见屋内布置简朴,家具老旧但整洁。
9 Y. [! r: G2 n0 W; t/ Y( P/ h她和王金英闲聊了几句,目光不时扫向通往阁楼的小楼梯。 5 j; p, [* x h0 L4 v
楼梯口放着几个大水桶,看起来有意阻挡人上去的样子。 * W+ U5 ?) z0 @# {% T) L9 B
李朝红装作无意地问及阁楼,王金英便说阁楼主要用来堆放一些不常用的杂物,已经很久没有人上去了。 . n Y0 `; }" A2 `
- x' v, B) e% p; F5 T, T2 v: n& ~3 J% ], a G7 a7 F0 S
李朝红点点头,没有再多问,但她注意到楼梯口旁边的墙角,堆放的物品似乎最近有被移动过的痕迹,地面上的尘土被轻微擦过,留下了几条清晰的拖动痕迹。 : E4 |% ^# S( U4 Y1 s
她心里清楚,这可能意味着有人不久前上过阁楼。
?! s, `% C$ ?
' S/ i9 m& ?7 j: Z0 F& K9 s
2 F/ P& N2 h& S$ J& L: G( w+ W吃过一些王金英递过来的热腾腾的玉米饼和自制的豆腐乳后,李朝红提起要离开。临走前,她告诉王金英,如果阁楼里有需要整理的重物,可以随时叫她来帮忙。王金英微微一愣,随即笑着答应了。 6 {5 o! f, [& f% [4 P" x* E
6 f5 W! g$ G% W0 B, h
2 ^/ @3 x& K7 n: K回到自家后,李朝红站在自家后院,可以清晰地看到王金英家的阁楼窗户。 ' n! B( t1 r2 i) e7 ~
夜色渐浓时,她发现那扇长年累月被纸糊得严严实实的窗户又透出了微弱的灯光。光线虽弱,却在黑暗中显得异常刺眼。 9 H( _1 W! D' K& l
/ u7 r* ]& D1 g
6 H n/ R7 u7 t2 G1 k4 F
汇报与行动:当局的介入5 k4 s4 l$ M# f" J
% q- Y) U, h) I( G- f# `李朝红走进县公安局的大门时,心里充满了紧张与决心。
6 X" y( O: \0 c% {她详细地向值班的警官描述了自己的观察,包括孩子无意间透露的信息,以及她多次在夜间看到阁楼窗户透出光亮的情况。 - i2 W. [- l7 y4 F4 P, |
警官听后,立即记录下所有细节,并安排她与侦查科的负责人见面。 ' q) J% ]+ f- M: ~; B. }$ H
6 r0 G5 |4 k6 h( ?4 L+ t/ A# c* `( @0 u4 ?. C# W0 |2 M
公安局对此类情报非常重视,特别是涉及可能的藏匿罪犯和武器的情况。 * b3 y: D, [- t/ q
局里迅速成立了一个由经验丰富的侦查人员组成的专案组,秘密派遣到宁溪公社的红星大队。
# f% [& A3 a) D& r' {专案组成员在当地设立了临时指挥部,开始对王金英家周围的情况进行细致的侦察和监控。 ( d( U; O& T% h6 z8 T
, w2 v( r8 G; K% |7 {: b6 n8 F0 V K. j% b( [0 m! m
调查小组首先对周边邻居进行了谨慎的询问,假装是在做常规的社区走访。
0 W* p- C. d/ L他们特别关注了村民对王金英家的看法和她家的日常活动模式。
! m8 E3 x4 J/ S( }$ C2 _; ?大多数村民对王金英的评价还不错,只是偶尔有人提到王家阁楼晚上会有光亮透出,但都没有深究。
+ R+ f# U( e$ _! y
; c5 c: D$ A2 Q7 K: B* ?* v, A% V$ r3 _% T
在进一步的侦查中,调查组发现王金英有固定的时间外出购物或走访邻居,而这些时间段与阁楼出现光亮的时间有一定的重叠。 ) X9 p) [2 I- p: d; h, c1 P
这增加了调查人员的怀疑,他们决定进行更深入的监视。
! F5 T, I" [" l; f+ W
O0 ^) v" l2 p/ W- g e, [/ M% {7 {7 f# H! K% W6 ~
通过一系列隐蔽的跟踪和监控,侦查人员发现有一位神秘的老妇人偶尔在王家周围出现,但每次出现都非常谨慎,避免与人接触。
5 A4 [4 M9 P5 g' S8 i5 S调查组对此人进行了特别关注,并设法从王金英家的一个熟人那里获得了信息。
