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顶:历史学者冯学荣总结的50个历史规律

[复制链接]
查看1707 | 回复0 | 2024-4-25 18:28: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醍醐灌顶:历史学者冯学荣总结的50个历史规律-1.jpg

, I( t/ ~- q9 V8 O4 J" H% T" W( O+ i' g% r+ P- \+ O6 Z
7 E) }. K& k9 E, Q! X' S$ N
历史规律1:历史既不是纯粹由群众百姓推动的,也不是纯粹由单个历史人物推动的,而是群众、历史人物、历史条件、偶发事件、内力外力、天时地利等各种各样的合力,共同推动的结果。
; x1 u$ u4 k4 a" U2 R
, v& ]* e, B0 P% h) @  l% q2 H$ M7 |# U
历史规律2:“打江山”和“守江山”到底哪个更难?这是一个伪命题。得看什么时代,有的时代是打江山更难,有的时代是守江山更难。剥离了时代,单纯问“打江山和守江山哪个更难”,等于撇开拥堵时段不论、直接问“汽车和电动车哪个更快”,没有标准答案,问题没有意义。  w$ W2 v3 f3 ~1 m+ g

' C8 L$ E1 M' p% X6 z+ l5 s
* R2 E$ @! N; b/ S历史规律3:人类处于无政府状态时,几乎无一例外,都会自发形成“变相政府”。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东北地方清政府打烊,张作霖拉起一帮弟兄,组成“保险队”,收取村民保护费,除暴安良,维持地方秩序,实际上扮演了“临时政府”的角色。只要人性不变,所谓“无政府主义”,就是一句空话。
' F( c" l' {, }# d% {" ]5 Y+ G
' Z1 P# B; b8 F( f% P  S
! z2 Z2 [7 p. {' h8 \; t历史规律4:纵观中国历史,政治中心和军事重心,最好要重叠,即使不能重叠,至少应当邻近,或者有所交集,这样才能便于控制,否则,军事力量不受控制,壮大之后,可能会对政治中心构成威胁,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明朝时期的靖难之役,都是血淋淋的教训。# p5 F% \' g& q0 W. `

( n9 |) h; g$ |# P: T6 i+ n7 Q( J4 O8 m, ?2 B* P3 R9 ~
历史规律5:在中华文明的早期,人口集中在西北和中原,但是后来人口逐步向东南沿海集中,这事表面上看,是战争和王朝更替所导致,但本质上的原因,是气候变化导致不同地区降雨量的变化所导致的结果。人类总是误以为自己在主宰历史,但是说穿了,我们所有的人,所有的历史事件,都是太阳公公手中的玩物罢了。# r$ N" H5 u. }/ O1 R: O1 k
2 f+ R2 U- m) K6 X
# Z8 N' @, v( r+ V" y& {
历史规律6: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由集市演化而成,而因为在古代,水路运输成本最低,所以,几乎所有的城市,都是在江河旁边建起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绝大多数的城市,市中心都有一条江,或者一条河。
0 \0 |: T6 X9 k
5 _* r, z2 ?% \
# W. i! Z) v$ _5 e" g! B历史规律7:工业革命和专利制度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事告诉我们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怎样才能促使地球上的聪明人和天才们勤奋干活、努力创造、造福人类?答案是:让他们发财。让他们发财。让他们发财。真理需要说三遍。9 ~* Q. z3 F% A) O& d3 ^- {. A
+ D- m) V' y5 ^" i9 P

( J+ e4 J% w/ j+ f5 d8 C历史规律8:所有王朝的覆亡,都是因为反对派的实力,超过了王朝本身的实力,这个反对派,可以是王朝内部的造反力量,也可以是王朝外部的入侵力量。所以,一个王朝必须要跟踪内部和外部势力的增长以及和自己的力量对比,并想尽一切办法减少彼此的势差,否则自己就会处于危险的境地,这就是为什么:闭关锁国,是一条死路。8 |8 m# L$ K$ J
' z8 d3 u2 p* v: X8 z4 w

