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X |! C; U0 x# d9 p& I. |7 W, `. N/ L( m$ ~) |
我国封建社会前后两千余年,从秦朝开始到清朝结束,上演了许多朝代的兴盛和灭亡,先后有494位皇帝站在朝廷的顶端俯瞰天下。; |# g' E- b: \
从这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趋势之中我们可以知道,一个王朝的灭亡是多少都有贪腐的成分在其中。
( ?5 J8 m2 E) N- t) {6 y g0 o在很多封建王朝都曾出现过惩治贪腐的行为,但从没有像朱元璋这般手段强硬的帝王,他所采取的反腐措施直接影响到了后续明朝十几位皇帝的官僚系统。( o7 k; s5 p" c. m x# U
比如朱元璋曾规定,贪污超过六十两银子立刻斩首,这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
" p4 d4 G" y2 O* V. t0 H8 G: l! h# d$ m/ D- j, {8 U
5 {( \% C V Z( z* f7 i1 E朱元璋重权反腐的原因& W1 n5 m# b2 E5 ]% N8 d3 n& f7 z
3 Q: @% i3 H, n; y& P2 Q" {% E
朱元璋是明朝的第一位皇帝,也是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乞丐出身的皇帝。他出生于元朝末年时期,从一开始就饱受饥荒之苦,父母先后饿死,朱元璋变成了孤儿,他为了生存下去不得不加入难民潮之中依靠乞讨为生。
% }1 o' ?/ |/ q9 B$ z从经历来看,朱元璋从小就吃了许多苦,尤其是见到每天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他就会产生别样的同情之心,而在分析完元朝灭亡的原因之后,朱元璋对官僚产生了十分严重的不信任感。
4 }$ |: c, Y4 v" ?, b1 y这种不信任便导致朱元璋在处理腐败的问题上出现了多元化的方式,并且把反腐和反贪污放在了治国理政的主要位置。2 f% m' [9 C! a0 P8 p. ~* o* _
所以在登基之后不久,朱元璋就要采取了多种措施,包括但不限于政策的调整,制度的修改,甚至法律体系的完善和机构的重新设置。
& q' ]2 V' h" D8 X! _0 X% V6 w$ y E: L8 v. _$ a& L
0 t7 m" N. Y$ `2 a" q$ G' h朱元璋的反腐手段0 `5 m* r4 J, w: H
# b3 n9 |$ h( k. H; H8 |9 ^. k
从朱元璋所采取的手段来看,他在抑制贪腐的思想方针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重典治国。
G( s" K5 Z8 H I* [* s9 n4 ~/ L0 y这里所说的“重典”并非是侧重,而是强调用严苛的法律来进行惩罚官僚和治理国家,这是先秦时期法家的主要思想,当年秦国在商鞅变法走向强大的时候就曾使用过这种政策。
3 J" O J! u7 `* A1 R但朱元璋并非只强调重罚,他将后来韩非子的思想与儒家“民本”思想相结合,强调赏罚分明,并且着重强调“有功者必赏,虽然赏赐的价值并不一定昂贵;有过者必罚,尽管他所犯的错误可能并不严重”。9 a! ]% c S+ k. b
就这样朱元璋的反腐思维和手段基本确定,主要针对的就是官僚,核心思想就是强调用刑罚来维持社会的稳定和朝廷的廉洁性,这是其一,第二点,朱元璋强调 “明刑弼教”。
4 ^7 r/ a: K9 ~, R9 r, H) h7 c7 Z2 s8 ?5 t
4 S+ T5 i% a0 u' c1 T9 y这种说法所针对的主要是人民,此举主要是指用刑罚来让人民知法,在意识到违法后果之后对法律产生畏惧感。' }; i" w: U9 E, x7 k" B) D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朱元璋亲自参与制定了《大明律》,在进行具体条文规定撰写之前,朱元璋曾对朝廷贪腐问题进行了详细描述和专业化的解释。
) I( f/ V6 x' X这就让大明律做到了对症下药,并且从后续颁布的成文来看,《大明律》主要有两大特点,第一点是惩罚措施十分严苛,在历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V+ v' B6 o. A: D8 J* \
六十两的现代价值
# |, K! U M, b6 u h \
% P1 B3 H& Y0 ~! G% J* D在明朝法律之中,朱元璋就受赃问题进行了专门分析和单独定罪,这是其他时期前所未有的,其中关于受贿的问题就有十几种之多,分析十分全面。
8 l) E+ U1 @" \; _5 k
( K! G% x7 a' C+ \ V) Z1 H% Q- k( [
比如其中规定在受财枉法这一条之中,将犯罪人群分为有俸禄的人和没有俸禄的人,以一石为分界线,对贪污者分别进行不同程度的惩罚,按照规定,贪污数额超过六十两白银就会被斩首,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呢?