) r+ S3 u5 k# g: K这位知情人在一次偶然的谈话中透露,解放前的地主恶霸屠日炘确实一直隐藏在王金英家的阁楼中,而且他不仅藏身于此,还藏有多件武器,以备不时之需。
z- ]8 u+ Y# ], D6 X" N% C2 ?6 X
' J7 R0 [# f. Y+ l# e* s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调查组的高度警觉。 ! @+ q Q* ?' h% V3 l! I
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行动计划,准备在确保不引起公众注意的情况下,突袭王金英家的阁楼,一举捕获屠日炘并查获所有藏匿的武器。
5 m. N" T5 w* T6 q i2 C' Q4 z0 @! v* r% M; o
2 ]: w" x; V% B. j4 O7 d
突袭之日:屠日炘的末日" w9 L/ m1 K5 ]. Q. _1 c
: V0 E1 H2 S k& Y/ \& A# C
自1950年“剿匪反霸运动”启动以来,屠日炘深感形势严峻,决定采取极端措施以逃避当局的追捕。
( P+ t5 [( L: D& t6 k A他选择了在小镇宁溪的偏远角落,找到了他的旧识王金英。 2 ]0 B: W; ~0 G8 o" M4 G$ D
为了更好地隐匿自己,屠日炘改变了自己的外貌,男扮女装,化身为一位普通的老太太。 , g' K8 K" U+ Z: p
他在王家的阁楼上暗中居住,极少出门,以防被人识破。
. @- |* q( u: i" D
* {) N1 J$ h: f/ ^* w1 m$ D6 k+ ~0 Z6 d9 r
为了进一步迷惑可能的追踪者,屠日炘指示王金英在村中散播他已经逃离国境,出海到了国外的谣言。
5 o7 o- W; l( M" t这一假消息在当地小范围内流传,许多人因此不再怀疑屠日炘仍旧藏匿在本地。 6 z% z; W8 q! t' Y! V5 w1 s1 y
然而,这一切的隐藏和诡计终于在1978年12月13日画上了句号。
0 J' Z6 p, F j/ X0 e, l那天,天气阴沉,气温骤降,给紧张的氛围增添了几分寒意。县公安局局长张曾力在接到详尽的侦查报告后,决定亲自带队,进行这次关键的突袭行动。
' }) D8 p* D" P0 a1 h- w; D: g5 Z, B6 w$ V& \7 S, T
% u, p: S3 c5 X5 r5 _5 S, ~
张曾力组织了一支由精选民兵和警察组成的团队。
( G7 o+ N& n8 z他们在清晨开始布置,秘密地在王金英家周围的所有可能的逃逸路线设置了监视。直到下午,所有准备工作就绪后,张曾力发出了行动指令。
# w9 a$ F, v2 s0 Y) M民兵和警察分组行动,一组人员隐蔽地在房子周围各个路口埋伏,确保任何试图逃离的人都无路可逃。另一组则直接配合张曾力突袭阁楼。 % R! u. Y4 O- ^1 s8 ^9 Z2 P
/ d5 `, C# ?$ ~9 I: N
2 @0 S1 E3 x) ~! S, H他们迅速而又安静地进入了王金英的住宅,确保不惊动屋内的居民及任何可能的同伙。
4 V' [$ H2 m" v7 l, w张曾力和他的队员们迅速上了楼,直奔阁楼。阁楼的门被一把简单的锁扣着,几名警察迅速处理掉锁,推门而入。
: A; L1 p9 E6 w屋内灯光昏暗,摆满了杂物,但在阁楼的角落,他们发现了伪装成老太太的屠日炘,正试图躲藏在一个大衣柜后。
3 ]) _- @ E7 r4 h7 S* M$ f2 g
$ \9 e. s$ a9 V+ t- d# n6 _5 Y
, t+ N( K0 K6 r. K* K n) ^5 _- ?7 y在屠日炘被发现的瞬间,所有人都紧张地举起了武器,以防他试图反抗。 0 y! Q3 l- X4 Z$ s3 P" u
然而,经过长年的潜伏,屠日炘显得疲惫且无力抵抗。
. _/ f( i" G$ y! ~* v# K9 k张曾力上前亲自给他戴上了手铐,这标志着一场长达近三十年的潜逃终于结束。