; y  p0 g% U, `% i  E历史规律9:旧式军队经常会发生长官克扣底层士兵工资(军饷)的事情,所以在战场上,士兵往往不愿为长官卖命,到了关键时刻,能溃逃的,都尽量溃逃。旁人不知道内情,会误以为这些兵源不行,都是怕死的孬种,但其实更贴近事实的答案是:不是兵源不行,而是军事制度不行。我们说王朝体制的腐败往往会反映到军队战斗力中来,这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 P/ M0 K( }1 I- B* S. a* _

$ D9 v# o& \" J. h2 ]$ C+ o5 I2 p
" ^* P2 I2 U) T# X# h, C' f$ H历史规律10:说穿了,历史上的土地兼并,其实就是优胜劣汰的结果。马太效应。优秀的基因,必然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土地)- |% I8 X" A# c) d* ?! m

3 p9 |; }) p. A1 f7 j' u3 H2 ~( i8 u1 D( A+ K: Y8 ^8 l; h  e
历史规律11:历史上所有的王朝,推行的启蒙教育和民间教化,都是导人向善,无一例外。没有教人作恶的皇帝。王朝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因为君王善良,而是因为导人向善,能降低君王的统治成本。中国历史上多数的皇帝(例如李世民)都接受佛教,甚至推崇佛教,就是这个原因。% ~$ d7 z* U) A8 W

* m: A, [" X& T7 S$ Y' g1 {: e9 d2 ^' f/ }: S) Z3 X, y- |4 h1 o$ b
历史规律12:历史人物没有认为自己坏的。每个历史人物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正义的、正确的。1 s9 B- M' T) h  g+ f! _6 r. e, `1 I( I1 s

" c" q0 M3 A# ?$ a1 u; }+ H$ o- o& [8 {' F4 e! {
历史规律13: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历史上其实没有哪一个皇帝是希望百姓遭殃的,事实上所有的皇帝都希望百姓安居乐业,那不是出于善良,那是因为百姓安居乐业,对皇帝是有利的。所以从主观上说,所有的皇帝,都是爱民的,只不过爱民的程度不同,各自的施政能力不同,各自所处的历史条件不同,所以导致了他们各自的治国行为不同。
  S6 ~& Z4 x% b2 u8 v$ V! y8 w) c5 Q' X* f
, R" V: p# A' K4 [3 q- Y; \' K
历史规律14:中国历史上频繁出现的“风调雨顺”、“盛世”,多数都是中国气候变暖的结果。气候变暖导致农业大幅增产。但是,当时的人们以及后来很长时间内的历史学家,都没有想到是这个原因,而把盛世归功于当时的皇帝了。8 E. O) o$ [* h9 O" C/ D
& Z) W- r- p6 n9 X! a# V) [

$ Z& J: d1 M% B( |, c历史规律15:反之也成立,中国历史上的饥荒、战争、亡国,很多(注意:很多并非全部)都和气候变冷有关。气候变冷导致农业大幅减产。但是,当时的人们以及后来很长时间内的历史学家,都没有想到是这个原因,而把饥荒、战争和亡国,都归罪于当时的皇帝了。
6 p* F4 z7 S/ z5 o- C+ R+ V, ^' ~6 h# j2 J; k0 o& s& u" n

+ B  L6 _& O+ p+ v3 R2 o6 u& f历史规律16:“胡人无百年运”是假规律,清朝就有268年。“王朝不超300年”也是假规律,汉朝存续了400多年,周朝前后共有800年左右。
$ W8 P# c0 v. K1 F2 s0 F1 X4 H- i
) H9 R0 I+ q: _# g: m7 F5 t( [3 U4 [$ T; S+ z
历史规律17:古人平均寿命低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医疗水平低下,在古代,以下疾病都能夺走人的生命:肺结核、流感、疟疾、伤寒、鼠疫、天花、糖尿病(古称消渴症)……这个名单很长,但是在今天,这些致命的疾病,都是可以治疗的、可以控制的,有的疾病甚至消失了,例如:天花病于1961年在中国消失了。, o  W: d' N* E/ W3 K2 V2 d/ A5 {