0 f: ~$ m( `1 P; z0 v首先白银对于明朝来说并不非是从很早开始就作为货币流通的。
/ g( @" v8 V O/ f7 W9 e8 y0 b从明朝中期开始,随着海禁政策的解除,海外贸易开始增加,白银开始大量涌入并且大量出现在市场中,朝廷为了应对现状将大量手工业产品进行出口,以至于在后来白银被认定为法定货币。
+ c+ L3 E. |9 a! R% I4 b至于俸禄对白银的具体换算,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规定。从贪污定罪所限制的最低俸禄来看,一石为十斗,一斗大约符合十升。5 {; b" W2 [, T2 w: T: Y. R
5 _) q" p3 l% L4 X4 P4 D/ C- x0 V- B* k0 w" V1 |
如果将其换算成重量,一斗米的重量大约在6.4公斤左右,一石为十斗,大约为64公斤。& [% S. q' I9 r% ~3 ], y5 S9 o
也就是说在明朝贪污超过这个数量将会面临不同程度的惩罚,主要有鞭笞之刑或杖刑等等,当贪污所涉及的银两达到六十两的时候将会被直接判处斩立决。
T9 J& z, }$ o& r0 H: D虽然换算单位相同,但因为明朝各个时期的发展程度不同,每个阶段白银的价值也会存在较大差别,呈现出不同的购买力。* g9 f( h- V( Y3 I8 r7 n% I
朱元璋所在的洪武年间,受战乱的影响白银的购买力较低,六十两白银大约可以购买将近四万公斤大米,相当于一百二十个士兵的月俸禄。 ~+ W6 H; x/ N2 i9 z
如果根据当时的白银价格将其换算为现在的人民币,总价值大约是在30万。
* U- J. h2 }- H% N( ^1 N; H a g7 W6 ~$ |
5 V2 [1 _4 h5 ]' n9 j
到了明朝中期,社会得到普遍发展,对外交流广泛,商品经济发达,商品种类多样化,对白银的价值造成了明显影响。
8 a) C, Q0 l8 `2 e这一时期的六十两银子,大约只能买到480公斤米,二十件衣服,只相当于30名士兵的月俸禄,却相当于人民币的300万元。/ I, L7 E7 O* b. @) ?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乃是通货膨胀的结果,此时的社会背景正是国外白银大量涌入市场,要远超出朱元璋时期的货币价值,当其取代朱元璋时期的多类型货币成为主流之后,购买力自然会下降。
# W1 t! k( z5 f5 G u7 u2 L8 f到了明朝后期,继续实行海禁政策,对外交流贸易被限制,白银数量有所减少,加上朝廷中出现的不良财政问题,让白银的购买力有所提高。
! r& Y; a3 N- O% z/ Z. C: M- I9 C8 v( Z! D& g+ X9 P' g0 O
0 d7 H+ ]0 ^( j. N4 Z& n+ D# p8 h8 E此时的六十两白银大约可以让一个普通人吃三千顿饭,可以购买三百斗米,相当于六十名士兵一个月的收入。
8 E0 M; X' U" V: n/ W换算为人民币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六十万人民币,总而言之,如果因为贪污数额达到三十万就将其斩首,这样的惩罚实在太过严重。% r' b0 h' B) o9 i: ^( ]; d" z3 ~% X
总结
) _5 e7 G- n7 s; g4 r( n
7 n" e" u" {/ `- {+ \朱元璋此举太过残忍,直接造成了明朝后续十几位皇帝没有清官可用,甚至出现了阉党专权的现象,虽然朱元璋的出发点是好的,但的确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严重问题。 |