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市场这头原本温顺的"巨象",最近有点蠢蠢欲动了,近期,一位高人预测,今年起楼市将迎来三大变化,这一次,调控要动真格的,很多人听了这话,心里都开始嘀咕:不就是房地产调控吗?这些年我们见得还少?1 N7 D7 U! \- X% D3 [
9 J/ |+ w2 w1 T& b! Z1 W$ l/ v& S
9 u! K6 L2 G- J: K+ z) @3 ? |. y第一大变化:政策调控的力度空前,目的是让房住不炒落到实处
2 I1 @* Y& j& J% w& k7 g1 B7 I$ s& Y6 U2 r/ \
过去几年调控政策不断,但总体还是以"分类调控"为主,地方拥有一定自主权,今年这一轮调控,标志着官方对房地产市场的态度发生了微妙变化,调控的重心从"分类"转向"统一",目的是坚决遏制投机炒作,让"房住不炒"从口号变为现实。" O, }: A8 m& i; l6 N
据他分析,未来一段时间各地的调控措施将更加严厉:限购限贷力度加大,差别化信贷政策收紧,房地产税有望加快落地,简而言之,无论是想要买房的刚需,还是手持多套房产的投资客,日子都不会太好过了。
( b; F0 d% {+ b6 h+ u8 \- x" F I# A P0 i1 P8 ~
( k6 A5 _. z% t
第二大变化:房企融资渠道受限,拿地放缓成必然1 l3 p/ t# Y. s& l: U; m, o N
1 I" `, f$ B+ B* s
除了需求端,今年房企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他以克而瑞的数据为例:今年前4个月,房企拿地总额同比下降38%,拿地面积更是腰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房企融资渠道受限,在当前"三道红线"的监管框架下,房企想要像过去那样大肆举债,已经不可能了。
0 o" l6 s9 ~ P2 M1 Y. T$ w接下来监管部门可能会从公司债、海外债等方面,进一步限制房企的融资,在"高杠杆、高负债"的运作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房企不得不主动控制拿地节奏,回归理性经营,一些实力不济的中小房企,甚至面临被兼并重组的命运。
5 z! H$ T( J3 y# n5 w" a* a6 r8 j9 n& i
3 H) p7 W0 t) v9 [2 f9 Q第三大变化:刚需购房者压力骤增,改善型需求或将主导市场
1 m2 j' @) D0 ?* a5 o/ c4 }
# A. s9 x2 Y2 j6 A) S那么,普通购房者的境遇会好一些吗?刚需阶层的买房可以再等等,现在房贷利率不断下探、首付比例忽高忽低的双重夹击下,许多年轻人买房出现即买即亏的现象,而手中的那点存款,又被不断不稳定的房价消耗殆尽。
. L% ]+ l+ E, W1 Z$ v; }; d与此同时,改善型需求却展现出旺盛的购买力,这类买家手握多套房产,资金实力雄厚,他们追求居住品质的提升,是豪宅等高端物业的主要购买者。在"双循环"经济格局下,中国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在提升,这将助推改善型需求持续走强,未来一段时间,改善型产品有望引领市场风向。
- L5 w* T0 o- _0 C4 G) `
4 R' y5 D3 Q: E; o) \2 S
) _" D" g+ h. ~) o) t0 \ 这一次,调控真要动真格了
) z/ i; v. U* k: Q0 O. S
& M' B& o4 G4 `" n0 `1 e, y) N调控组合拳严防死守下,一二线城市房价很难再现疯涨;而在资金链愈发紧张的压力下,房企规模扩张的脚步也不得不放缓;与此同时,买房对于普通年轻人而言,或许会是一个更加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了。' b! l2 f' G( T U5 {
这一切表明,楼市正在告别疯狂与泡沫,走向理性与平稳,对普通购房者而言,或许眼下并不是一个出手的好时机,不如静观其变,积蓄力量,等待更合适的置业良机到来。4 m/ _3 i" c5 ^
而对于那些试图靠投机炒房一夜暴富的投资客而言,恐怕真的要小心了,在"房住不炒"的大方针下,快速套利的空间正在消失殆尽,与其铤而走险,倒不如尽早回归理性,探寻新的财富增值渠道。1 e* E3 t1 A9 P& h( l
总之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无论是购房者还是房企,唯有审时度势,及时调整策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正如那位高人所说:"这一次,调控真的要动真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