) J- k3 k/ f* u: G7 C+ ?; Y
5 @) q- O- b( m2 K历史规律18:从中国古代历史上来看,如果为民伸冤和衙门的利益有冲突,那么衙门通常不愿为百姓主持正义,只有当上面的压力下来了,衙门才会有所作为。所以,衙门也是自私的,偶尔出现父母官,只是因为还没有发生利益冲突,或者还没有发生足够大的利益冲突。这个道理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史。
1 M1 c& N: w- |4 y6 v) l+ w6 t" _1 `9 l7 |! K( P8 \' _, m

4 s. T9 }( }; p4 D; ~0 S+ O历史规律19:古代中国的一夫多妻制(一夫一妻多妾制)确实很不公平,但有趣的是:它并非一无是处,因为它使优秀的基因,得到了最广泛的传播,使汉人这个种族,处在不断改良的轨道当中。0 w2 Q/ k: e' a6 \' A
, E! ~. ~! J: [" D) }' R9 l
+ S1 u7 I: x: j9 H$ H9 b
历史规律20:从古代到近代,富人赚到了钱,满足了美食、衣着、娱乐等各种欲望之后,最终的、最大的消费欲望,就是买一块更大的地,给全家人盖一套更大的房子、院子、府邸,这就是为什么,古往今来,社会多数的财富,最终都是沉淀到“房地产”这个行业中来。这个道理到了现代中国,仍然没有变:富人发了财,吃喝玩乐都腻了之后,还有很多钱花不完,实在没地方花了,归根结底,富人还是会想方设法,在城市的便利地段,换一套更大的房子,提高家庭的居住质量,这就是为什么,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优质房子,是硬通货,是最好的投资(理论上如此,极端情况下也有价格下跌的时候); {. y0 n8 p+ Q& v
4 Y5 z" w' D) ~% j4 p. z/ E6 \

* Q8 n: U$ f* S' r历史规律21:“钱”是历史的隐线。中国历史上很多王朝灭亡,核心原因是朝廷的财政出现危机,例如清朝、明朝、元朝,都是如此。大到王朝如此,小到个人,也是如此,很多历史人物走上革命道路或者从军,也是因为家庭财政出现了危机,随手举几个例子:李自成、彭德怀、李秀成等等,这个名单很长很长,连蒋介石都是如此,蒋介石在上海做股票经纪生意,破产,欠一屁股债,在上海走投无路,恰好此时孙中山在广州蒙难,向他呼救,他才咬牙南下广州,重新投奔革命,假设蒋介石在上海做股票经纪发财、生意稳定,他未必会南下。
) a; _5 l9 C) I' ~+ n5 o! b
# G8 q2 B2 P. X
4 D& R( z& y( N, v. A. k+ v5 o4 N% c历史规律22:通读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史,发现有史以来,发动战争的那些国家和民族,没有一个认为自己是不正义的一方,几乎所有发动侵略战争的,都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举例说,当年后金侵扰明朝的边境,不是打着“侵略”的旗号,而是打的“复仇”的旗号。同理,纳粹德国侵略邻国,也打着“复仇”、“复兴德意志”的旗号。早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北美大陆屠杀印第安人,也不认为自己是恶棍,他们(西班牙人)反而认为印第安人是恶棍,他们当时说:这群不信上帝的野蛮人(指印第安人)都该下地狱,我们是上帝派来惩罚他们的。/ m+ }$ Y( |8 @% g" O

3 D' R' c7 d  y8 k  |+ z* }: x+ N6 x! I+ K/ F/ [; j2 M
历史规律23:智人都是同一个祖宗,所以,本无所谓哪个民族比哪个民族更聪明,但是,一个民族能否孕育出文明,取决于本地是否具有可供驯服的庄稼和牲畜、能否发展出高度发达的农业、社会分工和文明。而文明形成之后,反过来又能促进人的智力的发展。例如说,欧亚大陆在历史上很早能形成文明,根本原因是因为欧亚大陆具有可供人类驯服的庄稼种子和牲畜,例如水稻和马,但是,美洲和澳洲这些地方与世隔绝,他们运气不好,没有可供驯服的庄稼和牲畜,所以,他们无法发展成熟的农业,所以也就无法形成高度的文明。换句话说,不是因为古代的澳洲原住民笨,所以没有发展出文明,而是因为没有发展出文明,所以古代的澳洲原住民笨。' Q) D( J- ]" o* M1 ?; T5 b" e