6 b& N+ S1 X9 J: L2 p+ J* ?; r6 u0 t# f/ P N5 M
( ^- \3 D/ |: b; v2 G8 p4 M
证据确凿:收网行动
9 R% T! }5 A2 Q: V' M1 X' a2 P
& S, q8 Q& x0 R( j4 H在屠日炘被逮捕的那一刻,公安人员开始详尽地搜查阁楼的每一个角落。 + W; b0 a. t: ]8 N% q, o- l
随着屋内灯光逐渐亮起,阁楼内积满灰尘的环境和散落的杂物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 ~0 z- a0 ]: p3 |8 H0 z阁楼并不大,但却被屠日炘利用得淋漓尽致,几乎每个角落都隐藏着某些用品或证据。
# |) E; ~# P! K; I% S/ Z( O
u. }2 }3 R5 I9 m; i$ a& @( p* d0 |
* b2 V; Z6 [# N公安人员首先检查了屠日炘被发现时藏身的大衣柜。衣柜里除了几件粗糙的女装和一些日常用品外,还有一个小巧的金属盒子。
% j3 H; z5 w5 f2 `, _0 ?/ {打开盒子,里面整齐地放着一把上膛的手枪和几颗额外的子弹。这把手枪的存在不仅说明屠日炘随时准备着可能发生的冲突,也显示了他长期以来对自我防卫的重视。
8 g5 @ @9 I6 T) ?$ E1 Y
% Z% F8 C. T( L3 d Q# I5 F
7 K% J7 Q- H$ T6 y7 ?* _. W接着,公安人员继续在阁楼中搜索。他们在一个被老鼠咬破的旧箱子里发现了一些伪造的公章。这些公章精心制作,表面看来与真品无异,显然是用来伪造各种文件和身份证明的工具。 : I; H( g9 ]3 O- k' p
此外,在阁楼的一个角落,藏着一台老式的收音机。这台收音机被设置在一个隐蔽的小夹层内,旁边还有一套耳机和一些记录频率的笔记,显然是屠日炘用来收听外界消息,尤其是敌对势力台站的重要工具。 9 p+ ?9 `- a9 f9 ~) S
* E. d" a ~4 v0 L9 d$ Y
# t- d$ x1 c3 V此外,调查人员还发现了一些生活用品和食物储备,包括干粮、水壶和一些医药品,这些都反映出屠日炘准备长期潜伏的生活状态。
O! H$ d7 k6 ?! @% V+ k' |阁楼的窗户被密封得严严实实,只留下微小的通风口,这也是他能够在这里隐匿多年而不被发现的一个原因。 / C! H+ p# R* A P9 }# Q
5 y1 l( B# K6 }6 S. Q
3 B# @! U* y" v5 |9 R' H
随着搜查的深入,公安人员还在一本破旧的笔记本中找到了屠日炘的笔记,记录了他这些年的所见所闻,以及对外界形势的一些分析和预测。 7 I) \: p" L3 T" f+ J7 S
这本笔记本像是屠日炘的日记,详细记录了他的心路历程和对当前政治形势的理解。 8 l' F# }4 P H8 ^, r J! Q
& I6 U9 M) ^. |1 Y' O0 u+ {1 i% L. c6 m. v. c$ x: C
这一连串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屠日炘长期潜伏在此的事实,也揭露了他为逃避法律追捕所做的种种准备。
& X( z0 O* t( g4 z1 q# t+ t所有这些证据一起,构成了对屠日炘的有力指控,标志着他多年逃避法律的行为最终被终结。
1 J1 v5 Z: `+ g6 O
. [0 h# | ?: @& L9 `; ]3 I2 u: Y) M. e% ^4 O3 i" C
公安人员将这些证据仔细记录和封存,准备用作后续的法律程序和审判。
4 E; j: h5 c& x3 s4 P# F+ i" H此次行动的成功,不仅是对屠日炘个人的缉拿,更是对长期以来扰乱社会秩序者的一次有力打击。 ; Z: k3 `: J4 H6 B. N% Q7 |$ w
参考资料:
' u+ c) Z1 R& \# i ~! Q) v[1]镇压反革命[J].福建党史月刊,2009,0(8X):8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