: N8 d+ b7 c; G3 D! i+ Q* Y+ I+ m# |: }, `8 ?' d
历史规律24:历史告诉我们:命运要让哪个帝国(或王朝)灭亡,时常会先让它膨胀。同理,命运要让哪个人灭亡,通常也会先让TA膨胀。所以,当你开始目中无人,开始膨胀,开始飘,开始任性,开始不自省的时候,你可能离危险,已经不远了。; S% u4 p2 L+ g( V3 X8 |; {: I
3 T; h# d& h* ]. I$ z

( v" \$ h6 D. L$ U  A9 V历史规律25: 如果让历史重来一次,历史上的侵略者,还会不会发动侵略战争?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所有的侵略战争,发动者本身都认为:此仗非打不可。没有人拿战争当儿戏,侵略者也不例外。所有的战争,都是深思熟虑之后,不得不做出的抉择,至少他们主观上是这样认为的。
( U* ?3 y* m9 [& s, u' G5 \
5 R% T: F" |* q; F" y3 L
& p2 c2 Y9 |" }8 A' _历史规律26: 从历史上看,一个国家在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基本上决定了它的剧本。从个人看,一个人的基因,基本上决定了他(她)的人生剧本。倘若历史重来一次,细节会有偏差,但是,大致的剧情不会变。) T7 H$ U/ p% }2 J9 a
5 T& ~/ L. T% m$ j- S& X" r

* s2 I( c) o& e* c2 D4 Z7 A历史规律27: 其实在历史上,西方人也迷信,他们烧死“女巫”,他们相信放血能治病,他们看到人被雷劈死,也曾经认为是上帝在惩罚那人。但是,西方人后来知道自己错了,他们愿意改。是否能做到“知错就改”,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 M" E1 _: Q& R9 x# W

# N* h7 d- x+ Y. a# S) E
; Z$ m- d* d0 G8 ?5 w历史规律28: 所有历史都是合理的。如果你认为某一段历史不合理,那么只能说明:你还没有彻底地审视它、研究它、总结它。5 J9 L1 I+ d: [, w2 z  ^
& B0 N0 \/ e. F$ b

% h' t* a) o! M# q' E7 ^7 h& y历史规律29: 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多数既有公心,也有私心。不能因为TA有私心,而否定TA的公心。反过来也成立:不能因为TA有公心,而否定TA的私心。不过,每个历史人物公心私心的比例,不一样,有的人相对更自私,有的人则更大公无私。, z5 B/ w" |8 M$ j9 T- D# \

; q7 [8 S. R3 Q" E/ q$ p* h5 m/ V8 `  B1 |- S" P/ R+ C7 ~" C2 Z* R7 f: b
历史规律30:我们读历史所得到的最大教训是:绝大多数的历史人物,都没有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不过,反过来说,所谓“吸取历史教训”这事,也有它的局限性。就好比说:即使你总结了很多人的恋爱经验和教训,你就能做到保证你的恋爱百分百不分手?做不到。
, |! B9 k* p: s; E# q. d6 g
2 ]( V; z2 M. @3 S; Y% K
" R# _6 h! Y& ?% s# ]历史规律31:中国很多省份地盘的划分,蕴含了历史教训、经验和政治智慧。举例说:“河南省”按理说是“黄河南边的省”,但是,河南省有几个地方是在黄河以北的,它们是:焦作、济源、新乡、安阳、濮阳、鹤壁。为什么呢?其中一个考虑是防范地方割据。假设军阀以黄河为界,割据独立,在黄河岸边设置重兵防守,那么,皇帝的部队去讨伐,需要横渡黄河天险,还要打非常艰苦的登陆战,这事在古代其实非常困难,所以,要把黄河以北的几个地方划入河南省,这样可以降低风险。
+ S3 i7 a3 c& E举例说,河南军阀要造反,那么,黄河把河南一分为二,削弱了造反力量。假设河南的邻省造反,那么,官军可以从自己控制的河南境内横渡黄河,出兵绕道平乱。同理,长江贯穿了云南、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等省份的土地,把这些省份的土地一分为二,其中也蕴含了这个道理。你细品一下这里面的政治智慧,真的很有意思。这事也从侧面告诫了我们:政治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活儿。9 J+ h3 _/ s2 Z& \1 e0 d% e; U- a
$ k9 }. y5 \" F* l3 `
醍醐灌顶:历史学者冯学荣总结的50个历史规律-2.jpg
+ x9 B  r5 k) f5 u% b
如图:河南省有一部分市县位于黄河以北
9 H0 F. q" s+ v. F5 Y: ]

9 g$ c. l# k2 k( }+ q5 r" Y
5 @! r% F/ n! d! ?, I5 R1 ?/ J

& Z. V8 l* O1 X# ?
醍醐灌顶:历史学者冯学荣总结的50个历史规律-3.jpg

6 r8 f$ E( X# o( H" n+ S
如图:长江几乎把它途径的所有省份,都一分为二了

. G1 S' J, L. m8 f. ?% U" H! l& b8 B/ A9 c# F0 m
  D+ ]0 e; C, \' y9 f
历史规律32: 古代中国有技术,没有科学,中国古人的技术,是实用主义的,只要实用就行,不问为什么,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的古人知道如何制造火药,但是,他们对“火药为何爆炸”的研究没有兴趣,或者说兴趣不够。而西方人在这一点上的显著不同就是:西方人喜欢刨根问底,结果,西方人掌握了科学。而至于古代的中国人和西方人为什么有这个不同?这个思维方式的差别,是如何产生的?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t. f( R: Z/ t3 g, H) I7 {2 Y8 s* K& z9 S- E1 E# Y" [8 ^/ W
7 I/ T# V- w. e& x2 F8 f! T; \% i. f7 v
历史规律33:正因为古代中国只有技术,没有科学,所以,科学的缺位,严重制约了技术的发展,正所谓:“道之不备,器则奈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古代的中国,没有一整套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论作基础,技术怎么可能有大发展呢?  n2 x, B6 S- ]( r
8 ]* R  x  M" d  d, F

& Q/ m0 k' R) t; R历史规律34: 到底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还是得天下者得民心?其实这两个逻辑并不矛盾。得民心者可以得天下,这个不必解释。得天下者一旦掌握了是非对错的解释权,也可以得民心。
# z1 X6 D% d" h9 U! z+ H2 ]% ~9 M) H
& j( o: w. B8 I& |4 f
历史规律35:有一个历史规律是显而易见、而且谁也无法阻挡的,那就是:全球最终会一体化。这里的“一体化”是指:最终国界会模糊,语言会趋同,会出现“世界政府”,等等此类,这既是历史规律,也是经济规律。道理很简单:一个松散的人类文明,不符合所有人的发展、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不过,这个过程比较漫长,而且中间会有波折,但一定会发生,只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这一代人,妥妥是看不到的。; C/ m7 Y4 Q; e: Z% N2 T3 I, w# X
. J% S( r& b1 G+ m

4 T$ t2 K2 m0 q* b4 D历史规律36: 人的本质是兽。所以,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会走向滥用。只是说,不同的人,滥用的程度不同,仅此而已。这个规律在人类过去几千年的历史里,被反反复复证明了无数次,所以,真的不必怀疑。1 f* S% K" y( c; o* B
' h: P1 Y8 X1 }# }* I

. f  d* O. X( ~! C* k& Z* Q历史规律37: 历史告诉我们:在重大利益冲突面前,只有压力才能迫使人让步。国家之间如此,人与人之间,也是如此。因此,在重大利益冲突的面前,而且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不要指望别人会跟你讲道理。
2 T6 G# R& s' [$ K6 b# k- n7 F9 e) z1 C3 G! _

& O/ B7 j1 p6 r6 d历史规律38: 读史最正确的姿势,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读,时刻问自己:如果我是这个历史人物,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会怎么做?只有这样读史,你才能把历史读明白,也才可以从读史中增长智慧。; j- c# S5 d6 d' l

  l1 s! [  i* `, e3 p& s7 P9 V% D! ?1 L5 K& o
历史规律39: 以前主要靠丝绸之路开展外贸,输入汉地的瓜果,都是从中东等内陆地区传入的,所以带“胡”字,例如“胡萝卜”、“胡椒”、“胡桃”,后来欧洲人把海路走通了,于是,外贸开始“海洋化”,后来输入中国的瓜果,很多是欧洲人从海洋通过商船带来的,所以带“洋”字,例如:洋葱、洋芋、西洋菜。; p: E5 q7 T9 V! i2 l
# c, V& p  T# s- c1 L
0 p' q: K) u7 G! E) m! i+ \
历史规律40: 丝绸之路为何会衰落呢?至少(注意:是“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1、气候变化导致西域沙漠化(例如楼兰古城),环境恶劣,陆路运输困难,成本变高。2、中国外销的丝绸、瓷器、茶叶等物产,其实主要是产自于东南地区,离海岸线更近,走海路无疑更方便。3、海路运输比陆路运输成本更低,举个例子:两饼普洱茶,第一饼从泉州上船,运到法国,售价100法郎。第二饼走丝绸之路,从西安上骆驼,经河西走廊,经中东,抵达法国,售价不得不卖200法郎,价格失去竞争力,所以,丝绸之路的衰落,是必然。: G7 \: f8 n3 N) g" [6 L( `9 K5 V% T

* Y1 O  N+ e0 ?$ ^! H9 w& p9 G+ [& u. u, Z6 J" \" D
历史规律41: 从历史观察,一个国家的落后,到底是因为人的思想落后?还是因为制度落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样的:制度落后,可以导致人的思想落后。反过来也成立,人的思想落后,也可以导致制度落后。人和制度,是互为因果的。世界上有很多问题,答案并不是“非此即彼”的。: h: {3 u' C% c7 L( s# p  V
, B) T# G& K1 {( H6 V" s
, Y3 t( m; e0 M6 U
历史规律42: 历史上的战争,北方势力通常能击败南方势力,原因是复杂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这样的:北亚大草原,是优质战马(例如蒙古马)的传统产地,而汉地农耕区,是不优质战马的产地。优质的战马是优质骑兵部队的基础。
( ^$ k0 \1 Z; U3 p
  X% c+ q; H9 ^; i+ F8 u
( ^% @$ p" Q3 }历史规律43: 历史上有一个例外:朱元璋是北伐成功的,是南方打败北方。如何解释?原因也是复杂的,但是,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元朝统治者(蒙古人)统治中原98年,为了偷懒,他们在中原、江淮等地,开辟了大量的养马场,把先进的马种、育马技术、驯马技术等等一整套的看家本领,都教会了汉人,目的是让汉人帮他们干活,但不料在无意中,帮助汉人打造了优质骑兵部队的基础。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元末农民起义部队的骑兵部队,和蒙古骑兵部队不分伯仲、甚至超过了蒙古骑兵。例如,朱元璋起义,控制了蒙古人开辟的江淮养马场,获得了大量的优质战马和驯马人员,为起义军打造了一支非常强悍的骑兵部队。2 j& c* w# K9 D! h; C; s
( I* R1 ?  ~6 ~( {3 s* W) Y. R

; F6 L' ]0 f; P) A1 X历史规律44: “国运”这个东西,到底存不存在?答案是:既存在,也不存在。说它存在,是指从科学角度看,不确定事件(无论好坏)的概率是客观存在的。说它不存在,是指我们没有证据认为宇宙中有哪个地方写好了哪个国家的运气。从“不确定事件的概率”这个科学概念说,“国运”和“人的运气”一样,都是存在的,出门中1000万大奖,还是被失控的车撞死,这些都是不确定事件,只要你身处这个混沌系统中,概率永远是客观存在的。
$ h9 R; O4 T; e1 |/ S8 V
9 I1 ]% G% v. ^: a! Y7 T( T: L' b' c$ e% ~1 S1 j' j! b& b0 x
历史规律45: 历史上的游牧民族南侵,多数不是因为人坏,或者因为要复仇,而是因为气候变冷,草原三灾(雪灾、旱灾、沙尘暴)导致牲畜减产,游牧民族活不下去了,不得已,只能向南侵扰,掠夺财富,顺便侵占土地,冲击汉人王朝。8 \3 Z) e6 ?# I

) M  C3 R5 d3 [5 L! c7 {" d* O; M. }7 h
历史规律46: “成者为王、败者为寇”的意思举例说明:满清入关成为统治者,借由汉族士大夫向百姓解释,满清的行为就被正当化了。可是假如满清在关外被明军或者被李闯军消灭了,那么,满清在历史上的定位,其实就是一群野蛮无知的东北野生土匪。
2 J4 S0 M4 u8 O1 R% N. T" s/ o/ O& W: t: j5 P# ^
4 K5 ^% d; A9 i' X
历史规律47: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到底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是说,王朝兴盛的时候,需要大兴土木、对外征战、圈养大量官僚……等等各方面,都需要压榨百姓,否则无法取得财政支撑。王朝沦亡的时候,天下大乱,各种兵匪,也会对百姓进行掠夺。所以无论王朝兴亡,被压榨的、被欺负的、被掠夺财富的、被抢夺资源的,都是老百姓。所以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6 w" Y! T' i  O$ l% W1 F

" F- `# e0 Z9 Z+ c0 Q3 s" I
2 M$ K7 D# w. z6 {历史规律48: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这句话的意思是:人性不变。举个例子说:清朝的贪官明明知道明朝有很多贪官被杀,但是,清朝的贪官仍旧敢贪,为何?因为人有侥幸心理。人类总是无法战胜人性的弱点,这就是为什么,历史在很多时候,都会惊人的相似。
1 E5 k1 |) N2 z: G7 w, Q# h4 F- O0 e# N' ~- }4 c! _
2 Z/ d7 @" F$ r) i
历史规律49: 忽必烈逮住文天祥,直接杀了不就完事了?为何要苦苦劝降?答案是:像文天祥这种南宋大臣,对元朝是很有用的,首先,如果文天祥投降了,他可以提供很多宝贵的情报。其次,忽必烈可以让文天祥出面,利用自己的威信,帮忙劝降南宋其他的抵抗力量,再次,忽必烈将来平定天下,像文天祥这种有丰富行政经验的大臣,可以帮助忽必烈治理天下。古往今来的战争史,“抓活的”,道理都是大同小异。
# l+ _" U3 L+ l3 G% M( W
& d3 E1 b' }9 {! y$ f6 V& \8 h% g
( @  I3 r8 }0 g+ x( ]5 S历史规律5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上帝送给你的每一个礼物,背后都悄悄标注了代价。老天爷把东亚大地最优质的、最适合耕种的一块耕地,赋予了汉人,汉人得天独厚,告别了朝不保夕的渔猎采集生活,过上了相对稳定的农耕生活,然而,汉人也因此,消磨了斗志和尚武精神,开始演变成一个琴棋书画的文人民族。
' P! C$ \9 S  v3 k2 U  E& |" D但是,崛起于东北亚森林和北亚草原的苦寒民族,则在渔猎和游牧生活中,把自己锻炼成了天然的武士,这就是为什么过去两三千年以来,汉人一直疲于应付北方南侵的压力,曾经几度几乎抵挡不住,要依靠长城来挡,然而终究在宋末、明末两次亡于苦寒民族的南侵。同理,日本1895年接收台湾之后,发现日本人的体能,根本比不上台湾以渔猎为生的原住民,一直到1930年雾社事件都是如此,号称“亚洲第一”的日本陆军,硬是无法战胜躲入丛林的赛德克族,最后不惜违反国际公法,搬出毒气弹,才最终打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3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13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